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7116U -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7116U
CN211947116U CN201922500421.1U CN201922500421U CN211947116U CN 211947116 U CN211947116 U CN 211947116U CN 201922500421 U CN201922500421 U CN 201922500421U CN 211947116 U CN211947116 U CN 211947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chamber
guide plates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04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洋
周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jieli Cryoge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jieli Froz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jieli Froz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jieli Froz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04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7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7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7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和回风装置。制冷系统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加热系统用于在工件回火时提供热量。其中,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本实施例中的回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用于驱动箱体内部的空气流动,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回风装置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流动形成循环气流,从而使得工件加热、受热均匀,此结构不仅提升了工件深冷回火处理的效率,且有效的提高部件的深冷回火处理的质量。

Description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冷回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背景技术
深冷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强化方法,通过不同的工艺编排能够取得增加材料精度、提升材料韧性、提高材料强度的作用,近年来来在工具、模具、刃具、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等钢铁部件行业以及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及其他贵金属材料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深冷工艺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的深冷处理越来越普遍,一般深冷处理之后很多工件需要继续回火或时效处理,但是现有的深冷回火处理设备,在回火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设备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的工件生产效率低下,以及生产的工件质量较差的问题。
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加热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使得该设备可进行均匀的加温操作以及降温操作,从而对工件进行深冷回火处理,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开启回风装置,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流动形成循环气流,从而使得工件加热、受热均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多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包括
箱体,
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
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提供工件回火处理的热量;以及
回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箱体内部的气体移动;
其中,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两侧设有出风口,
所述回风装置包括:
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移动,所述风扇将气体从靠近所述设备门一侧吸入,再沿两侧的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形成气体循环;以及,
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包括竖直排列在所述出风口位置的若干第一导流板,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风扇驱动的气体进行导向疏散。
沿所述风扇转动方向,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的第一组导流板以及第二组导流板,
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底端往所述第一腔室顶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3:1~5:1之间,
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顶端往所述第一腔室底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1:1~3:1之间。
由于空气的重力以及密度作用,第一组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风扇从第一腔室底端的往上循环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第二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从第一腔室顶端的往下循环的气体进行疏散,此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序,不仅节省使用成本,而且保证良好的回风效率。
所述导流部件还包括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隔离层连接,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支撑架内部;
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所述风扇一侧,且与所述支撑架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组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风扇一侧;以及,
第二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所述风扇另一侧,且与所述支撑架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组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风扇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一侧倾斜,用于将所述风扇输出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
所述第二固定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腔室内壁另一侧倾斜,用于将所述风扇输出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另一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倾斜设置,便于将风扇循环输出的气体导入第一腔室两侧,提升用于深冷回火工件用气体的流动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件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导风板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用于透风的窗口,所述导风板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导风的弧形面。导风板通过弧形面将第二腔室内的气体聚集到风扇的进风口处,有效提升回风装置将第二腔室内部气体循环的流动性,高效回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扇设有若干组,
