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3293U -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3293U
CN212313293U CN202021075975.8U CN202021075975U CN212313293U CN 212313293 U CN212313293 U CN 212313293U CN 202021075975 U CN202021075975 U CN 202021075975U CN 212313293 U CN212313293 U CN 212313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sing
shell
ergonomic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59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ianchuang Jiacheng Cultural Original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ianchuang Jiacheng Cultural Original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ianchuang Jiacheng Cultural Original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ianchuang Jiacheng Cultural Original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59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3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3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3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底座与车身骨架相连,底座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位于底座前端,第一壳体沿竖直方向与底座卡接,所述第二壳体位于底座后端,第二壳体沿竖直方向与底座卡接,所述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方,第三壳体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壳体卡接,所述第四壳体位于底座前端,第四壳体的后端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卡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局部损坏后不必整体更换,修复成本低,未损坏的部分仍可继续使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用副仪表板是车辆内部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通过注塑成型。副仪表板位于汽车仪表板中间偏下的位置处,并处于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起到装饰的作用,也可用于盛放杂物、水杯等。
公布号为CN10292300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护板和副仪表板本体,所述护板内侧连接有护板焊接筋,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外侧两边各连接有本体焊接筋,所述护板焊接筋与本体焊接筋之间进行焊接,将护板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的左右两侧。
这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将原有整体注塑成型结构分成副仪表板本体和护板两部分,使副仪表板本体和护板单独注塑成型,然后将两者焊接在一起,增强了副仪表板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并能有效地避免产品注塑成型时在表面产生明显缩痕。
由于塑料壳体在受到剧烈冲击后会出现局部的变形、破裂,副仪表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损坏的情况。对于上述汽车副仪表板总成而言,此时需要将其整体更换,修复成本较高,未损坏的部分也难以得到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具有局部损坏后不必整体更换,修复成本低,未损坏的部分仍可继续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底座与车身骨架相连,底座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位于底座前端,第一壳体沿竖直方向与底座卡接,所述第二壳体位于底座后端,第二壳体沿竖直方向与底座卡接,所述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方,第三壳体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壳体卡接,所述第四壳体位于底座前端,第四壳体的后端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竖直方向将第一壳体卡接在底座上,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将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卡接在一起后,再沿竖直方向将第二壳体卡接在底座上,最后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将第四壳体卡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上,即可完成整个副仪表结构的拼装;当底座、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当中的任意一个损坏时,均可拆卸后直接更换,即局部损坏后不必整体更换,修复成本低,未损坏的部分仍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竖直的基板,所述基板相背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分别设有罩板,所述罩板扣合于对应的基板上,罩板上设有第一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第一壳体时,第一壳体上的罩板弯曲变形,扣合在基板和第一卡接块上,直至第一卡接孔与第一卡接块对齐,罩板恢复原状,第一卡接块则嵌入第一卡接孔内,使罩板无法向上移动,进而将第一壳体固定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上表面与基板的侧面之间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第一卡接块背向基板的一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既能增强第一卡接块的结构强度,使第一卡接块得以更加有效地将罩板锁住,又能在罩板滑下时引导罩板逐渐变形张开,顺利地扣合在第一卡接块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前端设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与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一端的下表面相抵,承托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壳体上对应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板将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一端托住,同时配合限位块,使第一壳体不易沿底座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壳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