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1000U -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1000U
CN211661000U CN201922266183.2U CN201922266183U CN211661000U CN 211661000 U CN211661000 U CN 211661000U CN 201922266183 U CN201922266183 U CN 201922266183U CN 211661000 U CN211661000 U CN 211661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ging
cam
telescopic
rod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61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桃生
胡振奇
丁平峰
卞翔
薛梁
赵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BAO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BAO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BAO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BAO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61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1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1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1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锻造台、驱动装置、凸轮、锻打杆、锁杆、伸缩结构。凸轮套设在主轴上,凸轮上具有控制体,控制体围绕凸轮与主轴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凸轮上,且控制体的高度高于凸轮。通过伸缩结构固定环形配件的内弧面,再通过与伸缩结构相连的驱动装置实现环形配件的旋转,再利用凸轮推动锤头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打,锻打环形配件外弧面的同时锁头对环形配件外弧面进行了夹持,而锤头不进行锻打时,锁头松开环形配件。锁头在锻打过程中为环形配件提供稳定性,而且锁头还不会对旋转的环形配件产生影响。有利于实现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造,提高锻造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加快,现如今的人工低效率锻造方式已经被逐步地淘汰,而机械化锻造方式正在被大力的推广,而在实际针对环形配件的机械锻造加工中,传统设备只能够一次性对环形配件的弧面中的一部分进行锻造,即使得加工效率相当低下,因此,传统设备难以实现对环形配件的弧面进行自动锻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设备难以实现对环形配件的弧面进行自动锻造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自动锻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包括:锻造台,所述锻造台顶部为一平面,所述锻造台具有:加工空间,所述加工空间位于所述锻造台内,所述加工空间向上贯通所述锻造台,所述加工空间为圆形;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多个,其沿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工空间周围,所述滑槽连通所述加工空间;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加工空间的上端,所述支撑部用于放置环形配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加工空间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具有:主轴,所述主轴为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凸轮,所述凸轮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凸轮具有:控制体,所述控制体围绕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轮上,所述控制体的高度高于所述凸轮;锻打杆,所述锻打杆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锻打杆向所述主轴方向倾斜,所述锻打杆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锻打杆的下端与所述凸轮相对应,所述锻打杆具有:第一偏置弹簧,所述第一偏置弹簧安装在所述锻打杆与所述滑槽的连接处;锤头,所述锤头安装在所述锻打杆的上端,所述锤头用于锻打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配件的外弧面;锁杆,所述锁杆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锁杆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锁杆的下端与所述控制体相对应,所述锁杆具有:第二偏置弹簧,所述第二偏置弹簧安装在所述锁杆与所述滑槽的连接处;锁头,所述锁头安装在所述锁杆的上端,其用软性材料制成,所述锁头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配件的外弧面;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伸缩结构高度高于所述控制体,所述伸缩结构用于抵住固定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配件的内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首先将环形配件放入至加工空间中的支撑部上。之后通过伸缩结构伸缩抵住环形配件的内弧面,对环形配件进行固定。最后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主轴旋转以带动伸缩结构旋转,带动环形配件转动;此时,主轴旋转过程中还带动凸轮和设于该凸轮上的控制体旋转,其中,凸轮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锻打杆的下端,驱使锻打杆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锤头对旋转中的环形配件的外弧面进行反复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的锻打;而控制体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锁杆的下端,驱使锁杆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锁头反复抵住环形配件,与锤头相互配合,为锤头的锻打提供强大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加工空间的侧壁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由所述加工空间的上端侧壁向所述加工空间中心方向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体向外延伸,且所述控制体的形状为扁圆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锁杆还具有:滚珠,所述滚珠嵌入在所述锁头上。通过滚珠能够有效降低锁头对环形配件的摩擦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锻造台中,其与所述加工空间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抵压环,所述抵压环位于所述凸轮下方,所述抵压环高于所述锻打杆的底部,所述主轴穿过所述抵压环,所述抵压环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抵压环相连;密封柱,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柱相连,所述密封柱可滑动安装在所述进气口中;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密封柱下。