相邻的若干所述风扇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将相邻的所述风扇分隔。结构简单,第二导流板减小相邻风扇之间产生风力干扰,提升回风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侧壁的发热丝,
所述第一腔室侧壁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发热丝的面板,所述面板一侧设有收纳所述发热丝的条形槽,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条形槽开口处截面呈扩口状。本实施例中的面板结构新颖独特,扩口状条形槽配额和导流部件使用,有效提升第一腔室内发热丝加热气体的效率。
所述箱体内部还设有温度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壁的热电偶。热电偶便于检测第一腔室内工件处理温度,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需要精确地控温,提升设备使用安全性、稳定性。
所述第一腔室一侧壁设有设备门,所述设备门与所述箱体连接处设有密封条。结构简单,密封条提升第一腔室内部密封性,提升设备使用安全性。
所述第一腔室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两个拐角处竖直设有第三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用于将所述风扇吹动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两侧壁,
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邻的两侧壁连接,且沿所述第三导流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均呈锐角。两个第三导流板避免在第一腔室内的空气循环有死角,结构简单,便于提升第一腔室内的空气流动性。
所述箱体底端设有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四周的支撑脚,所述底架包括:
第一型钢,所述第一型钢设有四组,且分别对应所述箱体的四侧,四组所述第一型钢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支撑脚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型钢的连接处;以及,
第二型钢,设置在四组所述第一型钢首尾相连形成的环形结构内,所述第二型钢两端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组第一型钢。支撑架用于支撑箱体,底架提升支撑脚支撑箱体的稳定性,且此底架的结构简单,承重效果好,提升设备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加热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使得该设备可进行均匀的加温操作以及降温操作,从而对工件进行深冷回火处理。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开启回风装置,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流动形成循环气流,从而使得工件加热、受热均匀。此结构不仅提升了工件深冷回火处理的效率,且有效的提高部件的深冷回火处理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以驱动风扇转动,使得第一腔室内部的气体经由风扇吹动,再由导流部件导向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以形成循环热气流,对工件均匀加热。
由于空气的重力以及密度作用,导流部件中,第一组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风扇从第一腔室底端的往上循环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第二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从第一腔室顶端的往下循环的气体进行疏散,此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序,不仅节省使用成本,而且保证良好的回风效率。
另外,导流部件中的导风板通过弧形面将第二腔室内的气体聚集到风扇的进风口处,有效提升回风装置将第二腔室内部气体循环的流动性,高效回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导流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回风装置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箱体11、第二腔室111、维修门1111、第一腔室112、面板1121、条形槽1121a、设备门1122、输气管1122a、隔离层113、底架114、支撑脚115、加热系统12、发热丝121、回风装置13、风扇131、电机132、导流部件133、第一组导流板1331、第二组导流板1332、支撑架1333、第一固定板1334、第二固定板1335、导风板1336、窗口1336a、弧形面1336b、第二导流板1337、第三导流板1338、温度检测系统14、热电偶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4、图7和图8,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结构示意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包括:箱体11、以及设置在箱体11内部的制冷系统、加热系统12和回风装置13。制冷系统设置在箱体11内,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加热系统12设置在箱体11内,用于在工件回火时提供热量。其中,箱体11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112,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设有路用于出风的出风口。
本实施例中的回风装置13设置在箱体11内,用于驱动箱体11内部的空气流动。回风装置13包括:风扇131以及导流部件133,风扇131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且靠近第二腔室111一端,用于驱动第一腔室112内的气体移动。导流部件133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其包括竖直排列在风扇131两侧的若干第一导流板,若干第一导流板用于将风扇131驱动的气体进行导向疏散。
进一步的,沿风扇131转动方向,若干第一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在风扇131两侧的第一组导流板1331以及第二组导流板1332。其中,第一组导流板1331位于风扇131沿第一腔室112底端往第一腔室112顶端转动的一侧,且第一组导流板1331中,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风扇131数量的比例介于3:1~5:1之间;第二导流板1338位于风扇131沿第一腔室112顶端往第一腔室112底端转动的一侧,且第二组导流板1332中,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风扇131的数量比例介于1:1~3:1之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导流板1331中包括四个第一导流板,第二组导流板1332包括两个第一导流板。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1结构,请参照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其中箱体11内部通过隔离层113分隔成第二腔室111和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1位于箱体11内部一端,用于收纳电器元件,第一腔室112位于箱体11内部另一端,用于放置需要深冷回火处理的工件,另外,第一腔室112远离第二腔室111的第一端设有设备门1122。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1内还设有用驱动风扇131转动的电机132,电机132通过转轴贯穿隔离层113,并与风扇131连接,电机132用于驱动风扇131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1的底端两侧设有底架114以及设置在底架114四周的支撑脚115。其中,底架114包括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的第一型钢1141,以及设置在第一型钢1141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内的第二型钢114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型钢1141设有四组,且分别对应箱体11的四侧,四组第一型钢1141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支撑脚115设置在相邻第一型钢1141的连接处;第二型钢1142两端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1142提升底架114整体抗压性,提升设备整体稳定性。
另外,第二腔室111远离第一腔室112一侧设有维修门1111,维修门1111与箱体11一侧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部件133,请参照图5、图6、图8和图9,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导流部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回风装置结构俯视图。
