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1076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1076U
CN212431076U CN202020827606.3U CN202020827606U CN212431076U CN 212431076 U CN212431076 U CN 212431076U CN 202020827606 U CN202020827606 U CN 202020827606U CN 212431076 U CN212431076 U CN 212431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irflow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76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旭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276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1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1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1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回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处理通道;气流促动装置,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配置成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流入空气处理通道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经处理后从出风口吹送出;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其包括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主体部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可以吸附多种物质成分,从而可以在空调器室内机中仅设置主体部即可吸收室内环境空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成分,这既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能力,又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空气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室内空气调节设备,为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空调器不仅需要调节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参数,还需要调节室内环境空气的湿度、污染物含量等多项参数。
为实现上述功能,现有技术的部分空调器室内机中安装有多个调节模块,例如,除甲醛模块、除湿模块、除二氧化碳模块等,每一个调节模块分别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空气的一项参数,整体结构十分复杂,制造成本高。
因此,如何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能力的同时,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空调器室内机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空调器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逻辑。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延长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回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处理通道;气流促动装置,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配置成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流入空气处理通道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经处理后从出风口吹送出;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其包括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主体部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
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电加热部,设置于主体部上,配置成受控启动以加热主体部,使得主体部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脱附。
可选地,电加热部内嵌于主体部中。
可选地,电加热部为多个;且多个电加热部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成受控启动,以调节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脱附的速率。
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为多个,且沿空气处理通道的周壁间隔分布。
可选地,空调器室内机为立式柜机。
可选地,回风口位于壳体下方,出风口位于壳体上方;且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的上游。
可选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并位于气流促动装置的下游,配置成与流经其的处理气流换热。
可选地,气流促动装置为离心风机,其转轴平行于壳体的横向延伸方向;且气流促动装置的出风端与换热器相对设置。
可选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内,且连接于空气处理通道的壁面与气流促动装置的外壳之间,以将气流促动装置固定在空气处理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由于MOF材料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多种物质成分,通过在空气处理装置中设置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并使主体部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从而可以仅设置主体部即可吸收室内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和/或其他多种有害物质成分,这既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能力,又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空气处理通道内设置有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换热器。将换热器和空气处理装置分离设置,将空气处理装置作为吸附特定物质成分的场所,并将换热器作为换热场所,由于MOF材料能吸附水分,当空调器室内机按照制冷模式和/或除湿模式运行时,可以利用空气处理装置吸附处理气流中的水分从而实现除湿功能,无需调节换热器温度以使水分冷凝,这可以避免在制冷过程中为使水分冷凝而降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温度,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室内机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的上游,换热器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的下游。气流促动装置运行时可以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流入空气处理通道形成处理气流,并使处理气流先流经空气处理装置形成干燥气流,再使干燥气流流经换热器,可减少或避免换热器表面形成冷凝水,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也可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节能降耗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主体部上的电加热部,其中,电加热部配置成受控启动以加热主体部,使得主体部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脱附,从而可使吸附饱和的主体部快速恢复吸附能力,以实现循环利用。在该脱附过程中不需要将空气处理装置取出,也不需要对主体部进行任何调控,这有利于节省操作工序,简化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逻辑,提高用户体验。
再进一步地,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吸附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在空调器室内机使用过程中,能减少空气处理装置的更换次数,甚至无需进行更换,从而可延长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工作寿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的示意图。
空调器室内机10和室外机可以通过压缩制冷系统进行有效的配合运转,以完成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循环,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空气的冷热调节。
