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3923U -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3923U
CN212073923U CN202020024174.2U CN202020024174U CN212073923U CN 212073923 U CN212073923 U CN 212073923U CN 202020024174 U CN202020024174 U CN 202020024174U CN 212073923 U CN212073923 U CN 212073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under
plate
automobile
water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41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陈衍伟
杨勇
滕永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41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3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3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3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包括机舱横梁和安装在机舱横梁上的雨刮盖板,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一侧上设有漏水孔,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二侧设有雨刮器安装孔,所述机舱横梁上位于雨刮盖板的下部固定设有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所述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位于漏水孔下部,所述流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导水槽总成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流水槽系统能够降低流水槽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且能够缩短流水槽的模具开发的周期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排放标准是汽车生产中的重要指标,在满足汽车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利用燃油的经济性、轻量化、高续航里程实现汽车主机的高性能是汽车研发的重要方向。由于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零部件一般采用钢制材料,导致汽车的重量较重,续航里程低,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和高续航里程的要求。流水槽是汽车前机舱重要的零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流水槽一般为钢制流水槽,钢制流水槽与雨刮盖板的漏水孔连接,钢制流水槽上连接有导水管,利用导水管引导钢制流水槽内收集的水流出汽车外,现有技术中的钢制流水槽其结构一般为与汽车前端的横向延伸的雨刮盖板匹配横向导水板,导水板的结构尺寸大而使其重量重,影响燃油经济性以及降低汽车的续航里程,而且导水板在生产的时候模具开发周期长、重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能够减低流水槽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且能够缩短流水槽的模具开发的周期和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包括机舱横梁和安装在机舱横梁上的雨刮盖板,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一侧上设有漏水孔,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二侧设有雨刮器安装孔,所述机舱横梁上位于雨刮盖板的下部固定设有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所述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位于漏水孔下部,所述流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导水槽总成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支架和流水槽本体;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固定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折弯板;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流水槽侧盖板;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流水槽支架,所述流水槽支架固定设在机舱横梁上;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外壁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前围板,且使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前围板的板面密封贴合;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由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向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向下倾斜延伸,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板、所述流水槽侧盖板和前围板围合形成所述流水槽,所述排水管连接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底板和折弯槽,所述第一连接底板设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所述折弯槽设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向所述折弯槽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由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至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依次固定连接塔座盖板和所述流水槽支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弯槽自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侧边向所述前围板先向下延伸然后水平延伸,且所述折弯槽的底部由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向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折弯槽底部最低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和所述折弯槽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支架固定设有用于气体导入的流水槽前盖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水槽总成包括导水槽本体,所述导水槽设在导水槽本体上,且所述导水槽的形状与所述导水槽本体的形状匹配;
