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7160U -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7160U
CN208977160U CN201821823192.6U CN201821823192U CN208977160U CN 208977160 U CN208977160 U CN 208977160U CN 201821823192 U CN201821823192 U CN 201821823192U CN 208977160 U CN208977160 U CN 208977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er feet
support
pressed
pressur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31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耀辉
钱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li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li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li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Eli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31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7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7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7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及第三支座,第一支座上设有用于装夹顶板的第一夹爪,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装夹耳板的第二夹爪,第三支座上设有压臂,压臂上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包括斜板和竖直板,斜板与侧板外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固定,竖直板与压臂连接;压臂上固定有第一压脚,第一压脚压于斜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使侧板不易被夹爪压变形的优点。利用第三支座上第三压脚与第四压脚配合夹住耳板,再利用第四压脚上的斜面压住侧板,使一个结构具有两个功能,简化了结构。

Description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某型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过程中,该型车出现的前底板的梯形板焊接变形的问题,是影响该型汽车白车身焊装领域交车的首要问题。不仅影响焊接的质量,同时也因为大量的返工、修理而加大生产成本和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现在员工在焊接该型车的前底板的梯形板时,不仅焊接位置低,操作困难,焊点位置难定位,而且没有专门的辅具,员工焊接时很难控制焊钳前后左右平衡,焊点扭曲或者焊钳磕碰到侧围钣金上容易造成焊接后的侧围钣金变形。
图1为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结构示意图,梯形板22由顶板221、侧板222和耳板223一体成型,侧板222位于顶板221的两侧,耳板223位于侧板222边缘,侧板222上成型有若干道互相平行的凹槽222a。由于侧板上成型出凹槽后,侧板上可供夹爪压住的范围缩小,因此侧板局部压强变大,容易造成侧板局部被压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具有使侧板不易被夹爪压变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及第三支座,第一支座上设有用于装夹顶板的第一夹爪,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装夹耳板的第二夹爪,第三支座上设有压臂,压臂上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包括斜板和竖直板,斜板与侧板外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固定,竖直板与压臂连接;压臂上固定有第一压脚,第一压脚压于斜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梯形板两侧的侧板上均配合贴设第一连接板,并且将第一连接板与压臂连接定位,然后将压臂上的第一压脚压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特定位置处,第一连接板可起到增大第一压脚与侧板接触面积的作用,因此可减小第一压脚对侧板作用的压强,从而使侧板不易被第一压脚压至变形。
优选的,压臂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压臂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销,竖直板上设有供第一定位销插入的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销与螺栓形成两点连接,使第一连接板不易于相对于压臂发生偏转。
优选的,底板上设有第四支座,第四支座上设有压于侧板内侧面的第二压脚,第二压脚压于侧板上的位置与第一压脚压于侧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脚与第一压脚分别在侧板内、外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压住侧板,使侧板受力均匀,不易向一侧凹陷。
优选的,还包括梯形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梯形板内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第二压脚压于第二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板增加了第二压脚对梯形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梯形板受到的压强,进一步使梯形板不易受压变形。
