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5363U -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5363U
CN212065363U CN202020549488.4U CN202020549488U CN212065363U CN 212065363 U CN212065363 U CN 212065363U CN 202020549488 U CN202020549488 U CN 202020549488U CN 212065363 U CN212065363 U CN 212065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quaculture
communicated
mixing hopper
je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94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傲雷
侯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xiang automation system (Shanghai)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94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5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5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5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所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包括泵组件、混合料斗组件、喷射泵组件和投喂组件;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和所述喷射泵组件均连通于所述泵组件的出口端,所述泵组件能够同时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和所述喷射泵组件输送液体,所述混合料斗组件能够容纳饲料混合物;所述混合料斗组件连通于所述喷射泵组件,所述喷射泵组件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投喂组件;所述喷射泵组件利用所述泵组件向所述喷射泵组件输送的液体,将所述饲料混合物输送至所述投喂组件,所述投喂组件被配置为投放所述饲料混合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能够降低能耗,饲料输送过程中的破损率低,并能够适用于水下环境中。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的饲料投放,多采用机械输送或气力输送的方式。具体地,气力输送方式,如专利“ZL201510189722.0”中涉及的技术方案中,移动上料机向组合料仓内输送饲料,组合料仓内的饲料进入调配仓与药液混合均匀,风机提供动力将混合后饲料推动至撒料器端,实现撒料。采用气动输送方式的系统,因采用风力作为动力源,导致能耗高,此外,因风机设备及相关配件的费用昂贵,也导致投入成本很高。
此外,机械输送方式为螺杆在料筒内旋转,通过螺杆旋转以达到输送饲料的目的。
上述两种方式,在输送过程中饲料的破损率高,饲料破损率高达70%。并且上述两种饲料输送方式均无法在水下环境中工作。
以此,需要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能够降低能耗,饲料输送过程中的破损率低,并能够适用于水下环境中。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包括泵组件、混合料斗组件、喷射泵组件和投喂组件;
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和所述喷射泵组件均连通于所述泵组件的出口端,所述泵组件能够同时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和所述喷射泵组件输送液体,所述混合料斗组件能够容纳饲料混合物;
所述混合料斗组件连通于所述喷射泵组件,所述喷射泵组件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投喂组件;
所述喷射泵组件利用所述泵组件向所述喷射泵组件输送的液体,将所述饲料混合物输送至所述投喂组件,所述投喂组件被配置为投放所述饲料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还包括:
料斗,所述料斗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内输送饲料。
优选地,所述料斗和所述混合料斗组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配料阀门,所述配料阀门控制所述料斗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供给的饲料的量。
优选地,所述泵组件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同时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和所述喷射泵组件输送液体。
优选地,所述喷射泵组件包括:
喷射泵,所述喷射泵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料口,所述水泵连通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混合料斗组件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入口,所述喷射泵的所述出料口连通于所述投喂组件。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斗组件包括:
混合料斗,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混合料斗连通,并向所述混合料斗内供液体;
所述料斗的出口与所述混合料斗连通,所述混合料斗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入口。
优选地,所述喷射泵的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投喂组件之间通过输料管道连通;
所述输料管道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输料管道上设置有排空阀门,所述排空阀门被配置为排空所述输料管道内的饲料混合物和液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包括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
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料斗,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喷射泵的第一入口。
优选地,所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还包括: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外部水源和所述水泵的入口之间的第二输送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中,因混合料斗组件和喷射泵组件均连通于泵组件的出口端,泵组件吸取外部的液体,一部分输送入混合料斗组件,混合料斗组件内的饲料和进入其内的液体形成饲料混合物。另一部分进入喷射泵组件,喷射泵组件利用此液体将混合料斗组件内的饲料混合物输送至投喂组件,投喂组件投放饲料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利用泵组件输送的一部分液体与饲料混合,形成饲料混合物。同时利用泵组件输送的另一部分液体作为动力,输送液体的饲料混合物,并通过投喂组件进行投放,此种投放饲料的方式能够大幅地降低饲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破损率,经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的监测,饲料的破损率基本为零。