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3164U -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3164U
CN211683164U CN201921944632.8U CN201921944632U CN211683164U CN 211683164 U CN211683164 U CN 211683164U CN 201921944632 U CN201921944632 U CN 201921944632U CN 211683164 U CN211683164 U CN 211683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lider
puller
water gap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46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446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3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3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31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通过振动盘对杂乱无章的拉头主体进行整理;通过与下料口对接的下料控制装置自动控制拉头主体通过与否,以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通过,并进入理料台相应的一个料槽中;通过上料装置自动将理料台的多个料槽中的拉头主体抓取并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以在合模后对拉头主体的拉牌进行手拉部的注塑成型操作,从而形成拉头;通过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自动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与其手拉部相连的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放入水口剪切装置;并在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的辅助下,通过水口剪切装置将水口切除。整个过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无须人工操作,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种拉链的拉头10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由金属材质的链头101和拉牌102构成的主体100以及包覆于拉牌102前部的塑胶手拉部103,该塑胶的手拉部103一方面可提高拉动拉头10时人手拿捏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使拉头10整体更显美观、大方。
目前,此类拉头10的制作方式是,人手将预制的多个主体100(至于主体如何制作为现有技术,这里不于进行赘述)放入多穴模具的多个相应的型腔(即该多穴模具有多个型腔)中进行注塑,以形成包覆于拉牌前部的塑胶手拉部103。
如图2所示,为注塑成型后,多个拉头10未剪去水口200(或称料头)时的俯视图,多个所述拉头10并排分布,水口200包括位于两排拉头10的中间的分料体202、多条从分料体202的径向水平两侧分别向两排拉头10延伸的子料体203、从每条子料体203延伸至与相应拉头10的手拉部的前端相连的条状毛边204、以及下端与分料体202的中部相连的主料体201。这类拉头10开模后,现有做法是先通过下模的顶针将水口200及拉头10向上顶松;接着,人工将拉头10连同相连的水口200从下模上取出;然后,通过人工手持剪刀将水口200毛边逐个与拉头10剪切分离或者放置在自动剪切装置上进行一次剪切。而通过人工上料、取件并人工逐个剪切或者人工取件并放置于自动剪切装置进行一次性剪切的方式,存在效率低以及剪切后毛边残余过大而影响拉头10品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包括:
机架;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用于对拉头主体进行整理,以使拉头主体以其拉牌倾斜向上且链口朝下的方式从下料口流出;
下料控制装置,所述下料控制装置装于机架或者振动盘的下料口处,用于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主体通过;
理料台,所述理料台装于机架上,其上设有多个分布与模具下模的型腔分布一致的料槽,多个料槽分别用于承接通过下料控制装置的拉头主体;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理料台上的多个拉头主体抓取后,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
水口剪切装置,所述水口剪切装置用于将注塑成型后,与拉头主体的手拉部相连的水口剪除;以及
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所述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用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水品剪切装置进行辅助剪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振动盘对杂乱无章的拉头主体进行整理,以将拉头主体自动整理至以拉牌倾斜向上且链口朝下的方式从下料口流出;通过与下料口对接的下料控制装置自动控制拉头主体通过与否,以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通过,并进入理料台相应的一个料槽中;通过上料装置自动将理料台的多个料槽中的拉头主体抓取并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以在合模后对拉头主体的拉牌进行手拉部的注塑成型操作,从而形成拉头;通过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自动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与其手拉部相连的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放入水口剪切装置;并在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的辅助下,通过水口剪切装置将水口切除。整个过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无须人工操作,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注塑成型后,多个拉头未剪去水口时的俯视图;
