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9423U -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9423U
CN212149423U CN201922380163.8U CN201922380163U CN212149423U CN 212149423 U CN212149423 U CN 212149423U CN 201922380163 U CN201922380163 U CN 201922380163U CN 212149423 U CN212149423 U CN 212149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dividing
separating
head
transmissio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01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茂杰
徐海宁
孙敬忠
郭家豪
林启森
李敏
蒋马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01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9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9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9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设计钢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端分机构包括横移装置和分钢装置,所述横移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分钢装置包括气缸和分钢头,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可带动所述分钢头分隔钢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横移装置将所述分钢装置,移动至需要进行钢材分隔的位置;然后,由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分钢头上升,从而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隔,之后,通过所述横移装置带动所述分钢头进行横移,使得钢材一端被分隔的间距扩大,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钢材的后续分隔,避免同一根钢材被分隔在两侧,解决较长螺纹钢材分隔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背景技术
螺纹钢是表面带肋的钢材,亦称带肋钢筋,通常带有两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带肋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为了方便螺纹钢的运输和销售,在螺纹钢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螺纹钢进行打包处理,针对不同规格的螺纹钢,每捆打包支数不同,若打包支数不符合规定,会影响螺纹钢的摆放紧密度,不利于输运的平稳性;在销售时,一般采用整捆出售方式,若打包支数不符合规定,则不利于销售,例如,售出少于约定支数的螺纹钢,违反销售合同,又例如售出多于约定支数的螺纹钢,降低经营收益。
传统打包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计数,具体方式为通过流水线缓慢运输螺纹钢,由人工进行计数,在到达规定支数后,停止流水线运输,人工将计数完成的螺纹钢,从输运线上分离,进行打包处理,但是,由于螺纹钢为细长杆件,容易相互交叉叠加,在分离螺纹钢时,相互交叉叠加的分离阻力较大,且容易出现同一根钢材被分隔在两侧的情况,从而造成螺纹钢分离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以解决传统打包方式中螺纹钢分离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端分机构包括横移装置和分钢装置,所述横移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
所述分钢装置包括气缸和分钢头,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可带动所述分钢头分隔钢材。
可选的,所述分钢装置还包括滚轮导向架、横移立柱、连接板和浮动接头;所述滚轮导向架包括两根滚轮立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两侧,并通过滚轮卡接所述横移立柱,两个所述横移立柱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
所述浮动接头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杆,另一端浮动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所述分钢头。
可选的,所述浮动接头包括顶杆、上卡块和下卡块;所述上卡块和下卡块设置在所述顶杆上,所述上卡块处于所述下卡块的上方,所述顶杆的上端为圆弧形顶头。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下表面还设置有卡接板,所述连接所述卡接板由两个直角卡件构成;所述卡接板可活动的卡接所述顶杆,处于所述上卡块和下卡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滚轮导向架上滚轮的侧面为凹面结构,以卡接所述横移立柱。
可选的,所述横移装置包括底座、导轨、滑块和电机;所述导轨和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滑块;
所述滑块可活动的连接所述导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所述分钢装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包括差速传输带、计数机构、端分机构和多个中分机构;
所述差速传输带包括至少三段传输链,可分为第一传输链、第二传输链和第三传输链;所述第二传输链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第三传输链的传输速度;
所述计数机构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的外侧,处于第二传输链的末端,以检测钢材支数;
所述端分机构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一侧的下方,可在所述第一传输链和所述第二传输链之间运动;包括横移装置和分钢装置,所述横移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
所述分钢装置包括气缸和分钢头,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可带动所述分钢头分隔钢材;
多个所述中分机构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的下方,处于第二传输链与所述第一传输链的交界处,通过依次抬升,使钢材完全分隔;包括分钢架、中分底板和动力装置,所述分钢架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中分底板,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分底板上,输出端连接所述分钢架。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分钢架,以带动所述分钢架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旋转。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分钢架,以带动所述分钢架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旋转。
