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2290U - 高压注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压注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2290U
CN212312290U CN202021688572.0U CN202021688572U CN212312290U CN 212312290 U CN212312290 U CN 212312290U CN 202021688572 U CN202021688572 U CN 202021688572U CN 212312290 U CN212312290 U CN 212312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grouting
mud
valve
sludg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85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大
莫庆龙
陈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ma Ling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ma Ling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ma Ling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ma Ling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85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2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2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2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高压注浆系统。高压注浆系统包括泥浆罐、模具、注浆管路、排泥罐以及排泥管路。注浆管路的一端与泥浆罐连接,注浆管路的另一端与模具的注浆孔连接。排泥管路的一端与注浆孔连接,排泥管路的另一端与排泥罐连接。排泥管路包括并联的排泥大管道和排泥小管道,排泥大管道设有大管道排泥阀门,排泥小管道设有小管道排泥阀门,排泥大管道的管径大于排泥小管道的管径,且排泥小管道位于排泥大管道的上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管道循环不彻底,管道内残留有气体,导致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高压注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陶瓷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注浆系统。
背景技术
陶瓷制造领域中,特别是卫生洁具制造领域中,坯体成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注浆工艺是坯体成型的核心环节。现有技术中,坯体注浆工艺经历了从人工注浆到低压注浆再到高压注浆的过程。
在高压注浆系统中,包含合模、吹扫、管道循环、低压注浆、注浆加压、排泥、巩固等流程。
现有技术中,在向模具进行注浆中,高压注浆系统中的管道内残留有气体,从而导致注浆成型后的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注浆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管道循环不彻底,管道内残留有气体,导致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注浆系统,包括:
泥浆罐;
模具;
注浆管路,注浆管路的一端与泥浆罐连接,注浆管路的另一端与模具的注浆孔连接;
排泥罐;以及
排泥管路,排泥管路的一端与注浆孔连接,排泥管路的另一端与排泥罐连接;
其中,排泥管路包括并联的排泥大管道和排泥小管道,排泥大管道设有大管道排泥阀门,排泥小管道设有小管道排泥阀门,排泥大管道的管径大于排泥小管道的管径,且排泥小管道位于排泥大管道的上方。
管道循环流程是指,通过控制泥浆罐、注浆管路、模具、排泥管路以及排泥管的开闭,向高压注浆系统中的管道注入新泥并排出管道内残留的泥浆和气体,避免因残泥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或存在气体而导致的坯体缺陷,提高了坯体产品合格率。本方案提供的高压注浆系统在进行管道循环流程时,首先会打开排泥大管道的大管道排泥阀门、注浆管路的阀门,关闭模具的注浆孔。泥浆罐中的新泥会注入高压注浆系统中的管道,使得管道内残留的泥浆经过排泥大管道排入排泥罐。当排泥大管道排泥一定时间后,关闭大管道排泥阀门,然后开启小管道排泥阀门,排出管道内残留的空气。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泥浆的密度,故在排泥的过程中,气体上浮由位于排泥大管道上方的排泥小管道进入排泥罐,利于管道内气体的排空。而且,由于排泥小管道的内径小于排泥大管道的内径,故残留的气体能够在排泥小管道的整流下,快速地经过排泥小管道进入排泥罐。故采用本方案中提供的排泥管路,能解决高压注浆系统中的管道内残留有气体,导致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泥小管道处于排泥大管道的正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大管道排泥阀门和小管道排泥阀门均为常闭球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压注浆系统还包括:
注浆管路包括并联的注浆大管道和注浆小管道,注浆大管道设有大管道注浆阀门,注浆小管道设有小管道注浆阀门,注浆大管道的管径大于注浆小管道的管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大管道注浆阀门和小管道注浆阀门均为常闭球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压注浆系统包括排泥三通阀,排泥三通阀的注浆出口与高压注浆系统的模具连接;
排泥管路的一端与排泥三通阀的排泥出口连接;
注浆管路的一端与排泥三通阀的进口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压注浆系统的泥浆加压机设于注浆管路和泥浆罐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压注浆系统包含多个模具;
注浆管路的数量与模具的数量一致,每一个模具通过与其对应的注浆管路连接泥浆罐;
多个模具通过排泥管路连接排泥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泥管路设有第一隔膜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泥浆加压机包括加压柱塞泵,加压柱塞泵的数量与注浆管路的数量一致;
每一个注浆管路和与其对应的加压柱塞泵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高压注浆系统的管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排泥管路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排泥管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注浆管路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注浆管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高压注浆工艺的流程图。
图标:10-高压注浆系统;11-泥浆罐;12-模具;13-排泥罐;14-排泥三通阀;15-注浆三通阀;15a-手阀;16-排水阀;17-加压柱塞泵;120-注浆孔;
20-注浆管路;21-注浆大管道;22-注浆小管道;21a-大管道注浆阀门;22a-小管道注浆阀门;
30-排泥管路;31-排泥大管道;32-排泥小管道;33-第一隔膜泵;31a-大管道排泥阀门;32a-小管道排泥阀门;
40-加压两通阀;41-清洗两通阀;42-排泥两通阀;43-排气三通球阀;44-固化两通阀;
50-第一泥浆总阀;51-第二泥浆总阀;52-单向阀;53-第一蝶阀;54-第二隔膜泵;55-第二蝶阀;56-第三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注浆系统10,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管道循环不彻底,管道内残留有气体,导致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的问题。
请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高压注浆系统10的管路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排泥管路30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排泥管路30的俯视图。
高压注浆系统10包括泥浆罐11、模具12、注浆管路20、排泥罐13以及排泥管路30。
注浆管路20的一端与泥浆罐11连接,注浆管路20的另一端与模具12的注浆孔120连接,泥浆罐11中的泥浆通过注浆管道向模具12注浆。
排泥管路30的一端与注浆孔120连接,排泥管路30的另一端与排泥罐13连接,高压注浆系统10在进行管道循环流程和排泥流程时,排出的泥浆会由排泥管路30进入排泥罐13。
排泥管路30包括并联的排泥大管道31和排泥小管道32,排泥大管道31设有大管道排泥阀门31a,排泥小管道32设有小管道排泥阀门32a,排泥大管道31的管径大于排泥小管道32的管径,且排泥小管道32位于排泥大管道31的上方。
高压注浆工艺中的管道循环流程是指,通过控制泥浆罐11、注浆管路20、模具12、排泥管路30以及排泥管的开闭,向高压注浆系统10中的管道注入新泥并排出管道内残留的泥浆和气体,避免因残泥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或存在气体而导致的坯体缺陷,提高了坯体产品合格率。
本方案提供的高压注浆系统10在进行管道循环流程时,首先会打开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注浆管路20的阀门,关闭模具12的注浆孔120。泥浆罐11中的新泥会注入高压注浆系统10中的管道,使得管道内残留的泥浆经过排泥大管道31排入排泥罐13。当排泥大管道31排泥一定时间后,关闭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然后开启排泥小管道32的小管道排泥阀门32a,排出管道内残留的空气。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泥浆的密度,故在排泥的过程中,气体上浮由位于排泥大管道31上方的排泥小管道32进入排泥罐13,利于管道内气体的排空。而且,由于排泥小管道32的内径小于排泥大管道31的内径,故残留的气体能够在排泥小管道32的整流下,快速地经过排泥小管道32进入排泥罐13。故采用本方案中提供的排泥管路30,能够解决高压注浆系统10中的管道内残留有气体,导致坯体存在缺陷,降低坯体的合格率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泥小管道32处于排泥大管道31的正上方,使得管道内残留的气体进入排泥小管道32的路程短,从而保证气体能够快速地进入排泥小管道32的。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不限制排泥小管道32与排泥大管道31的相对位置关系,保证排泥小管道32高于排泥大管道31即可。