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部件133还包括支撑架1333、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架1333两侧的第一固定板1334和第二固定板1335。支撑架1333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且与隔离层113连接,风扇131位于支撑架1333内部;第一固定板1334竖直设置在风扇131一侧,且与支撑架1333一侧连接,第一导流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34靠近风扇131一侧;第二固定板1335竖直设置在风扇131另一侧,且与支撑架1333另一侧连接,第二导流板1338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335靠近风扇131一侧;其中,第一固定板1334沿靠近第一腔室112内壁一侧倾斜,用于将风扇131一侧输出的气体导向第一腔室112一侧;第二固定板1335沿靠近第一腔室112内壁另一侧倾斜,用于将风扇131另一侧输出的气体导向第一腔室112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部件133还包括导风板1336,导风板1336设置在支撑架1333远离隔离层一侧。导风板1336对应风扇131位置设有用于透风的窗口1336a。风扇131位于窗口1336a内,且导风板1336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导风的弧形面,此导风板1336的结构简单,导风板1336通过弧形面1336b将第二腔室112内的气体聚集到风扇131的进风口处,有效提升回风装置13搅拌第一腔室112内部气体的效率,提升用于深冷回火工件用气体的流动性。
本实施例中,风扇131设有若干组,相邻的若干风扇131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1338,第二导流板1338固定在支撑架1333上,用于将相邻的风扇131分隔。此结构简单,减小相邻风扇131之间产生风力干扰,提升回风装置13使用稳定性。
另外,第一腔室112靠近第二腔室111的两个拐角处竖直设有第三导流板1338,两个第三导流板1388相对设置在风扇131两侧,用于将风扇131吹动的气体导向第一腔室112两侧壁,第三导流板1338一端与与第一腔室112相邻的两侧壁连接,沿第三导流板1338所在平面,第三导流板1338与第一腔室112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均呈锐角。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流板1338一端与隔离层13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12侧壁连接,且沿隔离层133所在平面,第三导流板1338靠近风扇1313一侧,与隔离层133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两个第三导流板1338避免在第一腔室122内的空气循环有死角,结构简单,便于提升第一腔室122内的空气流动性。
本实施例中的回风装置通过电机132驱动风扇131转动,使得第一腔室112内部的空气循环流动,导流部件133将风扇131循环的气体均匀分散到第一腔室122内,结构设计新颖,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回风效率。
本实施例中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他结构,请参照图2、图4和图6,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市实施例中的加热系统12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112两侧的发热丝121,第一腔室112两侧设有用于该发热丝121的面板1121,面板1121靠近风扇131一侧设有用于收纳发热丝121的条形槽1121a,发热丝121设置在条形槽1121a内,且条形槽1121a的截面呈扩口状。本实施例中的面板1121上设有若干条形槽1121a放置发热丝121,便于回风装置13将箱体11内的气体导入发热丝121,结构新颖独特,有效提升第一腔室112内发热丝121加热气体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1内部还设有温度检测系统1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112内的温度,温度检测系统14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壁的热电偶141。本实施例中设有若干热电偶141,且均匀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壁,便于检测第一腔室112内,不同位置的工件处理温度,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需要精确地控温,提升设备使用安全性、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图中未示)包括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的液氮管道以及与液氮管道连接的液氮生成器。
本实施例中的设备门1122顶端设有输气管1122a,输气管1122a一端与第一腔室112内部连通,另一端贯穿设备门1122,并与抽真空装置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腔室112中形成真空状态,另外,设备门1122与箱体11连接处设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回风装置13的工作原理:
设备通过工件放置平台将需要回火处理的工件放置到第一腔室112中,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开启加热系统12,通过发热丝121进行发热,若干均匀分布的发热丝121使得第一腔室112均匀加热升温。
同时,开启回风装置13的电机132以驱动风扇131转动,使得第一腔室112内部的气体经由风扇131吹动,再由导流部件13导向第一腔室112的内侧壁,以形成循环热气流,对工件均匀加热。
在风扇131驱动第一腔室112内部的气体移动过程中,导流部件133中竖直排列在风扇131两侧的若干第一导流板,若干第一导流板用于将风扇131驱动的气体进行导向疏散。
其中,沿风扇131转动方向,若干第一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在风扇131两侧的第一组导流板1331以及第二组导流板1332。在空气的重力作用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组导流板1331位于风扇131沿第一腔室112底端往第一腔室112顶端转动的一侧,且第一组导流板1331中,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风扇131数量的比例为4:1;第二导流板1338位于风扇131沿第一腔室112顶端往第一腔室112底端转动的一侧,且第二组导流板1332中,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风扇131的数量比例介于2:1。由于空气的重力以及密度作用,第一组导流板1331中的第一导流板,将风扇131从第一腔室112底端的往上循环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第二导流板1332中的第一导流板将从第一腔室112顶端的往下循环的气体进行疏散,此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序,不仅节省使用成本,而且保证良好的回风效率。
本实施例中风扇131可设有若干组,相邻的若干风扇131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1338,第二导流板1338固定在支撑架1333上,用于将相邻的风扇131分隔。此结构简单,避免相邻风扇131之间产生风力干扰,提升回风装置13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腔室112靠近第二腔室111的两个拐角处竖直设有第三导流板1338,两个第三导流板1388相对设置在风扇131两侧,用于将风扇131吹动的气体导向第一腔室112两侧壁,两个第三导流板1338避免在第一腔室122内的空气循环有死角,结构简单,便于提升第一腔室122内的空气流动性。
本实施例中的回风装置通过电机132驱动风扇131转动,使得第一腔室112内部的空气循环流动,导流部件133将风扇131循环的气体均匀分散到第一腔室122内,结构设计新颖,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回风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1内部还设有温度检测系统14,温度检测系统14的控制原理为,通过第一腔室112的热电偶141检测第一腔室112内用于处理工件的温度。本实施例中设有若干热电偶141,且均匀设置在第一腔室112内壁,便于检测第一腔室112内,不同位置的工件处理温度,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需要精确地控温,提升设备使用安全性、稳定性。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的回风装置13的使用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
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
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提供工件回火处理的热量;以及
回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箱体内部的气体移动;
其中,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两侧设有出风口,
所述回风装置包括:
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移动,所述风扇将气体从靠近设备门一侧吸入,再沿两侧的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形成气体循环;以及,
