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4055U - 铣刀 - Google Patents

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4055U
CN211804055U CN202020046224.7U CN202020046224U CN211804055U CN 211804055 U CN211804055 U CN 211804055U CN 202020046224 U CN202020046224 U CN 202020046224U CN 211804055 U CN211804055 U CN 211804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hip removal
chip
mounting
cutt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62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国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462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4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4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4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刀头,刀头固定连接于刀柄,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排屑槽包括沿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和第二排屑面,第一排屑面远离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与第二排屑面远离外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第二排屑面远离第一排屑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刀头的顶面和外侧壁;以及若干刀片,每一刀片安装于一安装槽,并部分凸出刀头的外侧壁设置,刀片的凸出刀头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铣刀排屑效果不好,影响切削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刀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刀片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片依次间歇的铣削去除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的平面、台阶以及沟槽表面的加工等;现有铣刀多数并没有开设对应的排屑面来将刀片产生的切屑排出铣刀体外,从而容易出现排屑不及时,切屑粘贴在刀片上的问题,从而影响切削效率。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铣刀,旨在解决现有铣刀排屑效果不好,影响切削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铣刀,包括:
刀柄;
刀头,所述刀头固定连接于所述刀柄,所述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槽口面向所述铣刀的外侧设置,所述排屑槽包括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和第二排屑面,所述第一排屑面远离所述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排屑面远离所述外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排屑面远离所述第一排屑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所述刀头的顶面和外侧壁;以及
若干刀片,每一所述刀片安装于一所述安装槽,并部分凸出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刀片的凸出所述刀头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沿所述刀片的周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排屑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排屑面与所述第一排屑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排屑面朝向相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排屑面朝向相同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的顶面沿所述刀头的周向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三排屑面,每一所述第三排屑面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倾斜向外设置,并设置于一所述第一排屑面与所述刀头的顶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屑面包括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直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一直形段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直形段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且所述第三排屑面与所述第一直形段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直形段与所述第三排屑面的夹角为α,则α满足条件45°<α<9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还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四排屑面,所述第四排屑面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排屑面面向所述铣刀的外侧设置,每一所述第四排屑面设于两相邻的所述排屑槽之间,并与靠近的一所述第一排屑面连接,所述第四排屑面靠近所述刀头顶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排屑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直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二直形段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直形段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片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片还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背