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0892U -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0892U
CN211990892U CN202020026734.8U CN202020026734U CN211990892U CN 211990892 U CN211990892 U CN 211990892U CN 202020026734 U CN202020026734 U CN 202020026734U CN 211990892 U CN211990892 U CN 211990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ole
utmost point
point post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67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琦亮
刘登攀
叶治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cai Electronics Co ltd
Wang Conghai
Original Assignee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67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0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0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0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制造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及与模具本体内部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若干的冷却管,模具本体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浇道及对称设置的极柱孔,极柱孔与邻设的浇道相连,冷却管分别位于冷却流道的两侧,极柱孔底部设置有定位区,其通过在极柱孔设置定位区,利用定位区对端子进行定位,之后进行汇流排与极柱的浇铸,在浇铸的过程中,铅液灌注到极柱孔内后,铅液冷却后形成的极柱直接与端子连接,实现极柱浇铸与端子的连接一次完成,解决了极柱与端子成型后尺寸偏差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制造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需要在铅制的汇流排的极柱上设置端子,用于与外部进行接线进行充放电,而在铅酸电池的加工过程中,端子与极柱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电池极群的极耳上完成汇流排的铸造焊接时,直接将极柱也同步铸造,之后将端子通过手工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极柱上;另一种是,在电池极群的极耳上只进行汇流排的铸造焊接,之后通过辅助模具利用铅液铸造出带有端子的极柱,之后将极柱与汇流排进行焊接。
在专利号为CN201420809035.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多极柱式端子焊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中盖上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极柱孔,极柱穿过极柱孔伸入端子槽内,置于端子槽内的接线端子穿装在极柱外径上,接线端子上沿极柱外径周围设有一圈凹槽,两极柱之间的接线端子上卡装焊接条,极柱与焊接条烧熔后填充入凹槽内,覆盖焊接极柱与接线端子,其就是通过模具先浇铸出汇流排及极柱,之后再将端子与极柱进行焊接。
此外,在专利号为CN201811246255.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铜端子极柱及浇铸合金和制作方法,包括有铜极、挂镀合金层、浇铸合金座,其中铜极的下部浇铸在浇铸合金座上,且铜极的下部外侧设有挂镀合金层。铅酸蓄电池铜端子极柱所设挂镀合金层所用的合金,挂镀合金层所用的合金包括有铅和锡,铅、锡的重量比是:铅占36%~40%、锡占60%~64%。本实用新型避免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出现极柱铜件扭力小,容易松动的情况,确保电池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其就是浇铸处带有端子的极柱,之后再将极柱与汇流排进行焊接。
但是上述的这两种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均需要将极柱热熔后重新进行焊接,加工出的铅酸电池的极柱尺寸均存在很大的误差,产品的品质很难做到一致性,如果直接在浇筑汇流排及极柱的过程中将端子与极柱连接,铅液的高温会使端子的表面氧化,影响生产电池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通过在极柱孔设置定位区,利用定位区对端子进行定位,之后进行汇流排与极柱的浇铸,在浇铸的过程中,铅液灌注到极柱孔内后,铅液冷却后形成的极柱直接与端子连接,实现极柱浇铸与端子的连接一次完成,解决了极柱与端子成型后尺寸偏差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及与所述模具本体内部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若干的冷却管,所述模具本体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浇道及对称设置的极柱孔,所述极柱孔与邻设的所述浇道相连,所述冷却管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的两侧,所述极柱孔贯穿所述模具本体设置,所述极柱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内形成用于定位竖直放置的端子的定位区,该定位区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连通,所述端子置于所述定位区内进行定位时,该端子凸出所述定位区的连接端部置于所述极柱孔内,该连接端部的直径φ1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的内径φ2之间满足关系:φ1<φ2,所述极柱孔灌注铅液浇铸极柱时,浇铸成型的极柱与所述端子一体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端部的侧壁与所述极柱孔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一浇筑区,所述连接端部的端面与所述极柱孔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二浇筑区。
作为改进,所述端子由导电材料制成。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齿牙。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凸点。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尖角。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陶瓷套,所述陶瓷套为环形设置,其嵌设于所述模具本体上;
陶瓷垫片,所述陶瓷垫片密封抵靠于所述陶瓷套远离所述浇道一侧的开口处,形成所述定位区;以及
压板,所述压板覆盖于所述陶瓷垫片外,其安装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上。
