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3852U -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3852U
CN212453852U CN202021048252.9U CN202021048252U CN212453852U CN 212453852 U CN212453852 U CN 212453852U CN 202021048252 U CN202021048252 U CN 202021048252U CN 212453852 U CN212453852 U CN 21245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ccess
lifting
parking
ga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82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富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lin E Stop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lin E Stop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lin E Stop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lin E Stop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82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3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3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停车库、出入库停车区域和滑行轨道,在停车库内设有车辆提升电梯位,该出入库停车区域设置在停车库的一侧;出入库停车区域内横向设有多个出入车道,沿每个出入车道纵向设置多个出入车位,多个出入车道在纵向上对应的出入车位组合,形成出入车位组;车辆提升电梯位为多个,多个车辆提升电梯位对应于每组出入车位组设置;每个所述出入车位组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滑行轨道上、且对应于每个出入车位放置有载车板;本申请车库的每辆车平均进出速度会非常快,大大减少了驾驶者用于等待车辆出入车库的时间,使大规模车辆同时进出立体车库成为了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普及率也大大的提升了,随之而来的停车难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立体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立体车库虽然能够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来增加停车位的数量,但是停车位增多导致进出车库的车辆的流量大,而目前市场上的全自动立体车库一次进出只能支持一到两辆车的进出,因此在上下班高峰期就无法避免地出现因等待进库或出库而浪费时间的现象,车辆进出库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立体车库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可支持大规模车辆进出,车辆进出库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停车库,在停车库内设有车辆提升电梯位,还包括出入库停车区域和滑行轨道,该出入库停车区域设置在停车库的一侧;所述出入库停车区域内横向设有多个出入车道,沿每个出入车道纵向设置多个出入车位,多个出入车道在纵向上对应的出入车位组合,形成出入车位组;所述车辆提升电梯位为多个,多个车辆提升电梯位对应于每组出入车位组设置;每个所述出入车位组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所述滑行轨道上、且对应于每个出入车位放置有载车板。
进一步,所述滑行轨道包括第一动力源和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多根滑轮轴以及每根滑轮轴上设置的多个滑轮,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滑轮轴联接。
进一步,所述滑轮轴沿出入车位纵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的方式与每根滑轮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载车板的前端对应于车辆前轮设有前轮位,载车板的后端对应于车辆后轮设有后轮位。
进一步,所述出入车位上还安装有车辆对中系统。
进一步,所述车辆对中系统包括前轮挡、蜂鸣器、第一光电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前轮挡设置在前轮位的前端,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安装在载车板的中部、且位于载车板的后端与后轮位后端之间;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第二光电感应器、第三光电感应器、第四光电感应器和第五光电感应器;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和第三光电感应器分别安装在载车板的前端、且对应于前轮位的外侧;所述第四光电感应器和第五光电感应器分别安装在载车板的后端、且对应于后轮位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抬升机构,该抬升机构包括基座、抬升轮组件和第二液压顶,抬升轮组件可转动布置在基座的上侧,第二液压顶设置在基座的下方、且其伸缩杆顶在基座的下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抬升轮组件伸出的轮孔。
进一步,所述抬升轮组件包括抬升轮、抬升轮轴以及驱动抬升轮轴转动的第二动力源,抬升轮轴对应于前轮位和后轮位横向设置多根,每根抬升轮轴上、且对应于轮孔可设置多个抬升轮。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载车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车辆对中系统控制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抬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对中系统未启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对中系统启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停车库1、车辆提升电梯位11、出入库停车区域2、出入车道21、出入车位22、出入车位组23、滑行轨道3、滑轮31、滑轮轴32、车辆4、载车板5、前轮位51、后轮位52、轮孔53、第一光电感应器61、第二光电感应器62、第三光电感应器63、第四光电感应器64、第五光电感应器65、前轮挡7、抬升机构8、第二液压顶81、抬升轮82、抬升轮轴83。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车辆行进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