本实施例中,小管道排泥阀门32a和大管道排泥阀门31a均为常闭球阀,在未触发常闭球阀时,常闭球阀保持关闭的状态,有利于高压注浆系统10的自动化和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概率。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不限制小管道排泥阀门32a和大管道排泥阀门31a的具体类型,保证排泥小管道32和排泥大管道31能够受控开闭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4和图5,图4为本实施例中注浆管路20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注浆管路20的俯视图。
注浆管路20包括并联的注浆大管道21和注浆小管道22,注浆大管道21设有大管道注浆阀门21a,注浆小管道22设有小管道注浆阀门22a,注浆大管道21的管径大于注浆小管道22的管径。
在低压注浆流程中,通过并联的注浆大管道21和注浆小管道22,利于控制注浆的流量,以达到控制注浆流量的工艺要求。其中,低压注浆流程指,控制泥浆罐11的泥浆经过注浆管路20,在低压的情况下,以稳定的速度注入模具12中,避免泥浆在注入模具12时不会发生飞溅,同时使得模具12型腔内的气体得以稳定地从模具12排出,避免气泡的产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坯体因气泡产生的质量缺陷。
在低压注浆流程中,为控制注浆的流量,首先打开小管道注浆阀门22a,注浆小管道22配合注浆压力,能够精准地控制向模具12注浆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流量的工艺要求,避免泥浆在模具12中飞溅,保证坯体的质量。在注浆小管道22注浆一定时间后,模具12型腔内的泥浆稳定,可关闭注浆小管道22的小管道注浆阀门22a,然后开启注浆大管道21的大管道注浆阀门21a,使得泥浆由注浆大管道21快速地注入模具12内,从而保证了低压注浆的效率。
大管道注浆阀门21a和小管道注浆阀门22a均为常闭球阀。在未触发常闭球阀时,常闭球阀保持关闭的状态,有利于高压注浆系统10的自动化和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概率。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不限制大管道注浆阀门21a和小管道注浆阀门22a的具体类型,保证大管道注浆阀门21a和小管道注浆阀门22a能够受控开闭即可。
高压注浆系统10包括排泥三通阀14。
排泥三通阀14的注浆出口与高压注浆系统10的模具12连接。
排泥管路30的一端与排泥三通阀的排泥出口连接。
注浆管路20的一端与排泥三通阀的进口连接。
其中,通过排泥三通阀14能够方便可选择地将注浆管路20与模具12或排泥管路30进行连接,以进行不同的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泥三通阀14与模具12的注浆孔120之间还设有手阀15a和注浆三通阀15,以保证高压注浆工艺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注浆三通阀15的一个出口连接排水阀16,以方便地将模具12内的水和气体排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重新参见图1,高压注浆系统10的泥浆加压机(在图1中以加压柱塞泵17示出)设于注浆管路20和泥浆罐11之间。泥浆加压机用于控制由泥浆罐11输送至注浆管路20中泥浆的压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提高不同种类坯体的效率,高压注浆系统10包含多组设备,多组设备可包含多个模具12。请参见图1,图1中右方示出了一组设备,该组设备包括三个模具12,示例性,右方示出的三个模具12可分别为马桶的内胆、座圈和外壳。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的左方,亦可以设置其他组设备。
注浆管路20的数量与模具12的数量一致,每一个模具12通过与其对应的注浆管路20连接泥浆罐11。即,多个模具12可以同时进行注浆,或者分别进行注浆。
多个模具12通过排泥管路30连接排泥罐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泥浆加压机包括加压柱塞泵17,加压柱塞泵17的数量与注浆管路20的数量一致,每一个注浆管路20和与其对应的加压柱塞泵17连接,从而保证泥浆能够以稳定的压力注入各个模具12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泥管路30设有第一隔膜泵33,通过第一隔膜泵33,可快速地将泥浆由各个模具12对应的管道中输送至排泥管路30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压注浆工艺,请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高压注浆工艺的流程图。
高压注浆工艺包括合模、合模后吹扫、管道循环、低压注浆、注浆加压、排泥、巩固、脱型以及脱水流程。
合模流程指将模具12合对并锁定,合模后吹扫流程指对模具12的型腔进行清洁,管道循环流程指排出管道内残留的泥浆和气体,低压注浆流程指泥浆以低压状态注入模具12中,注浆加压流程指对泥浆进行加压,以提高坯体的生产效率,排泥流程指排出模具12型腔内多余的泥浆,巩固流程指向模具12型腔注入压缩气体,保证吃浆厚度和坯体质量的恒定,脱型流程指坯体的脱模,脱水流程指完成脱型流程后,对模具12内多余水分的排出。