当需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进行锻造时,向进气口中的密封柱施加压力(比如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下移挤压锻打杆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驱动锤头抵住环形配件的外弧面进行固定,此时再控制可旋转的伸缩结构反复的伸缩,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进行锻打,不仅可实现整个外弧面的锻打,还能通过切换锤头与伸缩结构的作用,实现整个内弧面的锻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位于所述锻造台的上方;转换台,所述转换台设置在所述锻造台的上方,所述转换台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转换台包括:第一注气筒,所述第一注气筒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所述第一注气筒可对进气口注入高压气体。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台还包括:第二注气筒,所述第二注气筒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替换板,所述替换板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所述替换板上具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贯穿所述替换板形成一缺口。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径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壳体内具有:伸缩空间;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伸缩空间与外界,所述进气口与第二注气筒相对应;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伸缩空间中,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正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锻头,所述锻头安装在所述伸缩杆正对环形配件的一端。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具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连通所述伸缩空间与外界,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替换板相对应;锁板,所述锁板位于所述对接口下端,所述锁板嵌入在所述伸缩空间的底部,所述锁板的端面与所述伸缩杆相对应并抵住所述伸缩杆;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安装在所述锁板的底部。
根据需要锻打环形配件的内弧面的需求,启动气缸,驱动转换台下移,使得第一注气筒接入至进气口,第二注气筒接入至伸缩结构上的通气口,替换板进入至伸缩结构上的对接口,此时,替换板进入对接口与锁板接触并将锁板向下压,使得伸缩结构中的伸缩杆不再被锁板抵住并可在替换板上的贯穿口中移动进入至伸缩空间,其中在锻打环形配件的外弧面时,锁板能够通过刚性固定的作用控制伸缩杆仅仅抵住环形配件的内弧面,使其更趋向于稳定。
控制第一注气筒向进气口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下移挤压锻打杆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抵住环形配件的外弧面完成固定,控制第二注气筒反复向通气口注入高压气体和反复吸出空气,使得伸缩杆自由伸缩,以带动端头反复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进行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外弧面锻打的切换,有利于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弧面进行锻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结构固定环形配件的内弧面,再通过与伸缩结构相连的驱动装置实现环形配件的旋转,因为环形配件处于旋转状态,这有利于锤头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打,并且锤头锻打环形配件外弧面的同时锁头对环形配件外弧面进行了夹持,而在锤头不进行锻打时,锁头能够松开环形配件,这不仅使得锁头在锻打过程中对整个环形配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锁头还不会对旋转的环形配件产生影响。有利于实现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造,提高锻造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料,将环形配件放入至加工空间中的支撑部上;
内固定,通过伸缩结构伸缩抵住环形配件的内弧面,对环形配件进行固定;
旋转,启动驱动装置,驱动主轴旋转以带动伸缩结构旋转,带动环形配件转动;
外锻打,主轴旋转过程中还带动凸轮旋转,凸轮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锻打杆的下端,驱使锻打杆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锤头对旋转中的环形配件的外弧面进行反复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的整个外弧面的锻打;
稳定,凸轮旋转的同时还带动控制体旋转,控制体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锁杆的下端,驱使锁杆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锁头反复抵住环形配件,与锤头相互配合,为锤头的锻打提供强大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锻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接,启动气缸,驱动转换台下移,使得第一注气筒接入至进气口,第二注气筒接入至伸缩结构上的通气口,替换板进入至伸缩结构上的对接口,此时,替换板进入对接口与锁板接触并将锁板向下压,使得伸缩结构中的伸缩杆不再被锁板抵住并可在替换板上的贯穿口中移动进入至伸缩空间;
外固定,控制第一注气筒向进气口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下移挤压锻打杆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抵住环形配件的外弧面完成固定;
回缩,控制第二注气筒将通气口空气吸出,使得伸缩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伸缩杆回缩;
