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8941U -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8941U
CN212538941U CN202021002074.6U CN202021002074U CN212538941U CN 212538941 U CN212538941 U CN 212538941U CN 202021002074 U CN202021002074 U CN 202021002074U CN 212538941 U CN212538941 U CN 212538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heat exchanger
main body
grooves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20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20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8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8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8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包括封条主体、隔板插槽和定位槽;封条主体的内表面上、下端部均开设有隔板插槽,换热器的隔板可插设于隔板插槽中;定位槽均开设于内表面上;定位槽向封条主体的外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隔板插槽向外表面延伸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使得封条和隔板的焊前定位可靠性得以提升,提高了制造人员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封条和隔板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两者的密封效果;此外,隔板和隔板插槽之间为过盈连接,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焊接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紧凑式换热设备,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性能好的优点。换热器可适用于:气—气、气—液、液—液、各种流体之间的换热以及发生集态变化的相变换热。通过流道的布置和组合能够适应:逆流、错流、多股流、多流程等不同的换热工况。通过单元间串联、并联、串并联的组合可以满足大型设备的换热需要。
板翅式换热器主要由封条、隔板、翅片和封头组成,封条作为其密封部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情况,导致焊后合格率降低,后期需要进行补焊,因此,改善封条的结构、提高产品真空钎焊合格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避免了焊后合格率降低,后期需要进行补焊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包括封条主体、至少两个隔板插槽和若干个定位槽;所述封条主体呈长条状,所述封条主体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均呈矩形;所述封条主体面向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开设有一个所述隔板插槽,换热器的隔板可插设于所述隔板插槽中,换热器的隔板可与所述隔板插槽形成过盈连接;所述内表面上端部的所述隔板插槽和所述内表面下端部的所述隔板插槽之间还开设有若干个所述隔板插槽,全部所述隔板插槽均沿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全部所述隔板插槽等距分布;若干个所述定位槽均开设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定位槽开设于两个所述隔板插槽之间,所述定位槽开设于两个所述隔板插槽的对称中心处;全部所述定位槽均沿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封条主体远离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外表面,所述定位槽向所述外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隔板插槽向所述外表面延伸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减重槽;所述第一减重槽开设于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减重槽的纵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还包括若干个第二减重槽;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重槽均开设于所述内表面上;全部所述第二减重槽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还包括若干个第三减重槽;若干个所述第三减重槽均开设于所述外表面上;全部所述第三减重槽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减重槽和所述第二减重槽在横截面上呈两两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所述封条主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所述隔板插槽和所述定位槽的连接处、所述封条主体的棱边和所述第一减重槽连接处均呈光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优选地,所述封条主体的所有棱边上均设有倒圆角。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包括封条主体、至少两个隔板插槽和若干个定位槽;封条主体面向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内表面,内表面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开设有一个隔板插槽,换热器的隔板可插设于隔板插槽中,换热器的隔板可与所述隔板插槽形成过盈连接;内表面上端部的隔板插槽和内表面下端部的隔板插槽之间还开设有若干个隔板插槽;全部隔板插槽等距分布;若干个定位槽均开设于内表面上,定位槽开设于两个隔板插槽之间;封条主体远离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外表面,定位槽向外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隔板插槽向外表面延伸的长度。