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7929U - 一种薄型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型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7929U
CN211597929U CN201922373665.8U CN201922373665U CN211597929U CN 211597929 U CN211597929 U CN 211597929U CN 201922373665 U CN201922373665 U CN 201922373665U CN 211597929 U CN211597929 U CN 211597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heel
wheels
height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36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岳芳
许宏峰
陈钢
廖和平
杨耀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36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7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7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7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型台车,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底架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旋转台,还包括:安装在底架上的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至少四个行走轮,至少两个行走轮配置有各自独立的行走电机,在高度方向上,所有行走轮以及行走电机均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安装在底架上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台绕竖直轴线旋转;安装在底架水平方向一侧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控制柜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行走电机以及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安装在旋转台上的电缆走线机构,电缆走线机构中的电缆卷筒处在第二高度区间以上;作用在底架和旋转台之间的动作平稳装置。所述薄型台车占用高度小,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薄型台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台车。
背景技术
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中所使用的台车通常只具有横移功能,需要台车同时实现旋转功能时,通常的做法是在横移台车上加装旋转机构,这样台车位于停车面下方的设备高度会很容易超过500mm,导致车库占用的高度加大,或者土建的施工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薄型台车,以降低车库占用高度,或降低土建成本。
一种薄型台车,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底架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旋转台,底架厚度对应第一高度区间,底架与旋转台的间隙对应第二高度区间,旋转台厚度对应第三高度区间,所有高度区间之和为250~320mm,其中所述第二高度区间为5~26mm;所述薄型台车还包括:
安装在底架上的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至少四个行走轮,至少两个行走轮配置有各自独立的行走电机,在高度方向上,所有行走轮以及行走电机均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
安装在底架上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台绕竖直轴线旋转;
安装在底架水平方向一侧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控制柜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行走电机以及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
安装在旋转台上的电缆走线机构,电缆走线机构中的电缆卷筒处在第二高度区间以上;
作用在底架和旋转台之间的动作平稳装置,动作平稳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台上的撑板、以及安装在底架上且与撑板底面配合的托轮。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所述行走轮分为两组,两组行走轮分别布置在底架行走方向的两侧,每组行走轮中至少一个行走轮配置有独立的行走电机。
可选的,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邻近旋转台的一侧具有与旋转台外缘相适应的弧形边,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旋转台停车面相互平齐。
可选的,所述电缆走线机构包括:沿电缆延伸路径依次转动安装于旋转台的电缆卷筒、多个导向轮、转向轮以及压绳轮;
所述电缆卷筒位于旋转台水平方向的一侧;
受所述多个导向轮限定的电缆延伸路径由所述电缆卷筒的出线位置起,经过旋转台停车面下方延伸至所述转向轮的入线位置;
所述转向轮用于引导电缆向所述压绳轮延伸,且所述转向轮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45度;
所述压绳轮用于引导电缆朝旋转台停车面上方延伸,且所述压绳轮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45度。
可选的,所述电缆卷筒的轴线水平布置,所述电缆卷筒的出线位置处在电缆卷筒沿竖直方向的底侧。
可选的,各导向轮的外周设有线槽,沿电缆延伸路径其中一上游导向轮的线槽宽度为H1,其中一下游导向轮的线槽宽度为H2,且满足H1大于H2。
可选的,各导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处在电缆延伸路径下方以承托电缆,其余导向轮分别处在电缆延伸路径的上方和/或下方。
可选的,所述动作平稳装置包括:
固定在旋转台底部且绕旋转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撑板,其中外圈撑板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所述内、外两圈撑板的底面作为工作面;
安装于底架且绕旋转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托轮,各圈托轮承托相应一圈撑板的工作面;
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端部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的工作面对接,所述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而逐渐上升。
