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6728U - 顶棚搭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顶棚搭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6728U
CN211166728U CN201922495779.XU CN201922495779U CN211166728U CN 211166728 U CN211166728 U CN 211166728U CN 201922495779 U CN201922495779 U CN 201922495779U CN 211166728 U CN211166728 U CN 211166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iling
section
overlapping
wall
overlap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57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57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6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6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6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顶棚搭接结构,属于车辆内饰顶棚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顶棚搭接结构,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顶棚和第二顶棚,第一顶棚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段,第一搭接段的端部延伸有翻边,第二顶棚的与第一顶棚搭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搭接段,第二搭接段凹陷有凹槽,第二搭接段的位于凹槽以外的部分为压接段。当第一顶棚和第二顶棚均安装于车顶内壁时,翻边扣入凹槽中,凹槽的背面抵接于车顶内壁,第一搭接段将压接段压紧于车顶内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搭接结构能够缓解翻边反向凸出,进而降低了第一搭接段与第二搭接段之间的高低面差,提高搭接质量。

Description

顶棚搭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内饰顶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棚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整车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内饰顶棚平整、连贯地安装于车顶内壁,以提高车辆的内装档次。将前后两片内饰顶棚进行搭接时,常见的搭接结构为“翻边压翻边”的形式,采用该种搭接结构进行搭接并进行装配,会导致内饰顶棚不平整,且会出现搭接间隙,这严重影响了整车内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顶棚搭接结构,能够缓解翻边反向凸出,进而降低了两个顶棚的搭接处的高低面差,提高了搭接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顶棚和第二顶棚,第一顶棚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段,第一搭接段的端部延伸有翻边,第二顶棚的与第一顶棚搭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搭接段,第二搭接段凹陷有凹槽,第二搭接段的位于凹槽以外的部分为压接段。当第一顶棚和第二顶棚均安装于车顶内壁时,翻边扣入凹槽中,凹槽的背面抵接于车顶内壁,第一搭接段将压接段压紧于车顶内壁。
由于翻边扣入凹槽,凹槽朝向车顶内壁凹陷,凹槽的背面与车顶内壁抵接,相对于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搭接结构能够缓解翻边反向凸出,进而降低了第一搭接段与第二搭接段之间的高低面差,提高搭接质量。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翻边与第一搭接段之间的夹角为90-100°。该种布置形式既易于制造,又能够使翻边外壁与第二顶棚有效贴合,降低搭接间隙,提高搭接美观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翻边的高度为第一搭接段的厚度的2.4-3.6倍,这不仅利于制造,且能够保证翻边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搭接段设有第一安装孔,压接段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将第一搭接段和压接段锁紧于车顶内壁。该种紧固方式价格低廉,组装方便,易于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翻边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为14-16mm。该种布置形式有效合理,既能够在第一安装孔的边缘安装金属环,又使搭接层叠长度较低,从而节省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搭接段与第二搭接段的厚度相同。该种布置形式利于计算,还能够使两个搭接段的强度大致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槽深为8-9mm,槽宽为4.5-5.5mm。该尺寸范围的凹槽既利于制造,还不易变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背面与压接段的底面之间的面差为1-2mm。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使翻边牢固地钩入凹槽,这易于将第一顶棚搭接于第二顶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压接段的长度为16-18mm。其既能够保证第二安装孔的强度,又不会过于浪费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搭接段还包括过渡段,过渡段的一侧与凹槽相连,另一侧向内与第二顶棚相连,过渡段的靠近凹槽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该种布置形式既实现缓和过渡,保证强度,易于加工制造,还提高了第二顶棚的美观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搭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搭接结构中第一顶棚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搭接结构中第二顶棚的截面图;
