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2612U -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2612U
CN212272612U CN202020368016.9U CN202020368016U CN212272612U CN 212272612 U CN212272612 U CN 212272612U CN 202020368016 U CN202020368016 U CN 202020368016U CN 212272612 U CN212272612 U CN 212272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power
terminal assembly
bottom shell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80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可璜
李进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80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2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2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2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上盖、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和PCB板;底壳的前壁设有通孔;底壳内设有可对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在底壳的定位部中;底壳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后退的止挡块,且止挡块的上端呈斜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既能够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者插拔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后退现象,并保证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伸出底壳外的插接端子准确地装配于底壳的通孔中;又能够在保证整体产品的紧凑或小型化的基础上,使扁平状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得到稳固的固定。

Description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属于一种车载设备,安装在车辆上,用于控制车载冷却风扇电机。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通常包括由上盖和底壳构成的盒体,在上盖和底壳所围成的盒体的内腔中装有PCB板,在PCB板上装有控制电路,通过来自于车辆上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车载冷却风扇进行控制。这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一般设有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其中,电源端子组件是用来传递电源信号的,而信号端子组件则是用来传递控制信号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其中一端需要在盒体内与PCB板相连接,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其中另外一端则需要伸出盒体外与车载电源或车辆的控制信号相连接。现有技术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与底壳之间通过凸起/凸块与凹槽的配合来实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固定,比如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侧面设置凹槽,在底壳的对应位置则设置凸起,利用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实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固定;另一种是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上设置定位柱,通过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定位柱与PCB板的配合来实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固定。现有技术的这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固定方式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者插拔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后退的现象,由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与底壳或PCB板的固定位置在侧部,因此易产生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配时出现偏差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出现脱开的弊端。
二是,由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其中另外一端需要伸出盒体外与车载电源或车辆的控制信号相连接,因此在装配时就需要将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其中另外一端准确地装配到底壳的通孔中,而由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与底壳或PCB板的固定位置在侧部,不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准确装配。
三是,为了实现整体产品的紧凑或小型化,同时又碍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配空间的限制(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旁边通常有电子元器件产生装配干涉),就需要将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制成扁平状,而这种扁平状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采用上述固定方式,易造成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固定不稳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者插拔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后退现象,并保证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伸出底壳外的插接端子准确地装配于底壳的通孔中;另一方面,能够在保证整体产品的紧凑或小型化的基础上,使扁平状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得到稳固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上盖、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和PCB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上端设有向上凸伸的第一端子,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设有向前凸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PCB板相连接;底壳的前壁设有可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伸出底壳外的通孔,所述底壳内设有可在左右方向对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在所述底壳的定位部中并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抵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以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伸出所述底壳的通孔;所述底壳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后退的止挡块,且止挡块的上端呈斜面,以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入。
所述止挡块的斜面为向电源/信号端子组件方向呈渐次降低。
所述止挡块的斜面的最低点略高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配到位后的底端面。
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下部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相贴。
所述底壳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凹槽设在第一凸块中。
所述第一凸块中的第一凹槽的槽底还设有卡槽,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底端面向下设有凸起,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凸起卡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卡槽中。
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贴靠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抵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凸块设有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穿过的第二凹槽。
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以及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相互绝缘地注塑在一起的绝缘塑料体所构成,且绝缘塑料体呈扁平状,所述绝缘塑料体在厚度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另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二端子。
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外侧一面中,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还设有环绕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第二端子的围壁。
所述底壳中,还设有若干凸柱,所述PCB板搭在所述凸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底壳内设有可在左右方向对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且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在所述底壳的定位部中并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抵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以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伸出所述底壳的通孔;并且在所述底壳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后退的止挡块,且止挡块的上端呈斜面,以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后侧设置止挡块,可以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者插拔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后退现象;通过在底壳内设置定位部,保证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伸出底壳外的插接端子能够准确地装配于底壳的通孔中;利用止挡块和底壳的前壁对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后进行限位,通过定位部对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左右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将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固定在底壳内;通过将止挡块的上端设置成斜面,起到装配电源/信号端子组件时的导轨作用。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定位部的第一凹槽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的第一凸块中,将定位部的第二凹槽设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的第二凸块处,利用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可以实现对扁平状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形成稳定支撑,同时,可以利用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止挡块来增强底壳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底部朝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待装入底壳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待装入底壳的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已装入底壳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已装入底壳、待装入PCB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PCB板装入底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2、上盖1、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和PCB板4;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上端设有向上凸伸的第一端子31,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设有向前凸伸的第二端子32,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通过所述第一端子31与所述PCB板4相连接;底壳2的前壁设有可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的第二端子32伸出底壳外的通孔21,所述底壳2内设有可在左右方向对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适配在所述底壳2的定位部中并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抵在所述底壳2的前壁的内侧一面以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的第二端子32伸出所述底壳的通孔21;所述底壳2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后退的止挡块23,且止挡块22的上端呈斜面221,以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装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块22的斜面为221向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方向呈渐次降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块22的斜面221的最低点222略高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装配到位后的底端面3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底壳2的底壁上的第一凹槽23;所述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下部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23中,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底端面33与所述第一凹槽23的槽底231相贴。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凸块24,所述第一凹槽23设在第一凸块24中。