参见图1~图7,本申请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停车库1,在停车库1内设有车辆提升电梯位11,还包括出入库停车区域2和滑行轨道3,该出入库停车区域2设置在停车库1的一侧;所述出入库停车区域2内横向设有多个出入车道21,沿每个出入车道21纵向设置多个出入车位22,多个出入车道21在纵向上对应的出入车位组合,形成出入车位组23;所述车辆提升电梯位11为多个,多个车辆提升电梯位11对应于每组出入车位组23设置;每个所述出入车位组23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3,所述滑行轨道3上、且对应于每个出入车位22放置有载车板5。
本申请出入库停车区域2设置在停车库1的一侧,在出入库停车区域2内横向设置多个出入车道21,可供多辆车并排同时驶入或驶出;沿每个出入车道21纵向设置多个出入车位22,多个出入车道21在纵向上对应的出入车位组23合,形成出入车位组23,车辆提升电梯位11为多个,多个车辆提升电梯位11对应于每组出入车位组23设置,每个出入车位组23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3,在滑行轨道3上、且对应于每个出入车位22放置有载车板5;车辆4可由多个车道驶入或驶出,停其车道上的任一出入车位22的载车板5上,通过设置在载车板5底部的滑行轨道3,将停有车辆4的载车板5输送至该出入车位组23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由对应设置在车辆提升电梯位11上的电梯将车辆4以及支撑车辆4的载车板5提升至停车库1对应的停车位进行停放;本申请出入库停车区域2位于停车库1的侧面,车辆4进出库可在出入库停车区域2进行,而停取车操作在停车库1进行,对车辆4的出入库不会造成影响,车库的每辆车平均进出速度会非常快,大大减少了驾驶者用于等待车辆4出入车库的时间,使大规模车辆4同时进出立体车库成为了可能。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出入车道21沿出入库停车区域2横向设置三道,分别为出入车道一、出入车道二和出入车道三。沿每个出入车道21纵向设置四个出入车位22,分别为车道一第一出入车位、车道一第二出入车位、车道一第三出入车位、车道一第四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一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二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三出入车位、车道二第四出入车位、车道三第一出入车位、车道三第二出入车位、车道三第三出入车位和车道三第四出入车位,一共12个出入车位22,可同时容纳12辆车入库或出库。
车道一第一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一出入车位和车道三第一出入车位为第一出入车位组;车道一第二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二出入车位和车道三第二出入车位为第二出入车位组;车道一第三出入车位、车道二第三出入车位和车道三第三出入车位为第三出入车位组;车道一第四出入车位、车道二第四出入车位和车道三第四出入车位为第四出入车位组。在停车库1内,对应于四组出入车位组23分别设有四个车辆提升电梯位11,分别为第一车辆提升电梯位11、第二车辆提升电梯位11、第三车辆提升电梯位11和第四车辆提升电梯位11。每组出入车位组23与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3。如第一出入车位组23与第一车辆提升电梯位11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3,用于将该组出入车位组23上的入库车辆4(车辆4以及承载该车辆4的载车板5)输送至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由该车辆提升电梯位11对应的电梯将车辆4停放至合适的停车位上;或者将车辆提升电梯位11上出库车辆4输送至对应的出入车位组23的出入车位22上,由车主驾驶出库。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出入车道21以及每个出入车道21上设置的四个出入车位22只是示例性举例,出入车道21和出入车位22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每组出入车位组23以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设置一条滑行轨道3,车辆4出入库以出入车位组23为单位进行独立控制。
每条滑行轨道3均包括第一动力源和滑轮组,滑轮组包括多根滑轮轴32以及每根滑轮轴32上设置的多个滑轮31,滑轮轴32沿出入车位22纵向并排设置。通过第一动力源驱动滑轮轴32转动,从而带动滑轮31转动。滑轮组支撑在载车板5的底部,滑轮组转动,驱动载车板5朝滑轮组转动方便移动,达到输送车辆4的目的。
第一动力源可以每条滑行轨道3设置一个,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可通过皮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等方式与每根滑轮轴32连接,以带动每根滑轮轴32转动。
载车板5可采用人工放置在出入车位22上,也可采用车辆载车板自动循环系统进行载车板的自动补充和收纳。当采用车辆载车板自动循环系统取放载车板时,可在每条滑轨下面配备一个车辆载车板自动循环系统,对其对应的出入车位22上的载车板5进行补充或收纳。车辆载车板自动循环系统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申请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还包括车辆对中系统,该车辆对中系统安装在每个出入车位22上。
优选的,载车板5的前端对应于车辆4前轮设有前轮位51,载车板5的后端对应于车辆4后轮设有后轮位52。前轮位51和后轮位52分别为车辆4对中停放时,前轮和后轮对应的区域。前轮位51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前轮位和第二前轮位,两个前轮位51分别对应于车辆4对中停放时,两个前轮所对应的区域;后轮位52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后轮位和第二后轮位,两个后轮位52分别对应于车辆4对中停放时,两个后轮所对应的区域。两个前轮位51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两个后轮位52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的设置,以能够满足常规车辆4停放为宜。两个后轮位52的长度大于两个前轮位51的长度,以适应更多不同车长的车辆4停放。