所述导水槽本体固定倾斜设在所述横梁上,且使所述导水槽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倾斜向下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水槽本体上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分别设在导水槽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点设在导水槽本体的中间,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均与机舱横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车身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水槽本体的宽度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所述导水槽的宽度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水槽本体上设有折弯角呈钝角的第一折弯边和折弯角呈钝角的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的第一端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一端通过端板连接,所述第一折弯边的第二端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端板、所述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二折弯边和导水槽本体的底板一体成型且围合成所述导水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的材料均为橡塑材料。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在雨刮盖板的漏水孔和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分别设有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流水槽总成上具有流水槽,导水槽总成具有导水槽,且流水槽连通有排水管,自漏水孔流入流水槽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到汽车的外部,自雨刮器安装孔流入导水槽的水能够通过导水槽排到汽车的外部,这样能够将雨刮盖板上收集的水排到汽车的外部,由于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分别位于雨刮盖板的第一侧的下部和第二侧的下部,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为相互分离但是协同作用进行排水,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横向导水板的结构相比,具有重量轻且排水较快的优点,能够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满足汽车轻量化和高续航里程的要求。同时,由于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为相互分格的两个,在进行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生产的时候,能够减小模具的尺寸,缩短模具开发的周期且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水槽系统,能够使流水槽重量降低70%(约 2kg~3kg),零件成本降低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个月,降低油耗,延长了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流水槽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流水槽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导水槽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导水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流水槽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流水槽系统的流水槽总成与机舱横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导水槽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雨刮盖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舱横梁;2、雨刮盖板;3、漏水孔;4、雨刮器安装孔;5、流水槽总成;51、流水槽;52、流水槽支架;53、流水槽本体;531、第一折弯板;532、连接板;533、第一连接底板;534、折弯槽;54、流水槽侧盖板;6、导水槽总成;61、导水槽;62、导水槽本体;621、第一折弯边;622、第二折弯边;63、端板;64、第一连接点;65、第二连接点;66、第三连接点;7、排水管;8、前围板; 9、塔座盖板;10、流水槽前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流水槽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11示,包括机舱横梁1和安装在机舱横梁1上的雨刮盖板2,雨刮盖板2的第一侧上设有漏水孔3,具体的漏水孔3为漏水网格,雨刮盖板2的第二侧设有雨刮器安装孔4,雨刮器安装孔4用于安装雨刮,通过雨刮收集的水沿着雨刮和前窗流到雨刮盖板2上,然后通过雨刮盖板2上的漏水孔3和雨刮器安装孔4流到汽车流水槽系统上流出车身外,本申请的汽车流水槽系统为相互分离两部分,包括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其中流水槽总成5包括有流水槽51,流水槽51位于漏水孔3的下部,用于收集漏水孔3内流下的水,且流水槽51连通有排水管7,利用排水管7将流水槽51内的水排到汽车外部。导水槽总成6包括有导水槽61,导水槽61位于雨刮器安装孔4下部,用于收集从雨刮器安装孔4流下的水,通过导水槽61排到汽车的外部。具体的,雨刮盖板2与机舱横梁1卡接固定,流水槽总成5与导水槽总成6均与机舱横梁卡接固定,且流水槽总成5与导水槽总成6位于机舱横梁1与雨刮盖板2之间。
参考图2-5、8所示,流水槽总成5具体包括流水槽支架52、流水槽本体53和流水槽侧盖板54,流水槽本体53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流水槽侧盖板54固定连接在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端,同时流水槽侧盖板54与机舱钣金贴合,防止雨水流入机舱内部;具体的,流水槽侧盖板54与流水槽本体53螺栓固定连接,流水槽本体 53的第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折弯板531,第一折弯板531倾斜向上延伸,流水槽侧盖板54也是倾斜向上延伸固定。流水槽本体53相对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流水槽支架52螺栓固定在流水槽本体 53的第一侧,同时流水槽支架52与机舱横梁1螺栓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固定流水槽本体53,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侧贴合有前围板8,如图9所示,具体在流水槽本体53的底部螺栓固定有连接板532,连接板532与前围板8螺栓固定连接,同时使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侧的侧边与前围板8的板面密封抵触,进一步的,为增加密封性能,在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侧的侧边与前围板8的板面之间还密封安装有密封条。这样在流水槽本体83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二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折弯板531、流水槽侧盖板54和前围板8,形成围合结构,同时流水槽本体53的底部由流水槽本体53的第一侧向流水槽本体 53的第二侧向下倾斜延伸,这样利用倾斜的流水槽本体53的底部,以及第一折弯板531、流水槽侧盖板54和前围板8就形成了流水槽51,将排水管7连接在流水槽本体53的底部的最低位置便能够快速的将流水槽内的水排出。
其中,第一折弯板531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车身,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端位于流水槽侧盖板54的下部还一体成型有翻边,翻边与机舱横梁1螺栓连接,这样进一步增加流水槽总成5连接的稳固性。
其中,流水槽本体53具体包括第一连接底板533和折弯槽534,第一连接底板533和折弯槽534与第一折弯板53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底板533位于流水槽本体53的第一侧,折弯槽534位于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侧,第一连接底板533向折弯槽534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第一连接底板533具体为平面板状结构,第一连接底板533上连接有塔座盖板9以及流水槽支架52,塔座盖板9位于第一折弯板531的一侧,流水槽支架52位于流水槽侧盖板54的一侧。
