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8678U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8678U
CN212148678U CN202020303661.2U CN202020303661U CN212148678U CN 212148678 U CN212148678 U CN 212148678U CN 202020303661 U CN202020303661 U CN 202020303661U CN 212148678 U CN212148678 U CN 212148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ircuit board
fixed mounting
lower cover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36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
章少杰
章青
金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36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8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8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8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包括下盖以及通过第一十字盘头螺钉和阴阳螺柱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下线路板,通过第二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散热块,散热块安装在下盖与下线路板之间,下线路板的上端焊接有一金属屏蔽罩,金属屏蔽罩的上端涂有导电胶,金属屏蔽罩通过导电胶粘接有一上线路板,上线路板通过第三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阴阳螺柱上,下盖通过第一内六角花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上盖,上盖固定安装在下盖上时将下线路板和上线路板覆盖。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结构和导热机构进行高效热传导,降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的成本,改善了电磁波的屏蔽,增加了产品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座舱主机系统是车载影音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播放音源,由于现在科技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的功能也在日益增加,不同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的功能都不尽相同。
目前汽车市场中已经搭载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壳体(包括上、下盖,前后盖板)、芯片模块、散热结构,芯片模块与散热结构固定在壳体内部。主板固定在壳体的定位结构上,芯片模块布局在主板上,为了给芯片散热,在芯片模块上加一块散热片,用螺栓与钣金支架将散热件固定在主芯片的PCBA上,并在壳体上增加许多密集的散热孔保证空气对流散热,另外一个大功率的功放则直接贴在壳体上散热。
现有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壳体大部分都采用钣金件来制作,与汽车安装匹配的结构直接做在壳体本身上。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很多都是将芯片的散热片单独做一块,再加一块钣金支架通过几颗螺钉紧固件将散热片锁在PCBA组件上来让散热片与芯片模块接触达到芯片散热的效果。此时可见单独为了芯片散热就需要新增一个散热片、一个钣金支架另加数个紧固件,装配时需要增加专用的治具、并且增加打螺钉等紧固的工序,这不仅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花费,而且增加了整机的制造成本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效率。在考虑到将来硬件升级或者需要变更芯片型号,当芯片模块的位置布局或者外形尺寸发生较大改变时,为其散热的散热片由于结构限制将不易跟随芯片的变更而进行快速的调整,这时就需要重新做一个适应新方案的散热片结构,此即不能进行持续性的优化改进,造成散热结构装配繁琐费时、结构件多且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的技术汽车座舱主机的散热结构无法持续性改进导致装配困难且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使汽车座舱的主机散热结构可持续性改进,降低成本,对电磁波辐射进行有效改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包括下盖以及通过第一十字盘头螺钉和阴阳螺柱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下线路板,通过第二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安装在下盖与下线路板之间,所述下线路板的上端焊接有一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的上端涂有导电胶,所述金属屏蔽罩通过所述导电胶粘接有一上线路板,所述上线路板通过第三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阴阳螺柱上,所述下盖通过第一内六角花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上盖,所述上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时将所述下线路板和上线路板覆盖,所述上盖以及下盖的一侧通过第二内六角花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一前盖。现有的主机系统的两层PCBA线路板之间往往留有较大空隙,易导致线路板产生的电磁波泄漏到汽车内部,对车内的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干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屏蔽罩焊接在下线路板上,通过导电胶使金属屏蔽罩与上线路板以及下线路板之间的缝隙消除,实现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有效增加主机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端可拆卸安装在下盖下端,所述固定支架下部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固定支架通过卡扣或螺栓安装在下盖下端,使固定支架可随意拆装,解决了目前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定位机构与主机系统壳体做成一体结构,导致无法通用在其它不同的车型的问题,有效节约了成本,使客户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盖的侧边设有若干个接插件接口,所述上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金属屏蔽翻边,所述金属屏蔽翻边覆盖所述接插件接口。为达到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在接插件接口与外界接触的位置,安装一金属屏蔽翻边,防止线路板产生的电磁波从上盖和下盖内传导出去。