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0894U -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0894U
CN211990894U CN202020035014.8U CN202020035014U CN211990894U CN 211990894 U CN211990894 U CN 211990894U CN 202020035014 U CN202020035014 U CN 202020035014U CN 211990894 U CN211990894 U CN 211990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usbar
bus
concav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50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琦亮
刘登攀
叶治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Conghai
Xiangyang Longsheng Ruida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50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0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0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0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汇流排成型槽、冷却通道及纵向通道,在沿汇流排成型槽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冷却通道的基础上,加以在各个过桥凹道下方纵向设置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纵向通道,在汇流排成型槽下方形成纵横交错的冷却水网,使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可流至过桥凹道下方实现各部分同步冷却,配合在汇流排成型槽、冷却通道及纵向通道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实现同时利用冷却液冷却及自然冷却两种方式叠加冷却,冷却效果更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效果有限、导热块与模具本体连接处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铸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用的蓄电池,在铅酸蓄电池中,汇流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集流、分流及连接极板。在汇流排的生产中,一般通过汇流排自动铸焊机,将铅液注入汇流排成型模具中,凝固后冷却取出即得到成型的汇流排。在生产过程中,冷却是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一般采用水冷,但传统的管道冷却方式因无法覆盖至过桥凹道和极柱坑处,因此局部冷却速度慢,延长整体冷却时间,且各部分未同步冷却,影响整体成型质量。
申请号为CN20152037702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表面设有多组用于浇铸蓄电池汇流排的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凹道与负极凹道,模具本体上表面位于成型单元以外的部分区域设有镂空孔,相邻成型单元中的正极凹道与负极凹道之间连接有过桥凹道,所述过桥凹道设置在一导热块上,所述导热块连接在模具本体上且位于正极凹道和负极凹道之间,导热块的导热率大于模具本体的导热率,通过设置镂空孔和导热率大的导热快,加快过桥凹道处的冷却速度。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通道无法沿及过桥凹道下方,开设的镂空孔和设置的导热快是通过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来冷却,这种自然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有限,且导热块焊接在模具本体上,两者材质不同,在升降温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冷却效果有限、导热块与模具本体连接处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在沿汇流排成型槽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冷却通道的基础上,加以在各个过桥凹道下方纵向设置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纵向通道,使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可流至过桥凹道下方实现同步冷却,配合在汇流排成型槽、冷却通道及纵向通道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实现同时利用冷却液冷却及自然冷却两种方式叠加冷却,冷却效果更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效果有限、导热块与模具本体连接处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用于浇铸汇流排的汇流排成型槽,所述汇流排成型槽宽度方向的两侧交错凸出设置有过桥凹道,所述模具本体内沿汇流排成型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冷却通道,所述模具本体内沿汇流排成型槽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的所述过桥凹道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本体上位于所述汇流排成型槽、冷却通道及纵向通道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沿所述汇流排成型槽的外轮廓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面,所述汇流排成型槽设置于所述凹面上,且该汇流排成型槽的外围设置有高于所述凹面的凸起部。
作为优选,每组所述汇流排成型槽均包括第一汇流排单元及第二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及第二汇流排单元上分别交替设置有正极凹道及负极凹道,且第一汇流排单元及第二汇流排单元上的正极凹道及负极凹道相互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一端的正极凹道内凸出设置有正极柱坑,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相对所述正极柱坑一端的负极凹道内凸出设置有负极柱坑。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孔分别对应沿所述正极柱坑及负极柱坑的凸出轮廓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冷却通道对应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沿汇流排成型槽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冷却通道的基础上,加以在各个过桥凹道下方纵向设置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纵向通道,在汇流排成型槽下方形成纵横交错的冷却水网,使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可流至过桥凹道下方实现各部分同步冷却,配合在汇流排成型槽、冷却通道及纵向通道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实现同时利用冷却液冷却及自然冷却两种方式叠加冷却,冷却效果更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效果有限、导热块与模具本体连接处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本体的上表面设置凹面,将成型模孔设置于凹面上,且该成型模孔的外围设置有高于凹面的凸出部,可以将成型模孔内的铅液与凹面残留的铅液有效隔开,且通过设置凹面,有利于残留铅液快速排走,使汇流排的凝固成型质量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汇流排各部分可同步冷却、冷却效果更佳、成型质量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蓄电池铸焊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水平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模具本体背面图;
图7为图2中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用于浇铸汇流排的汇流排成型槽2,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宽度方向的两侧交错凸出设置有过桥凹道21,所述模具本体1内沿汇流排成型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冷却通道3,所述模具本体1内沿汇流排成型槽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冷却通道3相连的纵向通道4,所述纵向通道4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的所述过桥凹道21下方。
本实施例中,在沿汇流排成型槽2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冷却通道3的基础上,加以在各个过桥凹道21下方纵向设置与冷却通道3相连通的纵向通道4,在汇流排成型槽2下方形成纵横交错的冷却水网,使冷却通道3内的冷却液可流至过桥凹道21下方,实现各部分同步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提高成型质量。