图2为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下料控制装置的右视方向的工作示意图(局部剖切);
图6为下料控制装置的仰视图(局部剖切);
图7为上料装置的半剖示意图;
图8为上料装置位于取料工位但未抓取拉头主体时的示意图;
图9为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的前视图;
图10为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夹持水口和拉头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水口剪切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12所示,该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包括机架1、振动盘2、下料控制装置3、理料台4、上料装置5、水口剪切装置6和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7。
其中,所述振动盘用于对拉头主体进行整理,以使拉头主体以其拉牌倾斜向上且链口朝下的方式从下料口流出;所述下料控制装置装于机架或者振动盘的下料口处,用于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主体通过;所述理料台4装于机架上,其上设有多个分布与模具8下模81的型腔分布一致的料槽41,多个料槽41分别用于承接通过下料控制装置的拉头主体;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理料台4上的多个拉头主体抓取后,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所述水口剪切装置6用于将注塑成型后,与拉头主体的手拉部相连的水口剪除;所述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用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水品剪切装置进行辅助剪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振动盘对杂乱无章的拉头主体进行整理,以将拉头主体自动整理至以拉牌倾斜向上且链口朝下的方式从下料口流出;通过与下料口对接的下料控制装置自动控制拉头主体通过与否,以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通过,并进入理料台4相应的一个料槽中;通过上料装置自动将理料台4的多个料槽中的拉头主体抓取并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以在下模41与上模42合模后通过注塑机构9对拉头主体的拉牌进行手拉部的注塑成型操作,从而形成拉头100;通过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自动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与其手拉部相连的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放入水口剪切装置;并在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的辅助下,通过水口剪切装置将水口切除。整个过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无须人工操作,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12所示,所述下料控制装置3包括第一基座31、下料轨道32、第一挡件33、第二挡件34和第一驱动机构35,所述第一基座331装于振动盘(未图示)或者的机架1上;所述下料轨道32装于第一基座31,下料轨道32有与拉头主体100相适并可供拉头主体100沿其滑落的通道320,通道320的上端与振动盘2的下料口(未标示)对接,以使振动盘整理后的拉头主体100可经下料口进入下料轨道32的通道320并沿通道320滑落,振动盘2可将拉头主体100整理至链头朝向下,拉牌倾斜朝上后经下料口滑出,振动盘2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对振动盘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所述第一挡件33可在伸进通道320以阻挡拉头主体100(一般为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滑落和退出通道320以放行拉头主体100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挡件34低于第一挡件33,可在伸进通道320以阻挡拉头主体3100(一般为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滑落和退出通道320以放行拉头主体100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一驱动机构3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交替进出通道320,当第二挡件34即将放行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时,第一挡件33至少部分伸入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和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之间的间隙(或称空间),以在第二挡件34放行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的同时,将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阻挡,避免一次有多个拉头主体100滑出通道20;当第一挡件33即将放行原先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时,所述第二挡件34进入阻挡拉头主体100滑落的位置,工作时,根据预设的条件(如一定的周期或者检测是否有空料槽位于通道320的下方),控制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交替进入通道320,即可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主体100进入运动至通道320下方的理料台4的料槽41中,保证后续拉头主体100自动化进模工序的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应当说明的是,位于通道320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是变化的,即位于通道320最下方的链拉