其中,折弯槽534的具体形状为,自第一连接底板533的侧边向前围板8先向下延伸然后水平延伸,这样通过第一连接底板533与折弯槽534形成流水槽本体5的底板,向下的折弯槽534能够增加流水槽51的储水量,避免排水管7来不及排出引起的水进入舱室。
进一步,为提高流水槽51的流水速度,折弯槽534的底部由流水槽本体53的第一端向流水槽本体53的第二端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设置,这样折弯槽534的底部能够具有最低处,将排水管7连接在折弯槽534的最低处,能够将折弯槽534内储存的水快速的排出。
其中,如图2-3所示,流水槽支架52上螺栓固定有流水槽前盖板10,流水槽前盖板10与流水槽支架52之间具有用于空调气体导入的通孔,用于气体导入。
参考图6-7所示,导水槽总成6包括导水槽本体62,导水槽61 设在导水槽本体62上,且导水槽61的形状与导水槽本体62的形状匹配。具体的,导水槽本体62上设有折弯角呈钝角的第一折弯边621 和呈钝角的第二折弯边622,第一折弯边621和第二折弯边622用于使导水槽本体62在连接到机舱横梁1上之后折弯延伸到车身的边缘处,便于引导水自导水槽61内流出到车身的外部。具体的,导水槽本体62还包括端板63,第一折弯边621的第一端和第二折弯边622 的第一端通过端板63连接,第一折弯边621的第二端和第二折弯边 62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这样使导水槽本体62的宽度自雨刮器安装孔4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导水槽62的宽度自雨刮器安装孔 4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这样通过端板63、第一折弯边621、第二折弯边622和导水槽本体62的底板一体成型且围合成导水槽61,导水槽61的俯视的截面为三角形。
在具体安装时,为引导水流从导水槽61内流出,导水槽本体62 需要固定倾斜连接在机舱横梁1上,这样使导水槽61自雨刮器安装孔4的下部向车身外部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引导导水槽61的水流出。导水槽本体62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具体的,导水槽本体62上自雨刮器安装孔4的下部向车身外部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64、第二连接点65和第三连接点66,且三角形的导水槽61的端板63位于雨刮器安装孔4的一侧,第一连接点64和第三连接点66分别设在导水槽本体62的两端,具体第一连接点64位于端板63上,且端板63与机舱横梁1水平垂直布置,第二连接点65位于第二折弯边622的中间部分,第二连接点62同时连接机舱横梁4,第三连接点66位于第一折弯边621和第二折弯边622的交叉处,用于连接车身的左前塔座后板支架,雨刮器安装孔4流下的水经过导水槽61导入左前塔座后板支架的流水孔后流出车外。
其中,本申请的流水槽系统的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的材料均为橡塑材料。由于我国汽车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塑代钢在汽车零部件中大量使用,如塑料尾门、塑料翼子板、塑料前端骨架等。由于现有技术的钢制流水槽强度和硬度高,其在保证进气和排水的同时,容易不能满足行人碰撞法规,本申请的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均采用橡塑材料,能够满足流水槽系统的使用需求,同时能够满足行人碰撞法规,即使人的头部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在标准范围内;且橡塑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 的材料均为橡塑材料,能够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满足汽车轻量化和高续航里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在雨刮盖板2的漏水孔3和雨刮器安装孔4的下部分别设有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流水槽总成5 上具有流水槽51,导水槽总成6具有导水槽61,且流水槽51连通有排水管7,自漏水孔3流入流水槽51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7直接排到汽车的外部,自雨刮器安装孔4流入导水槽61的水能够通过导水槽61排到汽车的外部,这样能够将雨刮盖板2上收集的水排到汽车的外部,由于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分别位于雨刮盖板2的第一侧的下部和第二侧的下部,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为相互分离但是协同作用进行排水,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横向导水板的结构相比,具有重量轻且排水较快的优点,能够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满足汽车轻量化和高续航里程的要求。同时,由于流水槽总成5和导水槽总成6 为相互分格的两个,在进行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生产的时候,能够减小模具的尺寸,缩短模具开发的周期且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水槽系统,能够使流水槽重量降低70%(约 2~3kg),成本降低20%,开发周期缩短1个月,降低油耗,延长了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实施例,包括汽车流水槽系统,本实施例的汽车流水槽系统与上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的结构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包括机舱横梁和安装在机舱横梁上的雨刮盖板,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一侧上设有漏水孔,所述雨刮盖板的第二侧设有雨刮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舱横梁上位于雨刮盖板的下部固定设有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所述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位于漏水孔下部,所述流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导水槽总成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支架和流水槽本体;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固定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折弯板;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流水槽侧盖板;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流水槽支架,所述流水槽支架固定设在机舱横梁上;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外壁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前围板,且使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前围板的板面密封贴合;