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的面朝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安装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安装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切削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片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刀头以及若干刀片,刀头固定连接于刀柄,刀柄背离刀头的一端与外界的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带动刀柄转动,从而带动整个铣刀转动;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排屑槽可将刀片切削产生的切屑及时的排出铣刀外,且排屑槽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排屑的速率,避免了切屑因排出不及时而粘贴于刀片上,影响刀片的的切削效率;排屑槽包括沿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和第二排屑面,第一排屑面远离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与第二排屑面远离外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第一排屑面与第二排屑面沿刀头的轴向设置,使得第一排屑面与第二排屑面延长了排屑面积,从而可以起到导流切屑的效果;第二排屑面远离第一排屑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刀头的顶面和外侧壁;每一刀片安装于一安装槽,并部分凸出刀头的外侧壁设置,安装槽可用于安装刀片,方便刀片更加稳固安装于刀头,刀片凸出刀头的外侧壁设置,更易于刀片与工件的接触,提高了加工效率;刀片的凸出刀头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进一步提高切削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铣刀排屑不好的问题,达到了提高铣刀加工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柄和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刀柄 200 刀头
300 刀片 400 排屑槽
500 安装槽 410 第一排屑面
420 第二排屑面 411 第一弧形段
412 第一直形段 430 第三排屑面
440 第四排屑面 441 第二弧形段
442 第二直形段 510 第一安装面
520 第二安装面 310 第一安装壁
320 第二安装壁 330 第一侧壁
340 第二侧壁 350 第三侧壁
360 切削刃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铣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一种铣刀,包括:刀柄 100;刀头200,刀头200固定连接于刀柄100,刀头200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400,排屑槽400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排屑槽400包括沿刀头20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410和第二排屑面 420,第一排屑面410远离刀头200的外侧壁的侧边与第二排屑面420远离外刀头200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第二排屑面420远离第一排屑面4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00,安装槽500沿刀头200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刀头200 的顶面和外侧壁;以及若干刀片300,每一刀片300安装于一安装槽500,并部分凸出刀头200的外侧壁设置,刀片300的凸出刀头200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360。解决了传统铣刀排屑不好,影响切削效率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刀片300有多种安装方式安装于安装槽500,可以是熔焊安装,压焊安装,以及钎焊安装,考虑到技术效果,优选采用钎焊安装,钎焊可使得接头表面光洁,使得刀片300的接头保持光洁,且钎焊气密性好,焊件形状和尺寸稳定,使得刀片300的组织和性能变化不大;刀柄100与刀头200为一体结构,刀柄100与刀头20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可以是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铌类硬质合金,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等,考虑到经济成本以及硬度因素,优选采用,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硬度高,不易磨损,从而达到了不易磨损,寿命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铣刀,包括:刀柄100、刀头200以及若干刀片300,刀头200固定连接于刀柄100,刀柄100背离刀头200的一端与外界的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带动刀柄100转动,从而带动整个铣刀转动;刀头200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400,排屑槽400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排屑槽400可将刀片300切削产生的切屑及时的排出铣刀外,且排屑槽400的槽口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排屑的速率,避免了切屑因排出不及时而粘贴于刀片300上,影响刀片300 的的切削效率;排屑槽400包括沿刀头20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410 和第二排屑面420,第一排屑面410远离刀头200的外侧壁的侧边与第二排屑面420远离外刀头200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第一排屑面410与第二排屑面 420沿刀头200的轴向设置,使得第一排屑面410与第二排屑面420延长了排屑面积和排屑距离,可以起到导流切屑的效果;第二排屑面420远离第一排屑面4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00,安装槽500沿刀头200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刀头200的顶面和外侧壁;每一刀片300安装于一安装槽500,并部分凸出刀头200的外侧壁设置,安装槽500可用于安装刀片300,方便刀片300 更加稳固安装于刀头200,刀片300凸出刀头200的外侧壁设置,更易于刀片 300与工件的接触,提高了加工效率;刀片300的凸出刀头200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360,进一步提高切削效率;从而解决了铣刀排屑不好的问题,达到了提高铣刀加工效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安装槽500包括沿刀片300 的周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510和第二安装面520,第一安装面510 远离第二安装面520的侧边与第二排屑面420连接,第二安装面520远离第一安装面510的侧边与刀头200的外侧壁连接,第二排屑面420与第一排屑面410垂直设置,第一安装面510与第一排屑面410朝向相同方向设置,第二安装面520与第二排屑面420朝向相同方向设置。