主体滑落离开通道320后,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成为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同样,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也是变化的,当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成为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时,其上方的一个拉头主体100成为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拉头主体100至少一端(一般为在通道320中朝下的一端)呈楔形状,即该端部的宽度向远离拉头主体100中部的方向逐渐缩小,从而与相邻的拉头主体100的相对一端形成至少供第一挡件33部分插入的间隙,以使第一挡件33能阻挡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5包括装于第一基座31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52、位于下料轨道32后方的第一移动座351和后端装于第一移动座351的导杆353,第一挡件33的后端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座351,所述导杆353穿过下料轨道32并与位于下料轨道32前方的第二挡件34连接,所述第一基座31与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52的驱动端3521连接,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52的驱动端3521直线往复运动(如伸缩)时,可驱动第一移动座351带动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交替进出通道320。
具体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52为伸缩气缸、直线电机或者电动推杆,伸缩气缸、直线电机或者电动推杆的驱动端3521(如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移动座351连接,并可驱动第一移动座351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交替进出通道3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件34包括与导杆353连接(如焊接、螺钉连接或者卡接)的板体341以及从板体341向通道320方向延伸的挡部342,所述下料轨道32与挡部34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挡部342进出通道320的缺口或者过孔3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杆353的数量为一根或者多根,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杆353的数量有两根,下料轨道32位于通道320左右两侧的位置开设通孔并安装有与导杆353相适的导套(未图示),两根导杆353分别活动插装于相应的导套,两根导杆353的前后两端则第一移动座351和第二挡件34连接。当然,为节省成本,也可不安装导套,仅设通孔与导杆353配合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件33为杆状,如圆杆、方形杆、三角形杆、椭圆形杆或者半圆形杆等,优选圆杆;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如可以为一根或者两根,优选两根,两根第一挡件33与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和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之间所形成的两侧间隙相对应。具体地,所述下料轨道32对应两侧所述间隙的位置成型有与第一挡件33相适并供所述第一挡件33沿其滑动的引导孔(未图示),所述引导孔在径向方向上与通道320有交集,第一挡件33在第一移动座351的驱动下深入引导孔后,在径向方向上部分伸进通道320,以阻挡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100滑落,而第一驱动件在第一移动座351的驱动下后退至预定位置时,第一挡件3退出通道20以放行拉头主体100,引导孔采用在径向方向上与通道320交集的方式,可兼顾第一挡件33的结构强度(即不用将第一挡件33做得特别细)以及顺利完成阻挡和放行拉头主体100的工作。具体地,当第一挡件33深入引导孔后,第一挡件33径向伸入通道320的宽度(或称径向尺寸)为2~5毫米,优选3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座351包括前移板351和固连于前移板351后侧的后移板352,所述后移板352与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52的驱动端3521连接,前移板351与导杆353和第一挡件33的后端连接。具体地,所述前移板51开设有后段大前段小的台阶状过孔35111,所述第一挡件33为后段大前段小的台阶杆状,第一挡件33的后段位于台阶状过孔35111的后段并与之相适,第一挡件33的前段则向前穿过台阶状过孔35111的前段后伸入引导孔。前移板351则在后方将台阶状过孔35111封闭,一方面可防止第一挡件33松动,另一方面可将第一挡件33的后段隐藏,以提高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所述上料装置5包括第二基座51、支撑件53和第二驱动机构54。
其中,第二基座51装于移动机构52上,可在移动机构52的驱动下至少在位于下模上方的入模工位和位于理料台4上方的取料工位之间运动(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将主体100放入下模81的相应型腔,所述下模81优选可滑动安装于机架1,并可在入模工位和注塑工位之间运动,例如,可将下模装于滑座上,将滑座通过滑块和导轨的配合可滑动装于架上,并由电机或者气缸直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滑座带动下模在入模工位和注塑工位之间运动,以使下模分别进行上料和注塑工作。),所述第二基座51对应料槽41的位置成型有供拉头主体100的链头101和拉牌102的上部插入的限位槽511;支撑件53活动设于第二基座51,并可在伸入理料台4的过槽42以支撑拉头主体100的链头101底部和与链头101分离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二驱动机构54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53做所述运动(即驱动支撑件53