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021U -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32021U CN212132021U CN202020748521.6U CN202020748521U CN212132021U CN 212132021 U CN212132021 U CN 212132021U CN 202020748521 U CN202020748521 U CN 202020748521U CN 212132021 U CN212132021 U CN 2121320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valve
- unloading
- horizontal pole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4—Hydrogen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包括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阀架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和第二卸气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均在阀架上对称设置,所述输出管路与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的并联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卸气口氢气卸车面板能实现一台管束车正在卸车,另一台可做管线连接准备工作,当一台卸车完毕,只需要手动切换阀门即可实现连续卸车,以确保下游的压缩机入口,能够有稳定连续的氢气供应。如此,可增加加氢站的单日卸车量,也能更合理的调配管束车,提高加氢站氢气卸车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氢气注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加氢站供氢方式分为站内制氢和站外供氢两种,站内制氢是在加氢站内直接建造制氢装置生产氢气,站外供氢目前大部分加氢站常规做饭是利用管束车将氢气从制氢充装站运送至加氢站内。
对于站外供氢气加氢站,管束车进站后,氢气卸车面板可将管束车连通至压缩机入口或者加氢机上游,将管束车内的氢气转存至加氢站内储氢罐或直接给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管进行卸车作业,单管卸车作业时,当一台管束车完成时,才能对下一辆管束车进行卸车作业,在整体上会延长卸车作业的时长,导致加氢站单日卸车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管卸车作业时,当一台管束车完成时,才能对下一辆管束车进行卸车作业,在整体上会延长卸车作业的时长,导致加氢站单日卸车量较低问题。
本方案是这样进行实现的: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包括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阀架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和第二卸气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均在阀架上对称设置,所述输出管路与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的并联管路连接。
作为优先的,所述阀架包括立柱、连接长横杆、连接短横杆和顶盖;所述立柱、连接长横杆和连接短横杆之间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长横杆设置在立柱之间,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为多组,所述连接短横杆设置在连接长横杆上,连接短横杆在立柱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且连接短横杆垂直与连接长横杆设置,连接短横杆的中心位置与连接长横杆相连接,所述顶盖设置在立柱的顶部位置,顶盖为整体框架提供遮阳庇护。
作为优先的,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包括第一软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所述第一软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软管设置在阀架的立柱上,所述第一软管上设置有快装接头,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球阀均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之间。
作为优先的,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球阀高度位置逐渐增加。
作为优先的,所述第二球阀在阀架上设置与第一球阀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卸气管路包括第二软管、第二过滤器、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二软管、第二过滤器、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软管设置在阀架的立柱上,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快装接头,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球阀均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之间。
作为优先的,所述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在端部进行汇流形成汇流管路,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进行贯通连接,在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之间设置有质量流量计,所述汇流管路设置有卸气安全阀。
作为优先的,所述输出管路包括多根并联管路,并联管路上均设置有气动阀。
作为优先的,所述第一软管后端设置置换管路,所述置换管路包括手动置换阀、置换安全阀、放散管路和压力表;所述手动置换阀、置换安全阀、放散管路和压力表依次连接,并且均设置在阀架上。
作为优先的,所述各类管路在阀架上双面布局设置,正面设置常用的阀件,背面设置不常操作的阀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卸气口氢气卸车面板能实现一台管束车正在卸车,另一台可做管线连接准备工作,当一台卸车完毕,只需要手动切换阀门即可实现连续卸车,以确保下游的压缩机入口,能够有稳定连续的氢气供应。如此,可增加加氢站的单日卸车量,也能更合理的调配管束车,提高加氢站氢气卸车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之间设置有质量流量计,可以对整体的进入气体量进行测量,方便后期数据的记录。