作为改进,所述压板与所述模具本体可拆卸安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孔设置定位区,利用定位区对端子进行定位,之后进行汇流排与极柱的浇铸,在浇铸的过程中,铅液灌注到极柱孔内后,铅液冷却后形成的极柱直接与端子连接,实现极柱浇铸与端子的连接一次完成,解决了极柱与端子成型后尺寸偏差大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孔的底部设置定位机构,利用定位机构形成定位区,定位机构由耐高温的陶瓷套与陶瓷垫片组合形成,耐高温的陶瓷套与陶瓷垫片可以保护端子,可以避免端子的表面受铅液的高温影响发生氧化,保证端子外观的清洁;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子靠近极柱孔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凸点,利用凸点深入到极柱内部,加强端子与极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端子与极柱之间不易脱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子靠近极柱孔的端部的侧壁上开设齿牙,利用齿牙与极柱之间的咬合,增强极柱与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端子与极柱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端子靠近极柱孔的端部的侧壁成夹角设置,利用夹角与极柱之间的配合,使端子在与外部的接线进行螺纹配合连接时,端子与极柱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旋转,强度与安全性能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出电池品质好、连接强度高、稳定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铅酸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与模具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子与极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及与所述模具本体1内部的冷却流道11连通的若干的冷却管2,所述模具本体1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浇道12及对称设置的极柱孔13,所述极柱孔13与邻设的所述浇道12相连,所述冷却管2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11的两侧,所述极柱孔13贯穿所述模具本体1设置,所述极柱孔1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机构3,该定位机构3内形成用于定位竖直放置的端子30的所述定位区31,该定位区31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13连通,所述端子30置于所述定位区31内进行定位时,该端子30凸出所述定位区31的连接端部300置于所述极柱孔13内,该连接端部300的直径φ1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13的内径φ2之间满足关系:φ1<φ2,所述极柱孔13灌注铅液浇铸极柱时,浇铸成型的极柱与所述端子30一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部300的侧壁与所述极柱孔13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一浇筑区131,所述连接端部300的端面与所述极柱孔13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二浇筑区13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锥形设置的极柱孔13的底部设置定位区31,利用定位区31对端子30进行定位放置,之后向浇道12及极柱孔13内灌注铅液,极柱孔13内的铅液会灌注到第一浇筑区131及第二浇筑区132内,在铅液经过冷却流道11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冷却为浇道12内的铅液形成汇流排121,而极柱孔13 内的铅液则形成极柱130,在形成极柱130的过程中,端子30与极柱130直接一次性完成连接,无需增加额外的步骤,不会向对比文件中所提到存在的端子与极柱焊接后尺寸出现偏差,并且不会出现端子与极柱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虚焊、漏焊的情况发生,端子30的不与极柱130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线相连接的螺纹孔304。
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在锥形设置的极柱孔13的底部设置定位区31,利用定位区31对端子30进行定位放置,之后向浇道12及极柱孔13内灌注铅液,极柱孔13内的铅液会灌注到第一浇筑区131及第二浇筑区132内,在铅液经过冷却流道11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冷却为浇道12内的铅液形成汇流排121,而极柱孔 13内的铅液则形成极柱130,在形成极柱130的过程中,端子30与极柱130直接一次性完成连接,无需增加额外的步骤,不会向对比文件中所提到存在的端子与极柱焊接后尺寸出现偏差,并且不会出现端子与极柱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虚焊、漏焊的情况发生,端子30的不与极柱130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线相连接的螺纹孔304。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与6所示,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
陶瓷套32,所述陶瓷套32为环形设置,其嵌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
陶瓷垫片33,所述陶瓷垫片33密封抵靠于所述陶瓷套32远离所述浇道12 一侧的开口处,形成所述定位区31;以及
压板34,所述压板34覆盖于所述陶瓷垫片33外,其安装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
需要说明的是,直接通过在极柱孔13的底部设置定位区31,将端子30置于定位区31内,之后通过向极柱孔13内灌注铅液,利用铅液冷却,使极柱与端子30进行连接,会存在铅液的高温450-600℃传递到模具本体1上后传导到端子30处,使得端子30的表面出现严重的氧化,氧化层会影响端子30的美观,同时导电性能也受到影响。
进一步说明的是,模具本体1自进入到铅锅内向极柱孔13内完成铅液灌注后,再离开铅锅,模具本体1在铅锅内被铅液浸没的时间为10-20s左右,之后模具本体1内的冷却流道11内就会通入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因此,极柱孔13 内的灌注铅液在短时间内并无法将大量的热传导到端子上,对端子的高温氧化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是模具本体1在铅锅内浸没的时间内,铅锅内的铅液包裹模具本体1,铅液的热量会大量并快速的向模具本体1传导,模具本体1很容易将热量传导到定位区内的端子30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陶瓷套32及陶瓷垫片33组合,在陶瓷套32的内部形成定位区31,利用陶瓷套32及陶瓷垫片33耐高温,有很好的隔绝温度的特点,使位于定位区31内的端子30不会受到模具本体1温度传导的影响,避免端子30受到高温氧化,铸造出的极柱与端子30连接牢固,且导电性能优越,同时端子30的表面光亮如新。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二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二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压板34与所述模具本体1可拆卸安装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陶瓷套32及陶瓷垫片33均为陶瓷制成,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碎裂的情况发生,为了便于维护检修,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固定陶瓷套 32及陶瓷垫片33的压板34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模具本体1进行安装连接,实现压板34可以快速的进行拆卸。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实施例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四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至10所示,所述端子30由导电材料制成,其上的所述连接端部300 的侧壁上设置有齿牙302,且其上的所述连接端部300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凸点3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子30与极柱进行连接的端部设置凸起的凸点301,利用凸点301伸入到极柱内部,增强端子30与极柱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在端子30与极柱连接的一端设置齿牙302,利用齿牙302与极柱进行咬合,增强端子30与极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五: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实施例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五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五与图7 所示的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1所示,所述连接端部300侧壁上设置有尖角3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区31为圆柱形区域,端子30位于定位区 31底部的端部为圆柱形设置,而端子30与极柱连接的连接端部300优选为一字型的柱体结构,在连接端部300侧壁上形成尖角310,其粗细尺寸小于圆柱端部的直径,较圆柱形的结构,可以通过尖角310,使得端子30在与外部的电源线进行连接,发生旋转时,端子与极柱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旋转运动脱离,并且,极柱孔13内的铅液可以通过一字型结构的缺口303处向设置有齿牙302的位置渗透,使得铅液包覆在齿牙302的外部,进行端子与极柱的连接。
