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624U -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624U
CN212386624U CN202020563557.7U CN202020563557U CN212386624U CN 212386624 U CN212386624 U CN 212386624U CN 202020563557 U CN202020563557 U CN 202020563557U CN 212386624 U CN212386624 U CN 212386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ctric bicycle
bracket
batter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35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35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以及设于车架本体上的电池底托,电池底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部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的承载部,第一支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背离承载部的末端分别固定设于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车架固定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的间距在远离承载部的方向上渐增。电动自行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架、设于车架上的前轮组、鞍座、后轮组、电池、控制器以及电驱动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车架上的电池底托结构紧凑,重量较轻且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减轻了车架及电动自行车的整体重量。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一般由车架、前轮组、鞍座、后轮组、电池、控制器及电驱动装置等部分构成,其中车架是电动自行车上主体部件,也是电动自行车最主要的承载部件。
电池底托是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撑结构,设于车架与电池之间以支撑电池。
相关技术中,电池底托一般由多根管体焊接而成的结构件进行支撑,电池底托为了达到符合要求的结构强度,采用设置多个管体数量、并采用较大的管壁厚度来提高结构强度,由此导致车架过重,提高了整车重量,导致耗电量增加,降低了电动车的续航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用以解决车架过重的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车架本体上的电池底托,所述电池底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顶部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的承载部,所述第一支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末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所述车架固定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间距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方向上渐增。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末端的一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顶板。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缘向外折弯形成翻边。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于所述顶板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脚自所述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两个所述支撑脚的间距在远离所述顶板的方向上渐增设置。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顶壳以及设于所述顶壳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自所述顶壳的边缘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还设有通管,所述通管沿横向延伸,所述横向为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通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通管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被配置成能够使所述通管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管的外壁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一安装槽为半圆槽。
在上述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被配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通管上。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设于所述车架本体上的前轮组、鞍座、后轮组、电池、控制器以及电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前轮组、所述鞍座以及所述后轮组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电驱动装置至少与所述前轮组或所述后轮组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作为主要支撑部件,两个第一支撑板的间距在远离顶板的方向上渐增,使承载部所受的力能够均匀的分散到第一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板的设置使电池底托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减轻了电池底托的重量,减少了电动自行车车架车架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2452444370000031
Figure BDA0002452444370000041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惢书·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环保的交通工具,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作为一种使用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受制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动力不足以及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一直伴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的发展,要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动力以及续航时间,可以从减轻电动自行车的整机重量着手。
其中,车架是电动自行车上主体部件,也是电动自行车最主要的承载部件,其他零部件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车架连接,车架也是电动自行车重量占比较大的部件,减轻车架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电动自行车的整体重量。电池底托是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撑结构,设于车架与电池之间以支撑电池。
现有的电池底托为了满足强度需求,只能采取增加管体数量以及管壁厚度的方式,获得了所需强度的同时也使得车架过重,导致整车的重量较重,降低了电动自行车的续航时间。
为了降低车架的重量,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轻量化电动自行车车架。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下面阐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底托的可选技术方案。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电动自行车1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架10,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前方的前轮组件20、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后方的后轮组件40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后段的电池(未标示)、控制器(未标示)及电驱动装置(未标示)和鞍座30。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长度方向X为电动自行车1的行驶方向,车架本体11的宽度方向Y是指在水平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方向。其中,电动自行车车架10是电动自行车1上主体部件,也是电动自行车1最主要的承载部件,其他零部件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电动自行车车架10连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是由电动自行车车架10进行支撑,因此,电动自行车车架10是电动自行车1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为了使电池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在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设有用于托举电池的电池底托(未标示),结构合理的电池底托能够减轻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重量,为了减轻电动自行车1的整车重量,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续航距离,继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电动自行车车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轻量化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特点。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电池底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正面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侧面示意图。
