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8915U -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8915U
CN211958915U CN202020538245.0U CN202020538245U CN211958915U CN 211958915 U CN211958915 U CN 211958915U CN 202020538245 U CN202020538245 U CN 202020538245U CN 211958915 U CN211958915 U CN 211958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ousing
oil
name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82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松修平
福永庆介
石川勇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8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89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驱动装置以及车辆,其一个方式是使车辆的车轴进行旋转的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减速装置,其与马达连接;差动装置,其与减速装置连接,使车轴绕差动轴线进行旋转;壳体,其收纳马达、减速装置以及差动装置;以及铭牌,其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铭牌位于壳体的外表面中的下表面部。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使车辆的车轴进行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减速装置、差动装置以及壳体。壳体收纳马达、减速装置以及差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作为动力源的电动马达与变速器一起收纳配置在壳体内的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46307号
在驱动装置中,有时设置有例如显示马达的规格、编号、制造年月及制造商等的铭牌。现有的驱动装置在容易确认铭牌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容易确认铭牌的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是使车辆的车轴进行旋转的驱动装置,其具有:马达;减速装置,其与所述马达连接;差动装置,其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使所述车轴绕差动轴线进行旋转;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所述减速装置以及所述差动装置;以及铭牌,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铭牌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中的下表面部。
优选该驱动装置具有:逆变器,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逆变器外壳,其与所述壳体固定,收纳所述逆变器。
优选该驱动装置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辅助设备,所述铭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表面部中的位于所述辅助设备的正下方的部分。
优选所述辅助设备是油泵。
优选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下表面部向下侧突出的凸起部,所述铭牌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沿板厚方向贯通所述铭牌,并且供所述凸起部插入。
优选所述凸起部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优选所述铭牌是四边形板状,多个所述安装孔配置于所述铭牌的四个角。
优选所述凸起部具有:第1部分,其配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以及第2部分,其与所述第1部分相连,位于比所述安装孔靠下侧的位置,所述第2部分从下侧与所述铭牌对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一个方式具有:上述驱动装置;车身,其安装有所述驱动装置;车轴,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旋转;以及车轮,其与所述车轴连接。
优选该车辆具有从下侧覆盖所述铭牌的下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装置和车辆,容易确认铭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从右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壳体的下表面部、凸起部以及铭牌等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驱动装置;2:马达;4:减速装置;5:差动装置;6:壳体;6a:下表面部;6b:凸起部;6d:第1部分;6e:第2部分;7:逆变器;8:逆变器外壳;9:铭牌;9a:安装孔;55:车轴;70:油泵(辅助设备);100:车辆;101:车身;102:车轮;103:下罩;J3:差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在位于水平的路面R上的车辆100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来规定铅垂方向并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1的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100的前侧,-X侧是车辆100的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X轴方向称为第1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是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100的左侧,-Y侧是车辆100的右侧。Y轴方向也可以另称为第2方向。前后方向(第1方向)和左右方向(第2方向)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是车辆100的后侧,-X侧是车辆100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侧是车辆100的右侧,-Y侧是车辆100的左侧。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马达轴线J1是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马达2的中心轴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马达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1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X轴方向)是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1垂直的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垂直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2为动力源的车辆100,并作为其动力源来使用。
