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7206U - 载具 - Google Patents

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7206U
CN211967206U CN202020099544.9U CN202020099544U CN211967206U CN 211967206 U CN211967206 U CN 211967206U CN 202020099544 U CN202020099544 U CN 202020099544U CN 211967206 U CN211967206 U CN 211967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riving
driving element
mounting table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95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95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7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7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7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载具。该载具包括: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台和设于安装台周侧的多个侧夹板,多个侧夹板相对安装台活动设置,安装台的主表面设有多个定位块,多个定位块用于定位至少相邻两侧的侧夹板,安装台还用于承载工件,多个侧夹板从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工件。通过在安装台的周侧活动设置多个侧夹板,在安装台的主表面设置多个定位件,本申请提供的载具在定位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小且定位精准高、定位效果佳。

Description

载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工艺中,常需要对各零部件进行检测,以剔除不合格的零部件。而工件在检测前,常采用载具定位并固定工件,而现有载具在定位工件之前多采用机械手上料,再定位工件。
由于机械手上料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致使机械手将工件放置于载具后,在载具定位工件的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过大,而易使得工件表面造成损伤,且工件被定位后也较容易受震动等而偏移,致使工件的定位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载具,以解决工件在定位过程中位移量大及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具。该载具包括: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台和设于安装台周侧的多个侧夹板,多个侧夹板相对安装台活动设置,安装台的主表面设有多个定位块,多个定位块用于定位至少相邻两侧的侧夹板,安装台还用于承载工件,多个侧夹板从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等高块,多个所述等高块用于共同承载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夹板上设有沿所述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定位杆,所述等高块沿所述垂直方向凸出于所述侧夹板,所述侧夹板带动所述定位杆对所述工件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夹板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台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以限制所述侧夹板沿所述支撑杆运动,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弹性连接所述安装台与对应的所述侧夹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拉动相应的所述侧夹板从所述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主表面,且分别抵推对应的所述侧夹板远离所述安装台,以放置所述工件于所述安装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主表面,其中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用于抵推对应的所述侧夹板远离所述安装台,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件以配合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对应的所述侧夹板夹紧所述工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驱动件还包括驱动器、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和回弹件,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背离所述主表面的一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回弹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设置,所述回弹件还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由所述第二驱动件所对应抵推的所述侧夹板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抵接件,所述驱动器抵推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抵接件随所述第二导向件沿背离所述侧夹板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二导向件压缩所述回弹件,并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件分离后,所述回弹件回弹而驱动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所述侧夹板运动,进而所述抵接件配合所述侧夹板夹紧定位所述工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具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台的周侧,用于从所述工件背离所述安装台的一侧压持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且所述安装座设有沿所述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孔;