转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伸缩结构旋转;
内锻打,控制第二注气筒反复向通气口注入高压气体和反复吸出空气,使得伸缩杆自由伸缩,以带动端头反复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进行锻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造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造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造台内各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造台内部件的运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换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的运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造台结构运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换台与伸缩结构的对接示意图。
附图中
10、锻造台 11、加工空间 12、滑槽
13、支撑部 14、进气口
20、驱动装置 21、主轴
30、凸轮 31、控制体
40、锻打杆 41、锤头
50、锁杆 51、锁头 52、滚珠
60、伸缩结构 61、壳体 62、伸缩杆
63、通气口 64、对接口 65、锁板
66、伸缩弹簧
70、抵压环 71、连接杆 72、密封柱
73、复位弹簧
80、转换台 81、第一注气筒 82、第二注气筒
83、替换板 831、贯穿口
90、气缸 A:环形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自动锻造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如图1-4所示,包括:锻造台10、驱动装置20、凸轮30、锻打杆40、锁杆50、伸缩结构60。
如图1-3所示,锻造台10顶部为一平面,锻造台10具有:加工空间11、滑槽12、支撑部13。
如图2、3所示,加工空间11位于锻造台10内,加工空间11向上贯通锻造台10,加工空间11为圆形。滑槽12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六个,滑槽12连通加工空间11,其沿径向均匀分布在加工空间11周围。支撑部13则设置在加工空间11内的上端,支撑部13用于放置环形配件A。
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20安装在加工空间11的底部,驱动装置20上具有主轴21,主轴21为驱动装置20的动力输出端。
凸轮30套设在主轴21上,凸轮30上具有控制体31,控制体31围绕凸轮30与主轴21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凸轮30上,且控制体31的高度高于凸轮30。
锻打杆40数量为三个,位于滑槽12中,锻打杆40朝主轴21方向倾斜,锻打杆40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滑槽12中,锻打杆40的下端与凸轮30相对应,锻打杆40上具有第一偏置弹簧和锤头41,第一偏置弹簧安装在锻打杆40与滑槽12的活动连接处。锤头41则安装在锻打杆40的上端,锤头41用于锻打支撑部13上的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
如图2、4所示,锁杆50的数量同样为三个,其与锻打杆40采用交错的方式安装在滑槽12中,锁杆50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滑槽12中,锁杆50的下端与控制体31相对应,锁杆50具有第二偏置弹簧和锁头51,第二偏置弹簧安装在锁杆50与滑槽12的连接处。锁头51安装在锁杆50的上端,其用软性材料制成,锁头51用于夹持支撑部13上的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
伸缩结构60套设在主轴21上,伸缩结构60高度高于控制体31,伸缩结构60通过其伸缩来抵住固定支撑部13上的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
实施步骤:如图4、5所示,使用时,首先将环形配件A放入至加工空间11中的支撑部13上。之后通过伸缩结构60伸缩抵住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对环形配件A进行固定。最后后启动驱动装置20,驱动主轴21旋转以带动伸缩结构60旋转,带动环形配件A转动。此时,主轴21旋转过程中还带动凸轮30和设于该凸轮30上的控制体31旋转,其中,凸轮30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锻打杆40的下端,驱使锻打杆40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锤头41对旋转中的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进行反复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A的整个外弧面的锻打。而控制体31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锁杆50的下端,驱使锁杆50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锁头51反复抵住环形配件A,与锤头41相互配合,为锤头41的锻打提供强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结构60固定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再通过与伸缩结构60相连的驱动装置20实现环形配件A的旋转,因为环形配件A处于旋转状态,这有利于锤头41对环形配件A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打,并且锤头41锻打环形配件A外弧面的同时锁头51对环形配件A外弧面进行了夹持,而在锤头41不进行锻打时,锁头51能够松开环形配件A,这不仅使得锁头51在锻打过程中对整个环形配件A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锁头51还不会对旋转的环形配件A产生影响。有利于实现对环形配件A的整个外弧面进行锻造,提高锻造质量。
优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部13与加工空间11的侧壁一体成型,支撑部13由加工空间11的上端侧壁向加工空间11中心方向延伸而成。
优选地,如图4所示,控制体31向外延伸,且控制体31的形状为扁圆体。
优选地,如图4所示,锁杆50还具有滚珠52,滚珠52嵌入在锁头51上。通过滚珠52能够有效降低锁头51对环形配件A的摩擦影响。
优选地,如图3所示,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进气口14,进气口14设置在锻造台10中,其与加工空间11相连通。
更优选地,如图3、4所示,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抵压环70,抵压环70位于凸轮30下方,抵压环70高于锻打杆40的底部,主轴21穿过抵压环70,抵压环70具有:连接杆71、密封柱72、复位弹簧73。
连接杆71的一端与抵压环70相连。连接杆71的另一端与密封柱72相连,密封柱72可滑动安装在进气口14中。复位弹簧73设置在密封柱72下。