如图2-图5所示,电动自行车车架10包括车架本体11以及设于车架本体11上的电池底托100,电池底托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一支架110顶部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的承载部160,第一支架11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112,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112背离承载部160的末端分别固定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且与车架本体11固定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12的间距在远离承载部160的方向上渐增。
具体的,车架本体11是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主体承载结构件,电池底托100是设置在电动自行车1的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的部件,主要要用来承载安装在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的电池。
第一支架110可以为钣金结构件,承载部160设置在第一支架110的顶部,用来承载电池。承载部160可以是“工”字型支撑件或是N型支撑件,其底部与第一支架110固定,而其顶部朝向电池设置。第一支撑板112背离承载部160的末端,即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架110的一端。车架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指的是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第一支撑板112朝远离承载部160的方向延伸,但是至少有两个第一支撑板112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延伸,且这两个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112之间的角度在0-180度,从而使两个第一支撑板112的间距在远离顶板111的方向上渐增,换言之,在沿车架长度方向X的视角上,两个第一支撑板112呈“八”字形设置。这样使承载部160所受的力能够均匀的分散到第一支撑板112上。第一支撑板112的设置使电池底托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减轻了电池底托的重量,减少了电动自行车车架车架10以及电动自行车1的整体重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0还包括顶板111,第一支撑板112背离末端的一端分别固定设于顶板111。具体的,第一支架110包括顶板111以及设于顶板11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板112,顶板111左右两侧为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顶板1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板112,使得第一支架110在长度方向X的视角上,呈“几”字形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边缘向外折弯形成翻边。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12的边缘向外折弯形成翻边140,这里的向外指的是远离第一支架110中心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边140与第一支撑板112板体垂直设置,也就是翻边140与第一支撑板112板体的夹角为90度。这样使顶板111所受的力能够均匀的分散到第一支撑板112上,同时在第一支撑板112的边缘设置翻边140加强第一支撑板112的承载能力,第一支撑板112以及翻边140的设置,使电池底托100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同时减轻了电池底托100的整体重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112包括两个支撑脚113,支撑脚113设于顶板111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两个支撑脚113自顶板111的边缘向下延伸,两个支撑脚113的间距在远离顶板111的方向上渐增设置。
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12用于与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的两个横向固定件150固定,为了减轻重量,将第一支撑板112设置成两个支撑脚113的支撑结构,两个支撑脚113自顶板111的边缘向下延伸,此处向下不应该理解为仅仅是与顶板111垂直的这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朝向车架的方向。两个支撑脚113的间距在远离顶板111的方向上渐增,使得两个支撑脚113在宽度方向Y的视角上呈“八”字形设置,使第一支撑板112受力更加均匀增加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部160还包括第二支架120,第二支架120包括顶壳115以及设于顶壳115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的第二支撑板116,第二支撑板116自顶壳115的边缘向下延伸,第二支撑板116的下端与第一支架110的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二支架120可以为钣金结构件,第二支架120在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长度方向X上的横截面整体呈“几”字形结构,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长度方向X为电动自行车1的行驶方向。第二支架120包括顶壳115以及设于顶壳115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板116,顶壳115左右两侧为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第二支撑板116自顶壳115的边缘向下延伸,两个第二支撑板116平行设置分别与第一支架110的顶板111焊接固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之间还设有通管130,通管130沿横向延伸,横向为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宽度方向Y,通管130的顶部与第二支架120连接,通管130的底部与第一支架110连接。具体的,通管130沿横向延伸,通管130的顶部与第二支架120的一端焊接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而通管130的底部则抵靠在第一支架110上,并与第一支架110焊接固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0设有沿横向贯穿第一支架110的第一安装槽114,第一安装槽114被配置成能够使通管130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14内。为了使通管130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架110上,使第一支架110与通管130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在第一支架110上设有贯通第一支架110的第一安装槽114,第一安装槽114的形状与通管130的外形相适配,以使通管130与第一支架11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方便通管130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在通管130设置凹槽,而在第一支架110上设置凸起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管130的外壁面为圆柱面,第一安装槽114为半圆槽。通管130与第一安装槽114的接触的外壁面是圆柱面,而第一安装槽114为半圆槽,通管130放置的角度多样,便于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通管130的外壁面设置呈多棱柱状,第一安装槽114则为相对应的槽型,同样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120设有沿横向贯穿第二支架120的第二安装槽117,第二安装槽117被配置成能够使第二支架120抵靠在通管130上。