可选的,所述旋转台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台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分别布置旋转台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外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2,且D1为D2的1.6~3倍。
本申请提供的薄型台车,可以降低车库占用高度,或降低土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中旋转台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中底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中底架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中旋转台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电缆走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电缆走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转向轮与旋转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压绳轮与旋转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导向轮与旋转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的结构示意图(部分部件省略);
图14为本申请中薄型台车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4中薄型台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薄型台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3中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3中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1、台车停车面;102、电缆;103、运行警报装置;104、底架;105、旋转台;106、驱动机构;107、护栏;108、驱动电机;109、导向轮;110、支撑板;111、端部缓冲机构;112、旋转检测系统;113、行走轮;114、行走电机;115、控制柜;116、踏板;
10、电缆走线机构;11、电缆卷筒;111、安装座;12、导向轮;121、连接件;122、线槽;13、转向轮;131、轮架;14、压绳轮;141、安装基座;15、靠线轮;
20、动作平稳装置;21、内圈撑板;22、外圈撑板;23、内圈托轮;24、外圈托轮;25、引导件;251、支撑座;26、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发明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参见图1~图6所示,一种薄型台车,包括底架104以及安装在底架104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旋转台105,底架104厚度对应第一高度区间H1,底架104与旋转台105的间隙对应第二高度区间H2,旋转台105厚度对应第三高度区间H3,所有高度区间之和为250~320mm,其中第二高度区间H2为5~26mm;薄型台车还包括:
安装在底架104上的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至少四个行走轮113,至少两个行走轮113配置有各自独立的行走电机114,在高度方向上,所有行走轮113以及行走电机114均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
安装在底架104上的驱动机构106,用于驱动旋转台105绕竖直轴线旋转;
安装在底架104水平方向一侧的控制柜115,控制柜115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控制柜115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行走电机114以及驱动机构106的控制系统;
安装在旋转台105上的电缆走线机构10,电缆走线机构10中的电缆102卷筒处在第二高度区间H2以上;
作用在底架104和旋转台105之间的动作平稳装置20,动作平稳装置20包括固定在旋转台105上的撑板、以及安装在底架104上且与撑板底面配合的托轮。
底架104为薄型台车提供底部支撑,通过选择合适的型材(种类不限)以及布置方式为框架整体提供足够的强度,底架104厚度对应第一高度区间,第一高度区间不大于200mm;旋转台105的骨架采用型材(种类不限)组装而成,旋转台105厚度对应第二高度区间,第一高度区间不大于250mm。
本申请中,底架104厚度应理解为底架104框架的厚度,旋转台105厚度应理解为旋转台105框架的厚度,底架104与旋转台105的间隙应理解为底架104与旋转台105的框架之间的距离,不应理解为底架、旋转台上所有部件都对厚度具有影响。
通过控制底架104高度、旋转台105高度、以及底架104与旋转台105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隙,将台车的整体高度控制在320mm以下,有效解决台车高度过高的问题。
为了控制台车的高度,行走电机114、控制柜115、电缆走线机构10、动作平稳装置20、驱动机构106均进行高度控制。
驱动机构106位于底架104的中部,驱动机构106用于驱动旋转台105的旋转,并进行底架104和旋转台105的连接,驱动机构106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驱动机构106包括:安装在底架104上的驱动电机108、受驱动电机108驱动的齿轮、安装在旋转台105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圈,通过驱动电机108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带动齿圈转动,通过齿圈带动旋转台105转动。驱动机构106在高度上基本位于底架104和旋转台105的高度区间(包括底架104和旋转台105的间隙)内,不额外占用高度空间。
参见图4所示,底架104为矩形框架,行走轮113分为两组,两组行走轮113分别布置在底架104行走方向的两侧,每组行走轮113为两个,其中一个行走轮113配置有独立的行走电机114。两台行走电机114的高度均位于第一高度区间内,为底架104的整体移动提供动力。
参见图4所示,底架10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铺设有支撑板110,支撑板110邻近旋转台105的一侧具有与旋转台105外缘相适应的弧形边,支撑板110的上表面与旋转台105停车面相互平齐。通过支撑板110与旋转台105停车面的衔接,提高安全性。
底架104上设有用于检测旋转台105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系统112,旋转检测系统112包括安装在底架104上的若干感应器、以及安装在旋转台105上的若干触发件,通过感应器的感应信号判断旋转台105的旋转位置。感应器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光电检测器。
