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1709U - 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1709U
CN211961709U CN201921983929.5U CN201921983929U CN211961709U CN 211961709 U CN211961709 U CN 211961709U CN 201921983929 U CN201921983929 U CN 201921983929U CN 211961709 U CN211961709 U CN 211961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evel
pot
rice
inner pot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39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化勇
罗飞龙
黄韦铭
邢胜华
羊小亮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39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1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内锅的煲体,其中,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且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如此设置,通过降低1杯米水位线的设置高度,有利于缩短将锅壁的热量传导至米水液面处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减少内锅中米水的上下温差,这样,可使内锅中的米粒受热更为均匀,进而降低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夹生的概率,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内锅的煲体和盖体,且盖体能够打开或封闭内锅的顶端开口。
目前,采用传统的烹饪器具烹煮米饭(尤其是烹煮较少米量的米饭,如 1杯米量),烹煮出来的米饭往往会出现部分米饭熟烂而部分米饭却夹生的情形,不仅会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而且还会让用户产生烹饪器具发生故障的错觉,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能够提升米饭烹饪效果,有效避免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部分熟烂而部分却夹生的情形,有利于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从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所述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
可选地,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10mm。
可选地,所述内锅可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
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10mm。
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5杯米水位线,所述5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2 不大于60mm;
并且/或者,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8杯米水位线,所述8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3不大于80mm。
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为用于烹饪米饭的水位线。
可选地,所述内锅为内锅周壁围绕内锅中心轴线的回转体,位于所述1 杯米水位线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不小于230mm。
可选地,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之间的相邻水位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也不小于230mm。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装置包括上述的内锅。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所述内锅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内锅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内锅的锅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通道以及用于对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冷凝的制冷装置。
可选地,所述通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盖体的底部的进气口和设于所述盖体的顶部的出气口,其中:
沿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排气方向,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恒定且不小于314mm2
可选地,所述通气通道沿高度方向向上盘旋延伸。
可选地,所述煲体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烹饪过程的沸腾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不小于 800W。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锅的内周壁设有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的米水水位线,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如此设置,降低了1杯米水位线的设置高度,相应地也降低了内锅中其它的米水水位线(如2杯米水位线或3杯米水位线等)的设置高度,这样,在用烹饪器具烹煮米饭的过程中,能够缩短将锅壁的热量传导至米水液面处的路径和时间,有利于减少内锅中米水的上下温差,从而使得内锅中的米粒受热更为均匀,进而可有效降低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夹生的概率,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内锅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煲体 2 盖体
11 内锅 12 内锅加热装置
111 1杯米水位线 112 5杯米水位线
113 8杯米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目前,若采用传统的烹饪器具对米饭进行烹煮,尤其是烹煮较少米量(如 1杯米量)的米饭,烹煮出来的米饭往往会出现部分米饭熟烂而部分米饭却夹生的情形。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内锅。参照图1和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锅11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 杯米水位线111,1杯米水位线111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
针对上述较少米量煮饭容易产生夹生的痛点,发明人进行反复试验、观察,并对诸多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解决所述痛点的关键是提升加热均衡性、导热有效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在烹煮米饭前,置于内锅11中的水米的液面高度,这是决定米饭食用口感较为重要的因素。
其中,内锅11适于应用到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烹饪装置中。在小家电领域中,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烹饪装置的内锅11的内壁面都标示有带刻度的米水水位线,而本实用新型中的1杯米水位线定义为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蒸煮150g大米时加入适量水后的水位高度线,从而能够蒸煮出既不夹生也不过口感过绵软的米饭。其中,N杯米水位线即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蒸煮N*150g 大米时加入适量水后的水位高度线,依此类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米水水位线的标定场景是在普通煮饭模式下,而非煮粥等烹饪模式下。此外,即便在同样的普通煮饭模式下对不同类型的大米(例如东北大米、五常大米、丝苗米、泰国香米等)进行蒸煮,各自的1杯米水位线对应的液位高度也不尽相同。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1 杯米水位线应理解为在普通煮饭模式下分别蒸煮150g不同类型的大米时所对应的不同的1杯米水位线中的液位高度最低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锅适于家用烹饪装置中,而非用于大容量的商用烹饪装置中。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1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降低了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也即相应降低了内锅11中其它的米水水位线(如2杯米水位线或3杯米水位线等)的设置高度,且煲体1内还设有用于对内锅11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12。如此,在烹煮米饭的过程中,能够缩短将锅壁的热量传导至米水液面处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减少内锅11中米水的上下温差,促使内锅11中的米粒受热更为均匀(尤其是在烹饪过程的吸水阶段),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夹生的概率,进而使得用户在品尝米饭时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有利于提升用户对于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降低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则在烹饪过程的沸腾阶段,就可将内锅加热装置12 的加热功率设置得较高,从而缩短烹饪器具的烹饪时间,也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将1杯米水位线111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设置为不大于25mm,可使烹煮出来的米饭具有更好的食用口感,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此外,为了保证米饭的烹煮质量,1杯米水位线111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10mm。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内锅 11的煲体1,优选地,参照图1,煲体1包括用于对内锅11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12,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控制内锅加热装置12的加热控制器,且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烹饪过程的沸腾阶段控制内锅加热装置12的加热功率不小于800W。具体地,将1杯米水位线111的高度设置为不大于25mm,在不降低米饭的食用口感的前提下,可将内锅加热装置12的加热功率至少提升至800W,从而可有效缩短烹饪器具的烹煮时间,进而满足用户快节奏生活的场景需求。