优选的,第三支座上设有压于耳板下表面的第三压脚,压臂上设有压于耳板上表面的第四压脚,第四压脚上设有压于侧板上的斜面,第四压脚位于第一压脚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座上第三压脚与第四压脚配合夹住耳板,再利用第四压脚上的斜面压住侧板,使一个结构具有两个功能,简化了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V型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包括水平部与倾斜部,水平部与耳板的下表面贴合,倾斜部与侧板的内侧面贴合,第二夹爪压于水平部上,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托住倾斜部的第一托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托脚可保持两块侧板的夹角不小于一定的角度,第三连接板可增加第一托脚与侧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侧板受第一托脚的压强。
优选的,第一夹爪设于顶板的两端,每个第一夹爪均包括压于顶板上表面的两个第五压脚,第五压脚与顶板通过螺栓连接,顶板与第五压脚之间垫有C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板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夹爪,可平稳夹住顶板;C型板可增加第五压脚与顶板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顶板所受的压强,使顶板不易受压变形。
优选的,第四支座上设有用于托住顶板下表面的第二托脚,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二定位销,顶板上设有供第二定位销插入的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托脚配合第五压脚分别压住顶板的内、外两侧,从而使顶板受力均匀,顶板不易被压变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梯形板两侧的侧板上均配合贴设第一连接板,并且将第一连接板与压臂连接定位,然后将压臂上的第一压脚压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特定位置处,第一连接板可起到增大第一压脚与侧板接触面积的作用,因此可减小第一压脚对侧板作用的压强,从而使侧板不易被第一压脚压至变形;
2.利用第三支座上第三压脚与第四压脚配合夹住耳板,再利用第四压脚上的斜面压住侧板,使一个结构具有两个功能,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俯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立体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与梯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立体图;
图7是图6中B部放大图;
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部放大图;
图10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隐藏梯形板和第一连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部放大图;
图13是图3中E部放大图;
图1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第三支座;4、第四支座;5、第一夹爪;51、第五压脚;6、第二夹爪;7、第一连接板;71、斜板;72、竖直板;8、第二连接板;9、第三连接板;91、水平部;92、倾斜部;10、第一压脚;11、第二压脚;12、第三压脚;13、第四压脚;13a、斜面;14、第一定位销;15、第二定位销;16、第一托脚;17、第二托脚;18、螺栓;19、C型板;20、压臂;201、螺柱;21、快速夹钳;22、梯形板;221、顶板;222、侧板;222a、凹槽;223、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支座1,四个第二支座2、两个第三支座3、一个第四支座4(见图4)。
如图2、图3所示,两个第一支座1位于顶板221的两端,第一支座1上设有用于夹住顶板221的第一夹爪5;梯形板22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第二支座2,第二支座2上通过快速夹钳21连接用于夹住耳板223的第二夹爪6;第三支座3上固定有压臂20,压臂20上贯穿有螺柱201,螺柱201与第三支座3螺接,旋转螺柱201可使压臂20下压压住梯形板22或上抬释放梯形板22;如图4所示,第四支座4位于梯形板22的下方,梯形板22在底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四支座4。
如图3、图4所示,压臂20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具体结构见图5),第一连接板7包括斜板71和竖直板72,斜板71与侧板222外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固定,竖直板72通过螺栓18与压臂20连接,压臂20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销14,竖直板72上设有供第一定位销14插入的销孔,第一定位销14与该螺栓18位于同高度处,第一定位销14和该螺栓18形成两点连接,使第一连接板7不易于相对于压臂20发生偏转。
如图6、图7所示,压臂20上还固定有第一压脚10(见图3),第一压脚10压于斜板71上。
如图8、图9所示,梯形板22内侧面上贴合有梯形的第二连接板8(具体结构见图10),第二连接板8的两侧延伸至侧板222上。第四支座4上固定有第二压脚11,第二压脚11压在第二连接板8上对应于侧板222的位置,且第二压脚11压于侧板222上的位置与第一压脚10压于侧板222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压脚11与第一压脚10分别在侧板222内、外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压住侧板222,使侧板222受力均匀,不易向一侧凹陷。
如图11、图12所示,第三支座3上设有压于耳板223下表面的第三压脚12,压臂20上固定有压于耳板223上表面的第四压脚13,第四压脚13与侧板222的接触面为斜面13a,第四压脚13位于第一压脚10的正下方。第三支座3上第三压脚12与第四压脚13配合夹住耳板223,再利用第四压脚13上的斜面13a压住侧板222,使一个结构具有两个功能,简化了结构。
如图13所示,每个第一夹爪5均包括压于顶板221上表面的两个第五压脚51,两个第五压脚51关于梯形板22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第五压脚51与顶板221之间垫设有C型板19,第五压脚51也通过螺栓18与顶板221连接,螺栓18贯穿顶板221和C型板19。设置C型板19固定于顶板221上特定位置处,并将第五压脚51配合地卡入C型板19,可起到对C型板19的定位作用。
结合图8与图9,第二支座2上固定有用于托住侧板222的第一托脚16,第一托脚16与侧板222之间垫有V型的第三连接板9(具体结构见图14),第三连接板9由水平部91和倾斜部92一体成型,水平部91与耳板223的下表面贴合,倾斜部92与侧板222的内侧面贴合,第二支座2上的第二夹爪6压于水平部91上。第一托脚16可保持两块侧板222的夹角不小于一定的角度,第三连接板9可增加第一托脚16与侧板222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侧板222受第一托脚16的压强。