底架104的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端部缓冲机构111,端部缓冲机构111位于行进方向的前后两侧,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对台车起到保护作用。底架10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导向装置,具体地,导向装置为轴线竖直布置的导向轮109,在立体车库运行时,通过导向轮109抵靠与之配套的轨道,确保台车运行的平稳。
参见图3所示,旋转台105上还安装有运行警报装置103,运行警报装置103分别在旋转台105的四个角,在设备运行时发出警报声,起到警示作用。
旋转台105上还铺设有踏板116,以提高旋转台105使用的安全性。旋转台105的相对两侧安装有护栏107,用于保护施工人员。
控制柜115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高度区间内,避免与旋转台105产生干涉,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套台车的动作。控制系统接收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行走电机114使底架104的移动,接收旋转检测系统112获得旋转台105的旋转位置信息,并依据该旋转位置信息控制驱动机构106驱动旋转台105转动。
电缆走线机构位于旋转台105内部,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如图7至图12所示,电缆走线机构10能够引导电缆朝台车停车面101上方延伸,以使电缆102从台车停车面101上的电缆出线口延伸出。
电缆走线机构10包括沿电缆102延伸路径依次转动安装于旋转台105的电缆卷筒11、多个导向轮12、转向轮13以及压绳轮14;电缆卷筒11位于旋转台105水平方向的一侧;受多个导向轮12限定的电缆102延伸路径由电缆卷筒11的出线位置起,经过台车停车面10下方延伸至转向轮13的入线位置;转向轮13用于引导电缆102向压绳轮14延伸,压绳轮14用于引导电缆102朝台车停车面10上方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电缆卷筒11中出来的电缆102,经过导向轮12的引导到达转向轮13,电缆102经过转向轮13换向后,压绳轮14引导电缆102朝台车停车面10上方延伸。电缆卷筒11位于旋转台105水平方向的一侧,可以避免电缆卷筒11的高度影响旋转台105的高度,从而能够减小旋转台105的高度。
电缆102经过转向轮13后,电缆102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大约90度。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缆102经过转向轮13后,电缆102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角度不限于90度,此角度取决于转向轮13以及压绳轮14的安装位置,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进一步地,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45度,压绳轮1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45度。
可以理解的是,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大时,会造成电缆102与转向轮13包角过小,会发生电缆102与转向轮13相脱离的问题。压绳轮1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的包角过小,会发生电缆102与转向轮13相脱离的问题。压绳轮1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过大时,在电缆经过压绳轮14并朝台车停车面10上方延伸时,同样会造成电缆102与压绳轮14的包角过小,会发生电缆102与压绳轮14相脱离的问题。
其中,转向轮13的外周以及压绳轮14的外周均设置有与电缆102配合的环形槽,环形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避免电缆从转向轮13或压绳轮14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台车停车面10以下220mm的水平面作为参照面,电缆走线机构10中各部件均处在参照面的上方。避免电缆走线机构10对旋转台105高度产生过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旋转台105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缆卷筒11的轴线水平布置,电缆卷筒11的出线位置处在电缆卷筒11沿竖直方向的底侧。
可以理解的是,电缆卷筒11通过安装座111安装在旋转台105上,电缆卷筒11与安装座111转动连接,安装座11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安装在旋转台105上。电缆卷筒11的轴线水平布置,可以减小电缆卷筒1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少旋转台105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0度,且转向轮13的入线位置高于转向轮13的出线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小时,在转向轮13入线位置与导向轮12的出线位置在水平位置上错位设置时,会造成电缆102与转向轮13包角过小,电缆102在运动的过程中,电缆102容易与转向轮13上的环形槽相脱离。同样的,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大时,同样会造成电缆102与转向轮13上的包角过小,同样会发生电缆102与转向轮13上的环形槽相脱离的问题。
其中,转向轮13通过轮架131安装在旋转台105上,转向轮13转动安装在轮架131上,轮架13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旋转台105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转向轮1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度。
进一步地,转向轮13的出线位置与压绳轮14的入线位置等高。电缆102在转向轮13与压绳轮14之间呈水平设置,以增大电缆102与转向轮13以及压绳轮14之间的包角,以使电缆102从转向轮12平稳的到达压绳轮14。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10所示,压绳轮14水平径向的一侧还设有靠线轮15,压绳轮14的出线位置处在压绳轮14和靠线轮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电缆102在经过压绳轮14后,能够将电缆102在经过转向轮13后的运行方向进行调整,然后通过靠线轮15将电缆102引导出台车停车面101。靠线轮15的设置,能够对电缆102进行导向。
其中,压绳轮14和/或靠线轮15通过安装基座141安装在旋转台105上。压绳轮14和/或靠线轮15可以通过安装基座141进行在横向和竖向(水平方向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竖向)的微调,以适应压绳轮14和/或靠线轮1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配需求的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绳轮1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5度,压绳轮14和靠线轮15的轴线相互平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各导向轮12的外周设置有线槽122,沿电缆102延伸路径其中一上游导向轮12的线槽122宽度为H1,其中一下游导向轮12的线槽122宽度为H2,且满足H1大于H2。
