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8827U - 一种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8827U
CN212048827U CN202020017198.5U CN202020017198U CN212048827U CN 212048827 U CN212048827 U CN 212048827U CN 202020017198 U CN202020017198 U CN 202020017198U CN 212048827 U CN212048827 U CN 212048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door
plate
bottom plat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71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伟
殷清龙
牛发周
付瑞荣
张旭钦
李鸿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jiang Yuntong Logistics Co ltd
Zhangzhou Cimc Container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jiang Yuntong Logistics Co ltd
Zhangzhou Cimc Container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jiang Yuntong Logistics Co ltd, Zhangzhou Cimc Container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jiang Yuntong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71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8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8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8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侧梁、侧壁、底板和端门。侧壁连接至底侧梁,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底板与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底板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集装箱的端部,且端门朝向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密封梁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在位于关闭位置的端门的密封梁与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侧壁设置有上翻门,放置在集装箱中的散货可借助于倾斜设置的底板以及散货自身的重力从底板上滑落以快速完成卸货,大大地提高了卸货的效率。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相互抵接,能够提高底板和端门之间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集装箱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且专供用于周转或运输货物的大型装货容器。自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当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时,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
现有的部分集装箱也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当运输煤矿等散货时,对于底开漏斗型的散货集装箱,由于煤矿的湿度较大,粘度较高,在卸货的过程中,被卸载的煤矿容易大量堆积在集装箱的底部,进而堵塞出煤口,需要工作人员利用专用的工具从集装箱的底部进行清理,由此增加了卸货的成本,降低了煤矿卸载的效率,而且提高运维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
底侧梁;
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以及
端门,所述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且所述端门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所述密封梁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端门的所述密封梁与所述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上翻门上并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
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具有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枢转轴;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枢转轴上,并能够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具有贯穿孔,
其中,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可插设至所述贯穿孔中以固定所述上翻门。
可选地,所述支撑基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杆穿行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顶侧梁和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顶侧梁之间的篷布撑杆,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篷布绳环。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的内部与所述端门相对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底板倾斜的引流板。
可选地,所述底侧梁之间设置有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支撑件。
可选地,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上翻门。
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两个相对倾斜设置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底侧梁。
可选地,所述上翻门的外表面设置有锁杆,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杆相适配的锁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集装箱的侧壁设置有上翻门,放置在集装箱中的散货可借助于倾斜设置的底板以及散货自身的重力从底板上滑落以快速完成卸货,大大地提高了卸货的效率。此外,在底板和端门之间设置有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当端门关闭集装箱后,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之间相互抵接,能够提高底板和端门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货物泄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线A-A方向所截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的线B-B方向所截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图5中所示的支撑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 110:底侧梁
120:侧壁 121:上翻门
130:底板 131:端部密封件
140:端门 141:密封梁
150:支撑机构 151:限位杆
152:支撑基座 1521:基板
1522:第一支撑板 1523:第二支撑板
1524:限位板 153:支撑杆
1531:贯穿孔 154:枢转轴
160:顶侧梁 161:篷布撑杆
162:篷布绳环 170:引流板
180:横梁 181:底部支撑件
182:侧部支撑件 183:加强板