如图1所示,车辆100包含:驱动装置1;车身101,其安装有驱动装置1;车轴55,其通过驱动装置1进行旋转;车轮102,其与车轴55连接;下罩103;以及电池104。车轮102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使多个车轮102中的前轮102的车轴55进行旋转。即,驱动装置1使车辆100的车轴55进行旋转。另外,驱动装置1也可以使后轮的车轴进行旋转。下罩103配置在车身101的下部。下罩103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身101。下罩103与路面R对置。下罩103从下侧覆盖驱动装置1的后述的铭牌9。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罩103从下侧覆盖驱动装置1整体。电池104储存向驱动装置1提供的电力。电池104与驱动装置1通过未图示的布线部件而电连接。
如图2~图6所示,驱动装置1具有马达2、减速装置4、差动装置5、壳体6、油泵(辅助设备)70、逆变器7、逆变器外壳8以及铭牌9。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81,其在内部收纳马达2;以及齿轮收纳部82,其在内部收纳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即,壳体6收纳马达2、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齿轮收纳部82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左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如图2所示,马达2具有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26、27。转子20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铁芯和固定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磁铁。转子20的转矩被传递到减速装置4。
轴21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21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在轴21上设置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并连接中空部22和轴21的外部。
轴21横跨壳体6的马达收纳部81和齿轮收纳部82而延伸。轴21的左侧的端部位于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在轴21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减速装置4的后述的第1齿轮41。轴21被轴承26、27支承为能够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和线圈组件33。定子铁芯32固定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周面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定子铁芯3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
线圈组件33安装在定子铁芯32上。线圈组件33具有多个线圈31。多个线圈31隔着未图示的绝缘件而分别安装在定子铁芯32的各齿上。多个线圈31沿周向排列配置。多个线圈3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组件33可以具有将各线圈31捆扎起来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具有将各线圈31彼此连接起来的搭接线。
线圈组件33具有从定子铁芯32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33a、33b。线圈端部33a是从定子铁芯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b是从定子铁芯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a包括线圈组件33所含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b包括线圈组件33所含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端部33a、33b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端部33a、33b可以包含将各线圈31捆扎起来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包含将各线圈31彼此连接起来的搭接线。
轴承26、27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26、27例如是球轴承。轴承26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6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6保持在马达收纳部81中的覆盖转子20和定子30的右侧的壁部上。
轴承27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7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7保持在后述的隔壁61c上。
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减速装置4与轴2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减速装置4具有减小马达2的旋转速度而使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按照减速比来增大的功能。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向差动装置5传递。减速装置4具有第1齿轮41、第2齿轮42、第3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
第1齿轮41固定在轴21的左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第1齿轮41与轴21一起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中间轴45沿着中间轴线J2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线J2与马达轴线J1平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线J2位于比马达轴线J1靠下侧的位置。中间轴线J2位于比马达轴线J1靠后侧(-X侧)的位置。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2所示,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固定在中间轴45的外周面上。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而连接。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与第1齿轮41啮合。第3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后述的齿圈51啮合。第2齿轮42的外径大于第3齿轮43的外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齿轮42的下侧的端部是减速装置4中的位于最下侧的部分。
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差动装置5。更详细来说,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3齿轮43而依次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可以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而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型的减速器。
