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3510U -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3510U
CN212373510U CN202020506944.7U CN202020506944U CN212373510U CN 212373510 U CN212373510 U CN 212373510U CN 202020506944 U CN202020506944 U CN 202020506944U CN 212373510 U CN212373510 U CN 21237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assembly
dash panel
reinforcing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69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巢杰
王海霞
成亚南
张宏宇
刘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69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本体和加强板,所述前围板本体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前围板本体具有与空调系统的通气管正对的第一板部;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上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的结构形状一致。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板组件,通过在第一板部上设置结构形状一致的加强板,不仅能够使加强板的制作无需重新开模,即降低了加强板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板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有效提高前围板组件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进而提高用户乘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围板组件作为车身的重要部件,前围板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对应着前围板组件的降噪、减振能力,在汽车发动机运转时,尤其是高转速大负荷运转时,一方面,由于前围板组件刚度不足,易被发动机激励所激振,使前围板组件产生较大振动,降低了前围板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前围板组件刚度不足,发动机声音辐射通过前围板组件向车内传递时,易产生较大振动响应,对部分频段声音有放大作用,降低前围板组件的隔声性能。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前围板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在不较大的变动前围板组件结构的情况下,一般通过增大前围板的板厚或增加一个局部支架,但是,前围板组件的刚度改善效果较差,在较大的变动前围板组件结构的情况下,会提高前围板组件的生产成本以及增加前围板组件的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围板组件,所述前围板组件在保证了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前围板组件的轻量化设计,降低了前围板组件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自身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围板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围板组件,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本体和加强板,所述前围板本体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前围板本体具有与空调系统的通气管正对的第一板部;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上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的结构形状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板组件,通过在第一板部上设置结构形状一致的加强板,不仅能够使加强板的制作无需重新开模,即降低了加强板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板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有效提高前围板组件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进而提高用户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上具有第一空调过孔,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调过孔正对的第二空调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包括: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上侧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本体部下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适于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上还设置有减重孔。
可选地,所述减重孔与所述第二空调过孔之间、所述本体部的左上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下角均设置有螺栓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本体部均与所述第一板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板组件还包括:隆起板部,所述隆起板部与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对应,并与所述第一板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围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围板本体与加强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围板组件100,
前围板本体10,第一板部11,第一空调过孔111,
加强板20,本体部21,第二空调过孔211,减重孔212,螺栓过孔213,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加强筋24,
隆起板部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板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围板组件100,如图1和图3所示,前围板组件100包括:前围板本体10和加强板20,前围板本体10固定在车身上,前围板本体10具有与空调系统的通气管正对的第一板部11;加强板20设置在第一板部11上且加强板20与第一板部11的结构形状一致。
具体而言,前围板本体10固定在车身上,前围板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板部11,且第一板部11与空调系统的通气管正对设置,以使空调系统的通气管可以穿过第一板部11进入车内侧。
其中,加强板20设置在第一板部11上,使加强板20间接地固定在车身上,以提高第一板部11的结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从而提高第一板部11的降噪、减振能力,进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降噪、减振能力,且加强板20的结构形状与第一板部11的结构形状一致,以使加强板20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与前围板本体10使用同一套模具,无需重新开模,从而降低了加强板20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车辆的经济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板20,在保证了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不仅能够实现前围板组件100的轻量化设计,以降低加强板20的生产成本,并使前围板组件100的空间占用更小,而且能够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板组件100,通过在第一板部11上设置结构形状一致的加强板20,不仅能够使加强板20的制作无需重新开模,即降低了加强板20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板部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有效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进而提高用户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板部11上具有第一空调过孔111,加强板20上设置有与第一空调过孔111正对的第二空调过孔211。