184:底部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进行详细说明。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集装箱100包括底侧梁110、侧壁120、底板130和端门140。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大致构造为长方体形状,底侧梁 11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底部,侧壁120沿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并连接至底侧梁110,其中,侧壁120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121,上翻门121的顶端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枢转轴,由此,上翻门121可沿该枢转轴向外翻转。
底板130与底侧梁110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底板13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131。具体地,如图1所示,集装箱10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即前端和后端,其中,端门140 即可枢转地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前端或者后端,优选地设置在集装箱的后端,而且端门140朝向集装箱100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141,密封梁141同样与底板130相对应地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由此,当端门140 处于关闭集装箱100的关闭位置时,密封梁141与端部密封件131抵接,从而在底板130和端门140之间形成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底侧梁110,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20,底板130即设置在两个侧壁120 之间并与底侧梁11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输运煤矿等散货时,可关闭端门140以及上翻门121,散货容纳在由底板130、侧壁120以及端门140构成的容纳空间中,而且底板130和端门140之间分别具有端部密封件131和密封梁141,通过端部密封件131和密封梁141之间的抵接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当需要卸载散货时,可以通过开启上翻门121进行卸货。优选地,可使得底板1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散货与底板130之间的安息角,以使得散货可借助于其自身的重力顶开上翻门121,由此在无需借助起重或者翻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地卸货,而且在这样的设置方式中,底板 130上残留的散货较少,可以减少清理的工作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集装箱100 的侧壁120设置有上翻门121,放置在集装箱100中的散货可借助于倾斜设置的底板130以及散货自身的重力从底板130上滑落以快速完成卸货,大大地提高了卸货的效率。此外,在底板130和端门140之间设置有端部密封件131和密封梁141,当端门140关闭集装箱100后,端部密封件131和密封梁141之间相互抵接,能够提高底板130和端门140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货物泄漏。
以下,将通过本实施方式对集装箱100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130包括两个相对倾斜设置的平板,这两个平板的较高的一端相互连接,较低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各自相对的底侧梁110。具体地,如图4所示,这两个平板共同构成一个呈倒V型的底板130,该底板13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底侧梁 110,相对应地,在两个侧壁120上均设置有上翻门121,由此使得集装箱100中的散货可以从集装箱100的两侧被卸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还包括支撑机构150,支撑机构150 能够在卸货的过程中对上翻门121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其保持打开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在卸货完成之后对集装箱100内残留的货物进行清理。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机构150包括限位杆151、支撑基座152和支撑杆153。限位杆151设置在上翻门121上并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基座152设置在侧壁120上,以用于连接支撑杆153。其中,支撑基座152具有平行于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枢转轴154,支撑杆153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枢转轴154上,并且还能够沿着枢转轴154 的轴向方向移动,支撑杆153的另一端具有贯穿孔1531。本实施方式中,当上翻门121枢转至打开集装箱100以便于卸货的打开位置之后,支撑杆 153可沿着该枢转轴154在竖直面内进行枢转,并可沿着该枢转轴154的轴向方向靠近限位杆151移动,使得限位杆151的一端插设在贯穿孔1531 中,之后,上翻门121可借助于其自身的重力固定在限位杆151上。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支撑杆153在运输的过程产生不必要的枢转运动而对附近的装置造成损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支撑基座152进一步地改进可以有效地限制支撑杆153的不必要的枢转运动。具体地,如图6所示,支撑基座152大致构造为U型,其包括基板1521以及设置在基板1521的两端并垂直于基板1521同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1522和第二支撑板1523,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1522和第二支撑板1523设置在基板1521的相对的两侧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枢转轴154即设置第一支撑板1522和第二支撑板1523之间。此外,第一支撑板1522远离基板1521的一端具有朝向第一支撑板1522延伸的限位板1524,而且限位板1524和第二支撑板1523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支撑杆153穿行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不需要使用支撑杆153时,可将利用第一支撑板 1522、第二支撑板1523以及限位板1524对支撑杆153进行限位。当需要使用支撑杆153时,支撑杆153可穿过该间隙在竖直面内向上枢转,并沿枢转轴154的轴向方向朝向限位杆151的方向移动。优选地,该间隙设置在远离限位杆151的一侧,以使得支撑杆153能够更加方便地沿枢转轴154的轴向方向移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为顶部敞开式的集装箱100,如图1 所示,该集装箱100包括设置在侧壁120顶端的顶侧梁160和沿集装箱100 的宽度方向设置在顶侧梁160之间的篷布撑杆161。相对应地,在侧壁120 的外表面设置有篷布绳环162。由此,集装箱100的顶部不需要设置箱门,工作人员也不需要爬到集装箱100的顶部作业,由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当需要封闭货物进行运输时,只需要在集装箱 100的顶部盖设篷布,并利用篷布撑杆161和篷布绳环162固定该篷布即可,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操作方便,实用性较高。
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仅需设置一个端门140,由此,集装箱100 的另一端构造为封闭端,即未设置可打开的端门140而是在该端部设置有一个封闭板。为了避免散货在卸货的过程中堆积在该封闭端的角柱处,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集装箱100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流板170,引流板170构造为从封闭板朝向底板130倾斜,由此使得散货通过引流板170 卸除,而无法堆积在角柱处,由此提高卸货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集装箱100的底侧梁110之间还设置有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180。