在第一凸块中的第一凹槽的槽底还可以设有卡槽,同时,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底端面向下设有凸起,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凸起卡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卡槽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贴靠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的第二凸块25,所述第二凸块25抵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所述第二凸块25设有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的第二端子32穿过的第二凹槽26。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2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34以及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相互绝缘地注塑在一起的绝缘塑料体35所构成,且绝缘塑料体35呈扁平状,所述绝缘塑料体35在厚度上与所述第一凹槽23相适配;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35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31,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另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35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二端子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的前壁的外侧一面中,对应于所述通孔21的位置还设有环绕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第二端子32的围壁27。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中,还设有若干凸柱28,所述PCB板4搭在所述凸柱28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采用了底壳2内设有可在左右方向对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且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适配在所述底壳的定位部中并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前端抵在所述底壳2的前壁的内侧一面以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32伸出所述底壳的通孔21;并且在所述底壳2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后退的止挡块22,且止挡块22的上端呈斜面221,以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装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在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的后侧设置止挡块22,可以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3在装配过程中或者插拔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后退现象;通过在底壳2内设置定位部,保证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伸出底壳外的插接端子能够准确地装配于底壳的通孔21中;利用止挡块22和底壳的前壁对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后进行限位,通过定位部对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左右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将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固定在底壳内;通过将止挡块的上端设置成斜面,起到装配电源/信号端子组件时的导轨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采用了将定位部的第一凹槽23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的第一凸块24中,将定位部的第二凹槽26设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的第二凸块25处,利用第一凸块24、第二凸块25可以实现对扁平状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形成稳定支撑,同时,可以利用第一凸块24、第二凸块25和止挡块22来增强底壳的强度。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上盖、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和PCB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上端设有向上凸伸的第一端子,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设有向前凸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PCB板相连接;底壳的前壁设有可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伸出底壳外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可在左右方向对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在所述底壳的定位部中并使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抵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以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伸出所述底壳的通孔;所述底壳内,在对应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位置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源/信号端子组件后退的止挡块,且止挡块的上端呈斜面,以便于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块的斜面为向电源/信号端子组件方向呈渐次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块的斜面的最低点略高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装配到位后的底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下部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相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凹槽设在第一凸块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中的第一凹槽的槽底还设有卡槽,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底端面向下设有凸起,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适配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凸起卡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卡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贴靠在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内侧一面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抵在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所述第二凸块设有让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前端的第二端子穿过的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以及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L型导电金属片相互绝缘地注塑在一起的绝缘塑料体所构成,且绝缘塑料体呈扁平状,所述绝缘塑料体在厚度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所述L型导电金属片的L型的另一边的伸出绝缘塑料体外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二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前壁的外侧一面中,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还设有环绕所述电源/信号端子组件的第二端子的围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中,还设有若干凸柱,所述PCB板搭在所述凸柱上。
CN202020368016.9U 2020-03-20 2020-03-20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Active CN212272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016.9U CN212272612U (zh) 2020-03-20 2020-03-20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016.9U CN212272612U (zh) 2020-03-20 2020-03-20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2612U true CN212272612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8016.9U Active CN212272612U (zh) 2020-03-20 2020-03-20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2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157769A (ja) 樹脂封止型車載制御装置
WO2022222659A1 (zh) 一种毫米波倒车雷达
CN212272612U (zh)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US6371811B1 (en) Vertical-type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having a low profile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16173247A1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CN111561466A (zh) 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CN210724992U (zh) 底座、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00077274A (ko) 레이더 전자제어장치
CN203826637U (zh) 耳机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5067291U (zh) 一种毫米波倒车雷达
KR101615269B1 (ko) 양면 유에스비 타입 소켓 커넥터
TWM612062U (zh) 電連接器
CN221043049U (zh) 车载摄像头
CN219717431U (zh) 混合连接器及汽车
CN219393692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3484037U (zh) 插拔式连接器的固定法兰螺母结构
US200501287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20842812U (zh) 电动自行车固定pcba的固定结构、电动自行车
CN219162358U (zh) 一种雷达视窗总成结构
CN110364864B (zh) 电连接器
CN210957148U (zh) 一种具有防水性能的type-c连接器
CN220965420U (zh) 电子设备
CN21888758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514287U (zh) 一种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443686U (zh) 结构简化的充电型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