当需对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进行锻造时,向进气口14中的密封柱72施加压力(比如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72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71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70下移挤压锻打杆40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驱动锤头41抵住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进行固定,此时再控制可旋转的伸缩结构60反复的伸缩,对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进行锻打,不仅可实现整个外弧面的锻打,还能通过切换锤头41与伸缩结构60的作用,实现整个内弧面的锻打。
优选地,如图1、6、7所示,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气缸90和转换台80,气缸90位于锻造台10的上方。转换台80设置在锻造台10的上方,转换台80可旋转连接在气缸90的伸缩端上,转换台80包括第一注气筒81,第一注气筒81安装在转换台80的下端。第一注气筒81可对进气口14注入高压气体。
更优选地,转换台80还包括第二注气筒82和替换板83,第二注气筒82安装在转换台80的下端。替换板83安装在转换台80的下端,替换板83上具有:贯穿口831,贯穿口831贯穿替换板83形成一缺口。
更优选地,如图4所示,伸缩结构60包括:壳体61、伸缩杆62、锻头(已图示,未标注)。
壳体61沿径向固定安装在主轴21上,壳体61内具有伸缩空间和进气口14,进气口14连通伸缩空间与外界,进气口14与第二注气筒82相对应。伸缩杆62的一端伸入至伸缩空间中,伸缩杆62的另一端正对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锻头安装在伸缩杆62正对环形配件A的一端。
更优选地,如图9所示,壳体61内还具有:对接口64、锁板65、伸缩弹簧66。
对接口64连通伸缩空间与外界,对接口64与替换板83相对应。锁板65位于对接口64下端,锁板65嵌入在伸缩空间的底部,锁板65的端面与伸缩杆62相对应并抵住伸缩杆62。伸缩弹簧66安装在锁板65的底部。
如图8、9所示,根据需要锻打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的需求,启动气缸90,驱动转换台80下移,使得第一注气筒81接入至进气口14,第二注气筒82接入至伸缩结构60上的通气口63,替换板83进入至伸缩结构60上的对接口64,此时,替换板83进入对接口64与锁板65接触并将锁板65向下压,使得伸缩结构60中的伸缩杆62不再被锁板65抵住并可在替换板83上的贯穿口831中移动进入至伸缩空间,其中在锻打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时,锁板65能够通过刚性固定的作用控制伸缩杆62仅仅抵住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使其更趋向于稳定。
控制第一注气筒81向进气口14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72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70下移挤压锻打杆40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抵住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完成固定,控制第二注气筒82反复向通气口63注入高压气体和反复吸出空气,使得伸缩杆62自由伸缩,以带动端头反复对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进行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A外弧面锻打的切换,有利于对环形配件A的整个弧面进行锻造。
一种自动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料,将环形配件A放入至加工空间11中的支撑部13上。
内固定,通过伸缩结构60伸缩抵住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对环形配件A进行固定。
旋转,启动驱动装置20,驱动主轴21旋转以带动伸缩结构60旋转,带动环形配件A转动。
外锻打,主轴21旋转过程中还带动凸轮30旋转,凸轮30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锻打杆40的下端,驱使锻打杆40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锤头41对旋转中的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进行反复锻打,实现对环形配件A的整个外弧面的锻打。
稳定,凸轮30旋转的同时还带动控制体31旋转,控制体31转动过程中反复抵住锁杆50的下端,驱使锁杆50围绕其自身的活动连接位置旋转,带动锁头51反复抵住环形配件A,与锤头41相互配合,为锤头41的锻打提供强大的稳定性。
优选地,自动锻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接,启动气缸90,驱动转换台80下移,使得第一注气筒81接入至进气口14,第二注气筒82接入至伸缩结构60上的通气口63,替换板83进入至伸缩结构60上的对接口64,此时,替换板83进入对接口64与锁板65接触并将锁板65向下压,使得伸缩结构60中的伸缩杆62不再被锁板65抵住并可在替换板83上的贯穿口831中移动进入至伸缩空间。
外固定,控制第一注气筒81向进气口14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密封柱72受力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杆71下移,进一步带动抵压环70下移挤压锻打杆40的下端部,驱使锻压杆旋转抵住环形配件A的外弧面完成固定。
回缩,控制第二注气筒82将通气口63空气吸出,使得伸缩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伸缩杆回缩。
转动,控制驱动装置20带动伸缩结构60旋转。
内锻打,控制第二注气筒82反复向通气口63注入高压气体和反复吸出空气,使得伸缩杆62自由伸缩,以带动端头反复对环形配件A的内弧面进行锻打。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包括:
锻造台,所述锻造台顶部为一平面,所述锻造台具有:
加工空间,所述加工空间位于所述锻造台内,所述加工空间向上贯通所述锻造台,所述加工空间为圆形;
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多个,其沿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工空间周围,所述滑槽连通所述加工空间;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加工空间的上端,所述支撑部用于放置环形配件;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加工空间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主轴,所述主轴为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
凸轮,所述凸轮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凸轮具有:
控制体,所述控制体围绕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轮上,所述控制体的高度高于所述凸轮;
锻打杆,所述锻打杆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锻打杆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锻打杆的下端与所述凸轮相对应,所述锻打杆具有:
第一偏置弹簧,所述第一偏置弹簧安装在所述锻打杆与所述滑槽的连接处;
锤头,所述锤头安装在所述锻打杆的上端,所述锤头用于锻打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配件的外弧面;
