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4176U -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4176U
CN212354176U CN202020585943.6U CN202020585943U CN212354176U CN 212354176 U CN212354176 U CN 212354176U CN 202020585943 U CN202020585943 U CN 202020585943U CN 212354176 U CN212354176 U CN 212354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central channel
assembly structure
channel body
hand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59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璐
马灿川
丁为广
杨治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59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4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4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4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包括中央通道本体,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的上表面;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架加强板、与座椅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的加强撑板,所述加强组件分别固定在中央通道本体底面;所述加强撑板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焊接边和加强结构,所述焊接边结构与中央通道本体的结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提高了中央通道侧撞性能和弯曲刚度,避免了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的变形且焊接方便,同时可以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央通道总成是前地板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传力路径之一,中央通道本体一般为“几”字型结构或者“U”型结构,凸起的为上表面,具有凹陷的槽的一侧为底面,而由于中央通道结构及其材质,中央通道一般强度会不够,目前比较常见的中央通道总成结构通常是在中央通道上表面安装加强板,但是由于上表面常常会设置安装支架等,这就会造成焊接复杂,重量重等缺点,且Z向腔体尺寸较小。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中央通道加强板组件”,其公告号CN201472480U,所述中央通道的表面固设有若干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形状与其所接触的中央通道的表面形状相吻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衬于中央通道表面的与其形状相吻合的加强板,形成局部框架结构,该局部框架结构又与左、右前纵梁及座椅横梁等组成前地板的整体框架结构,提高了侧撞安全等级,保护乘员安全。该实用新型中的中央通道加强板组件就是安装在中央通道的上表面上,虽然提高了侧撞安全等级,但是具有焊接复杂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中央通道加强结构安装在中央通道上表面具有焊接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提高了中央通道侧撞性能和弯曲刚度,避免了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的变形且焊接方便,同时可以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包括中央通道本体,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的上表面;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架加强板、与座椅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的加强撑板,所述加强组件分别固定在中央通道本体底面;所述加强撑板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焊接边和加强结构,所述焊接边结构与中央通道本体的结构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中央通道本体的下方增设加强组件来增加中央通道本体的强度,使碰撞的力可以流畅地从车的左侧传递到右侧,避免力的集中使乘员舱变形。其中增设加强撑板后,当中央通道受到侧撞时,由于加强撑板设置在中央通道本体的底面位置,加强撑板对中央通道本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避免了中央通道变形;另外,加强撑板安装在设置有座椅横梁的位置,加强撑板与座椅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结构,使得中央通道的承载能力极大地增强,能够很好地传递碰撞冲击载荷,避免了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的变形,提高了前地板的弯曲刚度和侧面碰撞性能,进而提高按整车的弯曲刚度,而弯曲刚度性能的好坏会决定整车的性能,当弯曲刚度提升时,车辆的NVH性能也随之提高,从而就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性。此外,焊接边的结构与中央通道结构配合,这就使加强撑板在安装时焊接边与中央通道本体的下底面重合,便于加强撑板确定安装位置,提高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焊接边包括底面焊接边和侧面焊接边。
底面焊接边和侧面焊接边的设置使中央通道本体与加强撑板之间焊接牢固,底面焊接边用于使加强撑板与中央通道本体的下底面焊接;该中央通道本体为“几”字型,即在中央通道本体的底面就设有一个凹槽,而侧面焊接边用于使加强撑板与中央通道本体底面上的凹槽的侧面焊接,这就使对中央通道的凹槽处形成一个支撑,使中央通道本体的结构稳定、刚度大,而中央通道连接前地板总成设置在前地板总成的中间位置,因此中央通道本体结构刚度的提高就提高了前地板总成的局部弯曲刚度;另外,焊接边的设置便于确定加强撑板的焊接位置,使焊接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弧面,所述加强弧面设置在加强撑板的中间位置。
加强弧面的设置使其在受到碰撞的力时便于形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加强撑板的弯曲刚度,且当加强弧面设置在加强撑板的中间位置时,加强弧面受到的力最均匀,加强撑板对中央通道的支撑效果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加强弧面本体两侧的加强翻边。
