CN212637160U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7160U
CN212637160U CN202021232749.6U CN202021232749U CN212637160U CN 212637160 U CN212637160 U CN 212637160U CN 202021232749 U CN202021232749 U CN 202021232749U CN 212637160 U CN212637160 U CN 212637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ren
vehicle
opening
front structure
vehicle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27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籾井基之
小川健太
竹内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7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7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可缩短比百叶窗装置更前方的车辆尺寸,并且抑制水或异物从警报器开口部进入警笛装置内。车辆前部结构(1A)包括:百叶窗装置(20),设置在车辆前部,能够开闭;以及警笛装置(30),与所述百叶窗装置(20)相比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所述警笛装置(30)以在所述警笛装置(30)中放出声音的警报器开口部(31)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20)的前端部更后方。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将开口部朝向下方的警报器(horn)设置在百叶窗格栅(shutter grill)的上方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0393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所述结构中,警报器(警笛装置)的前端部位于比百叶窗格栅(百叶窗装置)更前方,车辆的前后方向尺寸变大。此处,就气动性能或冷却性能的观点、或者车辆的设计性的观点而言,理想的是车辆的前表面与百叶窗格栅的距离小。另外,在警报器开口部朝向下方的结构中,例如当百叶窗格栅为关闭状态时,存在已从车辆的前表面进入的空气伴随水或异物而从警报器开口部进入警报器内的担忧。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可缩短比百叶窗装置更前方的车辆尺寸,并且抑制水或异物从警报器开口部进入警笛装置内。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百叶窗装置,设置在车辆前部,能够开闭;以及警笛装置,与所述百叶窗装置相比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所述警笛装置以在所述警笛装置中放出声音的警报器开口部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的前端部更后方。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缩短比百叶窗装置更前方的车辆尺寸,并且抑制水或异物从警报器开口部进入警笛装置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的前表面的正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正面图。
图4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图,图5的(a)为正面图,图5的(b)为从侧方观察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从侧方观察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A、1B、1C:车辆前部结构
12b:反射壁部
20:百叶窗装置
21b:开口部
30:警笛装置
31:警报器开口部
41、42: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应用于汽车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将车辆及所述车辆的乘员作为基准。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A中,车辆的前表面2包含保险杠罩面(bumper face)、前挡泥板(front fender)、前格栅(front grill)等。在所述前表面2,形成有排列在车宽方向上的多个下侧格栅开口部2a、及在所述下侧格栅开口部2a的上方排列在车宽方向上的上侧格栅开口部2b。
如图2及图3所示,车辆前部结构1A包括:后壁构件10、百叶窗装置20、以及左右一对的警笛装置30、30。
<后壁构件>
后壁构件10是在前表面2的后方,设置在下侧格栅开口部2a及上侧格栅开口部2b之间的高度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板状构件。后壁构件10是用于将穿过了打开状态的百叶窗装置20的空气朝设置在所述后壁构件10的后方的散热器R(参照图4)的上端部引导的引导管(induction duct)。
后壁构件10一体地包括:上壁部11、从上壁部11的前端部朝下方延伸设置的纵壁部12、及从纵壁部12的下端部朝前方延伸设置的下壁部13。从上壁部11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11a通过螺栓紧固等而固定在构成车体的构件(未图示)。从下壁部13的前端部朝上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13a通过螺栓紧固等而固定在百叶窗装置20。
另外,纵壁部12一体地包括:车宽方向两端部的后壁部12a、从后壁部112a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朝前方延伸设置的反射壁部12b、以及将反射壁部12b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彼此连接的连结壁部12c。反射壁部12b在平视中,以随着朝向前方而前往车宽方向内侧(从相向的警笛装置30分离的方向)的方式倾斜。反射壁部12b及连结壁部12c位于比百叶窗装置20的前端部更后方。反射壁部12b在正视(上下方向)中,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前往车宽方向内侧(从相向的警笛装置30分离的方向)的方式倾斜(参照图4)。根据所述构成,来自警笛装置30的警笛声由反射壁部12b反射后适宜地朝向下方的下侧格栅开口部2a。
另外,反射壁部12b也可以是在正视(上下方向)中,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前往车宽方向外侧(靠近相向的警笛装置30的方向)的方式倾斜的构成。在此情况下,来自警笛装置30的警笛声由反射壁部12b及发动机罩(hood)(或者,在前表面2的上端部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c)依次反射后适宜地朝向下方的下侧格栅开口部2a。此处,发动机罩是位于后壁构件10、百叶窗装置20及左右一对的警笛装置30、30的上方,可将设置有这些构件的动力源室的上部开口开闭的板状构件。另外,警笛装置30的警报器开口部31也可以是在正视(上下方向)中,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前往车宽方向内侧(靠近相向的反射壁部12b的方向)的方式倾斜(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倾斜)的构成。在此情况下,来自警笛装置30的警笛声由发动机罩(或者,在前表面2的上端部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c)及反射壁部12b依次反射后适宜地朝向下方的下侧格栅开口部2a。
