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2048U -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2048U
CN212422048U CN202021058955.XU CN202021058955U CN212422048U CN 212422048 U CN212422048 U CN 212422048U CN 202021058955 U CN202021058955 U CN 202021058955U CN 212422048 U CN212422048 U CN 212422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uld
limiting
profiling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89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勇
龚礼春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Precision Plastics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K Precision Plastics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K Precision Plastics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TK Precision Plastics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89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2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2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2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包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所述滑动上模为倒圆台形滑动模,所述滑动上模与第一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模后滑块固定安装在滑动上模侧壁上,所述仿形上模设置在第二上模下表面,所述压料板设置在限位模上,所述模后滑块与仿形上模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下模上,所述仿形下模设置在第二下模上,所述限位滑块穿过第二下模与限位模滑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穿过第一下模抵住第二下模。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上模、仿形下模和限位模共同形成注塑腔,能够实现对成型壳体大于半圆的注塑胶件进行注塑,并且便于对注塑胶件进行取出,节省了粘接包布的工艺,粘接牢固,不会出现局部松动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包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有很多塑胶外壳表面需要包一层布,常规的做法是先注塑胶件,再通过二次加工的方式,用胶水将布和注塑胶件粘接在一起。胶水会使盖包布凹陷在注塑胶件内,不仅影响外观,而且胶水使盖包布的共振效果差,影响产品质量。现有的模内包布只能实现对小于半圆注塑胶件进行注塑,对于大于半圆的注塑胶件则无法实现进行包布注塑,其次,现有的模内包布注塑容易出现合模不到位,开模时同类模具开模会有先后顺序,不能达到同时开模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成型壳体大于半圆的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滑动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限位模、压料板、模后滑块、推动组件、限位滑块、仿形上模和仿形下模,所述滑动上模为倒圆台形滑动模,所述滑动上模与第一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模后滑块固定安装在滑动上模侧壁上,所述仿形上模设置在第二上模下表面,所述压料板设置在限位模上,所述仿形上模上设有与滑动上模相适应的仿形孔,所述仿形孔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模后滑块通过滑槽与仿形上模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下模上,所述仿形下模设置在第二下模上,所述限位滑块的上半块向外倾斜,所述限位滑块的下半块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滑块穿过第二下模通过限位滑块上半块与限位模滑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穿过第一下模抵住第二下模。注塑机穿过第一上模和滑动上模,所述注塑口设置在倒圆台形滑动模的下表面。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数量为两块以上,限位模拼凑与仿形上模、仿形下模形成注塑腔。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的厚度小于限位滑块上半块的厚度,所述压料板底部设有容纳限位滑块上半块的容纳槽。
具体的,所述容纳槽为竖直槽,所述限位滑块上半块突出部正好限制容纳在容纳槽内。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的数量为两块以上,模后滑块的数量与仿形上模的数量一致,每块仿形上模通过模后滑块与滑动上模滑动连接。
具体的,还包括上导柱和下导柱,所述上导柱穿过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压料板,所述下导柱穿过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和限位模。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设有由下向上倾斜向外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滑块上半块伸入所述限位孔内与限位模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表面设置有成型凸起。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设有仿形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上模、仿形下模和限位模共同形成注塑腔,能够实现对成型壳体大于半圆的注塑胶件进行注塑,并且便于对注塑胶件进行取出,节省了粘接包布的工艺,粘接牢固,不会出现局部松动现象。
(2)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后滑块受重力作用,能够同时带动滑动上模运动,使得滑动上模能够同步运动,通过限位滑块带动限位模运动,将限位滑块制作成相同则能控制限位模同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3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4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5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6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7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8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9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过程第10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包括:第一上模1、第二上模2、滑动上模3、第一下模4、第二下模5、限位模6、压料板7、模后滑块8、推动组件9、限位滑块10、仿形上模11和仿形下模12,所述滑动上模 3为倒圆台形滑动模,所述滑动上模3与第一上模1固定连接,所述模后滑块8 固定安装在滑动上模3侧壁上,所述仿形上模11设置在第二上模2下表面,优选的,所述仿形上模11与第二上模2滑动连接,第二上模2下表面设有由中心向外水平设有滑轨,仿形上模11在滑轨上与第二上模2滑动连接,所述压料板 7设置在限位模6上,所述仿形上模11上设有与滑动上模3相适应的仿形孔,所述仿形孔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模后滑块8通过滑槽与仿形上模11滑动连接,通过第一上模1带动滑动上模3移动,能够同时对不同的仿形上模11移动,所述限位滑块10固定安装在第一下模4上,所述仿形下模12设置在第二下模5 上,所述限位滑块10的上半块向外倾斜,所述限位滑块10的下半块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滑块10穿过第二下模5通过限位滑块10上半块与限位模6滑动连接,限位滑块10与所述限位模6内的限位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孔为由下而上向外倾斜的限位孔,所述推动组件9穿过第一下模4抵住第二下模5。注塑机穿过第一上模1和滑动上模3,所述注塑口设置在倒圆台形滑动模的下表面。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6数量为两块以上,限位模6拼凑与仿形上模11、仿形下模12形成注塑腔。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6的厚度小于限位滑块10上半块的厚度,所述压料板 7底部设有容纳限位滑块10上半块的容纳槽。限位滑块10上半块能够穿过限位模6,限位滑块10上半块最终容纳在压料板7底部的容纳槽内。