可选的,所述计数机构包括壳体、光源和检测相机;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以照亮检测区域的钢材;
所述检测相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可透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以拍摄检测区域的钢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端分机构包括横移装置和分钢装置,所述横移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分钢装置包括气缸和分钢头,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可带动所述分钢头分隔钢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横移装置将所述分钢装置,移动至需要进行钢材分隔的位置。然后,由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分钢头上升,从而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隔,之后,通过所述横移装置带动所述分钢头进行横移,使得钢材一端被分隔的间距扩大,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钢材的后续分隔,避免同一根钢材被分隔在两侧,解决较长钢材分隔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材交叉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浮动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横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中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中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相机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差速传输带,11-第一传输链,12-第二传输链,13-第三传输链,2-计数机构,21-壳体,22-光源,23-检测相机,3-端分机构,31-横移装置,311-底座,312-导轨,313-滑块,314-电机,32-分钢装置,321-气缸,322-分钢头,323-滚轮导向架,324-横移立柱,325-连接板,3251-卡接板,326-浮动接头,3261-顶杆,3262-上卡块,3263-下卡块,4-中分机构,41-分钢架,42-中分底板,43-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装置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材交叉分布示意图。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钢装置结构示意图。
为了解决传统打包方式中螺纹钢分离困难的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端分机构3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
为了对需要分离的钢材进行端分(钢材一端现分离,即,拉开缝隙),所述端分机构3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端分机构3用于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离并扩大分离间隙。由所述横横移装置31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运动到达需要被分离的钢材的两根钢材下方,即,需要进行钢材分离的位置,然后由所述分钢装置32完成分钢动作,在所述分钢装置32完成分钢动作以后,为了保证后续钢材的顺利分割,由所述横移装置31带动被分离的钢材移动(钢材一端移动,扩开一侧的分离间隙),直到被分割离钢材的一端的达到足够间距,避免在后续分钢过程中,将同一根钢材分隔在两侧。若不扩大被分离钢材一端的距离,如图3所示,有可能导致钢材分离故障或数量不准,如存在钢材交叉情况,导致后续分钢无法准确分离钢材,导致钢材分离故障或数量不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横移是指垂直于钢材轴向方向的移动。
为了将紧密贴合在一起的钢材分离,如图3所示,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所述分钢头322的顶端具有厚度较薄的分钢刃,以便能够插入到紧密贴合的钢材中间,并将钢材挤开,所述分钢头322的高度大于被分离钢材的直径,为了保险起见,一般高度不低于被分离钢材直径的三倍。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端分机构3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横移装置31将所述分钢装置32,移动至需要进行钢材分隔的位置。然后,由所述气缸321带动所述分钢头322上升,从而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隔,之后,通过所述横移装置31带动所述分钢头322进行横移,使得钢材一端被分隔的间距扩大,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钢材的后续分隔,避免同一根钢材被分隔在两侧,解决较长钢材分隔困难的问题。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浮动接头结构示意图。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分离的钢材,长度较长,自重较大,所述端分机构3在带动钢材进行横移时,需要一定的作用力,而所述分钢头322下方连接的是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气缸的伸缩杆用于做轴向伸缩运动,如果承受径向力,其与缸壁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及摩擦,会造成气缸的拉缸现象,从而影响气缸的密闭性,使气缸报废,为了避免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承受轴向力,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分钢装置32还包括滚轮导向架323、横移立柱324、连接板325和浮动接头326;所述滚轮导向架323包括两根滚轮立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321的两侧,并通过滚轮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两个所述横移立柱324通过连接板325相互连接;所述浮动接头326一端连接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另一端浮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25,所述连接板325上设置所述分钢头322。
所述滚轮导向架323一方面作为所述横移立柱324的导轨,以限制所述横移立柱324的上下移动,另一方面为所述横移立柱324提供水平支撑里,在所述分钢装置带动钢材横移是,有所述滚轮导向架323提供水平支撑力,以避免钢材对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产生径向作用力。通过所述连接板325连接两个横移立柱324,并在所述连接板325上设置所述分钢头322,由所述浮动接头326浮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25,并带动所述连接板325上下运动。