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为立式柜机,例如方形柜机或者圆形柜机,也可以为壁挂机,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以立式柜机进行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应当完全有能力针对其他室内机机型进行拓展,故,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空调器室内机10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10、气流促动装置120以及空气处理装置13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换热器150、支撑件160、接水盘170和冷凝水管180。
其中,壳体110具有回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位于回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之间的空气处理通道115。壳体110大致可以呈长方体形状、圆柱体形状或者其他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壳体110为长方体形状。壳体110可以由六块面板构成,六块面板可以包括:前面板、背板、两个侧板、顶板和底板。
室内环境空气可以通过回风口111进入壳体110内部。空调器室内机10将壳体110内部的气流通过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环境。
回风口111位于壳体110下方,出风口112位于壳体110上方。其中,“上”和“下”是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上方”和“下方”是相对而言的,回风口111位于出风口112的下方。回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前面板、背板、或者侧板上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中,回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均可以设置于前面板上。
空气处理通道115可以指回风口111至出风口112之间的气流流动通道,由下至上延伸设置。壳体110的位于回风口111与出风口112之间的壁面限定出空气处理通道115。
气流促动装置120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内,配置成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111流入空气处理通道115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经处理后从出风口112吹送出。也就是说,气流促动装置120可以用于形成送风气流。气流促动装置120可以为送风风机,例如,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离子风发生装置等风机中的一个或多个。“经处理”中的“处理”可以指对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进行吸附处理,也可以指使处理气流携带上特定物质成分,还可以指对处理气流的温度、含氧量、含菌量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的气流促动装置120可以为离心风机,其转轴平行于壳体110的横向延伸方向。离心风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横向”是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大致可以为水平方向。气流促动装置120具有吸风端和出风端。气流促动装置120可以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动力机构。
换热器150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内,并位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下游,配置成与流经其的处理气流换热。其中,“上游”和“下游”是指在处理气流的流动路径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换热器150位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下游,是指处理气流先流经气流促动装置120,再流经换热器150。换热器15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管翅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者其他任意类型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50可以为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器150可以靠近出风口112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于出风口112的内侧,或者出风口112的内侧下方。气流促动装置120可以设置于换热器150下方、回风口111上方。
气流促动装置120的出风端与换热器150相对设置,即,气流促动装置120的出风端朝向换热器150。
气流促动装置120运行时,其吸风端使得空气处理通道115产生负压,并使得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111进入空气处理通道115、流经换热器150并与换热器150换热后从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环境。
支撑件160用于支撑固定气流促动装置120。支撑件160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内,且连接于空气处理通道115的壁面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外壳之间,以将气流促动装置120固定在空气处理通道115内。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60可以为隔板。支撑件160可以与壳体11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铰接、螺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于壳体110内部。
空气处理装置130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内,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30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上游。也就是说,空气处理装置130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下方。例如,空气处理装置130可以设置于支撑件160的下方。支撑件160大致可以将空气处理通道115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换热器150可以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的上部,空气处理装置130可以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的下部。气流促动装置120运行时,处理气流依次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气流促动装置120和换热器150。
接水盘17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冷凝水管180与接水盘170相接,并配置成将接水盘170内的冷凝水排出。
空气处理装置130包括主体部131和电加热部132。空气处理装置130的外形大致可以呈板块状。空气处理装置130可以沿纵向贴靠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的壁面上。其中,“纵向”是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大致可以为竖直方向。如此设置,可以简化空气处理装置130的安装程序。空气处理装置130可以为多个,且沿空气处理通道115的周壁间隔分布。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一空气处理装置130可以用于处理一种特定物质成分。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30还可以沿设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中,且空气处理装置130的外形可以与空气处理通道115的壁面的外形相适配,以使几乎全部的处理气流均能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这有利于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30对处理气流的处理效率。
其中,主体部131由MOF(Metal Organic Framework,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成,并且主体部131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特定物质成分可以为水分、二氧化碳、甲醛等物质成分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MOF材料可以为ZIF-8,Zinc 2-methylimidazole MOF,对应的英文名称可以为2-Methylimidazole zinc salt,ZIF 8。CAS No.:59061-53-9,分子式:C8H10N4Zn,分子量:227.600797176361。MOF材料的成分也可以根据实际空气处理需求进行针对性地选取,例如,可以根据待处理的特定物质成分的类型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选取。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各种MOF材料的成分和特性是习知的,故,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主体部131具有三维孔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醛等大分子物质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利用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能吸附多种物质成分,通过在空气处理装置130中设置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并使主体部131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从而可以仅设置主体部131即可吸收室内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和/或其他多种有害物质成分,这既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的空气处理能力,又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内机10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吸附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在空调器室内机10使用过程中,能减少空气处理装置130的更换次数,甚至无需进行更换,从而可延长空调器室内机10的整体工作寿命。
