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98497U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98497U CN221598497U CN202323368374.2U CN202323368374U CN221598497U CN 221598497 U CN221598497 U CN 221598497U CN 202323368374 U CN202323368374 U CN 202323368374U CN 221598497 U CN221598497 U CN 2215984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ing
- heat dissipation
- fan
- heat
- out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散热器,包括:散热元件和风机其中,散热元件呈一体式结构,散热元件包括:外框和与外框相连接的散热齿,其中,外框具备依次连接成环状的连续的至少三个散热面,散热面均为平面,每一散热面的内壁均布置设有散热齿;风机设于散热元件的上方,风机的下表面与散热元件的上表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采用散热器,扩大散热面,提高了散热效率,使散热器的多个面均达到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发热元件,在相同散热器尺寸的基础上放置尽量多的发热元件,以达到最大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大多应用于车载或家用逆变器及充电器,而逆变器及充电器中含有许多发热元件需要散热,散热方式在此类电子产品中至关重要。目前的散热器制作技术是将发热元件分别固定在两个截面相同散热器的两个侧面上,散热器一端固定风机,另一端固定在带有通风孔的印板,用于进风或出风,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散热器1和散热器2为独立的两个截面相同散热器,这种类型散热器内部的散热齿做在一侧,另外两侧没有散热齿,没有散热齿的那两面散热效率很低。因此发热元件只能放置在有散热齿的那个面,其余面不能起到充分散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散热器,其中,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元件包括:外框和与所述外框相连接的散热齿,其中,所述外框具备依次连接成环状的连续的至少三个散热面,所述散热面均为平面,每一所述散热面的内壁均布置设有所述散热齿;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方,所述风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还包括:印板,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印板上,所述外框垂直于所述印板的上表面。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每个所述散热面的内壁上均连接有若干所述散热齿,若干所述散热齿均呈板状结构,若干所述散热齿均垂直于印板布置,同一所述散热面上的每两相邻的所述散热齿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设于同一所述散热面的中部的散热齿的长度大于设于同一所述散热面的边缘的所述散热齿的长度。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每一所述散热面的两端均具备一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均垂直于所述印板布置,两相邻的所述散热器的两所述弧形板之间形成弧形凹槽。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外框和风扇,所述风机外框和所述风扇均设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方,所述风机外框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风机外框内,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机外框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所述风机外框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风机外框的四角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风机外框,所述风机外框上的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对应。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不同的所述散热面上的相邻的所述散热齿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包括:四个所述散热面,所述散热元件的所述外框呈矩形,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呈“X”型。
上述的新型散热器,其中,还包括:若干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散热元件上相背于所述散热元件具有所述散热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散热元件,扩大散热面,提高了散热效率,使散热器的多个面均达到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发热元件,在相同散热器尺寸的基础上放置尽量多的发热元件,以达到最大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散热器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附图中:1、散热元件;11、外框;12、散热齿;13、散热面;14、第一散热通道;15、弧形板;16、弧形凹槽;17、第二散热通道;2、风机;21、风机外框;22、风扇;23、固定孔;24、出风口;3、印板;4、发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散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散热器的爆炸图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2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散热器,包括:散热元件1和风机2其中,散热元件1呈一体式结构,散热元件1包括:外框11和与外框11相连接的散热齿12,其中,外框11具备依次连接成环状的连续的至少三个散热面13,散热面13均为平面,每一散热面13的内壁均布置设有散热齿12;风机2设于散热元件1的上方,风机2的下表面与散热元件1的上表面相贴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印板3,散热元件1设于印板3上,外框11垂直于印板3的上表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散热面13的内壁上均连接有若干散热齿12,若干散热齿12均呈板状结构,若干散热齿12均垂直于印板3布置,同一散热面13上的每两相邻的散热齿12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风机2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14。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设于同一散热面13的中部的散热齿12的长度大于设于同一散热面13的边缘的散热齿12的长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散热面13的两端均具备一弧形板15,弧形板15均垂直于印板3布置,两相邻的散热器的两弧形板15之间形成弧形凹槽16。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风机2包括:风机外框21和风扇22,风机外框21和风扇22均设于散热元件1的上方,风机外框21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口24,风扇22设于风机外框21内,风扇22与风机外框2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风机外框21呈矩形框架结构,风机外框21的四角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23,固定孔23贯穿风机外框21,风机外框21上的固定孔23与弧形凹槽16相对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不同的散热面13上的相邻的散热齿12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风机2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17。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弧形板15形成的弧形凹槽16、散热齿12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14和第二散热通道17均具备散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四个散热面13,散热元件1的外框11呈矩形,第二散热通道17呈“X”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发热元件4,发热元件4设于散热元件1上相背于散热元件1具有散热齿12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框11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三个发热元件4,发热元件4设于印板3的上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元件包括:外框和与所述外框相连接的散热齿,其中,所述外框具备依次连接成环状的连续的至少三个散热面,所述散热面均为平面,每一所述散热面的内壁均布置设有所述散热齿;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方,所述风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印板,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印板上,所述外框垂直于所述印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面的内壁上均连接有若干所述散热齿,若干所述散热齿均呈板状结构,若干所述散热齿均垂直于印板布置,同一所述散热面上的每两相邻的所述散热齿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一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设于同一所述散热面的中部的散热齿的长度大于设于同一所述散热面的边缘的所述散热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面的两端均具备一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均垂直于所述印板布置,两相邻的所述散热器的两所述弧形板之间形成弧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外框和风扇,所述风机外框和所述风扇均设于所述散热元件的上方,所述风机外框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风机外框内,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机外框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框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风机外框的四角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风机外框,所述风机外框上的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散热面上的相邻的所述散热齿之间均具备竖直的、且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二散热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散热面,所述散热元件的所述外框呈矩形,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呈“X”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散热元件上相背于所述散热元件具有所述散热齿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68374.2U CN221598497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68374.2U CN221598497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98497U true CN221598497U (zh) | 2024-08-23 |
Family
ID=9240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68374.2U Active CN221598497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98497U (zh) |
-
2023
- 2023-12-11 CN CN202323368374.2U patent/CN2215984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46708B1 (en) |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 |
JP6645915B2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CN221598497U (zh)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
CN201336012Y (zh) | 一种组合式散热外壳及嵌入式计算机 | |
US8448694B2 (en) |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 |
CN110149781B (zh) | 散热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器设备 | |
CN208227558U (zh) | 散热器及其散热单元 | |
CN217427997U (zh) | 三电平模组、三电平模组组件及变流器 | |
CN216118354U (zh) | 投影设备及其投影光机、散热结构 | |
CN212463902U (zh) | 多孔散热装置 | |
CN205670907U (zh) | 一种双基板散热器 | |
CN210157562U (zh) | 一种电子产品用快速散热装置 | |
CN210899817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线路板模组 | |
CN113424666B (zh) | 一种用于射频拉远单元的散热器 | |
CN202889856U (zh) | 散热装置 | |
CN220569670U (zh) | 散热器及功率模块 | |
CN108036286B (zh) | 散热器 | |
CN112739156A (zh) | 散热模块、散热器及功率设备 | |
JP2005180906A (ja) | 熱交換装置 | |
CN218006870U (zh) | 一种提升散热的pcb线路板结构 | |
CN219287980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1240607U (zh) |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 |
CN114051359B (zh) | 温度场仿真方法 | |
CN211087141U (zh) | 高效散热型cpu散热板 | |
CN220357540U (zh) | 重启边界层散热效应鳍片的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