具体而言,第一板部11上具有第一空调过孔111,加强板20上设置有第二空调过孔211,且第一空调过孔111与第二空调过孔211正对设置,以使空调系统的通气管与第一板部11、加强板20正对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连接稳定性,避免前围板组件100与通气管出现干涉,而且能够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模态,使前围板组件100具有更好的抗共振性能,避免前围板组件100受发动机激励,产生共振,以降低噪声,从而提供给用户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加强板20包括:本体部21以及位于本体部21上侧的第一连接部22和位于本体部21下侧的第二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均适于与第一板部11固定。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22位于本体部21的上侧,第二连接部23位于本体部21的下侧,且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分别与第一板部11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并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连接面的型面精度,从而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体部21上还设置有减重孔212。这样,在保证了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前围板组件100的轻量化设计,并降低了前围板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2所示,减重孔212与第二空调过孔211之间、本体部21的左上部、本体部21与第一连接部22的连接区域、第二连接部23的左下角均设置有螺栓过孔213。
这样,通过在加强板20上设置多个螺栓过孔213,以方便固定其他部件的螺栓穿过螺栓过孔213,避免与第一板部11或加强板20干涉,并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螺栓过孔213分布在不同位置,以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以及本体部21均与第一板部11贴合。这样,不仅使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节省车内空间,而且能够增大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第一板部11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上均设置有加强筋24。这样,通过提高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提高加强板2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降噪、减振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围板组件100还包括:隆起板部30,隆起板部30与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对应,并与第一板部1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前围板组件100上设置有隆起板部30,隆起板部30与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对应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隆起板部30与第一板部11相对且间隔设置,这样,通过设置隆起板部30,并使隆起板部30与中央隆起通道贴合设置,可以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降噪、减振能力,同时第一板部与隆起板部30间隔开,方便加强板20在第一板部11上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围板组件100,通过在第一板部11上设置结构形状一致的加强板20,不仅能够使加强板20的制作无需重新开模,即降低了加强板20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板部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有效提高前围板组件100的模态强度以及降噪、减振能力,进而提高车辆的经济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板本体(10),所述前围板本体(10)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前围板本体(10)具有与空调系统的通气管正对的第一板部(11);
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11)上且所述加强板(20)与所述第一板部(11)的结构形状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上具有第一空调过孔(111),所述加强板(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调过孔(111)正对的第二空调过孔(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包括:本体部(21)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21)上侧的第一连接部(22)和位于本体部(21)下侧的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均适于与所述第一板部(1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21)上还设置有减重孔(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212)与所述第二空调过孔(211)之间、所述本体部(21)的左上部、所述本体部(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左下角均设置有螺栓过孔(2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3)以及所述本体部(21)均与所述第一板部(11)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上均设置有加强筋(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组件(100)还包括:隆起板部(30),所述隆起板部(30)与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对应,并与所述第一板部(1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板组件(100)。
CN202020506944.7U 2020-04-08 2020-04-08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237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944.7U CN212373510U (zh) 2020-04-08 2020-04-08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944.7U CN212373510U (zh) 2020-04-08 2020-04-08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3510U true CN212373510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9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6944.7U Active CN212373510U (zh) 2020-04-08 2020-04-08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73510U (zh) 前围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108904U (zh) 一种汽车前支柱总成上安装座结构
CN207902285U (zh) 扶手箱以及具有它的副仪表板总成
CN203254922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1494257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JP5640728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補強構造
CN218141807U (zh) 减振降噪车身中通道结构及车辆
CN207617805U (zh) 后车身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CN217623791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焊接总成
CN106314565A (zh) 一种汽车前挡板
CN214499246U (zh) 发动机的缸体、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5435926U (zh) 一种汽车压缩机安装支架总成
CN218640950U (zh) 车用组合支架及车辆
CN219361147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7864322U (zh) 转向管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32451U (zh) 一种悬置支架、车体及汽车
CN210257925U (zh) 一种加强型车载空调进气口挡水板
CN209757276U (zh) 车身组件和具有该车身组件的车辆
CN215622279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0941244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安装支架的加强件
CN219584306U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92610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4874212U (zh) 一种进气道支架
CN220700870U (zh) 悬置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