为了将紧密贴合在一起的钢材分离,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分钢头322为刀片状、三角形状或者椎体状。其目的是通过较小的顶部插入到紧密贴和在一起的钢材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接头326包括顶杆3261、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所述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设置在所述顶杆3261上,所述上卡块3262处于所述下卡块3263的上方,所述顶杆3261的上端为圆弧形顶头。所述上卡块3262和所述下卡块3263为设置在所述顶杆3261上的圆柱形结构,所述顶杆3261的上端为圆弧形顶头,通过顶杆3261将所述连接板325顶起。
为了限制所述分钢头322及所述横移立柱324的位置,使其不脱离工作位置,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25下表面还设置有卡接板3251,所述连接所述卡接板3251由两个直角卡件构成;所述卡接板3251可活动的卡接所述顶杆3261,处于所述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之间。通过在所述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之间设置所述卡接板3251,限制所述分钢头322及所述横移立柱324的的升降空间,在分钢时,由所述顶杆3261的顶头将所述分钢头322及所述横移立柱324顶升到最高位置,并可以保持停止在最高位置,以便将被分离的钢材横移,在未分钢时,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处于缩回状态,所述上卡块3262通过带动所述卡接板3251,使所述分钢头322及所述横移立柱324处于下降位置,且由所述下卡块3263保证所述分钢头322及所述横移立柱324保持一定高度,不会完全落下,以减少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运动行程。
为了保证所述滚轮导向架323能够较好的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导向架323上滚轮的侧面为凹面结构,以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在所述横移立柱324上下运动时,滚轮可旋转。但是,不局限于采用凹面结构的滚轮,还可以采用凸面结构的滚轮。若采用凹面结构的滚轮,则滚轮设置为单排,通过滚轮侧面的凹面结构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若采用凸面结构的滚轮,则滚轮设置为双排,通过在两排滚轮之间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横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为了实现所述横移装置31的横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移动到分钢位置及扩大钢材一端的分开距离。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横移装置31包括底座311、导轨312、滑块313和电机314;所述导轨312和所述电机314设置在所述底座311上,所述电机314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滑块313;所述滑块313可活动的连接所述导轨312,所述滑块313上设置有所述分钢装置32。通过所述电机314带动所述滑块313在所述导轨312上运动,即,带动设置在所述滑块313上的分钢装置32运动。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中分机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中分机构结构示意图。
为了解决传统打包方式中螺纹钢计数不准确和分离困难的问题,如图6、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材打包计数及分钢系统,包括差速传输带1、计数机构2、端分机构3和多个中分机构4。
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起点设置有钢材供料装置,用于将钢材输入到所述差速传输带1上,通过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差速运动,使层叠在一起的钢材变成并排传输的单层钢材,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终点设置有打包装置,用于将分批运输到的钢材进行打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及分钢系统,是用于分离螺纹钢,但是,不局限于应用在螺纹钢的计数及分离中,还可以用于其他形状钢材的计数及分钢,例如:圆钢、方钢或异型钢,只要可以通过流水线运输转移的钢材,均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及分钢系统,进行计数及分钢。
所述差速传输带1包括至少三段传输链,可分为第一传输链11、第二传输链12和第三传输链13;所述第二传输链12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第三传输链13的传输速度。所述第三传输链13的速度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12的速度,当钢材在从所述第三传输链13上传输到所述第二传输链12的过程中,由于差速运送,在所述第三传输链13相互层叠的钢材,会变成单层在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上运输,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将层叠的钢材转变成单层运输),还可以设置速度比所述第三传输链13速度很慢的第四段传输链,通过差速传动将钢材转变为单层运输,有利于对钢材进行计数和分钢处理,若钢材层叠在一起,多根钢材相互交叉,容易造成计数及分钢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传输链11为最末端传输链,在所述第一传输链11的末端为钢材打包工位,依次类推,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为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游的输送链,所述第三传输链13为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上游的输送链,从而组合为差速传输链。
所述计数机构2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外侧,处于第二传输链12的末端,以检测钢材支数。所述计数机构2用于采集钢材断面的图片,然后通过采集的图片进行处理,以识别钢材数量,即,计数。设置在第二传输链12的末端,一方面是因为,处于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上的钢材为单层钢材,容易计数与分钢;另一方面是因为,便于将计数完成的钢材分离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以传输到打包装置中。
为了对需要分离的钢材进行端分(钢材一端现分离,即,拉开缝隙),所述端分机构3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一侧的下方,可在所述第一传输链11和所述第二传输链12之间运动,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端分机构3用于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离并扩大分离间隙。钢材的分离位置处于所述第二传输链12的末端,且,处于所述计数机构2的检测区域内,在所述计数机构2的计数数量将要达到预定支数时,所述第三传输链13停止运动(如果设置了更多的传输料,如倒数第四段传输链均停止运动,即,处于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上游的传输链停止运动),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与所述第一传输链11做减速运动,在所述计数机构2完成预计数量的技术时,所述第二传输链12与所述第一传输链11停止运动。即,保证计数数量的最后一根钢材处于所述计数机构2的检测区域内,由所述横横移装置31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运动到所述计数机构2检测区域内的计数数量最后一根钢材的位置,即,需要进行钢材分离的位置,然后由所述分钢装置32完成分钢动作,在所述分钢装置32完成分钢动作以后,为了保证后续中分机构4能够准确插入需要分离的钢材之间,由所述横移装置31带动被分离的钢材移动(钢材一端移动,扩开一侧的分离间隙),直到被分离钢材的一端被移动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若不扩大被分离钢材一端的距离,如图3所示,有可能导致钢材分离故障或数量不准,如存在钢材交叉情况、或者后续中分机构4无法准确插入被分离的钢材之间,导致钢材分离故障或数量不准。