压板,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压板上连接有转轴;
导杆,穿设于所述导孔,所述导杆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导向槽;
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且弹性支撑于所述导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其中,在所述弹簧的弹力支撑下,所述导杆带动所述压板摆动,进而所述压板从所述工件背离所述安装台的一侧压设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导杆压缩所述弹簧,进而所述导杆带动所述压板摆动,以释放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具包括多个吸盘,多个所述吸盘设置于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用于向所述工件吹气,进而使得所述工件悬浮,并在所述定位机构对悬浮的所述工件定位后吸附所述工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载具。通过在安装台的周侧活动设置多个侧夹板,进而工件在采用机械手上料至载具时,多个侧夹板均可远离安装台以留给机械手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机械手大致将工件置于载具的中心处,之后各侧夹板靠近安装台并彼此配合夹紧定位工件,相对而言定位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较小,因而可降低工件受到损伤的风险;安装台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定位块,以至少对相邻的两侧侧夹板定位,而后以被定位块所定位的侧夹板作为定位基准,未被定位块所定位的侧夹板抵推工件至对应的定位基准,从而有利于载具精准地定位工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载具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载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载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载具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和图4载具中固定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载具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具100,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载具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载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载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载具100大致包括定位机构10和固定机构20,定位机构10用于定位工件,固定机构20用于固定定位后的工件。
定位机构10包括安装台11和设于安装台11周侧的多块侧夹板12,多块侧夹板12均相对安装台11活动设置,安装台11的主表面设有多个定位块14,多个定位块14用于定位至少相邻两侧的侧夹板12,安装台11还用于承载工件,多块侧夹板12从工件的周侧配合定位块14夹紧定位工件。
安装台11可以是呈矩形体,继而可在安装台11的四侧设置侧夹板12,进而四块侧夹板12可从工件的周侧定位工件。
安装台11还可以呈正六边形体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侧夹板12相对安装台11活动设置,如图3所示,侧夹板12设有通孔120,安装台11的侧面连接有支撑杆110,支撑杆110穿设于通孔120,侧夹板12沿支撑杆110运动,且支撑杆110还限定侧夹板12的运动范围。定位机构10还包括多个弹性件17,多个弹性件17分别弹性连接安装台11与对应的侧夹板12之间,弹性件17用于拉动相应的侧夹板12从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工件。
弹性件17还可套设于支撑杆110上,且弹性件17连接于侧夹板12与安装台11之间。弹性件17可以是压簧、气动弹簧等,在侧夹板12与相对安装台11分离后,对侧夹板12施加弹力使得侧夹板12在外力消失后可自动向安装台11靠近,进而多个侧夹板12可彼此配合从工件周侧定位工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台11上设有多个气缸,气缸的活塞轴与侧夹板12连接,气缸用于驱动对应的侧夹板12远离和靠近安装台11,以实现对工件的定位。
安装台11至少相邻的两侧设有定位块14,定位块14用于定位对应的侧夹板12。例如,安装台11的周侧围设有四块侧夹板12,则可将定位块14设于安装台11任意相邻的两侧,以对相应的侧夹板12进行定位校正,且该被校正的侧夹板12可作为定位基准,有利于提高定位机构10的定位精准度。
安装台11相邻的两侧各侧可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块14;或者安装台11相邻的两侧各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块14,该至少两个定位块14用于定位对应的侧夹板12。
例如,工件呈矩形体,工件以被校正的侧夹板12作为定位基准,则工件相邻的两侧被相应的侧夹板12驱动而抵靠于定位基准上,进而工件可被更精准地校正并定位。
进一步地,连接作为定位基准的侧夹板12的弹性件17的弹性系数大于等于连接其对侧的侧夹板12的弹性件17的弹性系数,避免工件的一侧被定位基准定位后,由于对侧弹性件17的弹力过大而使得作为定位基准的侧夹板12远离定位块14,进而使得工件定位不准的状况发生。
定位块14上可设有腰型孔,进而可灵活调整定位块14的位置,以调整被校正的侧夹板12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台11的周侧活动设置多个侧夹板12,进而工件在采用机械手上料至载具100时,多个侧夹板12均可远离安装台11以留给机械手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机械手大致将工件置于载具100的中心处,之后各侧夹板12靠近安装台11并彼此配合夹紧定位工件,相对而言定位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较小,因而可降低工件受到损伤的风险;安装台11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定位块14,以至少对相邻的两侧侧夹板12定位,而后以被定位块14所定位的侧夹板12作为定位基准,未被定位块14所定位的侧夹板12抵推工件至对应的定位基准,从而有利于载具100精准地定位工件。