车辆对中系统包括前轮挡7、蜂鸣器、第一光电感应器61和控制器,前轮挡7设置在前轮位51的前端,前轮挡7可以为凸出于载车板5表面的条状挡条;第一光电感应器61安装在载车板5的中部、且位于载车板5的后端与后轮位52后端之间。第一光电感应器61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前轮挡7用于限制车头的位置,第一光电感应器61用于检测车尾的位置。在入库模式下,车辆4驶入出入车位22上的载车板5,由于载车板5有前轮挡7可以保证车辆4在载车板5上的前后距离正中;但如果车辆4前轮未能足够前移,则其车尾会遮挡第一光电感应器61,第一光电感应器61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警示或语音提示司机把车再往前开一些,直至车尾不再阻挡位于载车板5后端的第一光电感应器61为止,同时蜂鸣声或语音提示关闭。
本申请通过前轮挡7和第一光电感应器61,实现车辆4前后距离对中的检测。
优选的,前轮挡7为可伸缩设置,在载车板5上、且对应于前轮位51的前端开设有与前轮挡7配合的条形孔,在前轮挡7的底部设有第一液压顶,该第一液压顶的伸缩杆顶在前轮挡7的下方。在车辆4入库时,液压顶的伸缩杆伸出,顶起前轮挡7,使前轮挡7伸出条形孔并凸出于载车板5表面,以限制车辆前轮位置;在车轮出库时,第一液压顶的伸缩杆缩回,前轮挡7下沉,以便于车辆4驶出。
优选的,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第二光电感应器62、第三光电感应器63、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分别安装在载车板5的前端、且对应于两个前轮位51的外侧,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分别安装在载车板5的后端、且对应于两个后轮位52的外侧。
更具体的,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安装在两个前轮位51外侧的中间位置,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分别安装在两个后轮位52外侧的中间位置。
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用于对车辆4两个前轮位51置进行检测,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用于对车辆4两个后轮位52置进行检测。若车辆4左右距离对中,则车辆前轮位于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之间,其后轮位于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之间;若车辆4左右距离不对中,由车辆4至少会遮挡第二光电感应器62、第三光电感应器63、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光感应器中的一个,此时,光电感应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蜂鸣器发出警示声音或语音提示,直到车辆4左右对中为止。
通过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对车辆4两个前轮位置的检测,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对车辆4两个后轮位置的检测,实现了车辆4左右距离的对中。
优选的,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抬升机构8,该抬升机构8包括基座、抬升轮组件和第二液压顶81,抬升轮组件可转动布置在基座的上侧,第二液压顶81设置在基座的下方、且其伸缩杆顶在基座的下侧;基座上开设有供抬升轮组件伸出的轮孔53。
具体的,轮孔53可在前轮位51和后轮位52均设置多排。抬升轮组件包括抬升轮82、抬升轮轴83以及驱动抬升轮轴83转动的第二动力源,抬升轮轴83对应于前轮位51和后轮位52横向设置多根,每根抬升轮轴83上、且对应于轮孔53可设置多个抬升轮82。基座可以为间隔设置的钢管等,用于支撑抬升轮组件。
第二液压顶81可对应于四个轮位对应设置四个,即对第一前轮位、第二前轮位、第一后轮位和第二前轮位分别设置一个液压顶。动力源可分别对应于四个轮位对应设置四个,即对第一前轮位、第二前轮位、第一后轮位和第二前轮位分别设置一个动力源。每个动力源可采用皮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的方式与其对应轮位的抬升轮轴83连接,以驱动对应轮位的抬升轮82转动,实现每个轮位的抬升轮82独立控制。
当基座升高时,抬升轮82可由轮孔53伸出并凸出于载车板5表面,将车轮顶起;通过动力源驱动抬升轮82转动,可移动车辆4,实现左右距离自动对中。
本车辆对中系统原理如下:
当车辆4驶入载车板5,前轮挡7对车辆4车头进行限位,第一光电传感器对车尾进行检测;若车辆4前轮未能足够前移,则载车板5后端的第一光电感应器61会被车辆4遮挡,该第一光电感应器61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警示或语音提示司机把车再开前一些,直至车辆4的车尾不再阻挡第一光电感应器61为止,同时蜂鸣器声音或语音提示关闭。若车辆4长度超过出入车位22允许的长度,则此节滑轨不会启动入库,蜂鸣器发出警报。在车辆4完成前后距离对中后,车辆4上的所有人员下车撤离,车辆对中系统对其左右距离是否对中进行检测。具体的,如果车辆4位于载车板5的正中,则车辆对中系统不会启动;如果车辆4不在载车板5的正中,载车板5上的第二光电感应器62、第三光电感应器63、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有一个或两个被车辆4遮挡,则位于载车板5下面的第二液压顶81的伸缩杆顶出,将基座顶起,使抬升轮82由轮孔53伸出,将车辆4顶起;随后第二动力源驱动抬升轮82朝与被遮挡的光电感应器另一侧转动,使车辆4朝另一侧移动,直至车头或车尾移至载车板5中间,光电感应器不再被遮挡为止,同时抬升轮82转动停止,第二液压顶81的伸缩杆收缩,使基座和抬升轮82下沉到载车板5的下面,完成对载车板5上的车辆4在载车板5上的对中过程。
抬升机构8对车辆4的抬升高度为1~1.5厘米,即抬升机构8启动时,抬升轮82使车轮升高1~1.5厘米。
基座采用钢管制成,在钢管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缝隙,滑行轨道3上的滑动轮可间隔设置在基座之间、并支撑在载车板5下侧,使载车板5的输送不受对中系统的影响。
进一步的,抬升机构8的抬升轮82高度小于滑动轮高动,使抬升机构8下沉后,其抬升轮82低于滑动轮,以避免对车辆4入库造成影响。
对中系统仅在车辆4入库时启动,在车辆4出库时不启动。
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均可以为电机。
