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3467U -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3467U
CN212583467U CN202020455299.0U CN202020455299U CN212583467U CN 212583467 U CN212583467 U CN 212583467U CN 202020455299 U CN202020455299 U CN 202020455299U CN 212583467 U CN212583467 U CN 212583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portion
bas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52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云
刘兵
卓志亮
刘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52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3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3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3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内扣手总成,其包括手柄、拉索组件和用于连接于车门的扣手座,扣手座设置有转轴,转轴被配置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拉索组件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门门锁连接,手柄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以能够在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从而带动拉索组件运动实现对车门门锁的解锁。当需要从车内开启车门时,用户握住手柄并转动手柄,使得手柄绕转轴转动,并通过手柄拉动拉索组件,进而解锁车门门锁。因此,可实现通过握扭的方式来打开车门,能够通过手柄给手掌提供支撑,使得手臂能够支撑于手柄上,使用感更佳。相比于传统的内嵌式的扣手,该内扣手总成将手柄外置于车门的门护板,结构新颖,富有设计感。

Description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内扣手总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门内开解锁装置,又称门护板内扣手总成,包括内扣手座、旋转手柄、复位弹簧及缓冲垫等结构。拉动手柄时,手柄绕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手柄上的拉绳运动,实现车门解锁,开启车门。该内扣手总成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拉动手柄,是比较传统的结构布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此结构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新奇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扣手总成及具有该内扣手总成的车辆,该内扣手总成结构新颖,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追求新奇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内扣手总成,该内扣手总成包括手柄、和用于连接于车门的扣手座,所述扣手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被配置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使所述手柄能够在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地,所述手柄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握持部的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朝向所述转轴延伸,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握持部具有弧形握持面,所述弧形握持面的底部设置有操作斜面,所述弧形握持面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边缘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远离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边缘,所述操作斜面从所述弧形握持面的第二边缘朝向所述转轴向下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扣手座还包括用于连接于车门的底座,所述转轴沿轴向凸出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拉索组件连接的拉索配合部,所述拉索配合部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缺口。
可选地,所述内扣手总成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手柄从所述解锁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扣手座。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转轴穿过的转轴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之间,且所述遮挡板的背离所述转轴一侧设置有第一弧形面,所述扣手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能够沿所述第二弧形面滑动,从而对所述手柄的转动进行导向。
可选地,所述内扣手总成还包括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固定于所述手柄和所述扣手座二者中的一者,且所述手柄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减振件抵顶于二者中的另一者,所述手柄从所述解锁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减振件被挤压。