参阅图1,安装台11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等高块13,多个等高块13用于共同承载工件。等高块13设置于安装台11的主表面并用于支撑工件,减少了工件与安装台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定位机构10在对工件定位的过程中,有利于减小对工件表面的损伤。
如图1和图2所示,侧夹板12上设有沿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定位杆15,等高块13沿该垂直方向凸出于侧夹板12,进而侧夹板12可带动定位杆15对工件定位,定位杆15与工件接触的面积较小,可减小对工件的损伤。
例如,作为定位基准的侧夹板12上设有两个定位杆15,其余侧夹板12上可设置一个定位杆15即可,从而进一步减小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定位时损伤工件的风险。
定位杆15的表面可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以避免损伤工件。或者,定位杆15上套设弹性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安装台11呈矩形体,其四侧分别设有四个侧夹板12。弹性件17包括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弹性连接安装台11与对应的侧夹板12,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用于拉动对应的侧夹板12从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工件。
定位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均设置于安装台11的主表面,且分别抵推对应的侧夹板12远离安装台11,以便于放置工件于等高块13。
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可以是气缸、电缸等,同时驱动相应的侧夹板12远离安装台11,进而便于放置工件于等高块13上,并使得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处于拉伸状态。在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复位时,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拉动对应的侧夹板12从工件的周侧定位工件。
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和第四弹性件174各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对称设置,以保证对工件的定位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安装台11呈矩形体,其四侧设有三个侧夹板12,其中一侧未设置侧夹板12。弹性件17包括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和第三弹性件173,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和第三弹性件173弹性连接安装台11与对应的侧夹板12,第一弹性件171、第二弹性件172和第三弹性件173用于拉动对应的侧夹板12从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工件。
定位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均设置于安装台11的主表面,其中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和第三驱动件163分别用于抵推对应的侧夹板12远离安装台11,第四驱动件164与第二驱动件162相背设置。
第四驱动件164还包括驱动器1640、第一导向件181、第二导向件182、抵接件183和回弹件184,驱动器1640与第二驱动件162相背设置,第一驱动件161背离主表面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导向件181和回弹件184,第二导向件182与第一导向件181滑动设置,回弹件183还连接第二导向件182,第二导向件182朝向由第二驱动件162所对应抵推的侧夹板12的一端连接有抵接件183,驱动器1640抵推第二导向件182的另一端,使得抵接件183随第二导向件182沿背离侧夹板12的方向运动,且第二导向件182压缩回弹件184,并在驱动器1640与第二导向件182分离后,回弹件184回弹而驱动第二导向件182朝向侧夹板12运动,进而抵接件183配合侧夹板12夹紧定位工件的一侧。
具体地,安装台11的主表面上还可设置支座19,第一导向件181和回弹件184固设于支座19,第一导向件181可以是滑块,第二导向件182可以使导轨,导轨与滑块滑动配合;或者,第一导向件181是导向块,导向块具有导向孔,第二导向件182是导向轴,导向轴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回弹件184可以是气动弹簧或压簧,气动弹簧或压簧的一端与支座19固定,其另一端与第二导向件182固定;或者回弹件184包括弹簧座、导杆和弹簧,弹簧座固设于支座19,第二导向件182上固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两侧设有通孔,导杆穿设该通孔并与弹簧座固接,且导杆远离弹簧座的一端可抵挡连接块,弹簧套设于导杆且位于弹簧座与连接块之间,连接块可随第二导向件182压缩弹簧,或在弹簧的弹性抵推下驱动第二导向件182运动。抵接件183可以是弹性套、弹性块等,以防止工件受损伤。
其中,第二驱动件162抵推对应的侧夹板12远离安装台11时,驱动器1640驱动第二导向件182带动抵接件183远离由第二驱动件162抵推的侧夹板12,同时第二导向件182压缩回弹件184。第二驱动件162与侧夹板12分离时,驱动器1640同时与第二导向件182分离,则回弹件184回弹而驱动第二导向件182朝向与第二驱动件162对应的侧夹板12运动,进而抵接件183和与第二驱动件162对应的侧夹板12夹紧定位工件的一侧,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周向定位。换言之,工件的一相对两侧被第一驱动件161和第三驱动件163所抵推的侧夹板12所夹持定位,剩余另一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被抵接件183和与第二驱动件162对应的侧夹板12所夹持,以实现对工件的周向定位。
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驱动器1640可以是气缸、电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件162还通过连接件与抵接件183连接,该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杆或连接轴等,进而第四驱动件162可驱动抵接件183远离和靠近对应的侧夹板12,并配合该侧夹板12夹紧工件的一侧。
参阅图1和图4,固定机构20设置于安装台11的周侧,用于从工件背离安装台11的一侧压持工件于等高块13上。
例如等高块13设置于安装台11的转角处,固定机构20与等高块13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机构20与等高块13配合从工件的两侧夹紧工件。
安装台11的一侧边还可间隔设置两块侧夹板12,进而固定机构20还可设置于该两块侧夹板12之间的间隙处。
