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9832U -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9832U
CN211839832U CN202020206911.0U CN202020206911U CN211839832U CN 211839832 U CN211839832 U CN 211839832U CN 202020206911 U CN202020206911 U CN 202020206911U CN 211839832 U CN211839832 U CN 211839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uld
tube bundle
driving devic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69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树林
易远洋
雍磊
董海波
王鑫淼
谢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o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Bo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Bo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Bo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69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9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9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9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底座、下模、上模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且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对U型抗震管束进行矫形,保证U型抗震管束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属于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震管束其结构主要是U型,用于固定管道,在实际的使用中,若发生地震导致楼体震动,管束能够对管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管道损坏的概率,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U型抗震管束一般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生产:下料、冲孔、折弯成型;但是,在实际的制造中,采用折弯成型的方式形成U型结构,由于金属材料在冲压后会出现反弹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管束在开口处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即:U型抗震管束两侧部具有较大的倾斜,不能实现平行的目的;这样就导致实际的安装中非常不方便,严重影响安装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人工使用锤子进行砸其中一个侧部,较小开口,使得管束的两侧部趋近于平行,人工矫形费时、费力,且人为影响过大,产品质量不统一,产品质量不可控。
因此,亟需一款对管束进行矫形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将材料折弯形成U型结构的管束时管束在开口处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导致后期安装困难的缺点,提供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该矫形装置用于对U型抗震管束进行矫形,能够提高U型抗震管束的质量,进而提高后续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底座、下模、上模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且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相贴合。
其中,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模下端四周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螺柱,所述凸起上设置有供螺柱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柱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进行旋合。
进一步优化,上模下端设置有硬质橡胶垫块。
其中,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泵,所述液压缸竖直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液压缸的活动端上,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其中,下模焊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优化,下模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限位槽连通,所述缺口内可拆卸安装有一成型块,所述弧形面设置在所述成型块上,所述成型块安装固定后,成型块上的弧形面与限位槽侧面相切。
进一步优化,所述成型块上设置有沉孔,所述缺口处设置有螺孔,所述成型块与下模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折弯后的U型抗震管束进行矫形,能够有效的减小U型抗震管束两侧部间的倾斜角度,能够使得U型抗震管束两侧部趋近于平行,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管束进行矫形,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矫形过程简单、省时、省力,能够有效的减小人为影响,进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使得产品质量可控,使得产品的合格率达96%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所述U型抗震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下模与成型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底座,3下模,4上模,5驱动装置,6螺栓,7限位槽,8弧形面,9凸起,10凹槽,11缺口,12成型块,13沉孔,14螺孔,15液压缸,16硬质橡胶垫块,17U型抗震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看图1-3,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1、底座2、下模3、上模4和驱动装置5,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2通过螺栓6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下模3安装在底座2上,所述驱动装置5安装在基座1上且与上模4连接,所述上模4位于下模3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上模4靠近或者远离下模3,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一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17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7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8,驱动装个置驱动上模4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8相贴合。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驱动装置5驱动上模4向下模3运动,进而是的上模4与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接触,并在上模4的作用下将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与下模3上的弧形面8进行贴合,进而实现对U型抗震管束17的矫形,在实际的使用中,需要将U型抗震管束17的其中一个侧部(支脚)插入限位槽7中,进行一次矫形;然后重复操作,对另一个支脚进行矫形,如此即可实现对U型抗震管束17的矫形;能够有效的减小U型抗震管束17两侧部间的倾斜角度,能够使得U型抗震管束17两侧部趋近于平行,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使用前需要进行调试,测试出下模3下降的距离,进而保证后续矫形的进行。