加强撑板为钣金结构,增加加强翻边便于提高钣金结构的刚性,使其不易变形,从而提高加强撑板的刚度,进而使其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上之后能够避免中央通道变形从而提高中央通道的弯曲刚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加强撑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至少设置两个。
定位孔的设置便于加强撑板确定其安装位置,提高加强撑板安装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撑板至少设置两个。
当加强撑板设置至少为两个时才能满足弯曲刚度需求,且当加强撑板个数为两个时,既可以满足轻量化需求,又可以满足弯曲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副仪表安装支架、手刹安装支架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
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汽车的其他零部件,即副仪表安装在副仪表安装支架上,手刹安装在手刹安装支架上,手刹拉线安装在手刹拉线安装支架上,由于连接支架安装在上表面,上表面未设置加强组件,避免了加强组件与连接支架之间安装位置产生冲突。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加强板包括手刹加强板和手刹拉线加强板,所述手刹加强板固定在所述手刹安装支架对应的底面,所述手刹拉线加强板固定在在所述手刹拉线安装支架对应的底面。
支架加强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架安装处的结构刚度,即手刹加强板和手刹拉线加强板的设置分别是为了提高中央通道本体在手刹安装支架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处的强度,从而提高整车的弯曲刚度,也避免在碰撞时手刹安装支架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处断裂造成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中央通道侧撞性能和弯曲刚度,避免了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的变形且焊接方便,同时可以提高用户乘坐时的舒适性;
(2)底面焊接边和侧面焊接边的设置便于使中央通道本体与加强撑板之间焊接牢固,还使中央通道本体的结构稳定、刚度大;
(3)加强撑板为钣金结构,增加加强翻边便于提高钣金结构的刚性,使其不易变形,从而提高加强撑板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加强撑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强撑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的应用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中央通道本体 2、加强撑板 201、加强弧面 202、加强翻边 203、定位孔 204、侧面焊接边 205、底面焊接边 3、手刹加强板 4.手刹拉线加强板 5、副仪表安装支架 6、手刹安装支架 7、手刹拉线安装支架 8、前地板总成 9、座椅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包括中央通道本体1,在中央通道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副仪表安装支架5、手刹安装支架6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在中央通道底面固定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架加强板、用于与座椅横梁9形成闭环框架的加强撑板2,其中加强撑板2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焊接边和加强结构,其中焊接边的结构与中央通道本体1下底面结构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中央通道本体1下方设置加强撑板2之后提高中央通道弯曲强度,使碰撞的力可以流畅地传递,避免力的集中造成乘员舱变形。其中连接支架用于连接其他部件,即副仪表安装支架5连接副仪表,手刹安装支架6连接手刹,手刹拉线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手刹拉线,连接支架直接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1的上表面上。中央通道本体1截面为“几”字形结构,其中加强组件设置在中央通道下底面上,对中央通道下底面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中央通道的弯曲强度,此外,在中央通道本体1一般与座椅横梁9连接,座椅横梁9与加强撑板2形成闭环框架结构,这就使中央通道的承载能力极大地增强,可以更好地传递碰撞冲击载荷,避免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的变形。加强撑板2通过焊接边焊接在中央通道本体1的下底面上,加强结构用于提高加强撑板2的强度,进而提高中央通道本体1的刚度,防止其变形。
此外,加强撑板2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当加强撑板2在中央通道本体1上安装个数为两个时,满足了中央通道本体1弯曲刚度需求,且加强撑板2的个数少,满足了轻量化要求。
进一步地,支架加强板包括手刹加强板3和手刹拉线加强板4,其中手刹加强板3固定在所述手刹安装支架6对应的底面,手刹拉线加强板4固定在在所述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对应的底面。支架加强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架安装处的结构刚度,即手刹加强板3和手刹拉线加强板4的设置分别是为了提高中央通道本体在手刹安装支架6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处的强度,从而提高整车的弯曲刚度,也避免在碰撞时手刹安装支架6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处断裂造成不便。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加强撑板2的焊接边包括底面焊接边205和侧面焊接边204,底面焊接边205用于将加强撑板2与中央通道本体1下底面焊接,而由于中央通道本体1为“几”形结构,在中央通道下底面上设置一个槽,侧面焊接边204用于焊接加强撑板2与槽的侧壁,这就使加强撑板2与中央通道本体1连接稳固,进而使中央通道本体1的结构稳定、刚度大,而中央通道连接前地板总成8,并设置在前地板总成8的中间位置,因此中央通道本体1结构刚度的提高就提高了前地板总成8的局部弯曲刚度。
此外,焊接边需要焊接在中央通道本体1上,而中央通道本体1的不同位置其结构不同,因此焊接边的结构形状根据其在中央通道本体1上的焊接位置确定。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加强撑板2的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湖面,加强弧面201弯曲方向与中央通道弯曲方向一致,加强弧面201的设置使其在受到碰撞的力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提高加强撑板2的弯曲刚度。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加强弧面201两侧的加强翻边202,加强撑板2为钣金结构,而加强翻边202的设置便于提高钣金结构的刚醒,使其不易变形,从而提高加强撑板2的刚度,进而在固定到中央通道本体1上之后能够边中央通道变形,提高中央通道的弯曲刚度。