差动装置5与减速装置4连接。由此,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而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传递到车辆的车轮102的装置。在车辆100进行转弯时,差动装置5吸收左右车轮102的速度差,并且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的转矩。差动装置5使车轴55绕差动轴线J3进行旋转。由此,驱动装置1使车辆100的车轴55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轴线J3与马达轴线J1平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轴线J3的轴向是与马达轴线J1的轴向相同的方向。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轴线J3位于比马达轴线J1和中间轴线J2靠后侧(-X侧)的位置。差动轴线J3位于比马达轴线J1靠下侧的位置。差动轴线J3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与中间轴线J2大致相同的位置。差动轴线J3位于比中间轴线J2稍靠上侧的位置。
差动装置5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位于减速装置4的后侧(-X侧)。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未图示的齿轮壳体、未图示的一对小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轴以及未图示的一对侧齿轮。如图2所示,齿圈51是绕差动轴线J3进行旋转的齿轮。齿圈51与第3齿轮43啮合。由此,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齿圈51。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减速装置4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差动装置5中的最下侧的位置。
壳体6构成驱动装置1的外装壳体的一部分。壳体6例如是金属制的,具有导电性。壳体6具有下表面部6a、凸起部6b以及隔壁61c。
如图3~图6所示,下表面部6a构成壳体6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下表面部6a朝向铅垂方向(Z轴方向)中的下侧(-Z侧)。即,下表面部6a构成壳体6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下侧的外表面部。下表面部6a与下罩103(参照图1)对置。壳体6的最下部6c配置于下表面部6a。壳体6的最下部6c包括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最下部6c)具有平面状的部分。该平面状的部分在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
如图6所示,下表面部6a具有减薄部6f和刻印部6g。减薄部6f和刻印部6g配置在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最下部6c)。减薄部6f从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向上侧凹陷。减薄部6f被铭牌9从下侧堵住。即,从下侧观察时,减薄部6f配置在铭牌9的外周的内侧。刻印部6g为平面状。刻印部6g在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刻印部6g位于减薄部6f的前侧(+X侧)。刻印部6g与铭牌9的前侧相邻地配置。在刻印部6g上显示例如各种编号等各种信息。在刻印部6g上通过刻印来显示各种信息。
例如,当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地使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最下部6c)的整体为平面状时,存在油泵70的形状等壳体6的形状上的制约条件,因此在最下部6c会产生壁厚不均匀的部位,有可能产生凹陷或空洞。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减薄部6f,能够抑制凹陷或空洞的产生。由此,能够使最下部6c的刻印部6g为平面,能够进行刻印。另外,减薄部6f被铭牌9从下侧堵住。由此,即使设置了减薄部6f,也能够用铭牌9覆盖,因此能够在最下部6c汇集各种信息。
凸起部6b为柱状,沿铅垂方向延伸。凸起部6b从下表面部6a向下侧突出。凸起部6b配置于壳体6的最下部6c。凸起部6b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多个凸起部6b在第1方向(X轴方向)和第2方向即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凸起部6b中的至少一个凸起部6b在下表面部6a上配置在油泵70的正下方。即,凸起部6b配置在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凸起部6b具有第1部分6d和第2部分6e。关于第1部分6d和第2部分6e,将在后面另行叙述。
如图2所示,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出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隔壁61c具有沿轴向贯通隔壁61c的隔壁开口68。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通过隔壁开口68而互相连接。
在壳体6的内部收纳有油O。即,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收纳有油O。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积存油O的油积存部P。油积存部P的油面S位于比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由此,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浸渍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油O中。油积存部P的油面S位于比差动轴线J3和车轴55靠下侧的位置。
油积存部P的油O通过后述的油路90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下部区域。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隔壁开口68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并返回到油积存部P。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某部分的内部收纳油O”是指,只要在马达2正在进行驱动的至少一部分中,油O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在马达2停止时,油O也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收纳油O是指,只要在马达2正在进行驱动的至少一部分中,油O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即可,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也可以全部通过隔壁开口68而移动到齿轮收纳部82。另外,也可以为,被后述的油路90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的油O的一部分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残留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浸渍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油O中”是指,只要在马达2正在进行驱动的至少一部分中,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浸渍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油O中即可,在马达2正在进行驱动或马达2停止的期间的一部分中,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也可以不浸渍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油O中。例如,作为油积存部P的油O被后述的油路90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结果,油积存部P的油面S下降,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也可以暂时成为未浸渍在油O中的状态。
