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3902U - 多孔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孔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63902U CN212463902U CN202021649487.3U CN202021649487U CN212463902U CN 212463902 U CN212463902 U CN 212463902U CN 202021649487 U CN202021649487 U CN 202021649487U CN 212463902 U CN212463902 U CN 212463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sink
- plate
- heat dissipation
- por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导热部,散热板的下表面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部设置在散热板上,导热部沿平行于散热板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散热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贯穿散热板的上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导热部,导热部将热源的热量迅速发散到散热板上,导热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能够增大散热板的散热面积,并且散热孔结构不会阻挡吹向导热板的风,提高了风量的输出,因此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孔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器广泛应用于现代设备中,尤其是电气和电子领域,多种电子元器件均需要配套散热器才能正常使用。
现有的散热器大部分采用翅片式结构设计,由于翅片的结构,吹向翅片的风会产生90°的转向,客观上减慢了风速,降低风量的输出,造成散热性能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散热装置,其通过在散热板上开设散热孔,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避免了吹向散热板的风转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量的输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导热部,散热板的下表面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部设置在散热板上,导热部沿平行于散热板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散热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贯穿散热板的上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导热部,导热部将热源的热量迅速发散到散热板上,导热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能够增大散热板的散热面积,并且散热孔结构不会阻挡吹向导热板的风,提高了风量的输出,因此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散热孔的轮廓呈多边形,相邻的两个散热孔至少拥有一个共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导热部包括至少一个热管,散热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热管槽,热管嵌入热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散热板包括多个开孔区和开槽区,散热孔开设在开孔区内,不同的开孔区被开槽区隔开,热管槽开设在开槽区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散热板的上表面上还开设有多个盲孔,盲孔开设在散热板的开槽区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热管呈U形,热管的中部位于散热板的中部,热管的两边,分别朝向散热板的相邻的两个边角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导热部包括两根热管,两根热管以散热板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换热部,换热部设置在散热板的下表面,换热部用于与热源直接接触,换热部与导热部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送风部,送风部设置在散热板的上表面,送风部产生的气流穿过散热板上的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送风部包括风扇和风扇安装板,风扇安装板沿散热板的宽度方向横跨散热板,风扇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散热板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风扇设置在风扇安装板的背向散热板的板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多孔散热装置通过在散热板上开设散热孔,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避免了吹向散热板的风转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量的输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上表面角度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下表面角度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散热板的下表面示意图。
图中:
10-散热板;101-开孔区;102-开槽区;103-风扇区;11-散热孔;12-热管槽;20-热管;30-换热部;40-送风部;41-风扇;42-风扇安装板;43-风扇格栅;50-弹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10和导热部,散热板10的下表面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部设置在散热板10上,导热部沿平行于散热板10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散热板1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散热孔11贯穿散热板10的上下表面。
其中散热孔11的轮廓呈多边形,相邻的两个散热孔11至少拥有一个共边
散热孔11的轮廓呈六边形,多个散热孔11呈蜂窝状排列。散热孔11为正六边形,散热孔11紧密排列,相邻的两个散热孔11有一个共边。相邻的两个散热孔11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该共边。
垂直于相邻的两个散热孔11的中心的连线的直线穿过第三个散热孔11的中心,第三个散热孔与前两个散热孔11各有一个共边。