通过在封条主体上开设至少两个隔板插槽和若干个定位槽,配合对应的换热器隔板,能够实现封条和隔板的快速装配;隔板的两端可插设于隔板插槽中,一方面使得封条和隔板的焊前定位可靠性得以提升,且有利于制造人员实现对于封条和隔板的快速定位,从而简化了封条和隔板的装配及焊接工艺,缩短了两者的定位时间,提高了制造人员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隔板插槽的设置还增加了封条和隔板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封条和隔板表面的钎焊面积,进而增强了两者的密封效果;此外,隔板和隔板插槽之间为过盈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封条和隔板的定位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焊接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封条和隔板的定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情况,导致焊后合格率降低,后期需要进行补焊,因此,改善封条的结构、提高产品真空钎焊合格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图3所示,包括封条主体1、至少两个隔板插槽2和若干个定位槽3;封条主体1呈长条状,封条主体1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均呈矩形;封条主体1面向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内表面11,内表面11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开设有一个隔板插槽2,换热器的隔板1’可插设于隔板插槽2中,换热器的隔板1’可与所述隔板插槽2形成过盈连接;内表面11上端部的隔板插槽2和内表面11下端部的隔板插槽2之间还开设有若干个隔板插槽2,全部隔板插槽2均沿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延伸;全部隔板插槽2等距分布;若干个定位槽3均开设于内表面11上,定位槽3开设于两个隔板插槽2之间,定位槽3开设于两个隔板插槽2的对称中心处;全部定位槽3均沿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延伸;封条主体1远离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外表面12,定位槽3向外表面12延伸的长度大于隔板插槽2向外表面12延伸的长度。通过在封条主体1上开设至少两个隔板插槽2和若干个定位槽3,定位槽3的设置能够加快操作人员对于封条和换热器翅片间的快速定位,且配合对应的换热器隔板,能够实现封条和隔板1’的快速装配;其中,隔板1’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隔板1’呈板状,隔板1’的两端可插设于隔板插槽2中,一方面使得封条和隔板1’的焊前定位可靠性得以提升,且有利于制造人员实现对于封条和隔板1’的快速定位,从而简化了封条和隔板1’的装配及焊接工艺,缩短了两者的定位时间,提高了制造人员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隔板插槽2的设置还增加了封条和隔板1’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封条和隔板1’表面的钎焊面积,进而增强了两者的密封效果;此外,隔板1’和隔板插槽2之间为过盈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封条和隔板1’的定位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焊接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
为了减少封条主体1的耗材,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减重槽4;第一减重槽4开设于外表面12上,第一减重槽4的纵截面呈圆弧状,第一减重槽4呈条状延伸并与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4,一方面能够减少封条的质量,具备减荷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封条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保证封条的结构强度需求的前提下,第一减重槽4的设置还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封条的耗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减少封条主体1的耗材并便于封条的焊前定位,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还包括若干个第二减重槽5;若干个第二减重槽5均开设于内表面11上;全部第二减重槽5等距间隔分布;第二减重槽5呈条状延伸并与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设置第二减重槽5,在保证封条的结构强度需求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封条本体的体积,使其重量更轻,节省了封条的耗材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减少封条主体1的耗材并保证封条主体1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还包括若干个第三减重槽6;若干个第三减重槽6均开设于外表面12上;全部第三减重槽6等距间隔分布;第三减重槽6呈条状延伸并与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减重槽6和第二减重槽5在横截面上呈两两间隔分布。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三减重槽6,在保证封条的结构强度需求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封条主体1的体积,使其重量更轻,节省了封条的耗材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考虑到封条主体1的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上均设有减重槽(第二减重槽5和第三减重槽6),两个减重槽的具体设置方式会对封条主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两个减重槽在横截面上呈并排设置,则两个减重槽的连接部分结构强度较低,极易发生断裂现象,因此,通过设置第三减重槽6和第二减重槽5在横截面上呈两两间隔分布,从而既减少了封条主体1的耗材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封条主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减少封条主体1的耗材,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封条主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7,圆形通孔7呈条状延伸并与封条主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设置圆形通孔7,一方面能够减少封条主体1的质量,具备一定的减荷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心的封条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保证封条主体1的结构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圆形通孔7的设置还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封条主体1的耗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并延长封条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隔板插槽2和定位槽3的连接处、封条主体1的棱边和第一减重槽4连接处均呈光滑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光滑的圆弧连接处,不仅能够使得流体通过时形成紊流,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效率。