可选地,所述内扣手总成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转轴沿径向向外凸设有止挡部,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止挡部,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扣手座的一侧与所述遮挡组件连接,以防止所述手柄从所述转轴脱出。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紧固件和扣手护盖,所述扣手护盖包括基板和围绕所述基板设置且朝所述扣手座延伸的护盖,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基板,且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扣手座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孔配合;
所述护盖罩设于所述扣手座,所述护盖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缺口套设于所述转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车内开启车门时,用户握住手柄并转动手柄,使得手柄绕转轴转动,并通过手柄拉动拉索组件,进而解锁车门门锁。因此,可实现通过握扭的方式来打开车门,能够通过手柄给手掌提供支撑,使得手臂能够支撑于手柄上,使用感更佳。相比于传统的内嵌式的扣手,本公开中的内扣手总成将手柄外置于车门的门护板,结构新颖,富有设计感。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视角的内扣手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柄和扣手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有弹性件的手柄和扣手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显示出弹性件,剖切了部分手柄;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背视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的内扣手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拉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扣手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扣手护盖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扣手护盖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扣手总成的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内扣手总成;10-手柄;11-连接部;111-连接板;112-遮挡板;1121-第一弧形面;113-转轴孔;12-握持部;121-弧形握持面;13-操作斜面;14-拉索配合部;141-固定孔;15-第二安装座;20-扣手座;21-转轴;211-止挡部;212-连接孔;22-底座;221-第一缺口;23-拉索固定部;24-第一安装座;25-第二弧形面;26-减振件安装孔;30-拉索组件;31-拉索;32-拉索头连接件;321-卡接结构;322-卡紧孔;33-拉索套筒;40-弹性件;50-遮挡组件;51-紧固件;52-扣手护盖;521-基板;522-护盖;523-卡接凸起;524-护板;525-操作孔;526-第二缺口;60-减振件;61-减振帽;62-减振杆;621-台阶导向部;70-装饰盖;80-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指的是在内扣手总成100安装于车辆状态下的“上、下”,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的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内扣手总成100,参考图1-13所示,该内扣手总成100包括手柄10和用于连接于车门80的扣手座20。可选地,扣手座20连接于车内内侧的门护板上。扣手座20设置有转轴21,转轴21被配置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可选地,手柄10用于与拉索组件30连接,拉索组件30的一端与手柄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门80门锁连接。手柄10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1,以能够在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从而带动拉索组件30运动实现对车门80门锁的解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车内开启车门80时,用户握住手柄10并转动手柄10,使得手柄10绕转轴21转动,并通过手柄10拉动拉索组件30,进而解锁车门80门锁。因此,可实现通过握扭的方式来打开车门80,能够通过手柄10给手掌提供支撑,使得手臂能够支撑于手柄10上,使用感更佳。相比于传统的内嵌式的扣手,本公开中的内扣手总成100将手柄10外置于车门的门护板80,结构新颖,富有设计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门80门锁在自动复位时,可带动拉索组件30复位。或者,可通过用户反向转动手柄10来使手柄10复位,从而实现拉索组件30回退和车门80门锁的复位。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设置复位件来实现手柄10的复位,下文中将对此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内扣手总成100不仅适用于车辆上的车门80门锁,还能够适用于能够通过拉索31解锁的任何其他门锁。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手柄10包括连接部11和握持部12,连接部11从握持部12的面向转轴21的一侧朝向转轴21延伸,连接部11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1,连接部11用于与拉索组件30相连。
用户握持于握持部12并(沿图3中图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握持部12,带动连接部11绕转轴21转动,从而拉动拉索组件30解锁车门80的门锁。
为了进一步地方便用户握持转动手柄10,如图3-5所示,可选地,在本公开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握持部12具有围绕部分转轴21设置的弧形握持面121,弧形握持面121的底部设置有操作斜面13,弧形握持面121具有与连接部11连接的第一边缘和相对于第一边缘远离连接部11第二边缘,操作斜面13从弧形握持面121的第二边缘朝向转轴21向下倾斜延伸。
弧形握持面121可增加与用户的手掌心的接触面积,复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便于用户握持于手柄10,提高舒适感。当手握持于握持部12时,手指恰好可接触于操作斜面13,从而手指可扣住操作斜面13和握持部12,因此,操作斜面13可为手指提供施力位置,便于用户通过拨扭的动作来转动手柄10,省力,且可起到防滑的作用。