油O在后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被用于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另外,油O被用于马达2的冷却。作为油O,为了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粘度比较低的与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齿轮收纳部82的底部82a和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构成壳体6的下表面部6a。如图2所示,齿轮收纳部82的底部82a具有位于比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从齿轮收纳部82内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内的油O容易通过隔壁开口68流向齿轮收纳部82内。
如图4和图5所示,齿轮收纳部82沿第1方向(X轴方向)延伸。齿轮收纳部82从马达收纳部81的左侧的端部向后侧突出。齿轮收纳部82具有第1收纳部82c和第2收纳部82d。第1收纳部82c是齿轮收纳部82中的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左侧的部分。从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观察时,第1收纳部82c与马达收纳部81重叠。第2收纳部82d是齿轮收纳部82中的比马达收纳部81向后侧突出的部分。第1收纳部82c比第2收纳部82d向左侧突出。在第1收纳部82c的内部收纳有减速装置4。在第2收纳部82d的内部收纳有差动装置5。差动装置5的前侧的一部分位于第1收纳部82c的内部。
第2收纳部82d具有孔部82e。即,齿轮收纳部82具有孔部82e。如图2所示,孔部82e贯通齿轮收纳部82中的与差动装置5在轴向(Y轴方向)上对置的壁部。孔部82e是以差动轴线J3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车轴55穿过孔部82e。
在驱动装置1上设置有供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的油路90。油路90是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油O并再次引导至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油路90横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而设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指油的路径。因此,“油路”的概念不仅包含使油稳定地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流路”,还包含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以及使油滴落的路径。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包含贮存油的贮存器等。
油路90具有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分别使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第1油路91具有上送路径91a、轴提供路径91b、轴内路径91c以及转子内路径91d。另外,在第1油路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1贮存器93。第1贮存器93设置在齿轮收纳部82内。
上送路径91a是通过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而从油积存部P上送油O并由第1贮存器93接受油O的路径。第1贮存器93向上侧开口。第1贮存器93接受由齿圈51上送的油O。另外,在马达2刚驱动之后等油积存部P的液面较高的情况下等,第1贮存器93除了接受由齿圈51上送的油O之外,还接受由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上送的油O。
轴提供路径91b将油O从第1贮存器93引导至轴21的中空部22。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在轴21的中空部22内通过的路径。转子内路径91d是供油O从轴21的连通孔23通过转子主体24的内部而向定子30飞散的路径。
在轴内路径91c中,对转子20的内部的油O施加与转子20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连续地飞散。另外,伴随着油O的飞散,转子20内部的路径变成负压,贮存在第1贮存器93中的油O被吸引到转子20的内部,在转子20内部的路径中充满油O。
到达定子30的油O通过与定子30进行热交换而从定子30夺走热量。对定子30进行了冷却的油O向下侧滴落,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通过设置在隔壁61c上的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如上所述,第1油路91将油O提供到转子20和定子30。
在第2油路92中,油O从油积存部P被提升至定子30的上侧并向定子30提供。即,第2油路92从定子30的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在第2油路92中设置有油泵70、冷却器97以及第2贮存器94。第2油路92具有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以及第3流路92c。
第1流路92a是连接油积存部P和油泵70的路径,其通过未图示的滤油器的内部。第2流路92b和第3流路92c设置于壳体6的壁部。第2流路92b连接油泵70和冷却器97。第2流路92b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第3流路92c从冷却器97向上侧延伸。第3流路92c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壁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3流路92c在定子30的上侧具有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开口的提供口。该提供口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提供油O。
油泵70是驱动装置1的辅助设备。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设备是油泵70。辅助设备设置在壳体6的下部。如图3~图6所示,辅助设备具有埋入到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中的埋入部70a。埋入部70a从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插入到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的未图示的凹处。由此,壳体6的下表面部6a具有位于辅助设备的正下方的部分(最下部6c)。油泵70是由电进行驱动的电动油泵。如图2所示,油泵70经由第1流路92a从油积存部P吸取油O,并经由第2流路92b、冷却器97、第3流路92c以及第2贮存器94向马达2提供油O。
油泵70经由未图示的线束部件而与逆变器7电连接。线束部件配置在壳体6的外部且逆变器外壳8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部件沿着冷却水用配管97j的一部分引绕。
冷却器97对通过第2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在冷却器97上连接有第2流路92b和第3流路92c。第2流路92b和第3流路92c经由冷却器97的内部流路而连接。在冷却器97上连接有冷却水用配管97j,该冷却水用配管97j使由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通过冷却器97的内部的油O在其与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外,冷却水用配管97j的路径的一部分配置在逆变器外壳8内。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对逆变器7进行冷却。