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的上端安装在所述上盖的下端,所述导热机构的下端与下线路板抵接。通过导热机构,使主机系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热机构包括铝片,所述上盖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凸台和若干个散热筋,若干个所述散热筋呈网格状设置在上盖上端,所述散热凸台设置在上盖下端中心位置,所述散热凸台与所述铝片抵接。散热凸台和散热筋均与上盖一同通过压铸工艺进行压铸产生,方便产品的装配,通过网格状的散热筋,使整个上盖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无需开散热孔也能进行高效散热,进而降低了线路板电磁波的屏蔽难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蓝牙WIFI天线,所述蓝牙WIFI天线底端设有一卡环,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环相对应的卡扣。通过卡扣和卡环将蓝牙WIFI天线进行安装,使主机系统更方便的与外界电子设备进行通讯。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盖上安装有若干个凸块,若干个所述凸块与下线路板抵接。通过凸块将下线路板进行固定,使下线路板、下盖、上线路板和上盖之间更好的成为一个整体,方便携带和搬运。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的上端铺设安装有保护金属块。通过保护金属块将主机系统的上盖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其他物品直接将重力作用在上盖上,对上盖下的线路板也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散热结构和导热机构进行高效热传导,将线路板的散热结构与壳体做成一个件,装配简单高效,使产品本身的散热结构具有更好的改进性,同时降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的成本;(2)在下线路板与上线路板之间设置一金属屏蔽罩以及在上盖侧边设置一金属屏蔽翻边,大幅减弱线路板上的电磁波穿过上盖和下盖传导到主机系统外部,大大加强了电磁波的屏蔽;(3)通过安装支架,将主机系统的定位机构与主机系统进行分开,将定位机构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子部件,改善了产品的可拆装盒可维修性,降低了更换成本,增加了产品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下线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主机系统导热机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下盖,3.固定支架,4.第一十字盘头螺钉,5.第二十字盘头螺钉,6.前盖,7.第一内六角花盘头螺钉,8. 第二内六角花盘头螺钉,9.固定支架安装螺钉,10. 第一导电胶,11.第二导电胶,12.金属屏蔽罩,13.第三十字盘头螺钉,14.蓝牙WIFI天线,15.下线路板,16.上线路板,17.阴阳螺柱,18.散热块,110.金属屏蔽翻边,111.导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下盖2以及通过第一十字盘头螺钉4和阴阳螺柱17固定安装在下盖2上的下线路板15,通过第二十字盘头螺钉5固定安装在下盖2上的散热块18,散热块18安装在下盖2与下线路板15之间,下线路板15的上端焊接有一金属屏蔽罩12,金属屏蔽罩12的上端涂有第二导电胶11,金属屏蔽罩12通过第二导电胶11粘接有一上线路板16,上线路板16通过第三十字盘头螺钉13固定安装在阴阳螺柱17上,下盖2通过第一内六角花盘头螺钉7固定安装有一上盖1,上盖1固定安装在下盖2上时将下线路板15和上线路板16覆盖,上盖1以及下盖2的一侧通过第二内六角花盘头螺钉8固定安装有一前盖6,下盖2的侧边设有若干个接插件接口,上盖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金属屏蔽翻边110,金属屏蔽翻边110覆盖接插件接口,导热机构111安装在上盖1的下端,导热机构111的下端与下线路板15抵接,上盖1的上端铺设安装有保护金属块,用于对主机系统结构进行保护。
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3通过固定支架安装螺钉9安装在下盖2下端,固定支架3的下部设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适应不同车型的车身,安装固定在不同类型的车身上。
如图4所示,下盖2的侧边设有若干个接插件接口,上盖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金属屏蔽翻边110,金属屏蔽翻边110通过第一导电胶10覆盖接插件接口,蓝牙WIFI天线14通过卡环和卡扣安装在下盖2的一侧。
如图5所示,下盖2上安装有若干个凸块,若干个凸块与下线路板15抵接。
如图6所示,导热机构111包括铝片,上盖1设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凸台和若干个散热筋,若干个散热筋呈网格状设置在上盖1上端,散热凸台设置在上盖1下端中心位置,散热凸台与铝片抵接,散热凸台和散热筋均与上盖1一同通过压铸工艺进行压铸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结构中的芯片模块散热结构直接做在壳体的上盖1上;上盖1采用压铸工艺成型,将现有市场上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的散热片与上盖1壳体集成为一个零部件。省去了固定散热片用的支架和紧固件,即将多个零部件合为一个单独的件,大大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效率并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当芯片变更时,不管位置如何移动外形尺寸如何调整,都只需在压铸件的上盖1模具上进行相应修改就行,这无疑体现了该结构的持续改进能力。现有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由于壳体采用钣金件,为了达到散热目的不得不单独做一块散热片固定在PCBA模组上,此时要么需要开孔避让芯片的散热片让其露在空气中,要么包含散热片并在壳体上开密集的散热孔以便空气对流散热。这样做必然增加了产品EMC的防护困难。现有的两层PCBA板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结构会在壳体与接插件之间留有较大的匹配间隙,这无疑会使PCBA中的元器件的电磁波从间隙中泄漏出去,如果PCBA中都是高频信号的话,电磁波泄漏会更加严重并对周边汽车内部其他的电子产品造成干扰从而造成不可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的散热结构,由于采用压铸的成型工艺,所以可以在壳体上直接作出芯片的散热结构:在正面做许多散热筋,在背面做出与芯片接触的铝片;这样整个上盖1就是一个整体,无需开散热孔也能进行高效的散热,进而降低了产品EMC的防护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PCBA上的接插件后面增加了两种结构的屏蔽罩以实现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第一种是在上盖1上增加一堵金属翻边挡在接插件的后边,将后边元器件的电磁波挡住,翻边与PCBA相互之间通过压缩第一导电胶10实现无间隙配合;第二种是在两层PCBA之间增加一块金属屏蔽罩12,金属屏蔽罩12焊接在下面的PCBA板上,上面与上PCBA板通过压缩第二导电胶11实现无间隙配合。