此外,在加强撑板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203,定位孔203的设置便于加强撑板2确定其安转位置,提高加强撑板2的安装效率。
实施例4:
如图5、图6所示,实施例4是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的应用实施例:中央通道两侧分别连接前地板,且在下端连接座椅横梁9,座椅横梁9包括座椅前横梁和座椅后横梁,加强撑板2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加强撑板和第二加强撑板,第一加强撑板设置在中央通道本体1底面靠近车头方向,并与座椅前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结构;第二加强撑板设置在中央通道本体1底面靠近车尾方向,与座椅后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结构,使得中央通道的承载能力极大的增强,能够很好的传递碰撞冲击载荷,防止在侧碰过程中前地板及中央通道出现较大变形,提高了侧面碰撞性能,同时因为前地板框架结构较弱导致前地板局部弯曲刚度小,第一加强撑板和第二加强撑板分别焊接在中央通道本体1上,极大提高了前地板的局部弯曲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中央通道本体(1),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1)的上表面;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架加强板、与座椅横梁形成闭环框架的加强撑板(2),所述加强组件分别固定在中央通道本体(1)底面;
所述加强撑板(2)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焊接边和加强结构,所述焊接边结构与中央通道本体(1)的结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焊接边包括底面焊接边(205)和侧面焊接边(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弧面(201),所述加强弧面(201)设置在加强撑板(2)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加强弧面(201)本体两侧的加强翻边(20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强撑板(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203),所述定位孔(203)至少设置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撑板(2)至少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副仪表安装支架(5)、手刹安装支架(6)和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加强板包括手刹加强板(3)和手刹拉线加强板(4),所述手刹加强板(3)固定在所述手刹安装支架(6)对应的底面,所述手刹拉线加强板(4)固定在在所述手刹拉线安装支架(7)对应的底面。
CN202020585943.6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Active CN212354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5943.6U CN212354176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5943.6U CN212354176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4176U true CN212354176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5943.6U Active CN212354176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4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30084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109159819A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213619990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CN212354176U (zh) 一种中央通道总成结构
CN210162155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及一种汽车
CN208021549U (zh) 一种轿车组合式车架
CN213921219U (zh)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14875127U (zh) 一种副车架
CN211731552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17730558U (zh) 商用车前独立悬架用副车架
CN112238900A (zh) 一种下部车身结构
CN210174967U (zh) 一种副车架定位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汽车
CN115158476B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后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14565708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CN215904607U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CN213056598U (zh) 一种车辆下摆臂加强支架、前悬架及车辆
CN216185730U (zh)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11568092U (zh) 一种后悬架安装横梁的加强结构
CN210174968U (zh) 一种副车架管梁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汽车
CN220924288U (zh) 一种新型冲压焊接前副车架
CN209037666U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201863956U (zh) 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CN212243569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前纵梁和前围下横梁连接结构
CN214648750U (zh) 一种无损稳定加固车架钢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