为了将紧密贴合在一起的钢材分离,如图3所示,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所述分钢头322的顶端具有厚度较薄的分钢刃,以便能够插入到紧密贴合的钢材中间,并将钢材挤开,所述分钢头322的高度大于被分离钢材的直径,为了保险起见,一般高度不低于被分离钢材直径的三倍。
为了将钢材完全分离,并将被分离开的钢材转移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多个所述中分机构4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下方,处于第二传输链12与所述第一传输链11的交界处,通过依次抬升,使钢材完全分隔;包括分钢架41、中分底板42和动力装置43,所述分钢架41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中分底板42,所述动力装置43设置在所述中分底板42上,输出端连接所述分钢架41。
多个所述中分机构4处于同一直线上,该同一直线与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传输方向垂直,且落在所述计数机构2的检测区域内,在所述端分机构3将钢材一端分离并扩大以后,多个所述中分机构4的分钢架41依次抬升,逐步将钢材分离,即,靠近所述端分机构3的第一个中分机构4的分钢架41抬升,抬升完成后,第二个中分机构4的分钢架41抬升,以此类推,直至所有中分机构4的分钢架41完成抬升。为了使抬升过程更省力,所述分钢架41的结构为远端连接的一端小,靠近连接端的一端大,如三角形结构,梯形结构。通过所述分钢架41较小的一端先插入到钢材缝隙中,然后通过逐渐增大的另一端(靠近连接端的一端),将钢材完全分离(被分离的钢材移动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
所述分钢架41的抬升动作,是通过设置在所述中分底板42上的动力装置43带动,以动过所述分钢架41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42旋转,使所述分钢架41抬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述分钢架41的抬升动作,并不表示所述分钢架41整体抬升,而是,通过所述分钢架41的旋转,使所述分钢架41的分钢部位高度抬升,以实现分钢的目的。
在被分离钢材全部转移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之后,单独启动所述第一传输链11,以将被分离钢材传输到处于所述差速传输带1终点的打包装置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差速传输带1将层叠在一起的钢材变成并排传输的单层钢材,在所述计数机构2完成需要分离钢材的数量统计后,停止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运动,在钢材分离时,先由所述端分机构3将钢材一端分离并扩大,然后通过多个后续中分机构4依次工作,将需要分离的钢材完全分离,即,需要被分离的钢材被转移到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最后启动所述第一传输链11上,将被分离钢材传输到处于所述差速传输带1终点的打包装置中,即,完成钢材的计数及分钢。
为了实现所述分钢架41的抬升,如图7所示,是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结构,所述动力装置43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分钢架41,以带动所述分钢架41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42旋转。采用旋转电机作为所述动力装置43带动所述分钢架旋转,有利于减少所述中分机构4的占用空间。
如图7所示,是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结构,所述动力装置43为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分钢架41,以带动所述分钢架41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42旋转。通过设置在所述中分底板42上的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分钢架41,并带动所述分钢架41的旋转,采用伸缩气缸作为所述动力装置43,控制动作简单,但是需要预留较大的空间,以设置所述中分机构4。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机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相机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述计数机构2更清楚的对钢材进行计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计数机构2包括壳体21、光源22和检测相机23;所述光源22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外部,以照亮检测区域的钢材;所述检测相机23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部,可透过所述壳体21上的开口,以拍摄检测区域的钢材。
所述壳体21用于安装所述光源22和所述检测相机23,以及其他必要的电气部件,如电源、电路结构等,并起到对检测相机23的物理防护作用,所述光源22设置在靠近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一侧,以便为所述检测相机23的检测区域提供足够的光照。且,在所述壳体21上靠近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便所述检测相机23可对钢材进行检测(采集图片,即,拍摄检测区域的钢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端分机构3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横移装置31将所述分钢装置32,移动至需要进行钢材分隔的位置。然后,由所述气缸321带动所述分钢头322上升,从而对钢材的一端进行分隔,之后,通过所述横移装置31带动所述分钢头322进行横移,使得钢材一端被分隔的间距扩大,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钢材的后续分隔,避免同一根钢材被分隔在两侧,解决较长钢材分隔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端分机构(3)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
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钢装置(32)还包括滚轮导向架(323)、横移立柱(324)、连接板(325)和浮动接头(326);
所述滚轮导向架(323)包括两根滚轮立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321)的两侧,并通过滚轮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两个所述横移立柱(324)通过连接板(325)相互连接;