目前现有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与车身的匹配定位结构都是直接做在壳体上,无法通用在其它不同的车型上,除非重新设计壳体结构。但是一般壳体的内部结构相比于整车的定位匹配结构要复杂许多,所以当需要安装在不同车型上时就需要重新设计壳体结构并新开壳体的成型模具,这无疑费时费力还增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舱主机系统将与车身的匹配定位结构与壳体独立开来,当需要在不同的车型上进行匹配安装时,只需增加一个简单的安装钣金支架就能实现通用,由于与车身的定位匹配结构通常比较简单,就算设计新开模具那周期也是比重新设计开发壳体要简单,周期也大大缩减,成本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以及通过第一十字盘头螺钉和阴阳螺柱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下线路板,通过第二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下盖上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安装在下盖与下线路板之间,所述下线路板的上端焊接有一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的上端涂有导电胶,所述金属屏蔽罩通过所述导电胶粘接有一上线路板,所述上线路板通过第三十字盘头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阴阳螺柱上,所述下盖通过第一内六角花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上盖,所述上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时将所述下线路板和上线路板覆盖,所述上盖以及下盖的一侧通过第二内六角花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一前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盖下端,所述固定支架下部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侧边设有若干个接插件接口,所述上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金属屏蔽翻边,所述金属屏蔽翻边覆盖所述接插件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的上端安装在所述上盖的下端,所述导热机构的下端与下线路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包括铝片,所述上盖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凸台和若干个散热筋,若干个所述散热筋呈网格状设置在上盖上端,所述散热凸台设置在上盖下端中心位置,所述散热凸台与所述铝片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蓝牙WIFI天线,所述蓝牙WIFI天线底端设有一卡环,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环相对应的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上安装有若干个凸块,若干个所述凸块与下线路板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端铺设安装有保护金属块。
CN202020303661.2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Active CN212148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3661.2U CN21214867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3661.2U CN21214867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8678U true CN212148678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3661.2U Active CN21214867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8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3261A (zh) * 2022-03-28 2022-04-29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循环式智能座舱域散热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3261A (zh) * 2022-03-28 2022-04-29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循环式智能座舱域散热系统
CN114423261B (zh) * 2022-03-28 2022-07-05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循环式智能座舱域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608B (zh) 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及相关制造方法
KR20030085463A (ko) 전자부품 조립체용 컨포밍 실드 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용방법
CN212148678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主机结构
CN109413958A (zh) 车载充电机装置及汽车
US11661196B2 (en) Optimized electronics grounding path for high-frequency noise
CN109669520A (zh) 一种内部模块堆栈结构形式连接的航空电子机箱
CN209402945U (zh) 车载充电机装置及汽车
KR20200071693A (ko) 고전압 정션박스
CN217477097U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转换与分配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6184542U (zh) 通过散热块散热的车载充电机
CN106314113B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供电装置
CN210537183U (zh) 一种用于车机的散热结构及车机
CN214492767U (zh) 一种电磁屏蔽装置、车载电源及汽车
CN212413548U (zh) 一种带有arm核心板散热屏蔽装置的车载娱乐主机
CN210478377U (zh)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CN111465288A (zh)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CN211830292U (zh) 车载电子装置的箱体及车载电子装置
CN217884237U (zh) 一种支撑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印刷电路板的散热块
CN212587663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5398473U (zh) 一种汽车收放机用一体式合金框架
CN220798438U (zh) 一种汽车网关控制器
CN21836742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外壳体
CN1852817B (zh) 车载用电路单元及其安装结构
CN210296433U (zh) 一种电池箱体前面板结构
CN216861209U (zh) 一种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