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2709U -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2709U
CN211592709U CN201922450141.4U CN201922450141U CN211592709U CN 211592709 U CN211592709 U CN 211592709U CN 201922450141 U CN201922450141 U CN 201922450141U CN 211592709 U CN211592709 U CN 211592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ange
panel
side wall
wall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01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
林典
陈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01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2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2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2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延伸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翻折部,所述延伸板包括前分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前分板部的后端的后分板部,所述前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前段侧边,所述后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所述后分板部上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后分板部通过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该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能使复杂的车身造型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和涂胶开裂风险,而且还可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常规造型的汽车,期望汽车的外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因此促进了汽车的造型“新、奇、特”的设计趋势。传统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通常为采用一个钢板直接冲压成型,这种一体式的侧围外板无法支持做复杂的造型结构,例如,对于有“翅膀”造型的侧围外板,传统的车身侧围外板是无法实现的。而现有的带“翅膀”造型的侧围外板,虽然有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但由于连接工艺问题一般容易导致异响和涂胶开裂。
因此,如何解决侧围外板在满足复杂造型需求的情况下带来的结构设计及制造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其能使复杂的车身造型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和涂胶开裂风险,而且还可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和延伸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翻折部,所述延伸板包括前分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前分板部的后端的后分板部,所述前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前段侧边,所述后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
所述后分板部上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后分板部通过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折部包括突出部和连接板部,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延伸板突出且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部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板部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前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突出部的侧边,所述后分板部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的后端,所述后分板部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连接板部的侧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突出部具有尖角结构,所述前分板部与所述后分板部的连接处与所述尖角结构的位置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尖角结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板部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于所述后分板部上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二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的翻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翻边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尖角结构的角度范围为40°~6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部的侧边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突出部的侧边设有第四翻边;所述后分板部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边,所述前分板部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四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后分板部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大深度差为30mm~5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围外板结构还包括外饰板,所述外饰板安装于所述延伸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饰板的多个安装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和延伸板,侧围外板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翻折部,侧围外板的翻折部的设置可以形成满足造型要求的外观结构,延伸板作为对侧围外板难成型区域的补充,形成完整的车身结构,其中,延伸板包括前分板部和连接于前分板部的后端的后分板部,前分板部连接于翻折部的前段侧边,后分板部连接于翻折部的后段侧边,且后分板部设有第一翻边,后分板部通过第一翻边与翻折部的后段侧边连接。这样,通过将延伸板设置成分件,且在后分板部上设置第一翻边,通过第一翻边的设计可以保证有效连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和涂胶开裂风险,延伸板采用分件设计,且第一翻边设置在后分板部上,可以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侧围外板;11、主体部;12、翻折部;121、突出部;1211、第四翻边;122、连接板部;1221、第三翻边;123、第二翻边;20、延伸板;21、前分板部;22、后分板部;221、第一翻边;23、安装孔;30、外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附图1、附图3和附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10和延伸板20,其中,所述侧围外板10包括主体部11和由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翻折部12,所述延伸板20包括前分板部21和连接于所述前分板部21的后端的后分板部22,所述前分板部21连接于所述翻折部12的前段侧边,所述后分板部22连接于所述翻折部12的后段侧边,而且,所述后分板部22上设有第一翻边221,所述后分板部22通过所述第一翻边221连接于所述翻折部12的后段侧边,这样,侧围外板10的翻折部12的设置可以形成满足造型要求的外观结构,延伸板20可作为侧围外板10难成型区域的补充,形成完整的车身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通过将延伸板20设置成分件,且在后分板部22上设置第一翻边221,所述后分板部22通过所述第一翻边221连接于所述翻折部12的后段侧边,这样通过第一翻边221的设计可以保证有效连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和涂胶开裂风险,延伸板20采用分件设计,且第一翻边221设置在后分板部22上,可以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侧围外板结构还包括外饰板30,所述外饰板30安装于所述延伸板20上,如此可满足外饰零件的安装,而且通过所述外饰板30可以例如遮蔽焊点和涂胶,保证车身的外观。