作为优选,如图3-6所示,所述模具本体1上位于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冷却通道3及纵向通道4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5,所述镂空孔5沿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的外轮廓设置。
本实施例中,配合在模具本体上除汇流排成型槽2、冷却通道3及纵向通道4以外的区域设置镂空孔,在利用冷却液冷却的同时,使汇流排成型槽2外轮廓可与外部空气充分发生热交换,即叠加利用自然冷却方式,同时利用两种冷却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每组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均包括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上分别交替设置有正极凹道24及负极凹道25,且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上的正极凹道24及负极凹道25相互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22一端的正极凹道24内凸出设置有正极柱坑26,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23相对所述正极柱坑26一端的负极凹道25内凸出设置有负极柱坑27。
作为优选,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镂空孔5分别对应沿所述正极柱坑26及负极柱坑27的凸出轮廓设置。
由于极柱坑的开设深度大于汇流排成型槽2其他部分的开设深度,因此极柱坑的冷却速度相对更慢,通过将镂空孔5设置为沿所述正极柱坑26及负极柱坑27的凸出轮廓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热交换加快极柱坑内铅液的冷却速度,补偿极柱孔较慢的冷却速度,缩短整体冷却时间。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还包括若干的连接管道7,所述连接管道7与所述冷却通道3对应连通设置,外部冷却液经连接管道7流入冷却通道3内,与铅液进行热交换冷却。
实施例二
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为优选,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面11,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设置于所述凹面11上,且该汇流排成型槽2的外围设置有高于所述凹面11的凸起部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凹面11,将成型模孔2设置于凹面11上,并在成型模孔2的外围设置有高于凹面11的凸出部6,可以将成型模孔2内的铅液与凹面11残留的铅液有效隔开,且通过设置凹面11,有利于残留铅液快速排走,使汇流排的凝固成型质量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用于浇铸汇流排的汇流排成型槽(2),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宽度方向的两侧交错凸出设置有过桥凹道(21),所述模具本体(1)内沿汇流排成型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冷却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内沿汇流排成型槽(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冷却通道(3)相连的纵向通道(4),所述纵向通道(4)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的所述过桥凹道(21)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位于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冷却通道(3)及纵向通道(4)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镂空孔(5),所述镂空孔(5)沿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的外轮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面(11),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设置于所述凹面(11)上,且该汇流排成型槽(2)的外围设置有高于所述凹面(11)的凸起部(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汇流排成型槽(2)均包括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上分别交替设置有正极凹道(24)及负极凹道(25),且第一汇流排单元(22)及第二汇流排单元(23)上的正极凹道(24)及负极凹道(25)相互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22)一端的正极凹道(24)内凸出设置有正极柱坑(26),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23)相对所述正极柱坑(26)一端的负极凹道(25)内凸出设置有负极柱坑(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孔(5)分别对应沿所述正极柱坑(26)及负极柱坑(27)的凸出轮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的连接管道(7),所述连接管道(7)与所述冷却通道(3)对应连通设置。
CN202020035014.8U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Active CN211990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5014.8U CN211990894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5014.8U CN211990894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0894U true CN211990894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5014.8U Active CN211990894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0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4663U (zh) 一种铅蓄电池铸焊底模
CN104907538A (zh) 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
CN102629689B (zh) 铅酸蓄电池铅包铜板栅生产方法及专用组合模具
CN211990894U (zh)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CN211840103U (zh) 铅蓄电池同步平面涌水冷却成型方式的铸焊模具
CN211990891U (zh) 一种电池汇流排成型模具
CN205888038U (zh) 100Ah铅酸蓄电池铸焊模具
CN211990888U (zh) 一种一出二镂空型铅酸电池铸焊模具
CN212121628U (zh) 一种均匀冷却电池铸焊模具
CN211990889U (zh) 一种节能型铅酸电池铸焊模具
CN211990893U (zh) 一种一出二铅酸电池铸焊模具
CN105903929B (zh) 100Ah铅酸蓄电池铸焊模具
CN205008558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成型铸焊模
CN216938377U (zh) 一种蓄电池极柱u型冷却系统
CN219004548U (zh) 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用铸焊模具
CN207267043U (zh) 一种电池铸焊模具
CN111974955A (zh) 一种冷却水平连铸结晶器
CN213591725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铸焊模具
CN219443396U (zh) 一种铅酸电池铸焊模具及应用其的铸焊机
CN215356077U (zh) 一种高拉速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及其铜板
CN205763778U (zh) 一种铸焊模具冷却结构
CN211782932U (zh) 一种微通道可提高传热效率的板式换热器
CN21961696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激光焊接冷却装置
CN211990892U (zh)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CN204639098U (zh) 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0

Address after: 441000 Room 112, Floor 6, Building 19, No. 213, Tanxi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yang Longsheng Ruida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Gao Lou Zhen Hong Di Cun,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200

Patentee before: Wang Conghai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0

Address after: Gao Lou Zhen Hong Di Cun,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200

Patentee after: Wang Conghai

Address before: 313100 no.179-300, Chizhou Avenue, Huaxi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Huaxi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