<百叶窗装置>
百叶窗装置20设置在下侧格栅开口部2a的后方。百叶窗装置20以可切换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方式构成,所述打开状态使从下侧格栅开口部2a导入的空气朝所述百叶窗装置20的后方通风,所述关闭状态阻断从下侧格栅开口部2a导入的空气。百叶窗装置20包括:左右一对的框部21、21,将左右一对的框部21、21连结的连结部22,以及设置在左右一对的框部21、21内的散热片23、23。
框部21构成在正视中为矩形状的通风口21a。框部21的下边部经由连结用构件而固定在前表面2。框部21的上边部固定在后壁构件10的下壁部13。在框部21的上壁部中,在成为反射壁部12b的前方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1b是框部21的前端部敞开的切口部。朝框部21的上壁部的前方且上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1c通过螺栓紧固等而固定在凸缘部13a。从框部21的上壁部的前端部朝上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1d经由连结构件而固定在前表面2。从框部2的下壁部的前端部朝前方且下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1e经由连结构件而固定在前表面2。从框部2的下壁部的前端部朝下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1f经由连结构件而固定在前表面2。
散热片23通过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信号的马达的驱动来运行,可采取将形成在框部21的通风口21a打开的状态、及将所述通风口21a关闭的状态。
<警笛装置>
警笛装置30是设置在后壁构件10的后壁部12a的前方的所谓的喇叭形警报器(trumpet horn)。警笛装置30设置在比下侧格栅开口部2a高的位置,大部分由前表面2从前方覆盖。放出警笛声的警报器开口部31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与对应的反射壁部12b相向。警笛装置30经由连结构件32而固定在构成车体的构件(未图示)。警笛装置30的前端部位于比百叶窗装置20的前端部更后方。警笛装置30以长边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竖放来配置。
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1A中,从警笛装置30的警报器开口部31朝车宽方向内侧放出的警笛声由反射壁部12b朝前方反射。经反射的警笛声经由开口部21b而从下侧格栅开口部2a朝车外前方放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A包括:百叶窗装置20,设置在车辆前部,能够开闭;以及警笛装置30,与所述百叶窗装置20相比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所述警笛装置30以在所述警笛装置30中放出声音的警报器开口部31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20的前端部更后方。
因此,车辆前部结构1A由于警笛装置30设置在比百叶窗装置20更后方,因此可缩短比百叶窗装置20更前方的车辆尺寸(至前表面2为止的距离)。另外,车辆前部结构1A由于警笛装置30的警报器开口部31朝向车宽方向,因此可抑制水或异物从警报器开口部31进入警笛装置30内。
另外,车辆前部结构1A:所述警笛装置30的所述警报器开口部31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且车辆前部结构1A包括反射壁部12b,所述反射壁部12b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31相向,并且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31分离的方式倾斜。
因此,车辆前部结构1A可利用反射壁部12b来使从警笛装置30放出的声音朝向车辆前方。
另外,车辆前部结构1A:所述警笛装置30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20更上方,所述百叶窗装置20具有形成在所述百叶窗装置20的上部的开口部21b。
因此,车辆前部结构1A可使从警笛装置30放出的声音经由开口部21b而朝向车辆前方且下方,并可由路面反射。
<第二实施方式>
继而,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参照图5,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5中的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从警笛装置30放出的警笛声的前进方向。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B包括设置在前表面2与警笛装置30之间的壁部41、壁部42。
壁部41从在前表面2的上端部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c朝下方延伸设置。所述壁部41从正面(上侧格栅开口部2b)观察,形成在覆盖警笛装置30的上端部的位置。
壁部42在百叶窗装置20的框部21的上壁部中,从开口部21b的后缘部朝上方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B包括壁部41、壁部42,所述壁部41、壁部42设置在所述警笛装置30的前方且所述车辆的前表面2的后方,朝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因此,车辆前部结构1B可利用壁部41、壁部42来更适宜地抑制水或异物从警报器开口部31进入警笛装置30内。
<第三实施方式>
继而,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参照图6,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6中的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从警笛装置30放出的警笛声的前进方向。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C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警笛装置30以高度变小的方式倾斜设置。详细而言,警笛装置30从警报器开口部31侧观察,呈具有长边方向L1与短边方向L2的大致矩形状。另外,警笛装置30以如下的姿势来配置:短边方向L2与上下方向X形成的角度θ2比长边方向L1与上下方向X形成的角度θ1小、且上表面越朝向后方越前往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C:所述警笛装置30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31侧观察,呈具有长边方向L1、及与所述长边方向L1正交的短边方向L2的形状,以如下的姿势来配置:短边方向L2与上下方向X形成的角度θ2比长边方向L1与上下方向形成的角度θ1小、且所述警笛装置30的上表面越朝向后方越前往上方。