安装槽500包括沿刀片 300的周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510和第二安装面520,使得刀片300 更加容易安装于安装槽500,并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刀头200;第二排屑面420 与第一排屑面410垂直设置,方便切屑的排出,提高切屑的排出速率;第一安装面510与第一排屑面410朝向相同方向设置,第二安装面520与第二排屑面420朝向相同方向设置,由于第二排屑面420与第一排屑面410垂直设置,因此第二安装面520与第一安装面510也是垂直设置,方便了刀片300 的安装,使得刀片300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安装槽50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刀头200的顶面沿刀头200 的周向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三排屑面430,每一第三排屑面430沿刀头 200的轴向倾斜向外设置,并设置于一第一排屑面410与刀头200的顶面之间。刀头200的顶面即为刀头200背离刀柄100一端的端面;第三排屑面430沿刀头200的轴向倾斜向外设置,并设置于第一排屑面410与刀头200的顶面之间,使得切屑掉落在第一排屑面410之后,经过第三排屑面430排出到铣刀外侧;倾斜向外设置,进一步的加快了切屑的排出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第一排屑面410包括连接的第一弧形段411和第一直形段412,第一弧形段411远离第一直形段412的侧边与刀头200的外侧壁连接,第一直形段412远离第一弧形段411的侧边与第三排屑面430连接,且第三排屑面430与第一直形段412呈夹角设置。第一弧形段411即为第一排屑面410以圆弧形式过渡到刀头200的外侧壁的片段,第一直形段412即为第一排屑面410沿刀头200轴向延伸设置且面向铣刀外侧设置的片段;第一弧形段411使得第一排屑面410以圆弧的形式过渡到刀片300的外侧壁,减小了第一排屑面410与刀头200的外侧壁所形成的角度,使得切屑从第一排屑面410排出后,可经过第一弧形段411排出到铣刀外侧,增加了切屑的排出路径,从而提高了切屑的排出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定义第一直形段412与第三排屑面430的夹角为α,则α满足条件45°<α<90°。第一直形段412与第三排屑面430形成夹角α;α过小,第一直形段412与第三排屑面430的夹角过度平坦,切屑会粘在第三排屑面430,难以掉落,不利于切屑排出到铣刀外侧;α过大,第三排屑面430无法起到导流切屑的效果,故将α限制在45°~9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刀头200的外侧壁沿其周向还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四排屑面440,第四排屑面440沿刀头200的轴向延伸设置,第四排屑面440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每一第四排屑面440设于两相邻的排屑槽400之间,并与靠近的一第一排屑面410连接,第四排屑面440靠近刀头200顶面的侧边与第三排屑面430连接。第四排屑面440倾斜的设置于刀头200的外侧壁并面向铣刀的外侧设置,方便切屑的排出;每一第四排屑面440设于两相邻的排屑槽400之间,并与靠近的一第一排屑面410 连接,使得刀片300产生的切屑经过第一排屑面410之后,可从第四排屑面 440排出,加快了切屑的排出速率;第四排屑面440靠近刀头200顶面的侧边与第三排屑面430连接,使得掉落在第一排屑面410的切屑可从第一弧形段 411,第三排屑面430以及第四排屑面440排出,增加了切屑的排出路径,加快了切屑的排出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第四排屑面4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弧形段441和第二直形段442,第二弧形段441远离第二直形段442 的侧边与刀头200的外侧壁连接,第二直形段442远离第二弧形段441的侧边与第三排屑面430连接。第四排屑面4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弧形段441 和第二直形段442,使得第四排屑面440以圆弧的形式过渡到刀头200的外侧壁,减小了第四排屑面440与刀头200外侧壁所形成的夹角,使得掉落在第四排屑面440的切屑可以从第二弧形段441排出,进一步增加了切屑的排出路径,从而提高了切屑的排出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刀片300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安装壁310和第二安装壁320,第一安装壁310和第二安装壁320沿刀头200 的轴向延伸设置,第一安装壁310抵接于第一安装面510,第二安装壁320抵接于第二安装面520。第一安装壁310抵接于第一安装面510,第二安装壁320 抵接于第二安装面520,使得刀片300连接于刀头200的安装槽500,提高了刀片300安装于安装槽500的稳定性;刀片300有多种安装方式安装槽500,可以是熔焊安装,压焊安装以及钎焊安装,考虑到技术效果,优选采用钎焊安装,钎焊可使得接头表面光洁,使得刀片300的接头保持光洁,且钎焊气密性好,钎焊可以让形状和尺寸稳定,使得刀片300的组织和性能变化不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刀片300还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330、第二侧壁340以及第三侧壁350,第一侧壁330 与第二安装壁320背对设置,且第一侧壁330朝向第二安装面520的面朝方向设置,第一侧壁330与第二侧壁340呈锐角设置,第二侧壁340与第三侧壁350呈钝角设置,第一侧壁330远离第二侧壁340的侧边与第一安装壁310 连接,第三侧壁350远离第二侧壁340的侧边与第二安装壁320连接,第一侧壁330与第二侧壁340共同围合形成切削刃360。第一侧壁330、第二侧壁 340、第三侧壁350、第一安装壁310以及第二安装壁320围合组成刀片300 的外侧壁,第二侧壁340和第三侧壁350凸出刀头200的外侧壁设置,第一侧壁330与第二侧壁340呈锐角设置,并共同围合形成切削刃360,第一侧壁 330与第二侧壁340呈锐角设置,可以减小切削刃360所受的切削力,提高了刀片300切削效率和刀片3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刀片300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刀片300的材质也可以有多种,可以是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聚晶金刚石与钨钢的复合型;考虑到技术效果和价格因素,优选采用聚晶金刚石,聚晶金刚石具有高导热性和低热膨胀系数,使得刀片300切削时,切削温度低,热变形小,且摩擦系数小,可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刀片300的耐磨性,提高了刀片3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