在本公开中对于扣手座2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可根据需要设计,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扣手座20还包括用于连接于车门80的底座22,转轴21沿轴向凸出设置于底座22,底座22设置有第一缺口221,如图5和图8所示,手柄10还包括与连接部11连接的拉索配合部14,拉索配合部14沿连接部11靠近底座22的方向延伸穿过第一缺口221,以与拉索组件30连接。
在手柄10转动解锁时,拉索配合部14转动,第一缺口221能够为拉索配合部14的转动提供活动空间。而且,将拉索组件30和手柄10分别设置于底座22的两侧,便于使内扣手总成1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将两个活动部件(即拉索组件30和手柄10)通过底座22分隔开,能够有效避免运动干涉。此外,将拉索组件30设置于底座22的背面,更加靠近车门80,拉索31与门锁连接时,也更便于拉索31的布置,简化拉索31的布置路径。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拉索组件30包括拉索31、拉索头连接件32和拉索套筒33。拉索配合部14上开设有固定孔141。拉索31与拉索配合部14连接的一端可设置为L型结构,且拉索31包括弯折段和延伸段。相应地,拉索头连接件32也构造成L型结构,且包括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321,可通过卡接结构321插入拉索配合部14上的固定孔141,实现第一固定段与拉索配合部14的卡接配合。可选地,第一固定段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接瓣,卡接瓣具有一定的弹性,两个卡接瓣之间设置有卡持孔,卡持孔用于卡持拉索头的弯折段。在安装时,先将卡接结构321插入拉索配合部14上的固定孔141(此过程中,两个卡接瓣先靠近后分开,实现卡紧),然后将拉索头的弯折段插入卡接瓣之间的卡持孔中,实现对拉索头的固定。第二固定段用于固定拉索31的延伸段,第二固定段上设置有横截面呈C型的卡紧孔322,卡紧孔322沿延伸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拉索31的延伸段处套设有套筒,套筒穿设于该卡紧孔322,从而可将拉索31的延伸段固定于拉索头连接件32。卡紧孔322能够包覆于套筒的至少大半圆周,从而可防止拉索31的延伸段松脱。
为了进一步地固定拉索31,如图8所示,拉索31的延伸段处还套设有拉索套筒33,拉索套筒33设置有卡槽,可选地,卡槽呈环形。扣手座20的背离转轴21的一侧设置有拉索固定部23,拉索固定部23上设置有C型的卡口,拉索套筒33可通过卡槽卡设于拉索固定部23的卡口处。
手柄10在转动解锁时,会通过拉索配合部14拉动拉索头连接件32和位于其中的拉索31,此时,拉索31会相对于拉索套筒33运动。
在本公开中对如何实现手柄10的复位不作限制,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用于使手柄10从解锁位置恢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件40,弹性件40套设于转轴21,弹性件40的一端抵接于连接部11,另一端抵接于扣手座20。
在用户的施力下,手柄1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时,弹性件40发生形变,并储存弹性势能,用户松开手后,弹性件40释放弹性势能,在弹性件40的作用下手柄10恢复至初始位置。由于用户在转动手柄10时,需要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从而可获得一定的手感,而且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刚度的弹性件40来调节手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0可为扭簧。扣手座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扭簧的一端的第一安装座24,所述手柄10的连接部11设置有用于安装扭簧的另一端的第二安装座15,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15上均设置有用于限位扭簧的端部的凹槽或抵挡部,以防止扭簧脱离与安装座的抵接。
具体地,弹性件40可为多圈扭转弹簧,更耐久、抗疲劳性能更加,扭矩波动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0还可以使普通的弹簧或弹片,只要能够在手柄10转动时弹簧或弹片储存弹性势能即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连接部11包括遮挡板112和沿转轴2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11,两个连接板111分别开设有用于套设于转轴21的同轴设置的转轴孔113,转轴21穿过两个转轴孔113。弹性件40设置于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11之间,遮挡板112连接于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11之间,以遮蔽弹性件40。
通过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11与转轴21配合实现手柄10绕转轴21的转动,两块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板111与转轴21配合,使得手柄10在绕转轴21转动时,不容易发生歪斜,而且,可减轻手柄10的重量,也为弹性件40的安装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通过遮挡板112对弹性件40的遮挡,使得内扣手总成100的美观性更好。
为了减轻内扣手总成100的重量,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连接板111上还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为了使手柄10转动地更加平稳,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板112围绕转轴21设置,且遮挡板112的背离转轴21一侧设置有第一弧形面1121,扣手座20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弧形面25,第一弧形面1121能够沿第二弧形面25滑动,从而对手柄10的转动进行导向。
可选地,第二弧形面25可为一整块弧形的表面,也可由多块间隔且同心设置的弧形面共同形成。
为了防止在弹性件40的作用下,手柄10复位时会与扣手座20碰撞发出异响,如图3所示,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减振件60,减振件60固定于手柄10和扣手座20二者中的一者,且手柄10处于初始位置时,减振件60抵顶于二者中的另一者,手柄10从解锁位置恢复至初始位置时,减振件60被挤压,从而缓冲手柄10复位时的运动,避免产生撞击声,提高用户体验感。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减振件60可构造成螺钉形结构,且包括减振帽61和减振杆62。如图10所示,扣手座20的底座22上设置有减振件安装部。减振杆62穿设于减振件安装部上设置的减振件安装孔26,且手柄10处于初始位置时,减振帽61抵顶于手柄10的连接部11。可选地,减振帽61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点,可有效防止减振帽61与连接部11发生粘粘,而可能带来异响。
