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707U -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707U
CN211778707U CN202020011663.4U CN202020011663U CN211778707U CN 211778707 U CN211778707 U CN 211778707U CN 202020011663 U CN202020011663 U CN 202020011663U CN 211778707 U CN211778707 U CN 211778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ttenuation
steel sheet
damping
wheel
mai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16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红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angxi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m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m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m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16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主支架,充气式减震器,第一减震钢板,第二减震钢板及减震弹簧,在电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会碰到障碍物,越过障碍物时,车轮会绕着主支架上远离车轮的一端的铰链向上转动,此时,充气式减震器受到压力被压缩,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第一减震钢板与第二减震钢板受力弯曲,减震弹簧被拉伸,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动能吸收转化较快,减震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提高了驾驶人员与乘坐人员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系统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没有减振器将无法控制弹簧的反弹,车辆遇到崎岖的路面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弹跳,过弯时也会因为弹簧上下的震荡而造成轮胎抓地力和循迹性的丧失,在新型能源-电力逐日迅速发展,提高驾驶舒适性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在电动摩托车上的减震装置都是使用单一的减震措施,减震时吸能及后续的能量转化效率低,舒适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旨在解决动能吸收转化效率慢,舒适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主支架,充气式减震器,第一减震钢板,第二减震钢板及减震弹簧,所述车轮包括轴部,所述轴部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主支架的一端,所述主支架上远离所述车轮的一端与机身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在机身上,所述轴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减震钢板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上远离所述主支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钢板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上的第一通孔通过插入螺栓与机身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及所述第二减震钢板连接,所述主支架、所述充气式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钢板、所述第二减震钢板及所述减震弹簧相对于所述车轮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面对称。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形成有第二通孔,通过向第二通孔插入固定螺栓来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主支架采用高硬度材料,且具有防氧化特性。
更进一步,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减震钢板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上。
在电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会碰到障碍物,越过障碍物时,车轮会绕着主支架上远离车轮的一端的铰链向上转动,此时,充气式减震器受到压力被压缩,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第一减震钢板与第二减震钢板受力弯曲,减震弹簧被拉伸,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动能吸收转化较快,减震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提高了驾驶人员与乘坐人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包括车轮1,主支架2,充气式减震器3,第一减震钢板4,第二减震钢板5及减震弹簧6,所述车轮1包括轴部,所述轴部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主支架2的一端,所述主支架2上远离所述车轮1的一端与机身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板301与第二固定板302,第一固定板301连接在所述主支架2上,所述第二固定板302连接在机身上,所述轴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的一端,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远离所述主支架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的第一通孔通过插入螺栓与机身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及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连接,所述主支架2、所述充气式减震器3、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及所述减震弹簧6相对于所述车轮1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面对称;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通过向第二通孔插入固定螺栓来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2采用高硬度材料,且具有防氧化特性;所述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
在电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会碰到障碍物,越过障碍物时,车轮1会绕着主支架2上远离车轮1的一端的铰链向上转动,此时,充气式减震器3受到压力被压缩,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第一减震钢板4与第二减震钢板5受力弯曲,减震弹簧6被拉伸,震动动能被吸收及转化,动能吸收转化较快,减震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提高了驾驶人员与乘坐人员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主支架(2),充气式减震器(3),第一减震钢板(4),第二减震钢板(5)及减震弹簧(6),所述车轮(1)包括沿其轴向两端形成的轴部,所述轴部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主支架(2)的一端,所述主支架(2)上远离所述车轮(1)的一端与机身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板(301)与第二固定板(302),所述第一固定板(301)连接在所述主支架(2)上,所述第二固定板(302)连接在机身上,所述轴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的一端,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位于所述主支架(2)远离所述车轮(1)的一侧,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远离所述主支架(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的第一通孔通过插入螺栓与机身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及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连接,所述主支架(2)、所述充气式减震器(3)、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及所述减震弹簧(6)相对于所述车轮(1)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通过向第二通孔插入固定螺栓来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2)采用高硬度材料,且具有防氧化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减震钢板(4)与所述第二减震钢板(5)上。
CN202020011663.4U 2020-01-04 2020-01-04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Active CN211778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1663.4U CN211778707U (zh) 2020-01-04 2020-01-04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1663.4U CN211778707U (zh) 2020-01-04 2020-01-04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707U true CN21177870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8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1663.4U Active CN211778707U (zh) 2020-01-04 2020-01-04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8406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CN21130887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减震机构
CN211778707U (zh) 一种氢能电动摩托的减震装置
CN204821017U (zh) 一种汽车三角形可调高度防前倾充气式减振器
CN111823803A (zh) 一种减震车桥总成
CN201172426Y (zh) 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CN105365729A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CN206306982U (zh) 一种汽车用保险杠
CN2106000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108973908A (zh) 一种带有下沉式缓冲功能的汽车前保险杠
CN213575313U (zh) 一种发电机用t型减震器
CN21435588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防护机构
CN21204766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上的座垫减震装置
CN200971142Y (zh) 三轮车液压前减震装置
CN212479981U (zh) 汽车底盘限位套
CN202935477U (zh) 一种蛇形弹簧减震器
CN201882133U (zh) 新型车用方向盘动力吸振器装置
CN216708942U (zh) 一种后轮减震结构
CN220865152U (zh) 汽车底盘减震装置
CN214928802U (zh) 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
CN202319792U (zh) 一种车辆悬架
CN218367250U (zh) 一种驱动桥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18844882U (zh) 减震器
CN219055963U (zh) 双向减震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结构
CN213619480U (zh) 一种汽车座椅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5

Address after: 400050 station 020, Zhongchuang space, room 108, building 4, No. 69, torch Avenu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Guangxi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2612, 26F, Ouwei building, building 7, South District, Green Valley Inform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368, Chengbei street,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Dem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