请结合附图1和附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翻折部12包括突出部121和连接板部122,所述突出部121朝向所述延伸板20突出且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部122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所述连接板部122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121的至少部分;具体地,所述前分板部21连接于所述突出部121的侧边,所述后分板部22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121的后端,所述后分板部22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连接板部122的侧边,这样,通过延伸板20的前分板部21和后分板部22可以对侧围外板10的翻折部12的成型导致的缺口进行补充,从而形成复杂的车身造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所述突出部121和所述连接板部12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侧围外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附图1和附图3中所示,所述突出部121具有尖角结构,从而形成类似“翅膀”的复杂造型,而且,所述前分板部21与所述后分板部22的连接处与所述尖角结构的位置相对设置,如此,在“翅膀”造型的尖角处将所述延伸板20做成分件,同时,将第一翻边221保留在一个零件上,由此可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示例性地,所述尖角结构的角度θ范围为40°~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尖角结构的角度优选为50°。进一步地,参见附图2中所示,所述突出部121的外表面与所述后分板部22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大深度差D为30mm~50mm,优选为40mm的深度差,从而形成50°角、40mm深度的锐利的“翅膀”外观结构。
更具体地,请参阅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尖角结构、所述突出部121与所述连接板部122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翻边123,即对应于“翅膀”造型的尖角和根部位置,所述第一翻边221形成于所述后分板部22上与所述第二翻边123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翻边221连接于所述第二翻边12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123为短翻边,大约采用6mm左右的翻边宽度,从而可确保其冲压成型时无起皱、开裂;另外,所述第一翻边221为长翻边,即所述第一翻边221的翻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123的翻边宽度,所述第一翻边221与所述侧围外板10的第二翻边123有大约3mm左右的重叠量,通过长短翻边的配合设计,以保证有效连接,从而保证密封性,同时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风险和涂胶开裂风险。
进一步优选地,继续参阅附图3,所述连接板部122的侧边设有第三翻边1221,所述突出部121的侧边设有第四翻边1211;所述后分板部22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边1221,所述前分板部21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四翻边121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部122的第三翻边1221采用长翻边,所述突出部121的第四翻边1211采用“Z”字形翻边,从而保证连接的可靠,防止异响和涂胶开裂。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4所示,所述延伸板20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饰板30的多个安装孔23。例如,各所述安装孔23的布置在延伸板20相对于尖角结构的位置区域和延伸板20的两个平直段上,通过各所述安装孔23将所述外饰板30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延伸板20上,所述外饰板通过在尖角结构周边固定,确保其与所述侧围外板10的良好匹配。优选地,可以选择所述延伸板20上的定位孔作为所述外饰板30的安装孔23,从而可减少多余的密封工作量和风险。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通过将延伸板设置成分件,且在后分板部上设置第一翻边,通过第一翻边的设计可以保证有效连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和涂胶开裂风险,延伸板采用分件设计,且第一翻边设置在后分板部上,可以有效改善冲压成型性,减少了冲压工序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和延伸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向外延伸的翻折部,所述延伸板包括前分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前分板部的后端的后分板部,所述前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前段侧边,所述后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
所述后分板部上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后分板部通过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翻折部的后段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包括突出部和连接板部,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延伸板突出且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部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板部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前分板部连接于所述突出部的侧边,所述后分板部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突出部的后端,所述后分板部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连接板部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尖角结构,所述前分板部与所述后分板部的连接处与所述尖角结构的位置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结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板部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于所述后分板部上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第二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翻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翻边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结构的角度范围为40°~6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部的侧边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突出部的侧边设有第四翻边;所述后分板部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边,所述前分板部的侧边焊接于所述第四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后分板部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大深度差为30mm~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结构还包括外饰板,所述外饰板安装于所述延伸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围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饰板的多个安装孔。
CN201922450141.4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Active CN211592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0141.4U CN21159270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0141.4U CN21159270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2709U true CN211592709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0141.4U Active CN21159270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2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0820B (zh) 车辆用内装构件
CN111890897B (zh) 一种背门外板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085888B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211592709U (zh)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823044U (zh) 一种后侧围流水槽结构及汽车
CN210062636U (zh) 汽车尾门锁加强板及具有该加强板的尾门结构
CN202413656U (zh) 一种后围内装饰板安装结构
CN113320360A (zh) 树脂背门和树脂背门的设计方法
CN207328325U (zh) 基体表面贴覆结构及汽车
CN220947856U (zh) 一种卡车a柱护板与顶衬连接结构
CN219406127U (zh) 车门及车辆
CN221188783U (zh) 翼子板及车辆
CN211166728U (zh) 顶棚搭接结构
CN215513434U (zh) 一种尾灯安装结构
CN206579707U (zh) 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
CN111660771B (zh) 汽车侧围三角窗结构和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209888786U (zh) 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
CN217496289U (zh) 一种后地板连接结构
CN108859971A (zh) 前门后视镜密封支架结构
CN218463453U (zh) 一种顶盖产品结构
CN221067908U (zh) 车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4425939B (zh) 一种后三角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6301247U (zh) 用于汽车尾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3753044U (zh)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的卡接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