具体的,所述容纳槽为竖直槽,所述限位滑块10上半块穿过限位模6后的突出部正好限制容纳在容纳槽内。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11的数量为两块以上,模后滑块8的数量与仿形上模11的数量一致,每块仿形上模11通过模后滑块8与滑动上模3滑动连接。
具体的,还包括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所述上导柱13穿过第一上模1、第二上模2和压料板7,所述下导柱14穿过第一下模4、第二下模5和限位模6。
具体的,所述限位模6设有由下向上倾斜向外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滑块 10上半块伸入所述限位孔内与限位模6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11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表面设置有成型凸起。
具体的,所述仿形上模11设有仿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请参照附图1,推动组件9将第二下模5与第一下模4分离,第一上模1与第二上模2分离;请参照附图2,再将推动组件9缩回,第二下模5下移,限位模6受到重力影响以及限位滑块 10上半块的作用下降的同时向内移动,当第二下模5与第一下模4贴合时多个限位模6合模,在限位模6上放置包布15;请参照附图3,完成后再将压料板7 放置在限位模6上,当限位模6合模到位时限位滑块10上半块恰好容放在压料板7的容纳槽内;完成后请参照附图4,第一上模1下移使得第二上模2与压料板7接触,此时仿形上模11移动至仿形下模12内,请参照附图5,第一上模1 继续下移,模后滑块8在仿形孔内的滑槽内滑动下移,滑动上模3受力外移,当滑动上模3下移底面与仿形上模11最低处平行时,滑动上模3下移到位,此时模后滑块8完全伸入到仿形上模11内,仿形上模11也外移到位,模具完全封闭,注塑腔成型,请参照附图6,注塑机向注塑腔内注塑胶料,注塑完成后请参照附图7,将第一上模1上移,第一上模1带动滑动上模3和模后滑块8上移,模后滑块8上移带动仿形上模11收缩,仿形上模11与注塑胶料分离,分离后请参照附图8,第二上模2继续上移使得仿形上模11彻底与注塑胶料分离,请参照附图9,再将压料板7取出,取出后请参照附图10,推动组件9上移,将第二下模5与第一下模4分离,限位模6上移的同时受到限位滑块10上半块和限位孔的作用外移,使得限位模6与注塑胶件20分离,最后通过机械手或者人工将注塑后的注塑胶件20取出,完成一次模具内包布注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滑动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限位模、压料板、模后滑块、推动组件、限位滑块、仿形上模和仿形下模,所述滑动上模为倒圆台形滑动模,所述滑动上模与第一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模后滑块固定安装在滑动上模侧壁上,所述仿形上模设置在第二上模下表面,所述压料板设置在限位模上,所述仿形上模上设有与滑动上模相适应的仿形孔,所述仿形孔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模后滑块通过滑槽与仿形上模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下模上,所述仿形下模设置在第二下模上,所述限位滑块的上半块向外倾斜,所述限位滑块的下半块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滑块穿过第二下模通过限位滑块上半块与限位模滑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穿过第一下模抵住第二下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数量为两块以上,限位模拼凑与仿形上模、仿形下模形成注塑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的厚度小于限位滑块上半块的厚度,所述压料板底部设有容纳限位滑块上半块的容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竖直槽,所述限位滑块上半块突出部正好限制容纳在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上模的数量为两块以上,模后滑块的数量与仿形上模的数量一致,每块仿形上模通过模后滑块与滑动上模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导柱和下导柱,所述上导柱穿过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压料板,所述下导柱穿过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和限位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设有由下向上倾斜向外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滑块上半块伸入所述限位孔内与限位模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上模设有仿形块,所述仿形块表面设置有成型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上模设有仿形槽。
CN202021058955.X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Active CN212422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8955.XU CN212422048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8955.XU CN212422048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2048U true CN212422048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8955.XU Active CN212422048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2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94445U (zh)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12860230U (zh) 一种用于加工搅拌机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12422048U (zh)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CN111546584A (zh) 一种塑胶外壳模具内包布装置
CN211389931U (zh) 一种手机壳的注塑模具
CN215396622U (zh) 显示屏胶框注塑模具
CN211807627U (zh) 一种防盗扣纸塑盖模具
CN210308893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0651639U (zh) 一种快速脱模模具
CN216329695U (zh) 一种手机保护套注塑模具
CN215039977U (zh) 一种用于破壁机侧面包胶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11279561U (zh) 一种手机防尘塞的注塑模具
CN221022095U (zh) 一种注塑密封模具
CN112659480B (zh) 一种手机后盖带火山口的二次压缩模具
CN220704202U (zh) 一种带有阻热结构的生产模具
CN212498806U (zh) 一种音箱壳体注塑模具
CN214562602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摇臂模具
CN218985576U (zh) 一种成型效果好易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9454089U (zh) 一种用于皮带盘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11843019U (zh) 高透光度的双色显示器支架注塑模具
CN214239285U (zh) 一种车载音响后壳注塑模具
CN221136751U (zh) 一种外壳保护套注塑模具
CN214872459U (zh) 一种车载吸尘器集尘杯注塑模具
CN213733233U (zh) 行位进胶式手机后盖模具
CN221475985U (zh) 一种汽车密封件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