可以理解的是,电缆102在从电缆卷筒11中出线的过程中,电缆卷筒11的出线位置会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发生改变,以造成电缆102与转向轮的入线位置的之间的角度变化,因此,下游导向轮12的线槽122宽度小于上游导向轮12的线槽122宽度,以对电缆102起到引导作用,以使电缆102平稳导入转向轮13,以使电缆102在转向轮13入线位置的接收适应范围内。
或者,沿电缆102延伸路径,各导向轮12的线槽122宽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各导向轮12均直接或间接安装在旋转台105上。在各导向轮12均间接安装在上时,各导向轮12是通过连接件121固定安装在旋转台105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各导向轮12中至少有一个处在电缆102延伸路径下方以承托电缆102,其余导向轮12分别处在电缆102延伸路径的上方和/或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各导向轮12的设置能够确保电缆102稳定的接入转向轮13。电缆102通过导向轮12的支撑,以确保电缆102的输出高度。处在电缆102延伸路径下方导向轮12,按电缆102输出高度的实际需要布置在相应的高度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2的数量为三个,且其中两个导向轮12处在电缆102延伸路径下方以承托电缆102。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2的数量以及导向轮12的安装位置可按实际电缆102出线需要进行布置,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旋转台105在与电缆102延伸路径相干涉的部位开设有过线孔,在过线孔的边缘安装有电缆防护件。
可以理解的是,电缆防护件由尼龙(聚酰胺)制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缆防护件还可以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电缆102在经过过线孔时,过线孔的内壁也能够起到对电缆102起到支撑的作用。电缆防护件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电缆102的作用,避免过线孔的侧壁割伤电缆102,以造成电缆102的使用寿命缩短。
具体地,电缆防护件开设有供电缆102穿过的过孔,电缆防护件的外侧壁与过线孔的内壁相配合固定。其中,过孔的内径大于电缆的厚度,以便于电缆能够沿过孔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转向轮13和压绳轮14中的至少一者,还设置有防止电缆102跳脱的压绳杆。
可以理解的是,压绳杆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旋转台105,压绳杆的设置能够防止电缆102在运行的过程中意外跳出转向轮13或压绳轮14。在电缆102与转向轮13或压绳轮14之间的啮合位置,压绳杆与电缆102之间仅有少量的微小间隙,此间隙小于电缆102的厚度,此间隙避免压绳杆干涉导转向轮13或压绳轮14旋转运动,同时,还能够防止意外情况下电缆102从转向轮13或压绳轮14的环形槽内跳脱。
动作平稳装置20位于底架的高度区间内,如图13至图19所示,动作平稳装置20包括:固定在旋转台105底部且绕旋转台105轴线布置的内圈撑板21、外圈撑板22,其中外圈撑板22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内圈撑板21、外圈撑板22的底面作为工作面;安装于底架104且绕旋转台105轴线布置的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内圈托轮23承托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外圈托轮24承托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台105进行旋转时,旋转台105承重受力变形。旋转台105的外圈撑板22转动至外圈托轮24位置时,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相接触,外圈托轮24在外圈撑板22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台105,以保持旋转台105的运行平稳;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23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23在内圈撑板21下方受压滚动导向,支撑旋转台105,内圈托轮23保持旋转台105的运行平稳。
具体地,内圈撑板21与外圈撑板22处于底架104与旋转台105之间原本的间隙空间内,不影响台车100的整体高度,即:内圈撑板21与内圈托轮23相互动作的空间以及外圈撑板22与外圈托轮24相互动作的空间为底架104与旋转台105之间原本的间隙空间,不影响整体台车100的高度。外圈托轮24保持旋转台105在即将旋转到位时及旋转到位后的平稳。
其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为D2,且D1为D2的1.6~3倍。以使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能够稳定的支撑旋转台105,以使旋转台105转动平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以底架104的中心为圆心)为5100mm,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以底架104的中心为圆心)为2500mm。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外圈撑板22对应的直径与内圈撑板21对应的直径可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图18所示,旋转台105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21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台105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撑板22分别布置在旋转台105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外圈撑板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底架104上的左右两端(根据附图13中的底架104设置以确定底架104的左右两端)。内圈撑板21呈环形设置,内圈撑板2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底架104,内圈撑板21的环心与底架104的中心重合。