3、本实用新型的卸车面板采用框架式设计,框架垂直地面安装,管阀件采用双面布局在框架上,正面安装经常操作的阀件,背面布局安装其他不操作阀件,使整体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管道的合理布局,整个设备更加紧凑,极大的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卸气管路和输出管路的气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软管;102、第一过滤器;103、第一止回阀;104、第一球阀;5、卸气安全阀;6、压力变送器;7、手动置换阀;8、质量流量计;9、置换安全阀;10、放散管路;11、切断阀;12、气动阀;14、压力表;201、第二软管;202、第二过滤器;203、第二止回阀;204、第二球阀;31、立柱;32、连接长横杆;33、连接短横杆;34、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包括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阀架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和第二卸气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均在阀架上对称设置,所述输出管路与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的并联管路连接;
在使用时,氢气从第一卸气管路或第二卸气管路进入到管路中,对加氢机进行供气,或者给压缩机增压供气,或者给低压均圧罐供气,实现对于均压罐的充装。
所述阀架包括包括立柱31、连接长横杆32、连接短横杆33和顶盖34;所述立柱31、连接长横杆32和连接短横杆33之间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长横杆32设置在立柱31之间,且沿立柱3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为多组,所述连接短横杆33设置在连接长横杆32上,连接短横杆33在立柱3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且连接短横杆33垂直与连接长横杆32设置,连接短横杆33的中心位置与连接长横杆32相连接,所述顶盖34设置在立柱31的顶部位置,顶盖34为整体框架提供遮阳庇护。
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包括第一软管101、第一过滤器102、第一止回阀103和第一球阀104;所述第一软管101、第一过滤器102、第一止回阀103和第一球阀104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软管101设置在阀架的立柱31上,所述第一软管101上设置有快装接头,通过快装接头使第一软管101与管束车连通,进行连通氢气,设置为柔性管,可以使第一软管101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可以在卸气时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第一过滤器102垂直设置在阀架的底部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一过滤器102将第一软管101中过来的氢气进行过滤,使气体达到洁净要求的,供后期使用。
所述第一止回阀103设置在第一过滤的上部位置,且第一止回阀103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一止回阀103用于保证气体不发生逆流,保证输气时的安全。
所述第一球阀104设置在第一止回阀103的上部位置,且第一球阀104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一球阀104用于切断与另外一条卸车管线连接,防止两条卸气管线窜气。
所述第二球阀204在阀架上设置与第一球阀104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卸气管路包括第二软管201、第二过滤器203、第二止回阀203和第二球阀204;所述第二软管201、第二过滤器203、第二止回阀203和第二球阀204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软管201设置在阀架的立柱31上,所述第二软管201上设置有快装接头,通过快装接头使第二软管201与管束车连通,进行连通氢气,设置为柔性管,可以使第二软管201具有二定的弯折性能,可以在卸气时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第二过滤器203垂直设置在阀架的底部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二过滤器203将第二软管201中过来的氢气进行过滤,使气体达到洁净要求的,供后期使用。
所述第二止回阀203设置在第二过滤的上部位置,且第二止回阀203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二止回阀203用于保证气体不发生逆流,保证输气时的安全。
所述第二球阀204设置在第二止回阀203的上部位置,且第二球阀204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32之间,第二球阀204用于切断与另外二条卸车管线连接,防止两条卸气管线窜气。
所述第一球阀104和第二球阀204在端部进行汇流形成汇流管路,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进行贯通连接,在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之间设置有质量流量计8,可以对整体的进入气体量进行测量,方便后期数据的记录。
所述汇流管路设置有卸气安全阀5,所述卸气安全阀5用于防止卸气过程氢气管路超压。
所述输出管路包括多根并联管路,并联管路上均设置有气动阀12,通过多根并联管路对外进行输出,可以是对加氢机直充供气,也可以是对压缩机增压供气,或者对低压均圧罐进行供气。
为了保证整体管路的安全,所述第一软管101后端设置置换管路,所述置换管路包括手动置换阀7、置换安全阀9、放散管路10、压力表14、压力变送器6和切断阀11;所述手动置换阀7、置换安全阀9、放散管路10、压力表14、压力变送器6和切断阀11依次连接,并且均设置在阀架上,置换安全阀9用于防止置换管路气体超压,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和安全。
本方案中所述置换管路为常规的管路连接系统,本方案并未在此作出改进,故此不在进行赘述。
所述各类管路在阀架上双面布局设置,正面设置常用的阀件,背面设置不常操作的阀件,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使使用者更加方便。