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由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向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向下倾斜延伸,所述流水槽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板、所述流水槽侧盖板和前围板围合形成所述流水槽,所述排水管连接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底板和折弯槽,所述第一连接底板设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侧,所述折弯槽设在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向所述折弯槽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由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至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依次固定连接塔座盖板和所述流水槽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槽自所述第一连接底板的侧边向所述前围板先向下延伸然后水平延伸,且所述折弯槽的底部由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一端向所述流水槽本体的第二端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折弯槽底部最低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和所述折弯槽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支架固定设有用于气体导入的流水槽前盖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总成包括导水槽本体,所述导水槽设在导水槽本体上,且所述导水槽的形状与所述导水槽本体的形状匹配;
所述导水槽本体固定倾斜设在所述横梁上,且使所述导水槽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倾斜向下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本体上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分别设在导水槽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点设在导水槽本体的中间,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均与机舱横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车身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本体的宽度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所述导水槽的宽度自所述雨刮器安装孔的下部向车身外部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本体上设有折弯角呈钝角的第一折弯边和折弯角呈钝角的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的第一端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一端通过端板连接,所述第一折弯边的第二端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端板、所述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二折弯边和导水槽本体的底板一体成型且围合成所述导水槽。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总成和导水槽总成的材料均为橡塑材料。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流水槽系统。
CN202020024174.2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2073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4174.2U CN212073923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4174.2U CN212073923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3923U true CN21207392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4174.2U Active CN212073923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39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545A (zh) * 2021-08-31 2021-12-2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导流盖板及导流结构
CN114872798A (zh) * 2022-04-30 2022-08-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暖风机压力室板总成
CN115230820A (zh) * 2022-08-23 2022-10-25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一体式汽车流水槽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545A (zh) * 2021-08-31 2021-12-2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导流盖板及导流结构
CN113815545B (zh) * 2021-08-31 2024-03-1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导流盖板及导流结构
CN114872798A (zh) * 2022-04-30 2022-08-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暖风机压力室板总成
CN114872798B (zh) * 2022-04-30 2023-11-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暖风机压力室板总成
CN115230820A (zh) * 2022-08-23 2022-10-25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一体式汽车流水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73923U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系统及汽车
CN207433228U (zh) 一种汽车顶盖安装结构
CN113978205B (zh) 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
CN110758054B (zh) 一种汽车中空调进风口用的防护结构
CN113460172B (zh) 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焊接总成及汽车
US20110198886A1 (en) Fastback for a passenger car
US9073579B1 (en) Vehicle roof for water management
CN101549711A (zh) 汽车前部构造
CN212605450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672478U (zh) 导水槽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400125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空调进风口结构
CN102514582A (zh) 空调机组平台装置和车体
CN213768446U (zh) 集雨板和汽车
CN206734411U (zh) 汽车前档流水槽
CN212637364U (zh) 汽车前罩板装饰件
CN211281210U (zh) 一种前流水槽组件及汽车
CN211032483U (zh) 一种客车格栅的防水结构
CN106043454A (zh) 电动汽车车身流水槽
CN208993770U (zh) 一种改良型驾驶侧流水槽盖板
CN220742930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下装饰板结构
CN213947209U (zh) 集雨板和汽车
CN221188773U (zh) 用于车辆的排水组件及车辆
CN114872798B (zh) 塑料暖风机压力室板总成
CN220096468U (zh) 一种汽车空气室总成
CN211893417U (zh) 一种电动车型前围板下安装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