第三个散热孔11与前两个散热孔11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散热孔的轮廓呈四边形,四边形的四个边分别与其他四个四边形共边,多个四边形的散热孔呈矩阵排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散热孔的轮廓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与其他三个三角形共边,多个三角形的散热孔呈密集排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孔为六边形,其纵向的相对的两个边平行,横向的一侧的两个边向外弯折,另一侧的两个边向内弯折,形成类似“《”的形状,因此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散热孔拥有两个共边。
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出,散热孔11增加了散热板10的散热面积,并且散热孔11结构不会阻挡吹向散热板10的风,因此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导热部用于将热源的热量迅速发散到散热板10上,以充分发挥散热板10的散热面积。
图1至图5给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多孔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送风部40、散热板10和导热部,其中导热部包括两个热管20。
送风部40包括风扇41,设置在散热板10的上表面,用于向散热板10吹风,以带走散热板10的热量。
热管20设置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即与热源接触的那一侧,热管20拥有比散热板10更好的导热率,能够将热源的热量快速地传到至散热板10的外围区域,以充分发挥散热板10的散热面积。
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换热部30,换热部30设置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换热部30用于与热源直接接触,换热部30与导热部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部30为一铜片,铜片粘接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上,用于直接与热源接触。
铜片与热管20紧密接触,因此铜片的热量能够顺利传递到热管20上,并经由热管20传递到散热板10的外围区域。
换热部30采用铜片,是因为铜的导热性和经济性均很优秀。此外也可用其他具有优秀导热性的金属,例如银。
在本实施例中,多孔散热装置包括两个热管20,两个热管20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上呈X形。
热管20呈U形,两个热管20对称地设置,U形的热管20的中部位于散热板10的中部,热管20的两边,分别朝向散热板10的相邻的两个边角延伸。
热管20的中部位于散热板10的风扇区103,热管20的两端朝向散热板10的同一侧边方向延伸,热管20的末端位于该侧边的角端的内侧。
散热板10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热管槽12,热管20嵌入热管槽12中。
热管20焊接或粘接在热管槽12内,热管20与散热板10之间设置锡膏,以确保热管20的热能够顺利传递给散热板10。
热管槽12也为两个,每个热管槽12呈U形,两个热管槽12呈X形。
散热板10包括多个开孔区101,开设在开孔区101的散热孔11贯穿散热板10的上下表面,不同的开孔区101被开槽区102隔开,热管槽12开设在开槽区102内。
散热板10包括开孔区101、开槽区102和风扇区103,其中风扇区103位于散热板10的中部,风扇区103的边缘呈圆形,对应风扇41的电机位置,即与风扇41的电机对应的散热板10的上下表面均不开散热孔11。
开槽区102位于相邻的开孔区101之间,开槽区102呈与热管槽12对应地形状,即开槽区102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呈X形。
热管槽12的一部分开设在风扇区103内,即热管槽12的靠近散热板10中心的部分开设在风扇区103内,远离散热板10中心的部分开设在开槽区102内。
在散热板10的下表面,开槽区102内不开设散热孔11。在散热板10的上表面,开槽区102内开设盲孔。
盲孔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与散热孔11相同。
开孔区101分为四部分,分别从风扇区103向散热板10的四个边缘延伸,整体呈扇形。
开孔区101内开设散热孔11,开孔区101内的散热孔11为通孔,贯穿散热板10的上下表面。
散热孔11为正六边形,多个散热孔11呈蜂巢状排列。
处于非边缘的散热孔11的六个边分别为其他六个散热孔11的共边,围绕该散热孔11的六个散热孔11的中点的连线,依然为正六边形。
散热板10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开设四个通孔,用于设置弹性螺栓50,散热板10通过弹性螺栓50与待散热的电子元件连接。
弹性螺栓50包括螺栓和弹簧,螺栓穿过散热板10的边角处的通孔,并与电子元件连接,弹簧则位于螺栓的头部与散热板10之间,向散热板10施压,使得散热板10能够贴紧电子元件。
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送风部40,送风部40设置在散热板10的上表面,送风部40产生的气流穿过散热板10上的散热孔11。
送风部40包括风扇41和风扇安装板42,风扇安装板42沿散热板10的宽度方向横跨散热板10,风扇安装板42的两端分别与散热板10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风扇41设置在风扇安装板42的背向散热板10的板面上。
送风部40还包括风扇格栅43,风扇格栅43安装在风扇41的背向散热板10的一侧,风扇格栅43遮蔽风扇41。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41形成朝向散热板10的气流,气流能够直接穿过通孔的散热孔11,带走热量,达到散热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翅片,气流管过散热孔11的过程不需要改变气流的方向,因此气流能够更加顺利的流动,速度也更快。
这导致单位时间内,流过散热板10的气流相比传统的翅片更多,因此散热板10的散热效果要好过传统的翅片。
风扇安装板42横跨散热板10的两个侧边,风扇安装板42的两端具有朝向散热板10的下表面突出的凸缘,凸缘与散热板10的侧面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风扇安装板42固定在散热板10上。
风扇安装板42的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流通道,使得风扇安装板42的本体呈网状。
风扇安装板42的中部呈圆形,并且未开设过流通道,风扇41的电机安装在该区域上。
风扇格栅43呈罩体状,遮罩在风扇41的外部,风扇格栅4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环形的通槽,环形的通槽之间设置有米字型加强筋。
风扇格栅43的侧边具有朝向散热板10的下表面突出的凸缘,风扇格栅43的凸缘与风扇安装板42的凸缘对应,共同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板10的侧面。
风扇格栅43的四个边角处具有让位结构,即四个边角形成让位开口,以避让弹性螺栓50。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散热装置适用于芯片的散热,散热板10通过四个弹性螺栓50固定在PCB板上,作为换热部30的铜片上涂硅脂或锡膏,并压紧芯片。