所述浮动接头(326)一端连接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另一端浮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25),所述连接板(325)上设置所述分钢头(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接头(326)包括顶杆(3261)、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
所述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设置在所述顶杆(3261)上,所述上卡块(3262)处于所述下卡块(3263)的上方,所述顶杆(3261)的上端为圆弧形顶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25)下表面还设置有卡接板(3251),所述卡接板(3251)由两个直角卡件构成;
所述卡接板(3251)可活动的卡接所述顶杆(3261),处于所述上卡块(3262)和下卡块(326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导向架(323)上滚轮的侧面为凹面结构,以卡接所述横移立柱(3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装置(31)包括底座(311)、导轨(312)、滑块(313)和电机(314);
所述导轨(312)和所述电机(314)设置在所述底座(311)上,所述电机(314)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滑块(313);
所述滑块(313)可活动的连接所述导轨(312),所述滑块(313)上设置有所述分钢装置(32)。
7.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传输带(1)、计数机构(2)、端分机构(3)和多个中分机构(4);
所述差速传输带(1)包括至少三段传输链,可分为第一传输链(11)、第二传输链(12)和第三传输链(13);所述第二传输链(12)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第三传输链(13)的传输速度;
所述计数机构(2)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外侧,处于第二传输链(12)的末端,以检测钢材支数;
所述端分机构(3)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一侧的下方,可在所述第一传输链(11)和所述第二传输链(12)之间运动;包括横移装置(31)和分钢装置(32),所述横移装置(31)设置在所述分钢装置(32)的底部,可带动所述分钢装置(32)平移,以到达分钢位置和扩大被分隔钢材之间的端距;
所述分钢装置(32)包括气缸(321)和分钢头(322),所述气缸(321)的伸缩杆连接分钢头(322),可带动所述分钢头(322)分隔钢材;
多个所述中分机构(4)设置在所述差速传输带(1)的下方,处于第二传输链(12)与所述第一传输链(11)的交界处,通过依次抬升,使钢材完全分隔;包括分钢架(41)、中分底板(42)和动力装置(43),所述分钢架(41)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中分底板(42),所述动力装置(43)设置在所述中分底板(42)上,输出端连接所述分钢架(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3)为旋转电机;
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分钢架(41),以带动所述分钢架(41)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42)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3)为伸缩气缸;
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分钢架(41),以带动所述分钢架(41)相对于所述中分底板(42)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材打包的分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机构(2)包括壳体(21)、光源(22)和检测相机(23);
所述光源(22)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外部,以照亮检测区域的钢材;
所述检测相机(23)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部,可透过所述壳体(21)上的开口,以拍摄检测区域的钢材。
CN201922380163.8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Active CN212149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0163.8U CN212149423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0163.8U CN212149423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9423U true CN21214942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0163.8U Active CN212149423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94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1993A (zh) * 2019-12-26 2020-03-24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1993A (zh) * 2019-12-26 2020-03-24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3633A1 (zh) 一种用于规则的长条形物料的送料切割一体设备
CN212149423U (zh)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US7281622B2 (en) Conveyor system for high speed, high performance bagger
CN109552890B (zh) 一种预留叉车孔的分砖编组装置及方法
CN105819232B (zh) 一种自动堆叠装置及其堆叠方法
CN110901993A (zh) 一种用于钢材打包的端分机构及分钢系统
CN204096127U (zh) 一种制药车间的包装机
CN202389622U (zh) 一种高速包装机
CN104386292B (zh) 用于制药车间的包装盒组装箱机
CN113044463A (zh) 全自动菌框上架装置
CN110949754B (zh) 一种废铝压块码垛机构及码垛的方法
CN108438844B (zh) 一种新型托盘移载装置
CN209112513U (zh) 一种高效的瓦楞纸堆叠装置
JP2004323046A (ja) チューブの箱詰め方法及び装置
CN106516234A (zh) 一种自动真空包装机
CN214030724U (zh) 一种传送带物料推翻装置
CN201834240U (zh) 一种包装机新型缓存装置
US7409813B2 (en) High speed, high performance bagging assembly
CN111977053B (zh) 一种软瓶装箱包装机
CN212829350U (zh) 一种软瓶装箱包装用理瓶机
BR202014022378U2 (pt) disposições aplicadas em paletizadora automática fixa ou móvel
CN207361476U (zh) 一种折叠式堆叠清废机
CN209985806U (zh) 一种计算机批发用箱体检测装置
CN215709666U (zh) 一种适用于具有多个受料点的带式输送机的导料槽结构
CN220361569U (zh) 一种药瓶装盘视觉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