刀头,所述刀头固定连接于所述刀柄,所述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槽口面向所述铣刀的外侧设置,所述排屑槽包括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排屑面和第二排屑面,所述第一排屑面远离所述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排屑面远离所述外刀头的外侧壁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排屑面远离所述第一排屑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通所述刀头的顶面和外侧壁;以及
若干刀片,每一所述刀片安装于一所述安装槽,并部分凸出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刀片的凸出所述刀头外侧壁的部分构成切削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沿所述刀片的周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排屑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排屑面与所述第一排屑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排屑面朝向相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排屑面朝向相同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顶面沿所述刀头的周向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三排屑面,每一所述第三排屑面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倾斜向外设置,并设置于一所述第一排屑面与所述刀头的顶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面包括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直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一直形段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直形段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且所述第三排屑面与所述第一直形段呈夹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直形段与所述第三排屑面的夹角为α,则α满足条件45°<α<9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沿其周向还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四排屑面,所述第四排屑面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排屑面面向所述铣刀的外侧设置,每一所述第四排屑面设于两相邻的所述排屑槽之间,并与靠近的一所述第一排屑面连接,所述第四排屑面靠近所述刀头顶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排屑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直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二直形段的侧边与所述刀头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直形段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侧边与所述第三排屑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沿所述刀头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还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背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的面朝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安装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安装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切削刃。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
CN202020046224.7U 2020-01-09 2020-01-09 铣刀 Active CN211804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6224.7U CN211804055U (zh) 2020-01-09 2020-01-09 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6224.7U CN211804055U (zh) 2020-01-09 2020-01-09 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4055U true CN21180405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6224.7U Active CN211804055U (zh) 2020-01-09 2020-01-09 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4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4059A (en) Contoured tool blades
CN211804055U (zh) 铣刀
CN211362967U (zh) 一种用于玻璃加工的多刃铣刀
CN212019544U (zh) 铣刀
CN212019543U (zh) 铣刀
CN211804049U (zh) 铣刀
CN211708208U (zh) 一种钛合金双容屑槽圆鼻铣刀
CN211804056U (zh) 铣刀
JP4142892B2 (ja) 刃先交換式回転工具
CN211413806U (zh) 铣刀
CN211413925U (zh) 铰刀
CN214640691U (zh) 锯片
CN211413811U (zh) 铣刀
CN218311062U (zh) 一种高速干切铣刀
CN111112713A (zh) 铣刀
CN211804057U (zh) 刀具
CN113399724A (zh) 一种快进给铣削刀片及其铣削刀具
CN215315943U (zh) 微型超硬刀具
CN218487299U (zh) 一种轮廓成型铣刀
CN211413902U (zh) 铰刀
CN211413900U (zh) 铰刀
CN215199817U (zh) 一种加工盲孔mcd单刃高光槽铣刀
CN220838230U (zh) 一种抗钉型锯片
CN214293582U (zh) 清底铣刀
CN210334505U (zh) 一种多刃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