在伸入理料台4的过槽42以支撑拉头主体100的链头101底部和与链头101分离的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时,移动机构52驱使第二基座51运动至取料工位,以带动限位槽511套入位于料槽41的拉头主体100的链头101和拉牌102的上部;接着,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4驱动支撑件53插入理料台4的过槽42并使支撑件53位于链头101的下方后,通过移动机构52驱动第二基座51上行并将拉头主体100从料槽41中取出,(此时,链头101的底部由支撑件53支撑,拉牌102和链头101的上部由限位槽511限位支撑,从而使拉头主体100可随第二基座51移动);紧接着,所述移动机构52驱使第二基座51运动至入模工位,以使拉头主体100与下模81的型腔(未图示)相对;然后,第二驱动机构54驱使支撑件53运动至与拉头主体100分离的位置,以使链头101底部失去支撑并落入下模的型腔中,此后移动机构52驱使第二基座51复位运动并等待下一次入模操作,而下模则移至注塑工位合模,并通过注塑机构9往其型腔注入熔融塑胶以进行手拉部103的注塑成型工作。整个上料过程无须人工参与,可大幅度提高入模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52包括可移动安装于机架1的第二移动座521、以及装于第二移动座521的升降驱动装置522,所述升降驱动装置522的升降驱动端5221直接或者通过连接件(未图示)与第二基座51相连,升降驱动装置522工作时,通过其升降驱动端5221驱动第二基座51升降,所述第二移动座521由装于机架1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以带动第二基座51至少在取料工位和入模工位之间运动。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52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者伸缩电机等,优选气缸,升降驱动装置522为气缸时,升降驱动装置522的活塞杆(即上述升降驱动端5221)直接或者通过连接件与第二基座51连接,升降驱动装置522的活塞杆伸缩时,可带动第二基座51升降。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机,为气缸时,第二移动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二移动座521连接以驱动第二移动座521移动。为电机时,电机可通过丝杠副驱动第二移动座521移动,第二移动座521可通过导轨(未图示)和滑块(未图示)的配合可移动安装于机架1,具体怎么安装,可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地是,所述移动机构52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机械手,同样可以实现第二基座51的运动,由于机械手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511顶壁对应链头101的链口1011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件55,该限位件55优选杆状,该限位件55与所述链头101的链口相适,当链头101的上部插入所述限位槽511时,限位件55插入所述链口1011,以对链头101进行水平限位,防止拉头主体100随第二基座51移动时出现倾斜或者移位。具体地,所述限位件5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安装于限位槽511,例如在限位槽511顶壁开设插孔,并将限位件55的上部通过螺纹配合又或者通过过盈或过渡配合安装于插孔中。当然,限位件55也可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于限位槽511。
可以理解地,当拉链主体100落入下模型腔后,拉牌102应摆至水平状态以供后续进行手拉部103的注塑操作,一般而言,倾斜向上的拉牌102在离开限位槽511并进入下模型腔的过程中,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摆动至水平。但也可能出现受摩擦力等影响而不能下摆至水平的情况。为避免出现拉牌102无法摆动至水平的情况,可在第二基座51对应下模型腔的拉牌102支撑区域的位置活动安装可沿第二基座51上下移动的第一压件56,并在第二基座51安装用于驱动第一压件56上下移动的垂向驱动装置57,当拉头主体100脱离限位槽511并落入下模型腔后,所述垂向驱动装置57驱使第一压件56下行以将拉牌102压至水平。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垂向驱动装置57为气缸或者伸缩电机,优选气缸,垂向驱动装置57安装于第二基座51顶部,第二基座51开设有垂向过孔512,第一压件56活动插装于垂向过孔512,且上端直接或者通过中间连接件571与垂向驱动装置57的伸缩端(如活塞杆)连接,可在垂向驱动装置57的伸缩端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51的顶部固设有支座58,所述垂向驱动装置57固设于支座5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4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气缸或者伸缩电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4为气缸,第二驱动机构54的活塞杆与相应的支撑件53直接或者通过安装座541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4的活塞杆伸缩时可驱动支撑件53运动。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54可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结构可拆卸固定于第二基座51的底壁,也可以焊接于第二基座51的底壁。