本实施例以特定物质成分为水分的情况进行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施例具体方案的基础上应当完全有能力针对其他特定物质成分进行拓展。
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空调器,通过调控室内机换热器的温度来调节湿度参数。例如,当室内空气需要降温除湿时,需将室内机换热器的温度调节至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使得换热气流在与室内机换热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气流中的水分在换热器表面冷凝,才能实现降温除湿功能。
然而,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往往低于人体舒适温度,若要使空调器既制冷又除湿,需使空调器按照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目标温度运行,控制逻辑复杂,调试过程困难,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会明显低于用户设定的舒适温度,这不仅会导致空调器的能耗增大,还会导致用户的舒适度降低。
本实施例在空气处理通道115内设置空气处理装置130和换热器150,将换热器150和空气处理装置130分离设置,将空气处理装置130作为吸附特定物质成分的场所,并将换热器150作为换热场所,能使空气处理装置130成为专门吸附特定物质成分的吸附场所。由于MOF材料能吸附水分,利用空气处理装置130与换热器150相互配合,当空调器室内机10按照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运行时,可以利用空气处理装置130吸附处理气流中的水分从而实现除湿功能,仅需要利用换热器150调节处理气流的温度。在调节过程中无需调节换热器150温度以使水分冷凝,从而可避免在制冷过程中为使水分冷凝而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的换热器150温度,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提高温湿双控过程的运行性能。
在空调器室内机10中增设空气处理装置130,将吸附场所和换热场所分离设置,使换热器150仅用于调节处理气流的温度,在启动空调器室内机10的除湿功能时,可以仅对空气处理装置130进行调控,可以减少或避免调节压缩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简化了空调器的控制逻辑。
将空气处理装置130作为吸附特定物质成分的场所,在不改变室内机换热器150温度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除湿功能,能避免在除湿过程中降低出风温度,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运行时的人体舒适度。
将空气处理装置130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上游,并将换热器150设置于气流促动装置120的下游,气流促动装置120运行时可使处理气流先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形成干燥气流,再使干燥气流流经换热器150,可减少或避免换热器150表面形成冷凝水,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150的换热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也可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的节能降耗效果。
电加热部132设置于主体部131上,配置成受控启动以加热主体部131,使得主体部131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131脱附。电加热部132可以内嵌于主体部131中。例如,电加热部132可以为电加热丝,且缠绕嵌设于主体部131中。又例如,主体部131中可以预留用于安装电加热部132的空腔,电加热部132还可以为电加热块,且嵌设于主体部131内预留出的空腔中。
将电加热部132设置于主体部131上,电加热部132受控启动后可使主体部131与特定物质成分脱附,从而使吸附饱和的主体部131快速恢复吸附能力,以实现循环利用。在该脱附过程中不需要将空气处理装置130取出,也不需要对主体部131进行任何调控,这有利于节省操作工序,简化空调器室内机10的控制逻辑。
在利用空气处理装置130对处理气流进行处理时,仅需要调控电加热部132的启停状态,控制逻辑比较简单。与通过调控换热器150温度来调节处理气流湿度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在降低压缩制冷系统能耗的同时,仅增加了电加热部132的能耗,而电加热部132的能耗相对而言比较低,故,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电加热部132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电加热部132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成受控启动,以调节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131脱附的速率。
电加热部132的数量可以根据主体部131的最大吸附能力对应设置,使得多个电加热部132同时运行设定时长后,主体部131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全部脱附。最大吸附能力是指主体部131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的量。
通过选择性地启动多个电加热部13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调节电加热部132的加热效率,从而调节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131脱附的速率。
当主体部131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后,则几乎无法吸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在主体部131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于饱和状态时,启动电加热部132对主体部131加热。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处理气流中特定物质成分的含量的成分含量传感器。成分含量传感器可以为多个,设置于空气处理通道115内,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于空气处理装置130的上游,用于检测处理气流在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之前的特定特质成分的含量。且第二传感器设置于空气处理装置130的下游,用于检测处理气流在流出空气处理装置130之后的特定物质成分的含量。
若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表示此时主体部131几乎无法吸附特定物质成分,需要启动电加热部132对主体部131加热。也就是说,电加热部132可以配置成在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受控启动。
当特定物质成分为水分时,特定物质成分的脱附过程还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空气的湿度。通过调控电加热部132的启动数量可以调节空气处理装置130的加湿速率。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加热部132还可以用于提高处理气流的温度。例如,在冬季工况条件下,若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较低,启动电加热部132对主体部131加热时,还能提高处理气流的温度,从而提高加湿过程的舒适度。
以特定物质成分为水分为例。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0接收到制冷模式和/或除湿模式的启动信号后,电加热部132关闭或保持关闭,气流促动装置120启动,并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111流入空气处理通道115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先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主体部131吸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然后流经换热器150(压缩制冷系统运行时,换热器150可以与处理气流换热),最后从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环境。