下文将结合图1对高压注浆工艺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了三个模具12,三个模具12可同时进行高压注浆工艺亦可分别进行高压注浆工艺。
合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模具12的主油缸下降、模具12的侧型加压、模具12的主油缸下降以及模具12的一次倾斜。其中,模具12的主油缸下降、模具12的侧型加压、模具12的主油缸下降的工艺要求压力分别为8-17Mpa、12-19Mpa以及12-19Mpa。
合模后吹扫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打开加压两通阀40、打开清洗两通阀41、打开排泥两通阀42,持续5-15秒;随后打开排水阀16,持续5-15秒;随后关闭排水阀16,持续3-10秒(排水阀16多次循环开闭);最后关闭排泥两通阀42、加压两通阀40和加压两通阀40,完成合模后吹扫流程。其中,排泥两通阀42排入的气体和由清洗两通阀41排入的水经过加压两通阀40加压后,进入模具12内对模具12进行清洗,通过排水阀16多次开闭,从而完成对模具12的吹扫。需要说明的是,在合模后吹扫流程中,每个阀门关闭后需等待0.5-10秒再关闭下一个阀门。需要说明的是,合模后吹扫流程中,各个阀门的开闭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管道循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打开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打开注浆大管道21的大管道注浆阀门21a,打开注浆小管道22的小管道注浆阀门22a,打开第一泥浆总阀50,持续5-10秒(第一预定时间)排泥。随后关闭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并打开排泥小管道32的小管道排泥阀门32a,持续5-10秒,以排空高压注浆系统10中管道内的空气。随后关闭第二泥浆总阀51、注浆大管道21的大管道注浆阀门21a和注浆小管道22的小管道注浆阀门22a,完成管道循环流程。需要说明的是,管道循环流程和合模后吹扫流程可同时进行,以节省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管道循环流程中,各个阀门的开闭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低压注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打开排气三通球阀43,打开加压两通阀40,使模具12与大气相连。打开注浆三通阀15,打开注浆小管道22的小管道注浆阀门22a,打开第二泥浆总阀51,使得泥浆由注浆小管道22注入模具12一定时间(第二预定时间)后,关闭小管道注浆阀门22a,并打开注浆大管道21的大管道注浆阀门21a,完成低压注浆流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低压注浆流程中,各个阀门的开闭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注浆加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关闭第二泥浆总阀51、开启加压柱塞泵17,加压柱塞泵17向注浆管路20中的泥浆进行加压,加压压力为0.5-1.8MPa。
排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模具12进行二次倾斜,关闭加压柱塞泵17,关闭小管道注浆阀门22a和大管道注浆阀门21a,使得模具12与排泥管路30连通。随后,打开加压两通阀40,打开清洗两通阀41,打开排泥两通阀42,打开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进行排泥,随后关闭注浆三通阀15,关闭排泥大管道31的大管道排泥阀门31a和排泥两通阀42,完成排泥流程。
巩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打开固化两通阀44,向模具12型腔输送压缩气体,模具12设置至水平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关闭固化两通阀44,打开排水阀16,排出模具12型腔内多余水分,完成巩固流程。
脱型流程包括对模具12和坯体进行分离的步骤,具体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故本文不进行赘述。
脱水流程包括完成脱型流程后,对模具12内多余水分的排出的步骤:打开加压两通阀40,打开清洗两通阀41,将水注入模具12内;随后关闭清洗两通阀41,打开排泥两通阀42,向模具12内注入压缩气体,排出模具12内多余的水分。最终关闭排泥两通阀42和加压两通阀40,完成脱水流程。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加压柱塞泵17与第一泥浆总阀50之间设有单向阀52,且单向阀52和第一泥浆总阀50之间设有第一蝶阀53。在第一泥浆总阀50与第二泥浆总阀51之间设有第二隔膜泵54和第二蝶阀55。第二泥浆总阀51与泥浆罐11之间设有第三蝶阀56。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泥浆罐;
模具;
注浆管路,所述注浆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泥浆罐连接,所述注浆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模具的注浆孔连接;
排泥罐;以及
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注浆孔连接,所述排泥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泥罐连接;
