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245U - 电池模组上盖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上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43245U CN211743245U CN202020698604.9U CN202020698604U CN211743245U CN 211743245 U CN211743245 U CN 211743245U CN 202020698604 U CN202020698604 U CN 202020698604U CN 211743245 U CN211743245 U CN 2117432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module
- upper cover
- plate
- wall surface
- reinforcing ri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上盖,包括靠近电池模组的模组本体的内层板和贴合于所述内层板的外壁面的外层板;所述电池模组上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第一强度加强机构。该电池模组上盖具有双层结构以及第一强度加强机构,所述电池模组上盖的重量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上盖。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通常包括模组本体和封装模组本体的外壳,外壳又包括盖设于模组本体的顶部的盖板。目前,为了使得盖板具有较好的强度,通常会将盖板制备的较厚,这样,增加了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不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模组的盖板较重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上盖,该电池模组上盖具有双层结构以及第一强度加强机构,所述电池模组上盖的重量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上盖,所述电池模组上盖包括靠近电池模组的模组本体的内层板和贴合于所述内层板的外壁面的外层板;所述电池模组上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第一强度加强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池模组上盖设置为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层板上设置强度加强机构,从而不仅保证了所述电池模组上盖所需的强度,而且使得所述电池模组上盖较薄,减轻了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突出于所述外层板的外壁面。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上盖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侧的一对外层翻折边,所述外层翻折边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凸起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翻折边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突出于所述外层翻折边的外壁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对支撑加强筋,成对的所述支撑加强筋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对置,并且成对的所述支撑加强筋共同支撑电气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翻折边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
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同一侧且分别与靠近该侧的相应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接的多个边部加强筋,多个所述边部加强筋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层板的靠近所述内层板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板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凹坑形成为所述支撑加强筋;
所述外层板的靠近所述内层板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二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板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凹坑形成为所述边部加强筋;
所述外层翻折边的靠近所述模组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三凹坑,所述第三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翻折边的外壁面,所述第三凹坑形成为所述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上盖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的顶部且能够罩设所述电气部件的保护罩。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上盖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层板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且分别能够与相应的所述外层翻折边相贴合的一对内层翻折边,所述内层板和一对所述内层翻折边共同围合成两端形成为开口端的内层罩体。
优选地,所述内层罩体为一体件,所述内层罩体的棱边上设置有防回弹凹槽;和/或
所述内层板的顶壁设置有强度加强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内层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顶壁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模组本体的端板相贴合的贴合凹陷部;和
所述内层板设置有第一热失控排气口,所述外层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热失控排气口相对应的第二热失控排气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上盖;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上盖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池模组上盖的内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上盖的保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池模组上盖的保护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模组底板;20-电池模组;22-模组本体;30-电池模组上盖;32-内层板;320-内层翻折边;322-内层固定翻折边;324-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6-强度加强凹陷部;328-贴合凹陷部;34-外层板;340-外层翻折边;342-外层固定翻折边;344-第二热失控排气口;35-外层罩体;36a-第一加强筋;360a-支撑加强筋;362a-边部加强筋;36b-第二加强筋;37-内层罩体;380-防回弹凹槽;39-保护罩;390-保护罩主体;392-延伸罩;394-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电池模组20包括电池模组底板10以及安装于电池模组底板10的模组本体22,电池模组20还包括盖设于模组本体22的电池模组上盖30,模组本体22包括沿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电芯。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20的电芯的排列方向便为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而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为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与模组本体22的长度方向一致,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与模组本体22的宽度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电池模组上盖30包括靠近电池模组20的模组本体22的内层板32和贴合于内层板32的外壁面的外层板34;电池模组上盖30还包括设置于外层板34的第一强度加强机构。通过将电池模组上盖30设置为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层板34上设置强度加强机构,从而不仅保证了电池模组上盖30所需的强度,而且使得电池模组上盖30较薄,减轻了电池模组20的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如图3中所示,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可包括设置于外层板34的第一加强筋36a,第一加强筋36a可突出于外层板34的外壁面。由此,所述第一强度加强的结构简单,有利于制备以及降低成本。