同时,此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能够适应大多数环境,能够应用于室内、室外环境,同时还能够适应于水下,甚至深海环境中。当上述系统应用于水产养殖时,上述液体为养殖用水,泵组件能够直接吸取养殖用水,并返回到养殖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而大幅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并且,因上述喷射泵组件利用泵组件输送的饲料混合物为液体,相比机械输送和气力输送两种输送方式,采用此系统的输送方式,使得饲料在输送过程中,能够降低输送阻力,从而大幅地降低能耗和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配料阀门;3、混合料斗组件;31、混合料斗;4、喷射泵组件;41、喷射泵;5、泵组件;51、水泵;6、输料管道;7、出口管道;10、第二输送管道;11、过滤组件;12、投喂组件;13、排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目前的水产养殖的饲料投放的方式中,主要采用机械输送或气力输送两种方式。上述两种投放方式中,均导致输送过程中饲料的破损率高,一般破损率为30%-70%,且两种方式均适用于室内或室外较好的工作环境中,而无法在水下工作,尤其是深海环境中。而对于气力输送的系统,还存在风力能耗高,生产成本昂贵,取风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向水中投放饲料。但不仅限于上述应用,比如,此系统还能够混合不同功能的饲料一起投喂,在饲料输送过程中,不同功能,种类的饲料可以在输送过程中混合,并同时进行投放。
如图1所示,图1为水产养殖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包括泵组件5、混合料斗组件3、喷射泵组件4和投喂组件12。其中,混合料斗组件3和喷射泵组件4均连通于泵组件5的出口端,泵组件5能够同时向混合料斗组件3和喷射泵组件4输送液体,泵组件5吸取外部的液体,一部分输送入混合料斗组件3,混合料斗组件3内的饲料与进入其内的液体,在混合料斗组件3的搅拌下,形成饲料混合物。
泵组件5抽取的液体的另一部分进入喷射泵组件4,混合料斗组件3连通于喷射泵组件4,喷射泵组件4的出口端连通投喂组件12。泵组件5向喷射泵组件4输送的液体的能量较大,混合料斗组件3输送至喷射泵组件4的饲料混合物的能量比较低,喷射泵组件4利用泵组件5向喷射泵组件4输送的液体作为动力,将饲料混合物输送至投喂组件12,投喂组件12被配置为投放饲料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利用泵组件5输送的一部分液体与饲料混合,形成饲料混合物。同时利用泵组件5输送的另一部分液体作为动力,输送液体的饲料混合物,并通过投喂组件12进行投放,此种投放饲料的方式能够大幅地降低饲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破损率,经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的监测,饲料的破损率基本为零。同时,此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能够适应大多数环境,能够应用于室内、室外环境,同时还能够适应于水下,甚至深海环境中。当上述系统应用于水产养殖时,上述液体为养殖用水,泵组件能够直接吸取养殖用水,并返回到养殖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而大幅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并且,因上述喷射泵组件4利用泵组件5输送的的饲料混合物为液态,相比机械输送和气力输送两种输送方式,采用此系统的输送方式,使得饲料在输送过程中,能够降低输送阻力,从而大幅地降低能耗并减少破损。
具体而言,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还包括料斗1,料斗1的出口连通于混合料斗组件3,料斗1内用于存储饲料,料斗1向混合料斗组件3内输送饲料。进一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料斗1位于混合料斗组件3的上方,料斗1的出口向下,料斗1内的饲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混合料斗组件3内。
此外,进一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料斗1通过管道连通于混合料斗组件3,管道上设置有配料阀门2,控制配料阀门2的开度以达到控制料斗1向混合料斗组件3供给的饲料的量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料斗1的位置还能够不位于混合料斗组件31的上方,而是根据实际位置调整。当料斗1位于混合料斗组件31的一侧时,需要增加动力机构,以达到将料斗1内的饲料输送至混合料斗组件3内的目的。
进一步具体地,泵组件5包括水泵51,水泵5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同时向混合料斗组件3和喷射泵组件4输送液体。本实施例中的水泵51从外部水源抽取水,同时向混合料斗组件3和喷射泵组件4输送水。因此,上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在投放饲料时,水泵51抽取养殖用水,并返回到养殖水域,方便,节省成本。
在一些水源中有较大的杂质的情况下,水泵51在抽取水时,需要先进行过滤,以防止堵塞水泵51,因此,在水源与水泵51的入口之间的输水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组件11,以过滤杂质。具体地,过滤组件11包括至少一级过滤器,过滤器的精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喷射泵组件4包括喷射泵41,喷射泵4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料口,水泵51的出口与喷射泵41的第一入口连通,混合料斗组件3的出口连通于第二入口,混合料斗组件3经第二入口向喷射泵41输送饲料混合物,喷射泵41的出料口连通于投喂组件12。具体而言,上述喷射泵41为水喷射泵,利用水泵51向喷射泵41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作为动力,输送进入喷射泵41内的饲料混合物至投喂组件12。
上述混合料斗组件3包括混合料斗31,料斗1的出口连通于混合料斗31,料斗1向混合料斗31供饲料。混合料斗31的出口和喷射泵41的第二入口通过出口管道7连通。水泵51提供的水量可以控制喷射泵41的第二入口的输送的饲料混合物的量。通过调整配料阀门2进入混合料斗3内的饲料的量以及吸入喷射泵41的饲料混合物的量,以调整投喂量。
本实施例中水泵51的出口与喷射泵41的第一入口、混合料斗31均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通。具体地,水泵5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同时向喷射泵41和混合料斗31内输送水。
上述喷射泵41的出料口与投喂组件12之间通过输料管道6连通。投喂组件12可以选择现有的抛洒饲料的结构或者直接深入水下,水面的刚性或柔性管道。此处的第一输送管道包括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第一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混合料斗31,第二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喷射泵41的第一入口。
输料管道6上设置有排空阀门13,排空阀门13被配置为排空输料管道6内的饲料混合物和液体。当投喂停止后,水泵51继续提供一定时间的水,用来清理输送管道,之后水泵51停止,输送管道6内的水排空。同时,当系统出现故障突然停止工作时,通过关闭配料阀门2,并配合排空阀门13,以便于对管道进行维修,以及日常检修。本实施例中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均与输料管道6的直径相等,第二分支管道的直径小于第一分支管道的直径。
当上述系统用于水下环境,尤其是深海环境中,海水对系统的各个管道具有腐蚀性,因此,上述混合料斗3、第二输送管道10、输料管道6、出口管道7、以及第一输送管道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如GRE玻璃钢,塑料管道,316L,双相不锈钢等制成。