本申请通过设置对中系统,可保证车辆4入库前,将位于出入车位22上的车辆4自动对中,避免入库过程和提升过程车辆4出现跟车库碰撞引起安全隐患,同时也保证了车辆4快速入库不受其他不安全因素干扰,保证顺利入库。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包括停车库(1),在停车库(1)内设有车辆提升电梯位(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入库停车区域(2)和滑行轨道(3),该出入库停车区域(2)设置在停车库(1)的一侧;所述出入库停车区域(2)内横向设有多个出入车道(21),沿每个出入车道(21)纵向设置多个出入车位(22),多个出入车道(21)在纵向上对应的出入车位组合,形成出入车位组(23);所述车辆提升电梯位(11)为多个,多个车辆提升电梯位(11)对应于每组出入车位组(23)设置;每个所述出入车位组(23)及其对应的车辆提升电梯位(11)的底部布置一条滑行轨道(3),所述滑行轨道(3)上、且对应于每个出入车位(22)放置有载车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轨道(3)包括第一动力源和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多根滑轮轴(32)以及每根滑轮轴(32)上设置的多个滑轮(31),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滑轮轴(32)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轴(32)沿出入车位(22)纵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的方式与每根滑轮轴(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5)的前端对应于车辆前轮设有前轮位(51),载车板(5)的后端对应于车辆后轮设有后轮位(5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车位(22)上还安装有车辆对中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对中系统包括前轮挡(7)、蜂鸣器、第一光电感应器(61)和控制器,所述前轮挡(7)设置在前轮位(51)的前端,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61)安装在载车板(5)的中部、且位于载车板(5)的后端与后轮位(52)后端之间;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器(61)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第二光电感应器(62)、第三光电感应器(63)、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62)和第三光电感应器(63)分别安装在载车板(5)的前端、且对应于前轮位(51)的外侧;所述第四光电感应器(64)和第五光电感应器(65)分别安装在载车板(5)的后端、且对应于后轮位(52)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对中系统还包括抬升机构(8),该抬升机构(8)包括基座、抬升轮组件和第二液压顶(81),抬升轮组件可转动布置在基座的上侧,第二液压顶(81)设置在基座的下方、且其伸缩杆顶在基座的下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抬升轮组件伸出的轮孔(5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轮组件包括抬升轮(82)、抬升轮轴(83)以及驱动抬升轮轴(83)转动的第二动力源,抬升轮轴(83)对应于前轮位(51)和后轮位(52)横向设置多根,每根抬升轮轴(83)上、且对应于轮孔(53)可设置多个抬升轮(82)。
CN202021048252.9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Active CN21245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252.9U CN212453852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252.9U CN212453852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3852U true CN212453852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8252.9U Active CN212453852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3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640A (zh) * 2020-06-09 2020-08-14 广西玉林市易停停车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640A (zh) * 2020-06-09 2020-08-14 广西玉林市易停停车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892B (zh) 一种模块化矩阵式立体车库
CN108891339B (zh) 一种共享单车转运车柜
JPH04210703A (ja) 蓄電池による横行台車の駆動装置
CN101560843A (zh) 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CN201056876Y (zh) 循环式立体车库
CN111646241A (zh) 码垛货物装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53852U (zh)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WO2014044100A1 (zh) 一种低碳高效便捷智能停车库
CN105781177A (zh) 一种智能车库及其出入库方法
CN105756389A (zh) 一种汽车转运装置
CN111593924A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电子感应对中系统
CN206667866U (zh) 一种组合式立体车库
CN212837011U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电子感应对中系统
CN111535640A (zh) 一种侧位进出式立体车库
CN107587766A (zh) 一种双升降系统立体车库
CN106639426B (zh) 一种机械式停车库载车板的拆码垛设备及工艺
CN214835185U (zh) 一种重列式的停车设备
CN102134925B (zh) 多层升降横移提升双槽式传动机构
CN110259213B (zh) 一种基于agv+托架的斜置停车系统
CN109322517B (zh) 一种机械式智能立体车库的横移升降平移装置
CN112227789A (zh) 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
CN2713065Y (zh) 巷道平车移动立体车库
JPH08270250A (ja) 平面往復動式駐車設備の車両入出庫装置
CN107816233B (zh) 立体车库
CN109403692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升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