其中,所述排泥管路包括并联的排泥大管道和排泥小管道,所述排泥大管道设有大管道排泥阀门,所述排泥小管道设有小管道排泥阀门,所述排泥大管道的管径大于排泥小管道的管径,且所述排泥小管道位于所述排泥大管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小管道处于所述排泥大管道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管道排泥阀门和小管道排泥阀门均为常闭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浆管路包括并联的注浆大管道和注浆小管道,所述注浆大管道设有大管道注浆阀门,所述注浆小管道设有小管道注浆阀门,所述注浆大管道的管径大于注浆小管道的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管道注浆阀门和小管道注浆阀门均为常闭球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注浆系统包括排泥三通阀,所述排泥三通阀的注浆出口与所述注浆孔连接;
所述排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排泥三通阀的排泥出口连接;
所述注浆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排泥三通阀的进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注浆系统的泥浆加压机设于所述注浆管路和所述泥浆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注浆系统包含多个模具;
所述注浆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模具的数量一致,每一个所述模具通过与其对应的注浆管路连接所述泥浆罐;
所述多个模具通过所述排泥管路连接所述排泥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管路设有第一隔膜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泥浆加压机包括加压柱塞泵,所述加压柱塞泵的数量与所述注浆管路的数量一致;
每一个所述注浆管路和与其对应的加压柱塞泵连接。
CN202021688572.0U 2020-08-13 2020-08-13 高压注浆系统 Active CN212312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8572.0U CN212312290U (zh) 2020-08-13 2020-08-13 高压注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8572.0U CN212312290U (zh) 2020-08-13 2020-08-13 高压注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2290U true CN212312290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8572.0U Active CN212312290U (zh) 2020-08-13 2020-08-13 高压注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2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7784B (zh) 一种马桶胚体的注浆成型工艺及注浆装置
CN106239700B (zh) 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
CN212312290U (zh) 高压注浆系统
CN111823359A (zh) 高压注浆系统和高压注浆工艺
CN106671250A (zh) 一种全包连体坐便器高压注浆成型工艺
CN211275230U (zh) 一种真空加压浸渗装置
CN101074410B (zh) 啤酒生产过程中制备麦汁的压滤工艺
CN211306691U (zh) 一种传送式自动注浆成型机
CN110666927B (zh) 一种陶瓷自动注浆成型方法
CN108339949A (zh) 射砂用气缸
CN208748440U (zh) 一种纸浆模塑餐具生产设备
CN201338073Y (zh) 柱塞式真空注蜡机
CN113172727A (zh) 大型槽盆高压注浆成型机
KR20000012281A (ko) 펄프몰드용기 성형장치
CN106272893B (zh) 一种陶瓷坯体的注浆工艺
CN101788080B (zh) 一种水龙头
CN211339749U (zh) 纺丝设备供液系统
CN213290751U (zh) 一种座便器高压成型机新型气控装置
CN219686008U (zh) 一种马桶高压注浆成型装置
CN117984421A (zh) 一种全自动坩埚高压成型工作站的控制方法
CN220407069U (zh) 真空舱
WO1996031329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mplex-shaped sanitary fittings with a mold that includes four parts made of porous resin,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H10195800A (ja) 繊維質厚物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2533536U (zh) 一次性绿色环保用品的湿浆成型系统
CN214348173U (zh) 一种陶瓷高压模具自动洗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