因而在安装台11的周侧设置固定机构20压持工件,以防止工件因震动等因素而跳动偏移,因而本申请提供的载具100在定位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小,工件受到损伤的风险低,定位效果佳。
如图5所示,固定机构20包括安装座21、压板22、导杆23和弹簧24。
安装座21连接于安装台11的主表面,且安装座21具有沿安装台1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孔。压板22与安装座21铰接,压板22上连接有转轴221。导杆23穿设于安装座21的导孔并可沿导孔的轴线伸缩运动,导杆23上设有导向槽231,转轴221插设于导向槽231,导杆23沿导孔伸缩运动以驱动压板22摆动。弹簧24套设于导杆23,且弹性支撑于导杆23与安装座21之间。
其中,在弹簧24的弹力支撑下,导杆23带动压板22摆动,进而压板22从工件背离安装台11的一侧压设工件。
固定机构20还包括第五驱动件25,第五驱动件25驱动导杆23压缩弹簧24,且导杆23带动压板22摆动,以释放工件。
第五驱动件25可以是气缸、电缸等,其驱动导杆沿导孔上升,以释放工件,并在停止驱动后,被压缩的弹簧24伸展以使得压板22压持工件。由于压持工件的力主要由弹簧24提供,因而可以避免压板22因过大的力而损坏工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载具100可包括多个吸盘27,多个吸盘27设置于安装台11的主表面,多个吸盘27可用于向工件吹气,进而使得工件悬浮,并在定位机构10对悬浮的工件定位后,多个吸盘27形成真空以吸附工件。
通过设置多个吸盘27使得工件悬浮,进而定位机构10定位工件时,工件由于悬浮而免于和等高块13摩擦,进一步可减少工件定位时受到的损伤风险。
例如,结合参阅图2和图6,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均为气缸,且多个吸盘27和各个气缸均由同一气源所驱动。气源与设置于安装台11上的旋转气动接头281连通,且旋转气动接头281通入的压缩空气分别与各气缸及真空止回阀283连接,该真空止回阀283输出端与多个吸盘27相通。
压缩空气由旋转气动接头281通入真空止回阀283和各气缸,多个吸盘27向上吹气,同时各个气缸动作,使得各气缸的活塞杆分别抵推对应的侧夹板12,工件置于多个吸盘27的上方,将使得该工件处于悬浮状态,再停止通入压缩空气,使得各气缸的活塞杆收缩,由于真空止回阀的作用,压缩空气回流速度慢,在侧夹板12对工件定位时,工件还处于悬浮状态,从而避免对定位时工件表面磨损,工件定位好后,吸盘27形成真空,使得工件被各吸盘27吸附。
或者,第一驱动件161、第二驱动件162、第三驱动件163和第四驱动件164均为气缸,且多个吸盘27和各个气缸分别由不同的气源所驱动。各气缸的活塞杆分别抵推对应的侧夹板12,工件置于多个吸盘27的上方后,多个吸盘27对工件吹气,使得该工件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停止向气缸供气,多个侧夹板12将对处于悬浮状态的工件定位,并在工件定位完成后,多个吸盘27负压吸附工件。
安装台11的主表面还可设置多个等高块13,以在多个吸盘27吸附工件时,多个等高块13配合辅助校平工件。或者,安装台11的主表面也可不设置等高块13,由多个侧夹板12的夹紧定位校平该工件。
进一步地,参阅图2,载具100还可包括旋转机构30,旋转机构30与安装台11连接,用于驱动安装台11绕与安装台1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
例如,旋转机构30的旋转轴与安装台11的中心连接,则旋转机构30可驱动安装台11绕该旋转轴的轴线转动,该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台1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平行。
在工件被定位夹紧后,为了便于检测或加工工件,设置旋转机构30驱动定位组件10和压紧组件20一起转动,以调整工件的位置。旋转机构30可以包括电机和减速组件,减速组件可以是齿轮组、蜗轮蜗杆等,减速组件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安装台11。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载具。通过在安装台的周侧活动设置多个侧夹板,进而工件在采用机械手上料至载具时,多个侧夹板均可远离安装台以留给机械手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机械手大致将工件置于载具的中心处,之后各侧夹板靠近安装台并彼此配合夹紧定位工件,相对而言定位过程中工件的位移量较小,因而可降低工件受到损伤的风险;安装台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定位块,以至少对相邻的两侧侧夹板定位,而后以被定位块所定位的侧夹板作为定位基准,未被定位块所定位的侧夹板抵推工件至对应的定位基准,从而有利于载具精准地定位工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
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台和设于所述安装台周侧的多个侧夹板,多个所述侧夹板相对所述安装台活动设置,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设有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用于定位至少相邻两侧的所述侧夹板,所述安装台还用于承载工件,多个所述侧夹板从所述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所述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还设有多个等高块,多个所述等高块用于共同承载所述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夹板上设有沿所述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定位杆,所述等高块沿所述垂直方向凸出于所述侧夹板,所述侧夹板带动所述定位杆对所述工件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夹板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台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侧夹板沿所述支撑杆运动,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弹性连接所述安装台与对应的所述侧夹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拉动相应的所述侧夹板从所述工件的周侧夹紧定位所述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主表面,且分别抵推对应的所述侧夹板远离所述安装台,以放置所述工件于所述安装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四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主表面,其中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