当应用于水下环境中时,料斗1和配料阀门2一直位于水面之上,以保证饲料干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组件(5)、混合料斗组件(3)、喷射泵组件(4)和投喂组件(12);
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和所述喷射泵组件(4)均连通于所述泵组件(5)的出口端,所述泵组件(5)能够同时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和所述喷射泵组件(4)输送液体,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能够容纳饲料混合物;
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连通于所述喷射泵组件(4),所述喷射泵组件(4)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投喂组件(12);
所述喷射泵组件(4)利用所述泵组件(5)向所述喷射泵组件(4)输送的液体,将所述饲料混合物输送至所述投喂组件(12),所述投喂组件(12)被配置为投放所述饲料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还包括:
料斗(1),所述料斗(1)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内输送饲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和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配料阀门(2),所述配料阀门(2)控制所述料斗(1)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供给的饲料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5)包括:
水泵(51),所述水泵(5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同时向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和所述喷射泵组件(4)输送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泵组件(4)包括:
喷射泵(41),所述喷射泵(4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料口,所述水泵(51)连通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入口,所述喷射泵(41)的所述出料口连通于所述投喂组件(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斗组件(3)包括:
混合料斗(31),所述水泵(51)的出口与所述混合料斗(31)连通,并向所述混合料斗(31)内供液体;
所述料斗(1)的出口与所述混合料斗(31)连通,所述混合料斗(3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泵(41)的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投喂组件(12)之间通过输料管道(6)连通;
所述输料管道(6)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道(6)上设置有排空阀门(13),所述排空阀门(13)被配置为排空所述输料管道(6)内的饲料混合物和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包括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
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料斗(31),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喷射泵(41)的第一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输送系统还包括:
过滤组件(11),所述过滤组件(11)设置于外部水源和所述水泵(51)的入口之间的第二输送管道(10)上。
CN202020549488.4U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Active CN212065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9488.4U CN212065363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9488.4U CN212065363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5363U true CN21206536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4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9488.4U Active CN212065363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5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6537B (zh) 烹饪器具
CN109676529A (zh) 一种用于强化研磨加工的连续循环送料系统
CN212065363U (zh) 一种水产养殖输送系统
CN211133948U (zh) 一种聚酯反应釜用高精度液体物料投料系统
CN209354155U (zh) 一种新型盾构机出渣系统
CN215782894U (zh) 一种新型制浆设备
CN215973186U (zh) 一种自动调节式运输仓泵
CN213913624U (zh) 一种树脂砂轮用酚醛树脂液自动配料系统
CN2783987Y (zh) 一种包衣料浆输送装置
CN215233512U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加药装置
CN213669098U (zh) 环保型氢氧化钙贮存与投加系统
CN216604859U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加药设备
CN219194555U (zh) 一种基于水介质输送粉状药剂的系统
CN219765882U (zh) 涂布浆料输送装置及涂布机
CN220882874U (zh) 分盘制浆装置
CN221015419U (zh) 一种用于熟石灰的溶解输送系统
CN207944024U (zh) 一种镀膜机给料系统
CN220245890U (zh) 一种环保疏浚底泥处理的船载自动加药系统
CN219581310U (zh) 一种玻璃基板清洗设备侧药液供给装置
CN220174212U (zh) 一种自动投喂料装置
CN211389468U (zh) 一种环保石膏砂浆搅拌装置
CN220335481U (zh) 一种浆纱浆料的调浆桶
CN216191151U (zh) 一种智能粉体投加设备
CN221046412U (zh) 一种喷射设备
CN113120622B (zh) 一种输送效率高的气力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a308, block AB, new energy building, 2239 Nanhai Avenue, Nanguang community,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C, one of the offices of Hai Wang building, Nanha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181 Zhongshe Road, Maog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6

Patentee after: Haoxiang automation system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a308, block AB, new energy building, 2239 Nanhai Avenue, Nanguang community,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SHI AUTOMATION SYSTEM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