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凹槽10,所述下模3下端四周设置有凸起9,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若干螺柱或者螺栓,所述凸起9上设置有供螺柱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柱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进行旋合。
这样设置使得下模3能够更换,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根据不同管束的规格来选择下模3,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能够使用与不同弧度的管束。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模4下端设置有硬质橡胶垫块16;这样,在下模3与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接触时,弧形部将会与上模4产生一个相对位移,通过设置的硬质橡胶垫能够对U型抗震管束17及上模4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5为液压驱动装置5,所述液压驱动装置5包括液压缸15、液压泵,所述液压缸15竖直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上模4固定安装在液压缸15的活动端上,所述液压缸15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控制液压泵来控制液压缸15的伸长与缩短,进而实现对U型抗震管束17的矫形操作。
下面结合具体的矫形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步骤1:将U型抗震管束17的其中一个支脚插入限位槽7中;
步骤2:驱动装置5启动,驱动上模4下降并与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外侧接触,同时,将U型抗震管束17下压,使得U型抗震管束17的弧形部内侧与下模3上的弧形面8进行贴合;
步骤3:将完成步骤2的U型抗震管束17取出,然后将U型抗震管束17的另一支脚插入限位槽7中,并重复步骤2的过程,即可完成对U型抗震管束17的矫形。
通过本实用新型对U型抗震管束17进行矫形,由于驱动装置5驱动上模4移动的位移为固定值,能够保证上模4对U型抗震管束17的矫形过程相对统一,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统一,使得产品质量可控,使得产品的合格率达96%-9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模3焊接在底座2上,将下模3与底座2进行焊接,能够避免因下模3与底座2的固定不牢固而出现下模3移位的情况发生,矫形过程更加稳定。
实施例3
参看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缺口11,所述缺口11与限位槽7连通,所述缺口11内可拆卸安装有一成型块12,所述弧形面8设置在所述成型块12上,所述成型块12安装固定后,成型块12上的弧形面8与限位槽7侧面相切。
进一步优化,所述成型块12上设置有沉孔13,所述缺口11处设置有螺孔14,所述成型块12与下模3通过螺栓6连接。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根据U型抗震管束17的型号,即:U型抗震管束17弧形部的弧度,设置多个不同的成型块12,并且在各成型块12上设置相应的弧形面8,在实际的使用中时,根据需要矫形的抗震管束的型号进行更换成型块12即可,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同时也减少了下模3的数量,更加经济。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下模、上模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且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模下端四周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螺柱,所述凸起上设置有供螺柱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柱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进行旋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端设置有硬质橡胶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泵,所述液压缸竖直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液压缸的活动端上,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焊接在底座上。
CN202020206911.0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Active CN211839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911.0U CN211839832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911.0U CN211839832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9832U true CN211839832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4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6911.0U Active CN211839832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9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6676A (zh) * 2021-10-08 2022-01-28 阜阳市晶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用固定件的修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6676A (zh) * 2021-10-08 2022-01-28 阜阳市晶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用固定件的修复装置
CN113976676B (zh) * 2021-10-08 2023-12-22 阜阳市晶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用固定件的修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9832U (zh)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
CN110479807A (zh) 一种led路灯灯杆加工工艺
CN210435268U (zh) 一种用于弹簧加工的强压装置
CN111014399A (zh) 一种铜铝接线夹制造加工方法
CN208315706U (zh) 一种同步夹紧的电池分容柜
CN111203459B (zh)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
CN203635717U (zh) 一种四柱油压方管冲槽设备
CN207303867U (zh) 一种防导线弯曲的液压压接托架
CN104492884B (zh) 一种管材弯折装置
CN208245674U (zh) 一种冲压模具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1839644U (zh) 轴校直器
CN208467009U (zh) 一种拉包飞边加工装置
CN210435105U (zh) 一种高精度五金件折弯装置
CN210023506U (zh) 一种耐磨损折弯模及其下模具
CN210023310U (zh) 一种平整矫直机
CN208906229U (zh) 一种爬升式电动爬架钢管调直装置
CN208592528U (zh) 一种串焊机焊带压针固定座
CN208680295U (zh) 一种新型五金件冲压结构
CN211839831U (zh) 一种用于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的模具
CN206253494U (zh) 一种铁塔角钢正向单曲加工机构
CN205701977U (zh) 一种钢管弯管机
CN220862610U (zh) 一种液压修正弹簧装置
CN210847732U (zh) 水电站压力钢管瓦片矫正装置
CN220444878U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矫正装置
CN220005646U (zh) 一种电梯安装支架连续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