进一步说明的是,端子30与极柱连接的一端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一字型的柱体结构,也可以是多棱柱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及与所述模具本体(1)内部的冷却流道(11)连通的若干的冷却管(2),所述模具本体(1)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浇道(12)及对称设置的极柱孔(13),所述极柱孔(13)与邻设的所述浇道(12)相连,所述冷却管(2)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11)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13)贯穿所述模具本体(1)设置,所述极柱孔(1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机构(3),该定位机构(3)内形成用于定位竖直放置的端子(30)的定位区(31),该定位区(31)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13)连通,所述端子(30)置于所述定位区(31)内进行定位时,该端子(30)凸出所述定位区(31)的连接端部(300)置于所述极柱孔(13)内,该连接端部(300)的直径φ1与对应的所述极柱孔(13)的内径φ2之间满足关系:φ1<φ2,所述极柱孔(13)灌注铅液浇铸极柱时,浇铸成型的极柱与所述端子(30)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300)的侧壁与所述极柱孔(13)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一浇筑区(131),所述连接端部(300)的端面与所述极柱孔(13)之间形成用于浇铸极柱的第二浇筑区(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0)由导电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300)的侧壁上设置有齿牙(3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300)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凸点(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部(300)侧壁上设置有尖角(3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
陶瓷套(32),所述陶瓷套(32)为环形设置,其嵌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
陶瓷垫片(33),所述陶瓷垫片(33)密封抵靠于所述陶瓷套(32)远离所述浇道(12)一侧的开口处,形成所述定位区(31);以及
压板(34),所述压板(34)覆盖于所述陶瓷垫片(33)外,其安装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4)与所述模具本体(1)可拆卸安装设置。
CN202020026734.8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Active CN211990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6734.8U CN211990892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6734.8U CN211990892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0892U true CN21199089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6734.8U Active CN211990892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0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90892U (zh)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
US4642442A (en) Battery intercell connection by induction heating
CN104078638B (zh) 铅蓄电池
CN1919498B (zh) 含嵌件一次成形极柱的制作方法及其铸焊模
CN111014621B (zh) 一种汇流排端子一次成型模具、模具制造方法及成型工艺
CA234447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a cathode suspension bar
CN211990891U (zh) 一种电池汇流排成型模具
US67087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straps onto storage battery plates
US4661668A (en) Welding intercell connections by induction heating
CN110137711B (zh) 一种阶梯式端子
CN203526760U (zh) 一种拼接式端子焊接模具
CN218939855U (zh) 盖板组件及锂电池
CN111211283A (zh) 一种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接结构及其辅助治具
CN211088384U (zh) 一种免焊接蓄电池汇流排结构
CN215545777U (zh) 一种热熔焊点火系统
WO2022061765A1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极板连接方法
CN218070138U (zh) 顶盖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09402671B (zh) 一种触面连接式均相导电介质的铝电解阴极槽
CN220984799U (zh) 极耳连接结构
CN213242761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一体式极柱接线片
CN211990894U (zh) 一种交叉水网冷却铸焊模具
CN109550923A (zh) 一种半气室氩弧熔铸铜绞线电极头成型装置和方法
CN218867152U (zh) 一种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及电池
CN215144609U (zh) 一种锌合金牺牲阳极的生产模具
CN219917343U (zh) 一种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1

Address after: Gao Lou Zhen Hong Di Cun,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200

Patentee after: Wang Conghai

Address before: 313100 no.179-300, Chizhou Avenue, Huaxi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Huaxi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UNAIFU (CHANGX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1

Address after: 201800 Area B, Floor 1, Building 7, No. 1650 and 1682, Beihe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ica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Gao Lou Zhen Hong Di Cun,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200

Patentee before: Wang Co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