为了便于减振件60与减振件安装部的配合,减振杆62上沿径向凸出设置有台阶导向部621,减振件安装部夹设于台阶导向部621和减振帽61之间,因此,可通过台阶导向部621和减振帽61实现对减振件60的轴向限位。台阶导向部621远离减振帽61的一端还设置有锥形导向面,便于安装时将减振件60插入减振件安装部的通孔中。
可选地,减振件60可采用EPDM(橡胶)材料。设计出带有凸点特征的减震垫,可有效防止粘粘异响。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遮挡组件50,如图7所示,转轴21沿径向向外凸设有止挡部211,转轴21穿过连接部11且连接部11抵靠于止挡部211,转轴21的远离扣手座20的一侧(外露于连接部11的端面)与遮挡组件50连接,以防止手柄10从转轴21脱出。手柄10的连接部11夹设于止挡部211和遮挡组件50之间,从而可实现对手柄10的轴向方向的限位。
为了增加内扣手总成100的美观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图11和图12所示,遮挡组件50包括紧固件51和扣手护盖52,扣手护盖52包括基板521和围绕基板521设置且且朝扣手座20延伸的护盖522,转轴21依次穿过连接部11和基板521,且转轴21的远离扣手座20一侧(外露于基板521的端面)的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紧固件51穿过基板521与连接孔配合。
可选地,转轴21远离底座22的端部设置有台阶部,基板521套设于转轴21且抵靠于台阶部,从而可实现对手柄10的轴向方向的限位。
护盖522罩设于扣手座20,护盖522设置有第二缺口526,连接部11穿过第二缺口526套设于转轴21,手柄10的握持部12外露于护盖522,连接部11从第二缺口526穿出,从而为连接部11的转动提供活动空间。
可选地,扣手护盖52可与扣手座20卡接配合,扣手护盖52的边缘设置有卡接凸起523,通过卡接凸起523可卡扣于扣手座20的外周。在安装时,通过二者的卡接配合,能够起到预安装作用,防止后续安装时,手柄10从扣手座20上脱落,也便于后续的紧固件51的安装和定位。
可选地,如图1和图2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装饰盖70,该装饰盖70设置于扣手护盖52背离扣手座20的一侧,装饰盖70盖合于扣手护盖52的基板521,可选地,可将装饰盖70卡扣于扣手护盖52上。装饰盖70可遮蔽基板521上设置的连接件和紧固件51,使得内扣手总成100的整体外观性更好。
通过设置扣手护盖52能够遮蔽手柄10的连接部11、弹性件40、减振件60等内部结构,使得内扣手总成100更加美观,同时给手柄10提供轴向上的限位。
扣手座20的底座2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通过螺钉与车门80连接的连接通孔。可选地,扣手护盖52上还设置有护板524,护板524从基板521朝向扣手座20的方向延伸,且抵靠于扣手座20的底座22上,该护板524围绕连接通孔设置。如图11所示,基板521与连接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便于操作的操作孔525。护板524围绕该操作孔525的边缘设置。在通过螺钉将扣手座20与车门80连接时,螺钉和旋拧工具需要穿过基板521上的操作孔525,通过螺钉将扣手座20固定车门80上。护板524能够承接住掉落的螺钉,以防螺钉掉落进扣手护盖52内,不便于取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0)和用于连接于车门(80)的扣手座(20),所述扣手座(20)设置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被配置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手柄(1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21)上以使所述手柄(10)能够在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0)包括连接部(11)和握持部(12),所述连接部(11)从所述握持部(12)的面向所述转轴(21)的一侧朝向所述转轴(21)延伸,所述连接部(11)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2)具有弧形握持面(121),所述弧形握持面(121)的底部设置有操作斜面(13),所述弧形握持面(121)具有与所述连接部(11)连接的第一边缘和远离所述连接部(11)的第二边缘,所述操作斜面(13)从所述弧形握持面(121)的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转轴(21)向下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座(20)还包括用于连接于车门(80)的底座(22),所述转轴(21)沿轴向凸出设置于所述底座(22),所述底座(22)设置有第一缺口(221),所述连接部(11)设置有用于与拉索组件(30)连接的拉索配合部(14),所述拉索配合部(14)沿所述连接部(11)靠近所述底座(22)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缺口(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手柄(10)从所述解锁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套设于所述转轴(21),所述弹性件(4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部(1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扣手座(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包括沿所述转轴(2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11),两个所述连接板(111)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转轴(21)穿过的转轴孔(113),所述弹性件(40)设置于所述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1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还包括遮挡板(112),所述遮挡板(112)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111)之间,且所述遮挡板(112)的背离所述转轴(21)一侧设置有第一弧形面(1121),所述扣手座(20)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弧形面(25),所述第一弧形面(1121)能够沿所述第二弧形面(25)滑动,从而对所述手柄(10)的转动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减振件(60),所述减振件(60)固定于所述手柄(10)和所述扣手座(20)二者中的一者,且所述手柄(1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减振件(60)抵顶于二者中的另一者,所述手柄(10)从所述解锁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减振件(60)被挤压。