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2543U -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2543U
CN212002543U CN201922498000.XU CN201922498000U CN212002543U CN 212002543 U CN212002543 U CN 212002543U CN 201922498000 U CN201922498000 U CN 201922498000U CN 212002543 U CN212002543 U CN 212002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supporting plate
outer ring
platform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80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宏峰
陈钢
左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80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2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2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2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动作平稳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平台底部的内、外两圈撑板,内、外两圈撑板的底面作为工作面;安装于台车底架的内、外两圈托轮,各圈托轮承托相应一圈撑板的工作面;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端部的引导件,引导件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的工作面对接,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旋转平台的外圈撑板转动至外圈托轮位置时,外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的外周缘相接触,外圈托轮在外圈撑板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以保持旋转平台的运行平稳;内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在内圈撑板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内圈托轮保持旋转平台的运行平稳。

Description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背景技术
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中所使用的带横移旋转功能一体化的薄型台车中,通常旋转功能是用电机驱动回转支撑,进而带动旋转平台的旋转来实现。
因为一体化薄型台车的整体高度较低,台车内部的空间有限,难以放入其它机构来确保旋转平台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上端面即停车面的水平平稳,因此,一旦台车中心的回转支撑部分的制作精度不高,或者旋转平台承重过大后引起变形量加大,会导致台车旋转平台上表面的平面度不佳,存在侧倾现象,进而难以保证台车与车库车位架或其它部件的顺畅衔接,影响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台车的旋转平台动作时平稳状况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包括:
固定在旋转平台底部且绕旋转平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撑板,其中外圈撑板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所述内、外两圈撑板的底面作为工作面,所述外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2,且D1为D2的1.6~3 倍;
安装于台车底架且绕旋转平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托轮,各圈托轮承托相应一圈撑板的工作面;
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端部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的工作面对接,所述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而逐渐上升,且倾斜角度为3~15度。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旋转平台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平台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撑板分别布置在旋转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外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内圈撑板的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其该平面垂直于旋转平台轴线。
可选的,内圈托轮为8~12个,呈环形布置于台车底架;
外圈托轮为两组且对称的布置在内圈托轮径向的两侧。
可选的,每组外圈托轮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4~8个。
可选的,所述内、外两圈托轮与所述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于台车底架的上端面,且高出的距离不大于16mm。
可选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内、外两圈托轮通过高度可调的轮座安装于所述台车底架。
可选的,所述引导件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且提供所述导向斜面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斜面的缓冲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
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台车,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旋转平台进行旋转时,旋转平台承重受力变形。旋转平台的外圈撑板转动至外圈托轮位置时,外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的外周缘相接触,外圈托轮在外圈撑板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以保持旋转平台的运行平稳;内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在内圈撑板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内圈托轮保持旋转平台的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台车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台车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台车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台车;104;台车底架;105、旋转平台;106、回转驱动机构;107、回转支撑组件;108、驱动电机;20、动作平稳装置;21、内圈撑板;22、外圈撑板;23、内圈托轮;24、外圈托轮;25、引导件;251、支撑座;26、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台车100,包括台车底架104、旋转平台105以及回转驱动机构106,回转驱动机构106安装于台车底架104并用于驱动旋转平台105转动,旋转平台105能够承托载重(汽车)。
其中,回转驱动机构106包括驱动电机108及回转支撑组件107,回转支撑组件107设置在台车底架104与旋转平台105之间,且旋转平台105通过回转支撑组件107转动安装在台车底架104,驱动电机108安装在台车底架104并驱动支撑组件107,以带动旋转平台105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台车100还包括用于旋转平台105 的动作平稳装置20,动作平稳装置20包括:固定在旋转平台105底部且绕旋转平台105轴线布置的内圈撑板21、外圈撑板22,其中外圈撑板22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内圈撑板21、外圈撑板22的底面作为工作面;安装于台车底架 104且绕旋转平台105轴线布置的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内圈托轮23承托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外圈托轮24承托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平台105进行旋转时,旋转平台105承重受力变形。旋转平台105的外圈撑板22转动至外圈托轮24位置时,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相接触,外圈托轮24在外圈撑板22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105,以保持旋转平台105的运行平稳;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23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23在内圈撑板21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平台105,内圈托轮23保持旋转平台105的运行平稳。
具体地,内圈撑板21与外圈撑板22处于台车底架104与旋转平台105之间原本的间隙空间内,不影响台车100的整体高度,即:内圈撑板21与内圈托轮23相互动作的空间以及外圈撑板22与外圈托轮24相互动作的空间为台车底架104与旋转平台105之间原本的间隙空间,不影响整体台车100的高度。外圈托轮24保持旋转平台105在即将旋转到位时及旋转到位后的平稳。
其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为D2,且 D1为D2的1.6~3倍。以使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能够稳定的支撑旋转平台 105,以使旋转平台105转动平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以台车底架104的中心为圆心) 为5100mm,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以台车底架104的中心为圆心)为2500mm。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与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可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6所示,旋转平台105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21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平台105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撑板22分别布置在旋转平台105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外圈撑板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台车底架104上的左右两端(根据附图1中的台车底架104设置以确定台车底架104 的左右两端)。内圈撑板21呈环形设置,内圈撑板2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台车底架104,内圈撑板21的环心与台车底架104的中心重合。