锁杆,所述锁杆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锁杆的中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锁杆的下端与所述控制体相对应,所述锁杆具有:
第二偏置弹簧,所述第二偏置弹簧安装在所述锁杆与所述滑槽的连接处;
锁头,所述锁头安装在所述锁杆的上端,所述锁头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
配件的外弧面;
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伸缩结构高度高于所述控制体,所述伸缩结构用于抵住固定所述支撑部上的环形配件的内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加工空间的侧壁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由所述加工空间的上端侧壁向所述加工空间中心方向延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体向外延伸,且所述控制体的形状为扁圆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锁杆还具有:
滚珠,所述滚珠嵌入在所述锁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锻造台中,其与所述加工空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
抵压环,所述抵压环位于所述凸轮下方,所述抵压环高于所述锻打杆的底部,所述主轴穿过所述抵压环,所述抵压环具有: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抵压环相连;
密封柱,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柱相连,所述密封柱可滑动安装在所述进气口中;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密封柱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还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位于所述锻造台的上方;
转换台,所述转换台设置在所述锻造台的上方,所述转换台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转换台包括:
第一注气筒,所述第一注气筒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转换台还包括:
第二注气筒,所述第二注气筒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
替换板,所述替换板安装在所述转换台的下端,所述替换板上具有:
贯穿口,所述贯穿口贯穿所述替换板形成一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伸缩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沿径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壳体内具有:
伸缩空间;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伸缩空间与外界,所述进气口与第二注气筒相对应;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伸缩空间中,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正对环形配件的内弧面,
锻头,所述锻头安装在所述伸缩杆正对环形配件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内还具有:
对接口,所述对接口连通所述伸缩空间与外界,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替换板相对应;
锁板,所述锁板位于所述对接口下端,所述锁板嵌入在所述伸缩空间的底部,所述锁板的端面与所述伸缩杆相对应并抵住所述伸缩杆;
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安装在所述锁板的底部。
CN201922266183.2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Active CN211661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183.2U CN21166100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183.2U CN21166100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1000U true CN211661000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6183.2U Active CN211661000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1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8359A (zh) * 2021-04-20 2021-07-16 艾承一(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成形机床空气动力性噪声消声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8359A (zh) * 2021-04-20 2021-07-16 艾承一(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成形机床空气动力性噪声消声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5645A (zh)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及自动锻造方法
CN203092469U (zh) 一种拉马
CN109623186B (zh) 一种筒体和筒体、筒体和封头的组对装置
CN211661000U (zh)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CN110948302A (zh) 一种石油化工槽罐连接法兰加工处理系统
CN113927333A (zh) 一种多轴装夹凹凸式角度可调节杆头加工用夹持工装
CN113941637A (zh) 一种钣金冲压设备
CN213496270U (zh) 用于锻造模具的吹氧化皮装置
CN206246549U (zh) 气动式轴承合套装置
CN111545865B (zh) 椭圆封头的生产加工用切割设备
CN218192341U (zh) 一种轴锻件成形锻造模具
CN111496163A (zh) 一种新材料环件锻造成型装置
CN110450006A (zh) 一种建筑施工管件端部修磨装置
CN207534321U (zh) 一种ro偏心轮压入轴承工装
CN107570615B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
CN205888503U (zh) 一种汽油机箱盖快速组装装置
CN109807521A (zh) 机器人焊接起重机回转台用定位装夹工装
CN104475807B (zh) 一种能自动装卸活塞冷却喷嘴体孔加工夹具的使用方法
CN212146220U (zh) 一种挤压轴承外环进行合套的装置
CN207664841U (zh) 转子吊装夹具
CN106425480A (zh) 一种具有可调安装定位基准的复合加工设备
CN106078171A (zh) 一种汽油机箱盖安全组装系统
CN112453307A (zh) 一种用于金属部件捶打锻造用翻转式固定夹持装置
CN213411855U (zh)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CN216781102U (zh) 一种工装夹具用夹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