具体地,所述限位槽511有设置的两排,每排有间隔分布的多个,两排限位槽511的排布与下模的型腔以及料槽41的排布方式一致,所述第二基座51对应理料台4两外侧的位置有向下延伸的导向部513,两侧的导向部513形成可套于理料台4的空间514,所述导向部513开设有导向孔(未标示),所述支撑件53活动插装于导向孔,且一端直接或者通过安装座541与第二驱动机构54连接,并可在第二驱动机构54的驱动下,驱使其另一端伸入理料台4的过槽42以支撑拉头主体100的链头101底部和与链头101分离的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4以及图7、图8所示,所述理料台4的顶壁接近两侧的位置(从图上看,为顶壁接近左、右两侧壁的位置)分别成型有一排料槽41,料槽41的排布方式与下模型腔的排布一致,每排有多个,理料台4的侧壁开设有通连料槽41的过槽42,过槽42从理料台4的顶壁延伸至低于拉头主体100的位置,以供支撑件43从低于拉头主体100的位置伸入过槽42,理料台4装于旋转机构410(如分割器上、旋转气或者伺服电机)的旋转端上,并可在旋转机构410的驱动下水平转动,旋转机构410装于平移机构(未图示)上,由平移机构驱动其在位于下料控制装置的通道320下方的落料工位和取料工位之间移动,工作过程中,平移机构驱动理料台4带动其中一排料槽41逐个移至下料控制装置的通道320下方以分别承接一个拉头主体100(落入后,拉头主体100的拉牌102倾斜朝上,链头101竖直朝下)后,旋转机构410驱动理料台4旋转180度,并由平移机构驱动理料台4带动另一排料槽41逐个移至振动盘的出料口下方以分别承接一个拉头主体100,当两排料槽41均承接拉头主体100后,平移机构驱动理料台4移动至取料工位。应当说明的是,平移机构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为直线运动模组,旋转机构410装于直线运动模组的移动端上,这里不再对其具体如何安装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9至11所示,该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7,包括第三基座71、至少两个相对的夹手73、第三驱动机构74和第二压件75。第三基座71装于运动机构72上,可在运动机构72的驱动下至少在位于下模上方的取件工位和位于水口剪切装置6上方的剪切工位之间运动;相对的所述夹手73位于第三基座71下方,可在相靠拢以夹持水口200的分料体202和相互远离以松放分料体202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4装于第三基座71,用于驱动相对的夹手73做所述运动(即驱动相对的夹手73在相靠拢以夹持水口200的分料体202和相互远离以松放分料体202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压件75设于第三基座71位于相对的夹手73中间的位置且下端高于夹手73的下端,用于在水口剪切装置6剪切水口200的毛边204的过程中将分料体紧抵于水口剪切装置6的定位槽621中。开模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4驱使第三基座71运动至下模的上方,在下模的顶针将水口200及拉头10向上顶松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机构72先驱使第三基座71带动夹手73下移至位于分料体202两侧且第二压件75的下端与分料体202相抵并使分料体202处于水平状态的位置(应当说明的是,分料体202细长,当下模的顶针将水口200及拉头10向上顶松后,有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倾斜,如夹持分料体202时,不对分料体202进行水平修正,后续剪切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将水口200和拉头10完整放入定位槽621的情况。当然,在不影响水口200和拉头10顺利入定位槽621的情况下,则可不要求在取件时,使第二压件75的下端与分料体202相抵);接着第三驱动机构74驱使相对的夹手73靠拢运动,以将分料体202水平夹持,并在运动机构72的驱动下,将拉头10及水口200一同移至水口剪切装置6的上方,以实现取件操作;然后,所述运动机构72驱使第三基座71带动拉头10和水口200下行至与水口剪切装置6的定位槽621上方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4驱使相对的夹手73远离运动以将分料体202松放,便水口200和拉头10至少部分落入定位槽621;紧接着,运动机构72继续驱使第三基座71下行至第二压件75将分料体202紧抵于定位槽621的位置,以使分料体202处于水平状态,并保证剪切过程中,水口200和拉头10不会出现倾斜和移位,以供水口剪切装置6能将连接拉头10手拉部的毛边204准确切除,完成拉头10的剪水口操作,之后,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复位运动,等待下一次剪水口200操作。整个过程无须人工参与,可明显提高水口200的裁切效率,同时,通过第二压件75的下端与分料体202相抵,可迫使水口保持水平,防止水口200出现倾斜和移位,可对毛边进行准确定位,并保证剪切精度,从而避免出现拉头10水口200毛边残余过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机构72包括可移动安装于机架1的第三移动座721、以及装于第三移动座721的升降驱动装置722,所述升降驱动装置722的升降驱动端7221直接或者通过中间件与第三基座71相连,升降驱动装置722工作时,通过其升降驱动端7221驱动第三基座71升降,以使夹手73能到达抓取和松放分料体202的位置运动,所述第三移动座721由装于机架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以带第三基座至少在取件工位和剪切工位之间运动。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72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者伸缩电机等,优选气缸,升降驱动装置722为气缸时,升降驱动装置722的活塞杆(即上述升降驱动端7221)直接或者通过中间件与第三基座71连接,升降驱动装置722的活塞杆伸缩时,可带动第三基座71升降。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移动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机,为气缸时,第三移动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三移动座721连接以驱动第三移动座721移动。为电机时,电机可通过丝杠副驱动第三移动座721移动,第三移动座721可通过导轨(未图示)和滑块(未图示)的配合可移动安装于注塑机的机架1,具体怎么安装,可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地是,所述运动机构72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机械手或者直线运动模组,同样可以实现第三基座71的运动,由于机械手和直线运动模组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4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平行气爪、气缸或者伸缩电机。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74为气缸,其数量至少有两个并相对设置固定于第三基座71,第三驱动机构74的活塞杆分别与相应的夹手73连接,第三驱动机构74的活塞杆伸缩时,可驱动相应的夹手73相靠拢或者远离运动,具体地,第三驱动机构74可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结构可拆卸固定于第三基座71,也可以焊接于第三基座71。优选地,相对的夹手73的数量有四个,分别设于第三基座1对应分料体202两端部两侧的位置,即对应分料体202的每一端部的两侧均设有相对的夹手73,当驱动装置为两个而夹手73为四个时,每个第三驱动机构的活塞杆连接有与夹手的运动方向垂向的水平连杆741,同一侧的两个夹手装于相应的水平连杆741上。