第2贮存器94构成第2油路92的一部分。第2贮存器94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第2贮存器94位于定子30的上侧。第2贮存器94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并设置在马达2上。第2贮存器94例如是树脂制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94是向上侧开口的流槽状。第2贮存器94贮存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94贮存经由第3流路92c向马达收纳部81内提供的油O。第2贮存器94具有向线圈端部33a、33b提供油O的提供口94a。由此,能够向定子30提供贮存在第2贮存器94中的油O。
从第2贮存器94提供到定子30的油O向下侧滴落,并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通过设置在隔壁61c上的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如上所述,第2油路92向定子30提供油O。
逆变器7与马达2电连接。逆变器7向马达2提供电力。逆变器7经由未图示的汇流条而与定子30电连接,向定子30提供电力。汇流条将马达2和逆变器7电连接。汇流条在壳体6的内部和逆变器外壳8的内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汇流条沿第1方向(X轴方向)延伸。汇流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汇流条在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逆变器7对提供到马达2的电流进行控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逆变器7具有电路基板和电容器。
逆变器外壳8收纳逆变器7,并与壳体6固定。如图3~图5所示,逆变器外壳8构成驱动装置1的外装壳体的一部分。逆变器外壳8例如是金属制的,具有导电性。壳体6和逆变器外壳8在第1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配置。逆变器外壳8与马达收纳部81在马达轴线J1的径向上相邻地配置。逆变器外壳8和马达收纳部81在第1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配置。即,逆变器外壳8和壳体6沿水平方向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驱动装置1的铅垂方向的外形尺寸被抑制得较小。因此,容易将驱动装置1收纳在车辆100的有限的设置空间内。逆变器外壳8具有壳体盖部8e和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8d。壳体盖部8e固定在壳体主体8d的上侧的端部。壳体盖部8e堵住壳体主体8d的上侧的开口。壳体盖部8e是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
铭牌9例如是铝制等金属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铭牌9为四边形板状。即,铭牌9为板状。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在铭牌9的板面上显示例如马达2的规格、编号、制造年月以及制造商等各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铭牌9上通过刻印来显示各种信息。铭牌9设置在壳体6的外表面上。如图3~图6所示,铭牌9位于壳体6的外表面中的下表面部6a。铭牌9的一对板面朝向铅垂方向(Z轴方向)。铭牌9的一对板面中的一个板面与下表面部6a接触,另一个板面朝向下侧露出。铭牌9的各种信息被刻印在另一个板面即下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铭牌9的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的外形尺寸比第1方向(X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大。即,铭牌9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在驱动装置1上安装铭牌9,组装容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车辆100的车轴55绕差动轴线J3进行旋转,因此,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配置在车辆100的车轴55和车轮102的附近。因此,例如与搭载发动机的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搭载位置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在车辆100上的搭载位置容易成为车辆100的下部的深处位置。另外,在驱动装置1的上侧的空间设置有与驱动装置1不同的部件等。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铭牌9位于壳体6的下表面部6a,因此也容易拆下下罩103而从车辆100的下侧目视铭牌9或者接近铭牌9。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确认铭牌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罩103从下侧覆盖铭牌9,因此能够抑制铭牌9被从路面R向上侧飞溅的石头等划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罩103从下侧覆盖驱动装置1整体,因此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因从路面R向上侧飞溅的石头等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和逆变器外壳8被互相固定,其中,该壳体6收纳马达2、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该逆变器外壳8收纳逆变器7。即,驱动装置1一体地具有壳体6和逆变器外壳8。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铭牌9设置于壳体6的下表面部6a,因此能够提高固定壳体6和逆变器外壳8的方向的自由度。具体而言,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够将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在水平方向上并排配置,或者能够将逆变器外壳8配置在壳体6的上侧。而且,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容易从外部将电气布线或配管等与逆变器外壳8连接。另外,能够相对于壳体6拆卸逆变器外壳8。因此,逆变器7的更换变得容易。
如图5和图6所示,铭牌9设置在壳体6的下表面部6a中的位于油泵70的正下方的部分、即最下部6c。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车辆100的下侧目视铭牌9或者接近铭牌9变得更容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车辆100上设置下罩103,在该情况下,铭牌9具有保护油泵70和壳体6不受从路面R向上侧飞溅的石头等的影响的功能。即,铭牌9作为保护板来发挥功能。
铭牌9具有沿板厚方向贯通铭牌9的安装孔9a。在本实施方式中,铭牌9的板厚方向相当于铅垂方向(Z轴方向)。在安装孔9a中插入凸起部6b。安装孔9a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孔9a在第1方向(X轴方向)和马达轴线J1的轴向(Y轴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安装孔9a配置于四边形板状的铭牌9的四个角。