第四支座4上固定有用于托住顶板221下表面的第二托脚17(见图9),第一支座1上设有第二定位销15(见图6),顶板221上设有供第二定位销15插入的销孔。第二托脚17配合第五压脚51分别压住顶板221的内、外两侧,从而使顶板221受力均匀,顶板221不易被压变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及第三支座(3),第一支座(1)上设有用于装夹顶板(221)的第一夹爪(5),第二支座(2)上设有用于装夹耳板(223)的第二夹爪(6),其特征在于:第三支座(3)上设有压臂(20),压臂(20)上设有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包括斜板(71)和竖直板(72),斜板(71)与侧板(222)外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固定,竖直板(72)与压臂(20)连接;压臂(20)上固定有第一压脚(10),第一压脚(10)压于斜板(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压臂(20)与第一连接板(7)通过螺栓(18)连接,压臂(20)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销(14),竖直板(72)上设有供第一定位销(14)插入的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第四支座(4),第四支座(4)上设有压于侧板(222)内侧面的第二压脚(11),第二压脚(11)压于侧板(222)上的位置与第一压脚(10)压于侧板(222)上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形的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与梯形板(22)内侧面形状配合地贴合,第二压脚(11)压于第二连接板(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三支座(3)上设有压于耳板(223)下表面的第三压脚(12),压臂(20)上设有压于耳板(223)上表面的第四压脚(13),第四压脚(13)上设有压于侧板(222)上的斜面(13a),第四压脚(13)位于第一压脚(10)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型的第三连接板(9),第三连接板(9)包括水平部(91)与倾斜部(92),水平部(91)与耳板(223)的下表面贴合,倾斜部(92)与侧板(222)的内侧面贴合,第二夹爪(6)压于水平部(91)上,第二支座(2)上设有用于托住倾斜部(92)的第一托脚(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5)设于顶板(221)的两端,每个第一夹爪(5)均包括压于顶板(221)上表面的两个第五压脚(51),第五压脚(51)与顶板(221)通过螺栓(18)连接,顶板(221)与第五压脚(51)之间垫有C型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其特征在于:第四支座(4)上设有用于托住顶板(221)下表面的第二托脚(17),第一支座(1)上设有第二定位销(15),顶板(221)上设有供第二定位销(15)插入的销孔。
CN201821823192.6U 2018-11-06 2018-11-06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Active CN208977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3192.6U CN208977160U (zh) 2018-11-06 2018-11-06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3192.6U CN208977160U (zh) 2018-11-06 2018-11-06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7160U true CN208977160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9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3192.6U Active CN208977160U (zh) 2018-11-06 2018-11-06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71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189A (zh) * 2021-02-01 2021-06-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组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189A (zh) * 2021-02-01 2021-06-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组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20458B2 (ja) ナックルブラケット
CN106112370A (zh) 一种履带起重机大型结构件焊接变位机
CN208977160U (zh) 汽车前底板的梯形板组焊工装
CN113401226B (zh) 一种翼子板连接件、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
CN208992066U (zh) 汽车顶盖后横梁组焊工装
CN212073685U (zh) 一种ccb安装支架
CN106001970B (zh) 一种用于垃圾车填料器底弧板的焊接装置
CN205834555U (zh) 一种车身前围板螺柱焊接夹具
CN218135973U (zh) 一种转向连接杆焊接定位工装
CN208992070U (zh) 汽车前底板总成组焊工装
CN208992068U (zh) 汽车左右前梁板块组焊工装
CN211889650U (zh) 角钢塔塔脚焊接工装
CN107053087A (zh) 一种发盖装配辅具
CN209757274U (zh) 顶盖前横梁支撑板及车辆
CN108892077B (zh) 一种汽车制造流水线用升降装置
CN207826348U (zh) 一种顶盖横梁连接板及汽车
CN209723790U (zh) 一种停车设备用整体式载车板结构
CN208992069U (zh) 汽车通风罩焊接工装
CN207089463U (zh) 汽车钣金件的连接组件及汽车
CN205950161U (zh) 一种客车司机窗下蒙皮焊接辅助工装
CN208992067U (zh) 汽车车轮罩组焊工装夹具
CN219237177U (zh) 汽车a柱内板下段加强板
CN110497869A (zh) 一种用于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相连接的安装支架
JPH0332641Y2 (zh)
CN211136995U (zh) 一种减速机安全放置稳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