第三驱动机构74为平行气爪时,相对的夹手73则分别装于平行气爪的两个对的驱动端上,以驱使相对的夹手73靠拢和远离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件75可以为条状结构,也可以为杆状结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件75为杆状,数量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压件75间隔设置且上端均与第三基座1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基座71包括上基板711和固连于上基板711下端的下基板712,所述上基板711与运动机构72连接,第三驱动机构74和第二压件75与下基板712连接。具体地,所述下基板712的顶壁开设有上段大下段小的台阶状螺钉过孔7121和压件过孔7122,螺钉(未图示)的帽部位于螺钉过孔7121的上段,杆部穿过螺钉过孔7121的下段后,与第三驱动机构74旋接,从而将第三驱动机构4固定于下基板712。所述第二压件75为上段大下段小的台阶杆状,第二压件75的上段位于压件过孔7122的上段并与之相适,第二压件75的下段则向下穿过压件过孔7122。上基板711则在上方将螺钉过孔7121和压件过孔7122封闭,一方面可防止螺钉和/或第二压件75松动,另一方面可将第二压件75的上段和螺钉隐藏,以提高美观度。
应当说明的是,水口剪切装置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如图12所示的结构,该水口剪切装置6包括装于机架1上的机座61,机座的顶部61有工作台62,工作台62的顶面设有与拉头10以及水口200相适的定位槽621以供拉头10以及水口200部分卡入并定位,机座61位于工作台下方的位置设有第四驱动机构63(如气缸,伸缩电机或者直线气缸等),第四驱动机构63的伸缩端装有刀座64,刀座64对应水口200的毛边204的位置装有剪切刀65,剪切刀的上端穿过工作台62且其刀刃与毛边204相对,第四驱动驱机构驱使刀座运动的过程中,可将水口200的毛边204切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用于对拉头主体进行整理,以使拉头主体以其拉牌倾斜向上且链口朝下的方式从下料口流出;
下料控制装置,所述下料控制装置装于机架或者振动盘的下料口处,用于保证每次仅有一个拉头主体通过;
理料台,所述理料台装于机架上,其上设有多个分布与模具下模的型腔分布一致的料槽,多个料槽分别用于承接通过下料控制装置的拉头主体;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理料台上的多个拉头主体抓取后,移至放入下模的相应型腔中;
水口剪切装置,所述水口剪切装置用于将注塑成型后,与拉头主体的手拉部相连的水口剪除;以及
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所述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用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拉头及水口从下模中取出并移至水品剪切装置进行辅助剪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下料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基座、下料轨道、第一挡件、第二挡件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基座装于振动盘或者的机架上;所述下料轨道装于第一基座,下料轨道有与拉头主体相适并可供拉头主体沿其滑落的通道,通道的上端与振动盘的下料口对接;所述第一挡件可在伸进通道以阻挡拉头滑落和退出通道以放行拉头主体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挡件低于第一挡件,可在伸进通道以阻挡拉头主体滑落和退出通道以放行拉头主体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交替进出通道,当第二挡件即将放行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时,第一挡件至少部分伸入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和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之间的间隙;当第一挡件即将放行原先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时,所述第二挡件进入阻挡拉头主体滑落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装于第一基座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位于下料轨道后方的第一移动座和后端装于第一移动座的导杆,第一挡件的后端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座,所述导杆穿过下料轨道并与位于下料轨道前方的第二挡件连接,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移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第二挡件包括与导杆连接的板体以及从板体向通道方向延伸的挡部,所述下料轨道与挡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挡部进出通道的缺口或者过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挡件为杆状,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挡件与位于最下方的拉头主体和位于次最下方的拉头主体之间所形成的两侧间隙相对应,下料轨道对应两侧所述间隙的位置成型有与第一挡件相适并供所述第一挡件沿其滑动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在径向方向上与通道有交集,第一挡件在第一移动座的驱动下深入引导孔后,在径向方向上部分伸进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理料台装于旋转机构的旋转端上,并可在旋转机构的驱动下水平转动,旋转机构装于平移机构上,由平移机构驱动其在位于下料控制装置的通道下方的落料工位和取料工位之间移动,理料台的顶壁接近两侧的位置分别成型有一排料槽,料槽的排布方式与下模型腔的排布一致,每排有多个,理料台的侧壁开设有通连料槽的过槽,过槽从理