侧壁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底座上对应设有若干第二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接块的侧壁底部倾斜设置,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将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孔对齐,然后借助第二卡接块的倾斜侧壁将第二壳体的位置逐渐校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侧壁顶端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第二卡接孔的边沿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面与第二卡接孔的边沿相抵,使第二壳体与底座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卡接孔,所述第二壳体前端搭接在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三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卡接块嵌入第三卡接孔内,加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相互分担受力,与底座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壳体前端的两侧分别与底座的内侧壁贴合,第四壳体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包嵌入通孔,使第四壳体与底座之间进一步连接,且第四壳体不易沿底座的长度方向移动,第四壳体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壳体前端与底座之间设有螺栓相连,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容螺栓滑动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壳体与底座栓接后,二者侧壁紧贴,凸包与通孔的配合更加稳定,第四壳体与底座不易前后错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局部损坏后不必整体更换,修复成本低,未损坏的部分仍可继续使用;
2.设置在第一卡接块上的加强肋既能增强第一卡接块的结构强度,又能在罩板滑下时引导罩板逐渐变形张开,使罩板顺利地扣合在第一卡接块上;
3.螺栓与凸包配合,使第四壳体前端与底座稳定连接,第四壳体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座和第一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座、承托板和第一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壳体和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壳体和底座在另一视角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四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四壳体和底座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三壳体;5、第四壳体;11、基板;12、第一卡接块;13、加强肋;14、承托板;15、限位槽;16、第二卡接孔;17、凸包;18、腰形孔;19、侧板;110、连系梁;21、罩板;22、第一卡接孔;23、限位块;24、第三卡接孔;31、第二卡接块;32、台阶面;33、第三卡接块;34、第一卡接板;41、第四卡接块;51、通孔;52、螺栓;53、第二卡接板;54、第五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由底座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和第四壳体5拼接而成。底座1与车身骨架卡接,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则与底座1卡接,第三壳体4与第二壳体3卡接,第四壳体5与第一壳体2和第三壳体4卡接。
参照图2,底座1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由两块侧板19和三组连系梁110组成,横截面大致呈U型,整个底座1一体成型。
参照图2和图3,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上,两块侧板19的前端分别成型有基板11。基板11沿竖直方向设置,基板11底端与侧板19相连,基板11背向底座1轴线的一侧成型有第一卡接块12和加强肋13。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卡接块12沿水平方向设置,加强肋13设置为三角形,加强肋13的一条直角边与基板11相连,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一卡接块12的上表面相连,且第一卡接块12背向基板11一端和加强肋13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壳体2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罩板21,罩板21自上而下地扣合在对应的基板11上,且罩板21背向底座1轴线的一侧成型有第一卡接孔22。第一卡接孔22嵌于第一卡接孔22内,与第一卡接孔22的内壁底部相抵,阻止第一壳体2向上脱离底座1。
参照图4,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前方的连系梁110上成型有承托板14。承托板14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与第一壳体2后端的下表面相抵。此外,承托板14上成型有限位槽15,第一壳体2后端的下表面则一体成型有限位块23。
当罩板21扣合在基板11上时,限位块23也穿入限位槽15内,使第一壳体2无法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底座1移动。
参照图5和图6,第二壳体3和第三壳体4沿底座1(参见图1)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第二壳体3位于第三壳体4后方,第二壳体3上成型有杯托、杂物盒、换挡器安放口等结构。第三壳体4背向第二壳体3一侧则成型有多个第四卡接块41,与车身骨架卡接。
参照图5和图6,第二壳体3一侧成型有两个第一卡接板34,第一卡接板34沿底座1(参见图1)的长度方向别入第三壳体4内侧,第二壳体3另一侧搭接在第三壳体4上。
参照图7和图8,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卡接块31,底座1的上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卡接孔16。第二壳体3自上而下地卡接在扣合在底座1顶端,第二卡接块31随之卡入对应的第二卡接孔16内。
参照图7和图9,第二卡接块31的侧壁底部设置为斜面,由上而下地向中间收拢。第二卡接块31的侧壁中部竖直,侧壁顶部成型有台阶面32。当第二壳体3卡接在底座1上时,工作人员能够较为顺利地将第二卡接块31与第二卡接孔16对齐,直至台阶面32与第二卡接孔16的边沿相抵。
参照图10,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成型有一个第三卡接块33,第一壳体2后端的上表面成型有一个第三卡接孔24。
第二壳体3自上而下地卡接在扣合在底座1顶端时,第二壳体3前端搭接在第一壳体2后端上,第三卡接块33也卡入第三卡接孔24内,加强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11和图12,第四壳体5的后端成型有第二卡接板53,由前至后地与第一壳体2和第三壳体4卡接。第四壳体5前端顶部成型有第五卡接块54,与车身骨架卡接。第四壳体5前端底部与底座1相连。
参照图12,第四壳体5前端的两侧位于两块侧板19之间,分别与两块侧板19贴合。第四壳体5前端的两侧成型有通孔51,侧板19前端相对的一侧则分别成型有凸包17。凸包17嵌于通孔51内,二者配合,使第四壳体5不易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底座1移动。