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手总成(100)还包括遮挡组件(50),所述转轴(21)沿径向向外凸设有止挡部(211),所述转轴(21)穿过所述连接部(11)且所述连接部(11)抵靠于所述止挡部(211),所述转轴(21)远离所述扣手座(20)的一侧与所述遮挡组件(50)连接,以防止所述手柄(10)从所述转轴(21)脱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扣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50)包括紧固件(51)和扣手护盖(52),所述扣手护盖(52)包括基板(521)和围绕所述基板(521)设置且朝所述扣手座(20)延伸的护盖(522),所述转轴(21)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基板(521),且所述转轴(21)远离所述扣手座(20)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212),所述紧固件(51)穿过所述基板(521)与所述连接孔(212)配合;
所述护盖(522)罩设于所述扣手座(20),所述护盖(522)设置有第二缺口(526),所述连接部(11)穿过所述第二缺口(526)套设于所述转轴(21)。
CN202020455299.0U 2020-03-31 2020-03-31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2583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5299.0U CN212583467U (zh) 2020-03-31 2020-03-31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5299.0U CN212583467U (zh) 2020-03-31 2020-03-31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3467U true CN212583467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5299.0U Active CN212583467U (zh) 2020-03-31 2020-03-31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34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449A (zh) * 2021-07-23 2021-09-1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开手柄总成及车辆
WO2024115273A1 (de) * 2022-11-29 2024-06-0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Innenverkleid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mit einem waagerecht angeordneten betätigungshebel zur entriegelung des türschlosses und dafür vorgesehener betätigungshebel mit griffkant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449A (zh) * 2021-07-23 2021-09-1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开手柄总成及车辆
WO2024115273A1 (de) * 2022-11-29 2024-06-0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Innenverkleid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mit einem waagerecht angeordneten betätigungshebel zur entriegelung des türschlosses und dafür vorgesehener betätigungshebel mit griffkan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3467U (zh) 内扣手总成及车辆
KR100562576B1 (ko) 개방형 트레이
CN102469840B (zh) 头盔
JP2000352232A (ja) 電子キイ構造
CN10529227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口盖结构
US20070108676A1 (en) Viscous strand damper assembly
US20120272697A1 (en) Motorcycle paraphernalia locking system
KR20070041368A (ko) 교체가능한 어댑터 부재를 구비한 보호장치
CN213262161U (zh) 后视总成
US6033030A (en) Angular limiter spacer for seat belt D-ring
CN110219528A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JP3197144U (ja) シートベルト係止具構造
CN112031532A (zh) 一种弹簧机械锁
CN110644873B (zh) 车门
CN212529526U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车载支架底座
JP4638218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固定装置
MX2008010789A (es) Mecanismo para asegurar la manija de una puerta o ventana.
KR200479092Y1 (ko) 도어록용 고정수단
CN109252760B (zh) 一种车辆及其锁体机构
CN111803861A (zh) 一种手柄可伸缩的跳绳
KR102487182B1 (ko) 차량용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CN111502408A (zh) 把手组件及具有其的锁具
JP5474650B2 (ja) ヒンジ用カバー
CN220220491U (zh) 一种电动转盘和座椅
JP6642265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