优选地,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其该平面垂直于旋转平台105轴线。外圈撑板22与内圈撑板21的厚度小于10mm,处于台车底架104与旋转平台105之间间隙空间内,不影响整体台车100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内圈托轮23为8~12个,呈环形布置于台车底架104;外圈托轮24为两组且对称的布置在内圈托轮23径向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载重置于旋转平台105,旋转平台105承重受力变形时,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23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在台车底架104上的布置,能够以使旋转平台105的形变均匀。同时,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受力均匀,避免发生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受力不均,造成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的损坏。
其中,每组外圈托轮24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4~8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组外圈托轮24的数量为4个,外圈托轮24的数量为 12个。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外圈托轮24的数量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数量和位置上调整,同样的,外圈托轮24的数量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数量和位置上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于台车底架104的上端面,且高出的距离不大于16mm。
可以理解的是,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过高,为满足装配需求,会增大台车底架104与旋转平台105之间的间隙,从而造成台车100的高度增高,以增加台车100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通过高度可调的轮座26安装于台车底架104。
可以理解的是,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均通过轮座26安装在台车底架,其中一部分或全部轮座26为高度可调。高度可调的轮座26的设置,能够确保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配合的外周缘的高度相同。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在装配到台车底架104上时,会存在装配误差,通过调节内圈托轮 23、外圈托轮24上的轮座26,以改变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度,以满足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的装配高度。
其中,高度可调的轮座26包括支架、调节螺杆以两调节螺母,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转动安装在支架,台车底架104开设有供调节螺杆穿过的过孔,调节螺杆具有外螺纹,各调节螺母均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调节杆的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穿过过孔,两调节螺母分别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且分别位台车底架104的两侧,通过旋动两调节螺母,以改变调节螺杆与台车底架104 的位置,可以起到调节对应的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外周缘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22端部的引导件25,引导件25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对接,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22而逐渐上升。
可以理解的是,引导件25保证了外圈托轮24与外圈撑板22能平稳过渡。旋转平台105在载重后,旋转平台105左右(根据附图6中的旋转平台105设置以确定旋转平台105的左右两端)的变形量最大,旋转平台105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外圈托轮24先与引导件25接触,利用引导件25来抵旋转台车100消载重后因平台变形量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现象,使旋转平台105能平稳的运动至外圈托轮24的上方。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引导件25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105 且提供导向斜面的支撑座251,以及设置于导向斜面的缓冲材料层。
可以理解的是,各支撑座251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旋转平台105。旋转平台105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外圈托轮24先与支撑座251接触,利用支撑座 251来抵消载重后因旋转平台105变形量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现象,使旋转平台 105能平稳的爬上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
其中,缓冲材料的设置,能够降低外圈托轮24在支撑座251接触滚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施方方式中,缓冲材料层为尼龙(聚酰胺)材料。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层也可以为聚氨酯或者其它材料制作,只要该材料能够具有到缓冲的作用,以降低外圈托轮24在支撑座251接触滚动时产生的噪音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15度。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支撑座251会延伸出旋转平台105的上表面,会影响旋转平台105的载重。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过小是,可能会发生,导向斜面的坡度不能够抵消载重后旋转平台105变形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的现象,不能够使旋转平台105平稳的爬上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
优选地,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在旋转平台底部且绕旋转平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撑板,其中外圈撑板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所述内、外两圈撑板的底面作为工作面,所述外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2,且D1为D2的1.6~3倍;
安装于台车底架且绕旋转平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托轮,各圈托轮承托相应一圈撑板的工作面;
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端部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的工作面对接,所述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而逐渐上升,且倾斜角度为3~1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平台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撑板分别布置在旋转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撑板的工作面与内圈撑板的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其该平面垂直于旋转平台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圈托轮为8~12个,呈环形布置于台车底架;
外圈托轮为两组且对称的布置在内圈托轮径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外圈托轮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4~8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两圈托轮与所述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于台车底架的上端面,且高出的距离不大于1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内、外两圈托轮通过高度可调的轮座安装于所述台车底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且提供所述导向斜面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斜面的缓冲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
10.一种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
CN201922498000.XU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Active CN212002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000.XU CN212002543U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000.XU CN212002543U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2543U true CN212002543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8000.XU Active CN212002543U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2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65113A1 (en) Wheel
CN212002543U (zh)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CN107745937A (zh) 一种汽车装配生产流转系统
CN207158720U (zh) 一种平衡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叉车
CN211003114U (zh) 一种防止输送带跑偏的托辊调心支架
CN210680986U (zh) 一种工件周转车及其转向总成和转向盘装置
CN212098326U (zh) 适于隧道和基底行走的轮组
CN112046278B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CN203550623U (zh) 环冷机复位辊装置
CN211597929U (zh) 一种薄型台车
CN106966133A (zh) 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心上托辊组
CN221025822U (zh) 输送装置
CN104858086A (zh) 重型转台装置
CN107487741A (zh) 一种平衡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叉车
CN217919787U (zh) 一种传送带纠偏装置
CN216761897U (zh) 一种挂车转向辅助装置
CN220242890U (zh) 一种气垫车
CN217346729U (zh) 滚轮及具有该滚轮的3d打印机
CN209796645U (zh) 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支架结构
CN212861456U (zh) 一种车辆和车轮车架连接结构
CN220950293U (zh) 一种可调压轮组件
CN220844591U (zh) 一种翻车机旋转装置
CN114506628B (zh) 一种涂装车间防爬行输送机构
CN209853106U (zh) 一种用于辊道流水线的分段式双辊道
CN220724238U (zh) 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