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且该平面垂直于旋转台105轴线。外圈撑板22与内圈撑板21的厚度小于10mm,处于底架104与旋转台105之间间隙空间内,不影响整体台车100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内圈托轮23为8~12个,呈环形布置于底架104;外圈托轮24为两组且对称的布置在内圈托轮23径向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载重置于旋转台105,旋转台105承重受力变形时,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与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撑板21的工作面与内圈托轮23的外周缘相接触,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在底架104上的布置,能够以使旋转台105的形变均匀。同时,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受力均匀,避免发生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受力不均,造成内圈托轮23与外圈托轮24的损坏。
其中,每组外圈托轮24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4~8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组外圈托轮24的数量为4个,外圈托轮24的数量为12个。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外圈托轮24的数量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数量和位置上调整,同样的,外圈托轮24的数量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数量和位置上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于底架104的上端面,且高出的距离不大于16mm。
可以理解的是,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过高,为满足装配需求,会增大底架104与旋转台105之间的间隙,从而造成台车100的高度增高,以增加台车100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通过高度可调的轮座26安装于底架104。
可以理解的是,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均通过轮座26安装在底架,其中一部分或全部轮座26为高度可调。高度可调的轮座26的设置,能够确保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配合的外周缘的高度相同。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在装配到底架104上时,会存在装配误差,通过调节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上的轮座26,以改变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的外周缘高度,以满足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的装配高度。
其中,高度可调的轮座26包括支架、调节螺杆以两调节螺母,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转动安装在支架,底架104开设有供调节螺杆穿过的过孔,调节螺杆具有外螺纹,各调节螺母均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调节杆的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穿过过孔,两调节螺母分别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且分别位底架104的两侧,通过旋动两调节螺母,以改变调节螺杆与底架104的位置,可以起到调节对应的内圈托轮23、外圈托轮24与工作面相配合外周缘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及图19所示,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22端部的引导件25,引导件25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22的工作面对接,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22而逐渐上升。
可以理解的是,引导件25保证了外圈托轮24与外圈撑板22能平稳过渡。旋转台105在载重后,旋转台105左右(根据附图18中的旋转台105设置以确定旋转台105的左右两端)的变形量最大,旋转台105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外圈托轮24先与引导件25接触,利用引导件25来抵旋转台车100消载重后因平台变形量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现象,使旋转台105能平稳的运动至外圈托轮24的上方。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及图19所示,引导件25包括固定于旋转台105且提供导向斜面的支撑座251,以及设置于导向斜面的缓冲材料层。
可以理解的是,各支撑座251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旋转台105。旋转台105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外圈托轮24先与支撑座251接触,利用支撑座251来抵消载重后因旋转台105变形量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现象,使旋转台105能平稳的爬上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
其中,缓冲材料的设置,能够降低外圈托轮24在支撑座251接触滚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施方方式中,缓冲材料层为尼龙(聚酰胺)材料。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层也可以为聚氨酯或者其它材料制作,只要该材料能够具有到缓冲的作用,以降低外圈托轮24在支撑座251接触滚动时产生的噪音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及图19所示,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15度。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支撑座251会延伸出旋转台105的上表面,会影响旋转台105的载重。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过小是,可能会发生,导向斜面的坡度不能够抵消载重后旋转台105变形引起的动作不平稳的现象,不能够使旋转台105平稳的爬上外圈托轮24的外周缘。
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
本申请提供的薄型台车,可以降低车库占用高度,或降低土建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薄型台车,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底架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旋转台,其特征在于,底架厚度对应第一高度区间,底架与旋转台的间隙对应第二高度区间,旋转台厚度对应第三高度区间,所有高度区间之和为250~320mm,其中所述第二高度区间为5~26mm;所述薄型台车还包括:
安装在底架上的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至少四个行走轮,至少两个行走轮配置有各自独立的行走电机,在高度方向上,所有行走轮以及行走电机均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