另外,可在外层板34的彼此相对的两侧设置一对外层翻折边340,外层翻折边340可朝向背离第一加强筋36a的凸起的方向延伸,这样,外层板34和一对外层翻折边340的共同围合成两端形成为开口的外层罩体35,从而能够罩设在模组本体22的外部。其中,外层翻折边340与外层板34可形成为一体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层罩体35的强度,可在外层翻折边340设置第二加强筋36b,第二加强筋36b可突出于外层翻折边340的外壁面。
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加强筋36a可包括多对支撑加强筋360a,成对的支撑加强筋360a彼此间隔对置,并且成对的支撑加强筋360a共同支撑电气部件,可在支撑加强筋360a上开设供紧固所述电气部件的紧固件如螺栓通过的安装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气部件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具体来讲,多对支撑加强筋360a可沿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成对的支撑加强筋360a可沿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加强筋360a可沿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在外层翻折边340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36b;第一加强筋36a可包括设置于外层板34的同一侧且分别与靠近该侧的相应的第二加强筋36b相连接的多个边部加强筋362a,多个边部加强筋362a可沿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分别与多个第二加强筋36b一一对应的多个边部加强筋362a,并且使得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36b和边部加强筋362a彼此相互连接成一体,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外层罩体35的强度。
为了便于在外层板34上设置支撑加强筋360a,可在外层板34的靠近内层板32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一凹坑,并使得所述第一凹坑突出于外层板34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凹坑可形成为支撑加强筋360a。在制备的过程中,可在外层板34上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凹坑,由此,支撑加强筋360a与外层板34可一体成型。
另外,可在外层板34的靠近内层板32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凹坑,所述第二凹坑可突出于外层板34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凹坑可形成为边部加强筋362a;同样的,在制备的过程中,可在外层板34上冲压形成所述第二凹坑,由此,边部加强筋362a与外层板34可一体成型,这样,便于在外层板34设置边部加强筋362a。
此外,可在外层翻折边340的靠近模组本体22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三凹坑,所述第三凹坑可突出于外层翻折边340的外壁面,所述第三凹坑可形成为第二加强筋36b。在制备的过程中,可在外层翻折边340上冲压形成所述第三凹坑,由此,第二加强筋36b与外层板34可一体成型,这样,便于在外层翻折边340设置第二加强筋36b。
为了便于将外层罩体35固定于电池模组底板10,可在外层翻折边340的远离外层板34的一侧设置外层固定翻折边342,外层固定翻折边342可朝向远离模组本体22的方向延伸,这样,可通过螺栓将外层固定翻折边342固定于电池模组底板10。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可在外层板34的顶部设置能够罩设所述电气部件如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罩39,这样,可有效保护所述电气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可在模组本体22的端板处设置电池配电盒,所述电池配电盒可固定于电池模组底板10。结合图2和图5中所示,保护罩39可包括罩设在外层板34的顶部的保护罩主体390和连接于保护罩主体390的第一端的能够罩设于所述电池配电盒的顶部的延伸罩392。
结合图6和图7中所示,保护罩39可包括设置于保护罩主体390的第二端并能够覆盖第二端口的端盖394。
如图4中所示,电池模组上盖30可包括分别设置于内层板3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且分别能够与相应的外层翻折边340相贴合的一对内层翻折边320,这样,在使得电池模组上盖30具有合适的厚度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上盖30的整体强度。
内层板32和一对内层翻折边320可共同围合成两端形成为开口端的内层罩体37,内层罩体37可为一体件,可在内层罩体37的棱边上设置防回弹凹槽380,通过设置防回弹凹槽380,可使得内层罩体37成型后不易回弹。优选地,可在内层罩体37的棱边上设置多个防回弹凹槽380,多个防回弹凹槽380可在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为了提高内层板32的强度,可在内层板32的顶壁设置强度加强凹陷部326,优选地,加强凹陷部326可突出于内层板32的朝向模组本体22的面。通过设置加强凹陷部326,也提高了电池模组上盖30的强度。优选地,可设置多个加强凹陷部326,多个加强凹陷部326可在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另外,可在内层翻折边320的远离内层板32的一侧设置内层固定翻折边322,内层固定翻折边322可朝向远离模组本体22的方向延伸,这样,可通过螺栓将内层固定翻折边322和外层固定翻折边342相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内层板32可呈长方形状,内层板32的与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顶壁设置有能够与模组本体22的端板相贴合的贴合凹陷部328,这样,可使得电池模组上盖30更好的密封模组本体22。