基于上述结构,阀件采用框架式设计,框架垂直地面安装,管阀件采用双面布局在框架上,正面安装经常操作的阀件,背面布局安装其他不操作阀件,如此做到设备最紧凑。正面阀门安装在最适宜操作的高度。需读数的压力表14安装在最适宜观察的高度,使整体阀件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管道的合理布局,使整个设备更加紧凑,极大的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本方案中的双卸气口氢气卸车面板能实现一台管束车正在卸车,另一台可做管线连接准备工作,当一台卸车完毕,只需要手动切换阀门即可实现连续卸车,以确保下游的压缩机入口,能够有稳定连续的氢气供应。如此,可增加加氢站的单日卸车量,也能更合理的调配管束车,提高加氢站氢气卸车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阀架和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和第二卸气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均在阀架上对称设置,所述输出管路与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的并联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架包括立柱、连接长横杆、连接短横杆和顶盖;所述立柱、连接长横杆和连接短横杆之间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长横杆设置在立柱之间,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为多组,所述连接短横杆设置在连接长横杆上,连接短横杆在立柱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且连接短横杆垂直与连接长横杆设置,连接短横杆的中心位置与连接长横杆相连接,所述顶盖设置在立柱的顶部位置,顶盖为整体框架提供遮阳庇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气管路包括第一软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所述第一软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软管设置在阀架的立柱上,所述第一软管上设置有快装接头,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球阀均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球阀高度位置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卸气管路包括第二软管、第二过滤器、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在阀架上设置与第一球阀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软管、第二过滤器、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软管设置在阀架的立柱上,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快装接头,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球阀均垂直设置在相邻的连接长横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在端部进行汇流形成汇流管路,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进行贯通连接,在汇流管路与输出管路之间设置有质量流量计,所述汇流管路设置有卸气安全阀。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路包括多根并联管路,并联管路上均设置有气动阀。
8.根据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后端设置置换管路,所述置换管路包括手动置换阀、置换安全阀、放散管路和压力表;所述手动置换阀、置换安全阀、放散管路和压力表依次连接,并且均设置在阀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气管路、第二卸气管路、汇流管路、输出管路在阀架上双面布局设置,正面设置常用的阀件,背面设置不常操作的阀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8521.6U CN212132021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8521.6U CN212132021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32021U true CN212132021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9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48521.6U Active CN212132021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320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9573A1 (zh) * | 2023-02-13 | 2024-08-22 |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气路快接装置、供氢系统、氢能车辆及其快速换氢方法 |
-
2020
- 2020-05-09 CN CN202020748521.6U patent/CN2121320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9573A1 (zh) * | 2023-02-13 | 2024-08-22 |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气路快接装置、供氢系统、氢能车辆及其快速换氢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32021U (zh) | 一种双卸气口的氢气卸车面板 | |
CN102252848A (zh) | 一种用于催化点火气氢气氧小型火箭推力器试验的推进剂供给系统 | |
CN204573572U (zh) | 一种双通道cng气瓶组管路装置 | |
CN211551170U (zh) | 一种管道储气式空气调压系统 | |
CN215000955U (zh) | Lng加气机保温箱结构 | |
CN212178520U (zh) | 一种加气压力稳定的固定储氢瓶组 | |
CN210633911U (zh) | 一种配料系统的吸料装置 | |
CN211040932U (zh) | 一种多功能锅炉给水除氧系统 | |
CN201651754U (zh) | 便携式单管lng充装装置 | |
CN208090315U (zh) | 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 | |
CN202228923U (zh) | 压力体积自动配气系统 | |
CN216079333U (zh) | 一种醇基燃料串联自流供液装置 | |
CN200949748Y (zh) | 单管充装计量液化天然气加气机 | |
CN216046855U (zh) | 一种加氢站卸气柜 | |
CN217843479U (zh) | 一种液氢气化加氢装置 | |
CN220817450U (zh) | 双枪lng加气机系统 | |
CN214369332U (zh) | 一种乙醇三通调和装置 | |
CN220870614U (zh) | 一种一进一出气体汇流排 | |
CN212204605U (zh) | 一种具有多流体通道的燃料供料装置 | |
CN109708897A (zh) | 火箭发动机试验台水系统 | |
CN217032644U (zh) | 一种燃气流量计反洗装置 | |
CN215464248U (zh) | 一种新型聚丙烯生产催化剂恒压卸料装置 | |
CN218510683U (zh) | 一种汽车加气站高中低储气瓶组比例转换控制阀组撬 | |
CN216762940U (zh) | 一种水玻璃存储及运输系统 | |
CN212657586U (zh) | 一种低成本重载车辆的加氢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