以特定物质成分为水分为例。又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0接收到加湿模式的启动信号后,电加热部132开启,气流促动装置120启动,并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111流入空气处理通道115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先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主体部131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131脱附,并随处理气流离开空气处理装置130),然后从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环境。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特定物质成分可以包括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质成分。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与智能窗户预先建立数据连接。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在智能窗户处于开窗状态下,并在检测到室内环境中不存在目标用户时,启动电加热部132对主体部131加热,以使主体部131吸附的有害的特定物质成分脱附。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若智能窗户处于关窗状态下,空调器室内机10还可以向智能窗户发送开窗请求消息,以使智能窗户执行开窗指令。
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运行模式中可以预设有用于对主体部131加热以实现脱附的脱附模式。空调器室内机10接收到脱附模式的启动信号后,在智能窗户处于开窗状态且室内环境中不存在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电加热部132开启,气流促动装置120启动,并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回风口111流入空气处理通道115形成处理气流,处理气流先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30(主体部131所吸附的特定物质成分从主体部131脱附,并随处理气流离开空气处理装置130),然后从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环境,被吹送至室内环境中的特定物质成分可以从窗户排至室外环境。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其空气处理装置130包括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由于MOF材料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多种物质成分,通过在空气处理装置130中设置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并使主体部131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从而可以仅设置主体部131即可吸收室内环境空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成分,这既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的空气处理能力,又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内机10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1能吸附水分,当空调器室内机10按照制冷除湿模式运行时,可以利用主体部131吸附处理气流中的水分,从而可避免在制冷过程中为使水分冷凝而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的换热器150温度,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也有利于简化空调器室内机10的控制逻辑,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运行时的人体舒适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回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空气处理通道;
气流促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内,配置成促使室内环境空气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形成处理气流,所述处理气流经处理后从所述出风口吹送出;
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内,其包括由MOF材料制成的主体部(132),所述主体部配置成吸附流经其表面和/或内部的所述处理气流中的特定物质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电加热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配置成受控启动以加热所述主体部,使得所述主体部所吸附的所述特定物质成分从所述主体部脱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部内嵌于所述主体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部为多个;且
多个所述电加热部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成受控启动,以调节所述特定物质成分从所述主体部脱附的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多个,且沿所述空气处理通道的周壁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为立式柜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方;且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流促动装置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气流促动装置的下游,配置成与流经其的所述处理气流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促动装置为离心风机,其转轴平行于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方向;且
所述气流促动装置的出风端与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内,且连接于所述空气处理通道的壁面与所述气流促动装置的外壳之间,以将所述气流促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空气处理通道内。
CN202020827606.3U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2431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7606.3U CN2124310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7606.3U CN2124310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1076U true CN212431076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7606.3U Active CN2124310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1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13576A (ko) 히트펌프 냉난방기를 이용한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109764438B (zh) 整体式新风除湿干衣机
JP506829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4027071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1122838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649438B (zh) 一种加湿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4310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H06257805A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調和機
CN217082836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113685903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2024425U (zh) 户用多功能新风空气处理器
CN213955462U (zh) 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器
CN11362375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65043A (zh) 一种连续制热和加湿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15531B1 (ko) 제습 유닛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208519905U (zh) 一种新风毛细管辐射调温除霾除湿机
CN113685904A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2000097478A (ja) 調湿換気装置
CN216592010U (zh) 固体吸湿材料可再生的除湿装置
CN116538623B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的新风机组
CN215412209U (zh) 一种连续制热和加湿的空调器
CN218721994U (zh)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装置
CN21960725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