为了使第二支架120稳定的抵靠在通管130上,第二支架120设有第二安装槽117,第二安装槽117的形状与通管130的外形相适配,以使通管130与第二支架12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方便第二支架120与通管130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槽117设于第二支撑板116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长度方向X的前端,第二支撑板116相对应的后端与第一支架110固定连接。通管130与第二支撑板116的前端固定,而第二支撑板116的后端与第一支架110焊接固定,使第二支架120受力更加均匀,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横向固定件150的外壁面为圆柱面,第二安装槽117为圆弧槽。通管130与第二安装槽117的接触的外壁面是圆柱面,而第二安装槽117为半圆槽,便于安装固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轻量化的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特点。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1,电动自行车1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架10、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上的前轮组20、鞍座30、后轮组40、电池、控制器以及电驱动装置,控制器与电池以及电驱动装置电连接,前轮组20、鞍座30以及后轮组40沿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长度方向X依次设置,电池底托100设于电动自行车车架10的底部,电驱动装置至少与前轮组20或后轮组40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具体的,车把组件安装于车架本体11的把立连接件12,其主要用于控制电动自行车1的前进方向,其包括车把手、刹车控制器和连接管,连接管通过车架本体11后与前叉固定连接,前轮组20通过转轴固定在前叉上,由此可以通过车把手带动前轮组20转动进而控制电动自行车1的前进方向。在车把组件的中部还可以连接有中控组件,中控组件用于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显示当前电动自行车1的状态信息等。此外,在车把组件的下方还可以设置车篮,以便于用户放置随身物品。
电池的收纳组件10的后端通过鞍座支架13连接在车架本体11上。在车架本体11的这一侧还设有电池,电池装入电池仓内后实现供电。车架本体11背离车把组件的一侧通过后叉连接有后轮组30,后轮组30也可以通过转轴固定在后叉上。
电动自形车1还包括电驱动装置,电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下方的马达控制器,马达控制器与中控组件通信连接,在中控组件的控制下进行工作。马达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后轮组30转动,以实现电驱动;此外,电动自形车1还可以保留有传统的人力驱动结构,即脚蹬通过例如链轮链条等传动机构与后轮组30相连接,通过踩踏脚蹬带动后轮组30转动,进而实现人力驱动。在实际使用时,上述两种驱动方式可以同时使用或各自单独使用,以满足不同状况下的使用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车架本体上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顶部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的承载部,所述第一支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承载部的末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所述车架固定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间距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方向上渐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末端的一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缘向外折弯形成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于所述顶板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脚自所述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两个所述支撑脚的间距在远离所述顶板的方向上渐增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顶壳以及设于所述顶壳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自所述顶壳的边缘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还设有通管,所述通管沿横向延伸,所述横向为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通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通管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被配置成能够使所述通管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的外壁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一安装槽为半圆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被配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通管上。
10.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轮组、鞍座、后轮组、电池、控制器以及电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电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前轮组、所述鞍座以及所述后轮组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电驱动装置至少与所述前轮组或所述后轮组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CN202020563557.7U 2020-04-15 2020-04-15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1238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3557.7U CN212386624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3557.7U CN212386624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624U true CN212386624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8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3557.7U Active CN212386624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7540A (zh) * 2022-08-18 2022-10-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7540A (zh) * 2022-08-18 2022-10-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6624U (zh) 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112660276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信号线隐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12726U (zh) 一种载重型电动车的车架结构
CN211685444U (zh) 自平衡独轮车
CN219295606U (zh) 一种便于脚踏折叠的滑板车
CN211167254U (zh) 一种鞍座悬空式电动摩托车的车架
CN212500808U (zh) 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101445140B (zh) 电动二轮车
CN20626523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7533089U (zh) 一种新型智能电动滑板车
CN220500884U (zh) 一种多用途后踏杆
CN2895217Y (zh) 连体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CN111055957A (zh) 自平衡独轮车
CN217753984U (zh) 电动车车架
CN213384587U (zh) 一种轻便型铝合金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3384577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用车架
CN217945401U (zh) 电动车
CN216636733U (zh) 一种简易电动车
CN217706079U (zh) 一种cargo运输车后折叠踏板结构
CN214189320U (zh) 一种便携式电瓶车充电设备
CN219927883U (zh) 一种带轻便型车架的摩托车
CN216943417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11567640U (zh) 一种微卡纯电动物流车电机支架
CN220500911U (zh) 一种助力车用五通碗组
CN219008023U (zh) 折叠车架和代驾用中置折叠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