为了进一步延长封条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如图1所示,封条主体1的所有棱边上均设有倒圆角。通过设置倒圆角,减少了封条主体1在延伸方向上的所有棱边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改善了封条主体1在定位安装时的磨损现象,进一步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通过在封条主体上开设至少两个隔板插槽和若干个定位槽,配合对应的换热器隔板,能够实现封条和隔板的快速装配;隔板的两端可插设于隔板插槽中,一方面使得封条和隔板的焊前定位可靠性得以提升,且有利于制造人员实现对于封条和隔板的快速定位,从而简化了封条和隔板的装配及焊接工艺,缩短了两者的定位时间,提高了制造人员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隔板插槽的设置还增加了封条和隔板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封条和隔板表面的钎焊面积,进而增强了两者的密封效果;此外,隔板和隔板插槽之间为过盈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封条和隔板的定位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焊接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条结构在焊接时存在焊前装夹不稳定,时常会造成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封条主体、至少两个隔板插槽和若干个定位槽;
所述封条主体呈长条状,所述封条主体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均呈矩形;
所述封条主体面向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开设有一个所述隔板插槽,换热器的隔板可插设于所述隔板插槽中,换热器的隔板可与所述隔板插槽形成过盈连接;所述内表面上端部的所述隔板插槽和所述内表面下端部的所述隔板插槽之间还开设有若干个所述隔板插槽,全部所述隔板插槽均沿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全部所述隔板插槽等距分布;
若干个所述定位槽均开设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定位槽开设于两个所述隔板插槽之间,所述定位槽开设于两个所述隔板插槽的对称中心处;全部所述定位槽均沿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封条主体远离换热器翅片的一面为外表面,所述定位槽向所述外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隔板插槽向所述外表面延伸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重槽;所述第一减重槽开设于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减重槽的纵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第二减重槽;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重槽均开设于所述内表面上;全部所述第二减重槽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第三减重槽;若干个所述第三减重槽均开设于所述外表面上;全部所述第三减重槽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减重槽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减重槽和所述第二减重槽在横截面上呈两两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主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呈条状延伸并与所述封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插槽和所述定位槽的连接处、所述封条主体的棱边和所述第一减重槽连接处均呈光滑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主体的所有棱边上均设有倒圆角。
CN202021002074.6U 2020-06-03 2020-06-03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Active CN212538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074.6U CN212538941U (zh) 2020-06-03 2020-06-03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074.6U CN212538941U (zh) 2020-06-03 2020-06-03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8941U true CN212538941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63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2074.6U Active CN212538941U (zh) 2020-06-03 2020-06-03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8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38941U (zh) 用于换热器的封条
CN215955398U (zh) 电池包
CN112361861A (zh) 一种多介质换热的储能换热器
CN210897456U (zh) 电池模组
CN213497288U (zh) 便于钎焊的冷却器
CN212109712U (zh) 换热器用支撑条
BR102015020183A2 (pt) permutador de calor, tanque para permutador de calor, e modo de fazer o mesmo
CN212205725U (zh) 液压起重机冷却器
CN212109713U (zh) 应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支撑条
CN219624555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3455066U (zh) 一种铝制板翅式换热器
CN211204996U (zh) 一种具有异型封条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1373310U (zh) 板翅式换热器
CN211116495U (zh) 移动压缩机用冷却器
CN111998717A (zh) 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单元
CN206912585U (zh) 一种脱模夹焊接装置
CN215984126U (zh) 一种用于焊接板式换热器的齿形板加镶块结构
CN214620801U (zh) 一种便安装的换热器槽铝结构
CN214582748U (zh) 板翅式换热器用密封封条
CN212806667U (zh) 一种分段连接的管式换热器
CN21474741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的改进结构
CN211651364U (zh) 一种改进型铝制板翅式换热器
CN214620820U (zh) 应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免钎焊封条
CN213755214U (zh) 一种可防止焊缝开裂的煤气板式预热器用加固机构
CN211289099U (zh) 快速装配式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用金属法兰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8,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west gate, No.30,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