安装在底架上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台绕竖直轴线旋转;
安装在底架水平方向一侧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处在第一高度区间内,控制柜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行走电机以及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
安装在旋转台上的电缆走线机构,电缆走线机构中的电缆卷筒处在第二高度区间以上;
作用在底架和旋转台之间的动作平稳装置,动作平稳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台上的撑板、以及安装在底架上且与撑板底面配合的托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所述行走轮分为两组,两组行走轮分别布置在底架行走方向的两侧,每组行走轮中至少一个行走轮配置有独立的行走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邻近旋转台的一侧具有与旋转台外缘相适应的弧形边,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旋转台停车面相互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走线机构包括:沿电缆延伸路径依次转动安装于旋转台的电缆卷筒、多个导向轮、转向轮以及压绳轮;
所述电缆卷筒位于旋转台水平方向的一侧;
受所述多个导向轮限定的电缆延伸路径由所述电缆卷筒的出线位置起,经过旋转台停车面下方延伸至所述转向轮的入线位置;
所述转向轮用于引导电缆向所述压绳轮延伸,且所述转向轮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45度;
所述压绳轮用于引导电缆朝旋转台停车面上方延伸,且所述压绳轮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卷筒的轴线水平布置,所述电缆卷筒的出线位置处在电缆卷筒沿竖直方向的底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各导向轮的外周设有线槽,沿电缆延伸路径其中一上游导向轮的线槽宽度为H1,其中一下游导向轮的线槽宽度为H2,且满足H1大于H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各导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处在电缆延伸路径下方以承托电缆,其余导向轮分别处在电缆延伸路径的上方和/或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平稳装置包括:
固定在旋转台底部且绕旋转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撑板,其中外圈撑板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段,所述内、外两圈撑板的底面作为工作面;
安装于底架且绕旋转台轴线布置的内、外两圈托轮,各圈托轮承托相应一圈撑板的工作面;
固定对接于各段外圈撑板端部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通过导向斜面与相应段外圈撑板的工作面对接,所述导向斜面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圈撑板而逐渐上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内圈撑板为圆环形且布置在旋转台长度方向的中部,两段外圈分别布置旋转台长度方向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台车,其特征在于,外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1,内圈撑板对应的直径为D2,且D1为D2的1.6~3倍。
CN201922373665.8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薄型台车 Active CN211597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3665.8U CN21159792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薄型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3665.8U CN21159792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薄型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7929U true CN211597929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3665.8U Active CN21159792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薄型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7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342B (zh) 桥式起重机
CN111994710A (zh) 一种高铁双向电缆敷设作业车
US10449977B2 (en) Railway vehicle and funicular apparatus
WO2007077937A1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211597929U (zh) 一种薄型台车
CN110091932A (zh) 一种自动清障式救援车
CN102529989B (zh) 长钢轨列车组安全车及长钢轨列车组
CN214396758U (zh) 一种可自动转向重载轨道运输平板车
CN111173333A (zh) 一种薄型台车
JP2008239262A (ja) クレーン用車輪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天井クレーン
US5850726A (en) Wr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247579A (zh) 纠偏装置
CN213085013U (zh) 一种高铁双向电缆敷设车专用底盘
CN112003196B (zh) 一种地铁隧道电缆自动敷设作业车
CN111994712A (zh) 一种高铁双向电缆敷设车专用底盘
CN201116265Y (zh) 电动葫芦小车运行平衡装置
CN111441628A (zh) 一种停车设备的横移框架
CN114506778B (zh) 一种具有重心自适应的中重型设备运输安装设备
CN113171989B (zh) 一种高速直线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1393369U (zh) 应用于台车的电缆走线机构
CN212002543U (zh) 用于台车旋转平台的动作平稳装置及台车
US20200385253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a lifting carriage
CN221025822U (zh) 输送装置
CN112046278B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CN215207102U (zh) 纠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