芯片的热通过铜片传递给热管20,并通过热管20传递到散热板10的大部分区域,风扇41向散热板10送风,风穿过散热板10上的散热孔11,以带走散热板10上的热量,进而实现对芯片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10)和导热部,所述散热板(10)的下表面用于与热源接触,所述导热部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导热部沿平行于所述散热板(10)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散热板(1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所述散热孔(11)贯穿所述散热板(10)的上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1)的轮廓呈多边形,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孔(11)至少拥有一个共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包括至少一个热管(20),所述散热板(10)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热管槽(12),所述热管(20)嵌入所述热管槽(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0)包括多个开孔区(101)和开槽区(102),所述散热孔(11)开设在所述开孔区(101)内,不同的所述开孔区(101)被所述开槽区(102)隔开,所述热管槽(12)开设在所述开槽区(1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0)的上表面上还开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开设在所述散热板(10)的所述开槽区(102)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0)呈U形,所述热管(20)的中部位于所述散热板(10)的中部,所述热管(20)的两边,分别朝向所述散热板(10)的相邻的两个边角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包括两根所述热管(20),两根所述热管(20)以所述散热板(10)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换热部(30),所述换热部(30)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0)的下表面,所述换热部(30)用于与热源直接接触,所述换热部(30)与所述导热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散热装置还包括送风部(40),所述送风部(40)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0)的上表面,所述送风部(40)产生的气流穿过所述散热板(10)上的散热孔(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40)包括风扇(41)和风扇安装板(42),所述风扇安装板(42)沿所述散热板(10)的宽度方向横跨所述散热板(10),所述风扇安装板(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板(10)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所述风扇(41)设置在所述风扇安装板(42)的背向所述散热板(10)的板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49487.3U CN212463902U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多孔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49487.3U CN212463902U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多孔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63902U true CN212463902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47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49487.3U Active CN212463902U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多孔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639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3510A (zh) * | 2021-06-28 | 2021-09-28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
-
2020
- 2020-08-10 CN CN202021649487.3U patent/CN2124639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3510A (zh) * | 2021-06-28 | 2021-09-28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73139B (zh) | 散热系统及具有散热系统的飞行器 | |
US20060028798A1 (en) | Heat-radiating device assembly | |
CN212463902U (zh) | 多孔散热装置 | |
CN216250709U (zh) | 均温散热装置 | |
CN213029026U (zh) | 新型均热式液冷板散热装置 | |
CN115576402A (zh) | 一种板卡芯片风冷液冷耦合散热结构 | |
CN210485596U (zh) | 散热器及车灯 | |
CN214791873U (zh) | 一种散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6291979U (zh) | 一种散热器及设置该散热器的服务器板卡 | |
CN212364935U (zh) | 散热装置 | |
CN216795571U (zh) | 一种电路板铝合金散热片 | |
CN220086032U (zh) | 双向导热的散热结构 | |
CN217932631U (zh) | 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 |
CN218920810U (zh) | 一种冲压成型的散热结构 | |
CN218277589U (zh) | 一种具有自散热循环的耐高温pcba主板 | |
CN219679085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221598497U (zh)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
CN217064393U (zh) | 散热模块 | |
CN216134749U (zh) | 一种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 |
CN221507422U (zh) | 一种机箱组件及服务器 | |
CN214256941U (zh) | 一种散热器及电源 | |
CN211087141U (zh) | 高效散热型cpu散热板 | |
CN210246782U (zh) | 一种智能网关 | |
CN111594462B (zh)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中央处理器 | |
CN219497785U (zh) | 一种芯片散热器及具有其的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