因此,车辆前部结构1C也可以应用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罩的高度低的车种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例如,警笛装置30也可以设置在比百叶窗装置20更下方。另外,警笛装置30的警报器开口部31也可以是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构成,在此情况下,反射壁部12b也可以是设置在警笛装置3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百叶窗装置,设置在车辆前部,能够开闭;以及
警笛装置,与所述百叶窗装置相比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
所述警笛装置以在所述警笛装置中放出声音的警报器开口部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的前端部更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警笛装置的所述警报器开口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且
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反射壁部,所述反射壁部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相向,并且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分离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警笛装置设置在比所述百叶窗装置更上方,
所述百叶窗装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百叶窗装置的上部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所述警笛装置的前方且所述车辆的前表面的后方,朝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警笛装置从所述警报器开口部侧观察,呈具有长边方向、及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的形状,以如下的姿势来配置:所述短边方向与上下方向形成的角度比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且所述警笛装置的上表面越朝向后方越前往上方。
CN202021232749.6U 2019-08-23 2020-06-30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2126371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088 2019-08-23
JP2019153088A JP6851439B2 (ja) 2019-08-23 2019-08-23 車両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7160U true CN212637160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7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2749.6U Active CN212637160U (zh) 2019-08-23 2020-06-30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51439B2 (zh)
CN (1) CN21263716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4523B2 (ja) * 2015-08-19 2018-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6699578B2 (ja) * 2017-02-07 2020-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0885A (ja) 2021-03-01
JP6851439B2 (ja) 202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0144B2 (en) Front air-rectifying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10035482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icinity information detection sensor
JP2009287950A (ja) レーダー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10949299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A2809056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ttenuating aerodynamically induced noises caused by vehicle grille
CN110294022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0949275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633219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5601018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JP641452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2005518294A (ja) バンパービームを備える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パネル
JP6048389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212637160U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1098819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18039335A (ja) 障害物検知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JP5630331B2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CN116890778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04106718A (ja) 自動車用ホーンの取付構造
JP2000103303A (ja) 自動車のホーン取付構造
JP2007276659A (ja) 車両用エアガイド
JP2014142652A (ja) 車両用渦巻ホーン
JP4118860B2 (ja) 車両用ステレオカメラの取付構造
JP7506857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EP3808606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2024073067A (ja) 車両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