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的若干第一导流板,且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竖直排列在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风扇输出的气体进行导向疏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扇转动方向,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的第一组导流板以及第二组导流板,
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底端往所述第一腔室顶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3:1~5:1之间,
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顶端往所述第一腔室底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1:1~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还包括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用于支撑部件,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支撑架内部;
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所述风扇一侧,且与所述支撑架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组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风扇一侧;以及,
第二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所述风扇另一侧,且与所述支撑架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组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风扇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一侧倾斜,用于将所述风扇输出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
所述第二固定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腔室内壁另一侧倾斜,用于将所述风扇输出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导风板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用于透风的窗口,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窗口内,且所述导风板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导风的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有若干组,
相邻的若干所述风扇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将相邻的所述风扇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用于提供工件回火处理的热量,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侧壁的发热丝,
所述第一腔室侧壁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发热丝的面板,所述面板一侧设有收纳所述发热丝的条形槽,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条形槽开口处截面呈扩口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还设有温度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壁的热电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一侧壁设有设备门,所述设备门与所述箱体连接处设有密封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位于所述出风口处竖直设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设有两组,且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用于将所述风扇吹动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一腔室两侧壁,
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邻的两侧壁连接,且沿所述第三导流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均呈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端设有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四周的支撑脚,所述底架包括:
第一型钢,所述第一型钢设有四组,且分别对应所述箱体的四侧,四组所述第一型钢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支撑脚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型钢的连接处;以及,
第二型钢,设置在四组所述第一型钢首尾相连形成的环形结构内,所述第二型钢两端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组第一型钢。
CN201922500421.1U 2019-12-31 2019-12-31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Active CN211947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421.1U CN21194711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421.1U CN21194711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7116U true CN211947116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0421.1U Active CN21194711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7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47116U (zh) 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CN213766789U (zh) 一种塑料件生产的冷却装置
CN201817514U (zh) 用于回火炉的风道式热风循环装置
CN214294390U (zh) 一种电热熔套挤出机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12128256U (zh) 一种用于钢管生产的热处理设备
CN211413614U (zh) 一种合金锻铸造用模具降温装置
CN210226043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0420118U (zh) 一种离子渗氮炉的外循环风冷装置
CN201593926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强化冷却单元
CN202157091U (zh) 一种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冷却装置
CN207170842U (zh) 一种汽车法兰锻造加工用节能加热炉
CN216295924U (zh) 一种高速混合机用冷却装置
CN214991723U (zh) 一种紧固件加工用连续热处理装置
CN213810958U (zh) 一种空调风冷循环系统
CN218404332U (zh) 一种金属切削机床零件低温热处理装置
CN212274655U (zh) 热壁及冷壁离子渗氮炉冷却用快速换热器装置
CN215063345U (zh) 一种热处理加工烘干装置
CN211146888U (zh) 一种干燥风机热风循环装置
CN211999817U (zh) 铝合金生产用淬火处理装置
CN212404189U (zh) 一种用于模具钢生产的时效炉
CN219886166U (zh) 一种多元共渗炉
CN215746167U (zh) 金属锻造件热处理箱
CN219301128U (zh) 机械零部件加工冷却装置
CN213811329U (zh) 一种风冷风箱结构
CN216115412U (zh) 一种井式回火炉热风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area a, first floor, building 21, block B, wuliandui Industrial Zone, Shang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jieli Cryoge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rea a, first floor, building 21, block B, wuliandui Industrial Zone, Shang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jieli Froze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