对凸起部6b的第1部分6d和第2部分6e进行说明。第1部分6d为柱状,沿铅垂方向延伸。第1部分6d与下表面部6a连接。第1部分6d构成凸起部6b中的基端部(上端部)。第1部分6d配置在安装孔9a内。第2部分6e为柱状,沿铅垂方向延伸。第2部分6e构成凸起部6b中的前端部(下端部)。第2部分6e与第1部分6d连接,位于比安装孔9a靠下侧的位置。第2部分6e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压扁变形。即,凸起部6b能够压扁变形。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压扁变形前的第2部分6e。如图3~图5所示,压扁变形后的第2部分6e的外径比第1部分6d的外径大,并且比安装孔9a的内径大。由此,第2部分6e从下侧与铭牌9对置。第2部分6e与铭牌9的下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起部6b插入到铭牌9的安装孔9a中,使凸起部6b压扁变形并进行凿紧,从而能够将铭牌9固定于壳体6的下表面部6a。能够在不使用螺钉或铆钉等固定部件的情况下削减部件数量,并且将铭牌9简单地固定于下表面部6a。即,将铭牌9安装于下表面部6a的作业是容易的。另外,通过多个凸起部6b和多个安装孔9a,能够稳定地固定铭牌9。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如下述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设置油泵70来作为驱动装置1的辅助设备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作为辅助设备,除了油泵70以外,例如也可以设置驻车锁止机构的电动致动器等。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对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补充说明等中说明的各结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另外,还可以进行结构的追加、省略、置换和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而仅受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装置,其使车辆的车轴进行旋转,
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具有:
马达;
减速装置,其与所述马达连接;
差动装置,其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使所述车轴绕差动轴线进行旋转;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所述减速装置以及所述差动装置;以及
铭牌,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铭牌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中的下表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具有:
逆变器,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逆变器外壳,其与所述壳体固定,收纳所述逆变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辅助设备,
所述铭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表面部中的位于所述辅助设备的正下方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设备是油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下表面部向下侧突出的凸起部,
所述铭牌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沿板厚方向贯通所述铭牌,并且供所述凸起部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所述安装孔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铭牌是四边形板状,
多个所述安装孔配置于所述铭牌的四个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具有:
第1部分,其配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以及
第2部分,其与所述第1部分相连,位于比所述安装孔靠下侧的位置,
所述第2部分从下侧与所述铭牌对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具有: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车身,其安装有所述驱动装置;
车轴,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旋转;以及
车轮,其与所述车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具有从下侧覆盖所述铭牌的下罩。
CN202020538245.0U 2019-04-19 2020-04-13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589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0329A JP7326836B2 (ja) 2019-04-19 2019-04-19 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19-080329 2019-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8915U true CN211958915U (zh) 2020-11-17

Family

ID=7293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824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58915U (zh) 2019-04-19 2020-04-13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26836B2 (zh)
CN (1) CN21195891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9962B2 (ja) * 1998-07-09 2005-10-2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銘板取付装置
JP5091768B2 (ja) * 2008-05-29 2012-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車両
JP5561156B2 (ja) * 2010-12-28 2014-07-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778003B2 (ja) * 2011-11-10 2015-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車両
JP6256234B2 (ja) * 2014-07-17 2018-01-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WO2018030344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6836B2 (ja) 2023-08-16
JP2020175825A (ja)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5138B (zh) 马达单元
CN111566910B (zh) 马达单元
WO2020213509A1 (ja) 駆動装置
CN111557070B (zh) 马达单元
CN114520563B (zh) 驱动装置和车辆
CN111566909B (zh) 马达单元
CN115149732A (zh) 马达单元
CN114901499A (zh) 驱动装置
JP7468349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2152384B (zh) 马达单元
CN114930695A (zh) 马达单元
CN115136470A (zh) 马达单元
CN111817499B (zh) 驱动装置
CN115085464A (zh) 驱动装置
CN112208318A (zh) 马达单元
CN112840537A (zh) 马达单元
CN211958915U (zh)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CN111527673A (zh) 马达单元
CN113853726B (zh)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CN112840147B (zh) 马达单元
CN113193679A (zh) 马达单元
CN111527675A (zh) 马达单元
CN115706465A (zh) 驱动装置
CN212033933U (zh) 驱动装置
CN114520567A (zh) 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