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可在内层板32上设置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4,并可在外层板34上设置与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4相对应的第二热失控排气口344。这样,当模组本体22产生的热量过多时,可通过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4和第二热失控排气口344排出,由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盖(30)包括靠近电池模组(20)的模组本体(22)的内层板(32)和贴合于所述内层板(32)的外壁面的外层板(34);所述电池模组上盖(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34)的第一强度加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34)的第一加强筋(36a),所述第一加强筋(36a)突出于所述外层板(34)的外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盖(3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层板(34)的彼此相对的两侧的一对外层翻折边(340),所述外层翻折边(340)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加强筋(36a)的凸起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的第二加强筋(36b),所述第二加强筋(36b)突出于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的外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36a)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对支撑加强筋(360a),成对的所述支撑加强筋(360a)沿所述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对置,并且成对的所述支撑加强筋(360a)共同支撑电气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加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6b);
所述第一加强筋(36a)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34)的同一侧且分别与靠近该侧的相应的所述第二加强筋(36b)相连接的多个边部加强筋(362a),多个所述边部加强筋(362a)沿所述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板(34)的靠近所述内层板(3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板(34)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凹坑形成为所述支撑加强筋(360a);
所述外层板(34)的靠近所述内层板(3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二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板(34)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凹坑形成为所述边部加强筋(362a);
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的靠近所述模组本体(2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三凹坑,所述第三凹坑突出于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的外壁面,所述第三凹坑形成为所述第二加强筋(36b)。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盖(30)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板(34)的顶部且能够罩设所述电气部件的保护罩(39)。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盖(3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层板(3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且分别能够与相应的所述外层翻折边(340)相贴合的一对内层翻折边(320),所述内层板(32)和一对所述内层翻折边(320)共同围合成两端形成为开口端的内层罩体(3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罩体(37)为一体件,所述内层罩体(37)的棱边上设置有防回弹凹槽(380);和/或
所述内层板(32)的顶壁设置有强度加强凹陷部(32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32)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顶壁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模组本体(22)的端板相贴合的贴合凹陷部(328);和
所述内层板(32)设置有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4),所述外层板(3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热失控排气口(324)相对应的第二热失控排气口(34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8604.9U CN21174324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电池模组上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8604.9U CN21174324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电池模组上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43245U true CN211743245U (zh) | 2020-10-23 |
Family
ID=7285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98604.9U Active CN21174324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电池模组上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43245U (zh)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20698604.9U patent/CN2117432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703685A1 (en) | Vehicular power supply system | |
CN112259823B (zh) | 电池包 | |
CN211743245U (zh) | 电池模组上盖 | |
CN215342780U (zh) | 方舱式电池包 | |
CN210744043U (zh) | 电池模组及汽车 | |
CN110048050B (zh) | 电池包 | |
JPH0752834A (ja) |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5911512U (zh) | 电池包的上壳体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850233U (zh) | 模组端板及电池包 | |
CN214589150U (zh) | 电池包结构 | |
CN210805859U (zh) | 动力电池包的下壳体和动力电池包 | |
CN112599914B (zh) | 动力电池钣金下箱体总成结构 | |
CN211828928U (zh) |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外壳结构 | |
JP6348076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221379509U (zh) | 电池包 | |
CN219600902U (zh) | 底盘及车辆 | |
CN220692179U (zh) | 一种新型储能电池端板 | |
CN211789190U (zh) | 端板、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 |
CN216085043U (zh) | 电池包上壳体结构 | |
CN217656008U (zh) | 电池包的边梁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215644819U (zh) |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动力装置 | |
CN220474781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 |
CN221596648U (zh) | 电池包的底护板、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920330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隔热板 | |
CN221113502U (zh) | 电池包车身集成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