分别用于抵推对应的所述侧夹板远离所述安装台,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件以配合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对应的所述侧夹板夹紧所述工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件还包括驱动器、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和回弹件,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背离所述主表面的一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回弹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设置,所述回弹件还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由所述第二驱动件所对应抵推的所述侧夹板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抵接件,所述驱动器抵推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抵接件随所述第二导向件沿背离所述侧夹板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二导向件压缩所述回弹件,并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件分离后,所述回弹件回弹而驱动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所述侧夹板运动,进而所述抵接件配合所述侧夹板夹紧定位所述工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台的周侧,用于从所述工件背离所述安装台的一侧压持所述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且所述安装座设有沿所述主表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孔;
压板,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压板上连接有转轴;
导杆,穿设于所述导孔,所述导杆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导向槽;
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且弹性支撑于所述导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其中,在所述弹簧的弹力支撑下,所述导杆带动所述压板摆动,进而所述压板从所述工件背离所述安装台的一侧压设所述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导杆压缩所述弹簧,进而所述导杆带动所述压板摆动,以释放所述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多个吸盘,多个所述吸盘设置于所述安装台的主表面,用于向所述工件吹气,进而使得所述工件悬浮,并在所述定位机构对悬浮的所述工件定位后吸附所述工件。
CN202020099544.9U 2020-01-16 2020-01-16 载具 Active CN211967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9544.9U CN211967206U (zh) 2020-01-16 2020-01-16 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9544.9U CN211967206U (zh) 2020-01-16 2020-01-16 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7206U true CN211967206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9544.9U Active CN211967206U (zh) 2020-01-16 2020-01-16 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7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9763A (zh) * 2021-10-28 2022-03-18 深圳市信维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器视觉检测的高精度定位载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9763A (zh) * 2021-10-28 2022-03-18 深圳市信维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器视觉检测的高精度定位载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67206U (zh) 载具
KR20160148431A (ko) 소재 고정용 진공 지그가 구비된 연마 장치
CN109318009A (zh) 自锁式夹装装置
CN210171960U (zh) 一种检测手机壳或中框上辅料贴付状态的设备
CN208629292U (zh) 一种五金手机外壳定位夹紧工装
CN108058872A (zh) 一种柔性撕胶机构
CN215318681U (zh) 一种通用型真空机械手夹具
CN214874058U (zh) 一种实心胎装胎机法
CN112621156B (zh) 夹取设备
CN113696077A (zh) 一种用于玻璃制造的连续式表面加工装置
CN207876165U (zh) 一种柔性撕胶机构
CN209755062U (zh) 一种外壳双行程定位装置
CN220029825U (zh) 固定治具及打磨装置
CN215681196U (zh) 一种贴附治具
CN216151763U (zh) 一种带内孔工件用夹具
CN215240716U (zh) 带有气动矫形结构的工作台
CN206169594U (zh) 方轴侧方位压装机构
CN211589336U (zh) 一种小型轮辐立车夹具
CN220791693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保压机仓
CN211306186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挡圈压装装置
CN218428125U (zh) 一种卡扣压装机构
CN219664805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弧形折弯装置
CN111532777B (zh) 物料抓取装置和物料搬运设备
CN216505627U (zh) 一种基于汽车碳纤维零部件加工的压紧辅助冲压装置
CN220416647U (zh) 一种泵阀用防震承压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214000 floor 2, building 1, No. 20, Xinx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