为了进一步增加集装箱100的整体刚度,在底板130的底面和横梁180 之间设置底部支撑件181。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130包括钢地板、底架梁和支撑角钢,其中底架梁沿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以贴合的方式设置在钢地板的底部,支撑角钢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也以贴合的方式设置在钢地板的底部,由此使得底板13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其中,底部支撑件181连接底架梁和横梁180,以提高集装箱100的刚度。优选地,在底部支撑件181和横梁18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板183,由此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底板130的顶面和侧壁120之间还设置有侧部支撑件182,进一步提高集装箱100的刚度。如图3所示,侧部支撑件182沿集装箱100 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的两个侧壁12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上翻门121,该两个上翻门121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上翻门12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密封件184,由此增强上翻门121与底侧梁11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对上翻门121的锁定,在上翻门121的外表面设置由锁杆,在侧壁12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该锁杆相适配的锁座。优选地,上翻门12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以实现启闭的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
底侧梁;
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以及
端门,所述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且所述端门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所述密封梁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端门的所述密封梁与所述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上翻门上并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
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具有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枢转轴;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枢转轴上,并能够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具有贯穿孔,
其中,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可插设至所述贯穿孔中以固定所述上翻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杆穿行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顶侧梁和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顶侧梁之间的篷布撑杆,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篷布绳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内部与所述端门相对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底板倾斜的引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之间设置有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上翻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两个相对倾斜设置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底侧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门的外表面设置有锁杆,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杆相适配的锁座。
CN202020017198.5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集装箱 Active CN212048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198.5U CN21204882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198.5U CN21204882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8827U true CN212048827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7198.5U Active CN21204882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8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3922B2 (en) Cargo shipping container with top-access roof cover
US8783489B2 (en) Collapsible storage container
CN101823630A (zh) 大宗散货集装箱化运输方法、散货集装箱及其卸料机
US11370606B2 (en) Hopper-in-frame for transporting proppant material
EP3265369B1 (en) Waterproof top door for trailer
JP2008540272A (ja) 座屈強度補強船積みコンテナ
US4682811A (en) Van body used with container car, freight car and truck
WO2020047988A1 (zh) 散粒货物侧卸漏斗集装箱
CN106794847A (zh) 用于货运车厢的车厢附属装置以及带有这种车厢附属装置的货运车厢、带有这种货运车厢的货物转运设备和货物转运方法
KR101992800B1 (ko) 하역방법
US20060030254A1 (en) Storage unit for being portable towable, liftable, rackable, and weatherproof
CN212048827U (zh) 一种集装箱
RU172198U1 (ru) Рама сочленённого вагона-платформы
KR20130100576A (ko) 화물열차의 컨테이너 고정용 어댑터
KR100632343B1 (ko) 겸용 컨테이너
CN113544066A (zh) 运输集装箱
CN103402894A (zh) 具有锁紧装置的倾卸型周转箱
KR200484170Y1 (ko) 코일 및 벌크 화물 겸용 컨테이너
CN201924772U (zh) 货车及货车货箱门
EP3741712A1 (en) Hopper type self unloading container with shutters floor
US9321391B2 (en) Convertible cargo transportation container and convertible cargo transportation vehicle
CN217436681U (zh) 罐式集装箱
RU2774698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сыпучего или штучного груза, загружаемое из бункера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выпускными окнами
RU90035U1 (ru) Борт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й платформы
RU210357U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сыпучего или штучного груз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