料台的顶壁延伸至低于拉头主体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包括第二基座、支撑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基座装于移动机构上,可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至少在位于下模上方的入模工位和位于理料台上方的取料工位之间运动,所述第二基座对应料槽的位置成型有供拉头主体的链头和拉牌的上部插入的限位槽;支撑件活动设于第二基座,并可在伸入理料台的过槽以支撑拉头主体的链头底部和与链头分离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做所述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顶壁对应链头的链口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件,链头的上部插入所述限位槽时,限位件插入所述链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基座对应下模型腔的拉牌支撑区域的位置活动安装有可沿第二基座上下移动的第一压件,第二基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压件上下移动的垂向驱动装置,当拉头主体脱离限位槽并落入下模型腔后,所述垂向驱动装置驱使第一压件下行以将拉牌压至水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水口剪切装置包括装于机架上的机座,机座的顶部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面设有与拉头以及水口相适的定位槽以供拉头以及水口部分卡入并定位,机座位于工作台下方的位置设有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的伸缩端装有刀座,刀座对应水口的毛边的位置装有剪切刀,剪切刀的上端穿过工作台且其刀刃与毛边相对,第四驱动驱机构驱使刀座运动的过程中,可将水口的毛边切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的拉头注塑机,其特征在于: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包括第三基座、至少两个相对的夹手、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二压件,第三基座装于运动机构上,可在运动机构的驱动下至少在位于下模上方的取件工位和位于水口剪切装置上方的剪切工位之间运动;相对的所述夹手位于第三基座下方,可在相靠拢以夹持水口的分料体和相互远离以松放分料体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装于第三基座,用于驱动相对的夹手做所述运动;所述第二压件设于第三基座位于相对的夹手中间的位置且下端高于夹手的下端,用于在水口剪切装置剪切水口的毛边的过程中将分料体紧抵于水口剪切装置的定位槽中。
CN201921944632.8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3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4632.8U CN21168316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4632.8U CN21168316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3164U true CN211683164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463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3164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3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4989A (zh) 一种注塑成型设备
CN110900951A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CN211683164U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注塑机
CN111571285A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定位板上料开孔一体化设备
CN216609800U (zh) 磁铁自动定位上料机构及生产系统
CN211440881U (zh) 一种下料控制装置
CN215882447U (zh) 自动放入金属嵌件的模具
CN113815193A (zh) 具有料头自动切除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1105301U (zh) 一种用于模内切断分离的侧浇口注塑模具
CN211440993U (zh) 一种自动取件及水口辅助剪切装置
TWM549694U (zh) 模內具導斜面驅動之料頭切斷結構
DE4300065A1 (en) Extractor for component removal from injection mould - comprises sorting mechanism with extn. chambers which moves in front of ejector tool half
CN111113781A (zh) 一种用于拉链头注胶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9381363U (zh) 标牌挂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系统
CN216782433U (zh) 一种全自动脚轮镶件工装
CN113665064B (zh) 一种拉链模具及具有其的注射成型机
CN211763007U (zh) 一种用于拉链头注胶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7291271U (zh) 一种后盖用自动套o型圈装置
CN215882391U (zh) 注塑模具
CN213006333U (zh) 行位进胶自动顶切模具
CN218876166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盖体的注塑模具
CN211807422U (zh) 一种拉片注塑生产线的切割装置
CN213002197U (zh) 具备冲裁功能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机
CN217514633U (zh) 一种塑料管夹模具生产用精密模具
CN215151218U (zh) 一种硬质管材注塑上下料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