参照图12,为了使凸包17能够稳定地嵌在通孔51内,第四壳体5前端的两侧与两块侧板19分别通过螺栓52连接,侧板19上还成型有腰形孔18。腰形孔18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螺栓52则穿设于腰形孔18内,以实现第四壳体5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在底座1上的微调。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安装时,先沿竖直方向将第一壳体2卡接在底座1上,然后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将第二壳体3和第三壳体4卡接在一起后,再沿竖直方向将第二壳体3卡接在底座1上,最后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将第四壳体5卡接在第一壳体2和第三壳体4上,即可完成整个副仪表结构的拼装。当底座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和第四壳体5当中的任意一个损坏时,均可拆卸后直接更换,即局部损坏后不必整体更换,修复成本低,未损坏的部分仍可继续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和第四壳体(5),所述底座(1)与车身骨架相连,底座(1)沿车身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2)位于底座(1)前端,第一壳体(2)沿竖直方向与底座(1)卡接,所述第二壳体(3)位于底座(1)后端,第二壳体(3)沿竖直方向与底座(1)卡接,所述第三壳体(4)位于第一壳体(2)上方,第三壳体(4)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壳体(3)卡接,所述第四壳体(5)位于底座(1)前端,第四壳体(5)的后端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壳体(2)和第三壳体(4)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竖直的基板(11),所述基板(11)相背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卡接块(12),所述第一壳体(2)两侧分别设有罩板(21),所述罩板(21)扣合于对应的基板(11)上,罩板(21)上设有第一卡接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块(12)的上表面与基板(11)的侧面之间设有加强肋(13),所述加强肋(13)与第一卡接块(12)背向基板(11)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设有承托板(14),所述承托板(14)与第一壳体(2)朝向第二壳体(3)一端的下表面相抵,承托板(14)上设有限位槽(15),所述第一壳体(2)上对应设有限位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卡接块(31),所述第二卡接块(31)的侧壁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底座(1)上对应设有若干第二卡接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块(31)的侧壁顶端设有台阶面(32),所述台阶面(32)与第二卡接孔(16)的边沿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朝向第二壳体(3)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卡接孔(24),所述第二壳体(3)前端搭接在第一壳体(2)上,第二壳体(3)上设有第三卡接块(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5)前端的两侧分别与底座(1)的内侧壁贴合,第四壳体(5)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通孔(51),所述底座(1)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包(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5)前端与底座(1)之间设有螺栓(52)相连,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容螺栓(52)滑动的腰形孔(18),所述腰形孔(18)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
CN202021075975.8U 2020-06-11 2020-06-11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Active CN212313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975.8U CN21231329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975.8U CN21231329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3293U true CN212313293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5975.8U Active CN21231329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32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7899A (zh) * 2021-01-11 2021-05-07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型包覆饰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7899A (zh) * 2021-01-11 2021-05-07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型包覆饰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0106C (zh) 侧下扰流板
JP5371075B2 (ja) 自動車用樹脂製透明フロントピラーの製造方法
CN212313293U (zh) 人机工程型副仪表结构
CN201769678U (zh) 一种汽车用炭罐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
KR101262537B1 (ko) 전기 자동차 차체
CN211995882U (zh) 一种车身前顶横梁连接结构
CN101695939A (zh) 汽车门槛连接板
CN208977160U (zh)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CN207712158U (zh) 具有定位结构的汽车顶盖后横梁
CN106167052A (zh) 用于塑料行李箱盖的面板-加强件组件
CN103339018B (zh) 车身结构以及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201610178U (zh) 一种带弧形缺口的贯通式后地板中横梁连接结构
CN217804417U (zh) 一种车辆后排高强度精密座椅支撑件
CN211252873U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
CN209870553U (zh) 一种高强度面板及其后纵梁
CN215513893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5361545U (zh) 一种便于焊接的汽车后梁
CN208524210U (zh) 一种装配式薄边柜
CN216184963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支架及汽车后保险杠
CN208007077U (zh) 汽车后围内板
CN103935307B (zh) 一种a柱盖板、a柱上饰板、仪表台的组合结构
CN219949137U (zh) 不锈钢板件护角
CN214404206U (zh) 一种定位组合金属部件
CN216943027U (zh) 无焊环保手刹手柄
CN112389182B (zh) 发动机托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