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箱打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箱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箱打磨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材质的箱体焊接后需要对箱体的某个位置进行打磨,现有技术的打磨工序一般都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由于箱体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箱体的上下料以及打磨过程中的位置变换都非常耗费人力,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影响打磨的效率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降低工人劳动程度,保证工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气箱打磨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箱打磨生产线,包括:
取料装置,包括地轨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地轨上的至少一个取料机械手;
设置于所述地轨第一侧的打磨工装;
设置于所述打磨工装背向所述取料装置的一侧的机械手移动导轨,所述机械手移动导轨上滑动设有打磨机械手。
可选的,所述打磨工装包括箱体夹具和箱体变位机,所述箱体夹具安装于所述箱体变位机以用于在打磨过程中变换位置。
可选的,所述箱体夹具包括第一侧定位板、箱体滑动导轨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箱体滑动导轨的箱体支撑机构和第二侧移动板,所述第一侧定位板与所述箱体变位机连接,所述箱体滑动导轨与所述第一侧定位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定位板的内侧和第二侧移动板的内侧均安装有若干固定支撑座和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安装有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箱体夹块。
可选的,所述箱体支撑机构包括箱体支撑架,所述箱体支撑架安装有夹紧气缸和压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和压紧气缸的输出端均设有弹性夹紧块。
可选的,所述箱体支撑架的数量有两组,两组所述箱体支撑架平行布置。
可选的,所述打磨机械手一侧设有打磨头更换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取料机械手,实现箱体的自动上下料,并通过设置箱体变位机实现箱体打磨过程的位置变换,降低工人搬运上下料以及打磨过程位置变换的劳动强度,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设置打磨工装固定箱体,并通过打磨机械手对打磨工装固定的箱体进行打磨,提高了箱体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且取料机械手和打磨机械手分别设置于打磨工装两侧,合理利用空间,减少取料机械手和打磨机械手运动范围重合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箱体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取料装置,110地轨,120取料机械手;
200打磨工装,210箱体夹具,211第一侧定位板,212固定支撑座,213固定安装座,214限位气缸,215箱体滑动导轨,216箱体支撑机构,2161箱体支撑架,2162夹紧气缸,2163压紧气缸,217第二侧移动板,220箱体变位机;
300打磨机械手,310机械手移动导轨;
400打磨头更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箱打磨生产线,包括:
取料装置100,包括地轨110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地轨110上的至少一个取料机械手120;
设置于所述地轨110第一侧的打磨工装200;
设置于所述打磨工装200背向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一侧的机械手移动导轨310,所述机械手移动导轨310上滑动设有打磨机械手300。
所述打磨工装200包括箱体夹具210和箱体变位机220,所述箱体夹具210安装于所述箱体变位机220以用于在打磨过程中变换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取料机械手120,实现箱体的自动上下料,并通过设置箱体变位机220实现箱体打磨过程的位置变换,降低工人搬运上下料以及打磨过程位置变换的劳动强度,同时,设置打磨工装200固定箱体,并通过打磨机械手300对打磨工装200固定的箱体进行打磨,提高了箱体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且取料机械手120和打磨机械手300分别设置于打磨工装200两侧,合理利用空间,减少取料机械手120和打磨机械手300运动范围重合造成的安全事故。
参考图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箱体夹具210包括第一侧定位板211、箱体滑动导轨215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箱体滑动导轨215的箱体支撑机构216和第二侧移动板217,所述第一侧定位板211与所述箱体变位机220连接,所述箱体滑动导轨215与所述第一侧定位板211固定连接,通过取料机械手120将箱体放置在箱体支撑机构216上,并通过箱体支撑机构216和第二侧移动板217向第一侧定位板211方向移动,实现箱体两侧的夹紧,从而使箱体在打磨过程中位置固定,并可通过箱体变位机220变换位置进行打磨。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侧定位板211的内侧和第二侧移动板217的内侧均安装有若干固定支撑座212和固定安装座213,所述固定安装座213安装有限位气缸214,所述限位气缸214的输出端连接有箱体夹块,使用时,固定支撑座212支撑箱体两侧的侧板,并通过限位气缸214夹紧,实现箱体的进一步固定,提高箱体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所述箱体支撑机构216包括箱体支撑架2161,所述箱体支撑架2161安装有夹紧气缸2162和压紧气缸2163,所述夹紧气缸2162和压紧气缸2163的输出端均设有弹性夹紧块,其中压紧气缸2163设置于箱体支撑架2161的上部,压紧气缸2163动作时通过弹性夹紧块压紧箱体上侧的板件,夹紧气缸2162动作通过弹性夹紧块分别与第一侧定位板211和第二侧移动板217配合压紧箱体两侧的侧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箱体支撑架2161的数量有两组,两组所述箱体支撑架2161平行布置,使箱体稳定放置在箱体支撑架2161上时保持平衡,防止箱体支撑架2161移动过程中晃动导致定位失效,影响箱体的打磨效果。
为了方便打磨机械手300在工作过程中快速进行打磨头的更换,所述打磨机械手300一侧设有打磨头更换装置400,提高更换的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取料机械手120,实现箱体的自动上下料,减少工人搬运上下料的劳动强度,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设置打磨工装200固定箱体,并通过打磨机械手300对打磨工装200固定的箱体进行打磨,提高了箱体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且取料机械手120和打磨机械手300分别设置于打磨工装200两侧,合理利用空间,减少取料机械手120和打磨机械手300运动范围重合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