参照图1,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封盖内锅11的顶端开口的盖体2,盖体 2特别设置有用于连通内锅11的锅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通道以及用于对通气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冷凝的制冷装置。如此设置,通过制冷装置能够将经通气通道向外排放的蒸汽冷凝成液体,进而回流入内锅11中,也即通过减少蒸汽的向外排放量以降低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为更有效解决上述痛点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设定为至少使得冷凝蒸汽占蒸汽总量的70%以上,从而可相对现有普通内锅更有效地降低例如1杯米水位线111 的高度位置,使之不大于25mm,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初衷。
另外,降低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还可采用其它适当的设置方式,例如内锅11为内锅周壁(即内锅11的周壁)围绕内锅中心轴线(即内锅11的中心轴线)的回转体,参照图2,位于1杯米水位线111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不小于230mm。如此,通过将位于1杯米水位线111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扩大至不小于230mm,不仅能够降低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以够保证1杯米水位线的高度不大于 25mm,还能在烹饪过程中增大内锅11的加热面积和米饭受热的均匀性和提高烹饪完成后内锅11的散热效果。
为确保烹煮出来的较多米量(如2杯米或4杯米等)也不易出现部分米饭熟烂而部分米饭却夹生的情形,优选地,参照图2,米水水位线包括沿内锅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10mm。此外,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两条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缩短为不大于10mm,还可缩短烹饪器具烹煮较多米量时的作业时间,能够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中,将任意相邻的两条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缩短为不大于10mm,不仅可通过减少蒸汽的向外排放量而实现,而且还可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两条米水水位线之间的相邻水位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设置为不小于230mm而得到,当然还可为其它适当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确保烹煮而成的米饭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的同时,米饭的烹煮时间也较短,优选地,米水水位线包括5杯米水位线112,且5杯米水位线112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 H2不大于60mm;并且/或者,米水水位线包括8杯米水位线113,8杯米水位线113所在的水平面与内锅11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3不大于80mm。
具体地,通气通道包括位于盖体2的底部的进气口和设于盖体2的顶部的出气口。为避免经制冷装置冷凝而成的液体出现不能从通气通道的进气口回流入内锅11中,优选地,沿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排气方向,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或者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恒定且不小于314mm2
另外,为增加通气通道的内表面面积以提高蒸汽与制冷装置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加在通气通道内冷凝形成的液体量以进一步降低1杯米水位线111的设置高度,优选地,通气通道沿高度方向向上盘旋延伸。此外,将通气通道设置为向上盘旋延伸,还可有效减缓蒸汽在通气通道内的流动速率,使得蒸汽能够与通气通道的内表面更为充分地接触,有利于增加蒸汽冷凝而形成的液体量。
具体地,内锅加热装置12可以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参照图1),也可以为电热管加热装置,还可以为电热膜加热装置等。此外,用于对通气通道内的蒸汽进行冷凝的制冷装置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等。当然,内锅加热装置 12和制冷装置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类型,例如烹饪器具包括压缩机制冷系统,即将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作为制冷装置,将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作为内锅加热装置12。
另外,烹饪器具还可包括量米杯。具体地,位于1杯米水位线111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容积为1杯量米杯的米另加烹煮1杯量米杯的米所需的水的体积;相应地,位于5杯米水位线112下方的锅腔部分的容积为5杯量米杯的米另加烹煮5杯量米杯的米所需的水的体积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周壁设有米水水位线,所述米水水位线至少包括1杯米水位线,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大于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1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适于家用的容积不大于5L且不小于2L的家用锅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各自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5杯米水位线,所述5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2不大于60mm;
并且/或者,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8杯米水位线,所述8杯米水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顶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3不大于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为用于烹饪米饭的水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内锅周壁围绕内锅中心轴线的回转体,位于所述1杯米水位线下方的底部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不小于23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水水位线包括沿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应于不同整数杯米量的多条米水水位线,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米水水位线之间的相邻水位锅腔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也不小于230mm。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所述内锅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内锅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内锅的锅腔与外界大气的通气通道以及用于对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冷凝的制冷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盖体的底部的进气口和设于所述盖体的顶部的出气口,其中:
沿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排气方向,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或者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恒定且不小于314mm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通道沿高度方向向上盘旋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烹饪过程的沸腾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不小于800W。
CN201921983929.5U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961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929.5U CN21196170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929.5U CN21196170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1709U true CN211961709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3929.5U Active CN21196170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1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7575A (zh) * 2020-12-02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7575A (zh) * 2020-12-02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28012A1 (en) Slow cooker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11961709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802172A (zh) 电饭煲及其蒸汽补炊方法
CN107550238A (zh) 一种ih电饭煲及其降温控温方法
CN106377156A (zh) 均衡加热型蒸锅
CN113367557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温控方法
WO2020233111A1 (zh) 蒸烤组合机
CN210144542U (zh) 一种无烟bbq火锅一体机
CN204698376U (zh) 汽锅及烹饪器具
CN105011733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115606988A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1883464U (zh) 带热烘冷冻功能的烤箱水循环结构
US5992303A (en) Cooker with deodorizing liquification means
CN210169731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好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KR19990022467U (ko) 복합형조리기
CN211155184U (zh) 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78233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524601U (zh) 盖板、烹饪厨具上盖和烹饪厨具
CN107569090A (zh) 一种带破泡功能的防溢出电饭煲
CN219846066U (zh) 一种高温速蒸锅
CN215304953U (zh) 均匀加热的烹饪器具
CN109924887B (zh) 一种框式电饭煲
CN21538328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用发热盘及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CN21115513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