图4为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标:100-顶棚搭接结构;110-第一顶棚;111-第一搭接段;1111-第一外表面;112-翻边;1121-翻边外壁;1122-翻边顶面;113-第一安装孔;120-第二顶棚;121-第二搭接段;1211-第二外表面;122-凹槽;1221-背面;1222-第一侧壁;1223-第二侧壁;1224-凹槽底壁;123-压接段;1231-压接段底面;124-第二安装孔;125-过渡段;1251-第一侧;1252-第二侧;130-紧固件;200-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10-第三顶棚;211-第三搭接段;2111-第三外表面;212-翻边;2121-翻边外壁;2122-翻边顶面;220-第四顶棚;221-第四搭接段;2211-第四侧壁;2212-压接面;300-车顶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明确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100的改进之处,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00为目前主流的顶棚搭接结构,在此对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00作出补充描述。
请参照图4,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00包括第三顶棚210和第四顶棚220,第三顶棚210与第四顶棚220通过第三搭接段211和第四搭接段221搭接。第三搭接段211的端部延伸有翻边212,第四搭接段221呈“Z”形延伸出第四顶棚220的端部,且与第四顶棚220平行。翻边212包括翻边外壁2121和翻边顶面2122,第四搭接段221包括第四侧壁2211和压接面2212。当第三顶棚210和第四顶棚220进行搭接时,第四搭接段221紧贴车顶内壁300,顶翻边顶面2122抵接于压接面2212。进一步地,尽量使翻边外壁2121与第三搭接段211的第四侧壁2211贴合,以减小搭接间隙。但是,将第三搭接段211压紧于第四搭接段221时,第三搭接段211的第三外表面2111也压向压接面2212,导致翻边212会反向凸出,进一步影响第三顶棚210和第四顶棚220的搭接面差,使第三顶棚210和第四顶棚220的搭接处不平整,且间隙也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顶棚搭接结构100,能够克服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00的上述缺陷,能够降低搭接处的高低面差和搭接间隙。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100,包括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相互搭接。第一顶棚110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段111,第二顶棚120的与第一顶棚110搭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搭接段121,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通过第一搭接段111和第二搭接段121相互搭接。第一搭接段111的端部延伸有翻边112,第二搭接段121凹陷有凹槽122,第二搭接段121的位于凹槽122以外的部分为压接段12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分别指的是车辆的中顶棚和后顶棚,顶棚搭接结构100指的是中顶棚和后顶棚搭接处的结构,第一搭接段111的第一外表面1111和第二搭接段121的第二外表面1211为暴露于车内的功能面,第一外表面1111和第二外表面1211的高低面差值越小,则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的搭接处越平滑,顶棚搭接结构100的搭接质量越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也可以指两个其他内饰板材的搭接处。
请参照图1,当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均安装于车顶内壁300时,翻边112扣入凹槽122中,凹槽122的背面1221抵接于车顶内壁300,第一搭接段111将压接段123压紧于车顶内壁300。
在本申请的顶棚搭接结构100中,凹槽122朝向车顶内壁300凹陷,凹槽122的背面1221与车顶内壁300抵接,翻边112扣入凹槽122。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缓解翻边112反向凸出,进而降低了第一搭接段111的第一外表面1111与第二搭接段121的第二外表面1211高低面差值。
下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100的各部件的结构与相互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顶棚110或第二顶棚120的材质相同,以第一顶棚110为例,第一顶棚110包括基材和面材(图中没有示出),面材设置于第一顶棚110的第一外表面1111。作为一种示例形式,基材的材质为玻纤复合板,面材的材质为无纺布。
请参照图2,第一顶棚110的端部具有第一搭接段111,第一搭接段111用于与第二顶棚120搭接。其中,第一搭接段111的端部设有翻边112。
容易理解的,一方面,第一顶棚110包括基材和面材,基材为玻纤复合板,在第一搭接段111的端部设置翻边112,利于第一搭接段111的边缘粘合强度,使其不易开缝;另一方面,利用翻边112与第二顶棚120搭接,能够使翻边112的翻边外壁1121与第二顶棚120的凹槽122的第二侧壁1223贴合,从而降低搭接间隙L。搭接间隙L越小,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在搭接处的缝隙越小,这不仅利于美观,也是评判搭接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112与第一搭接段111之间的夹角α为90-100°。将夹角α限定为该范围内,既易于制造,又能够使上述的翻边外壁1121与第二顶棚120中的第二侧壁1223有效贴合,降低搭接间隙,提高搭接美观性。
优选的,翻边112与第一搭接段111大致垂直,即夹角α大致为90°,以使翻边外壁1121与第二侧壁1223具有较大的贴合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112的高度b为第一搭接段111的厚度B的2.4-3.6倍。容易理解的,这不仅利于制造,且能够保证翻边112的强度。
作为一种示例形式,第一搭接段111的厚度B为2.5mm时,翻边112的高度b为6-9mm。优选地,当翻边112的厚度为7mm时,翻边112不仅不易开裂,还能够与第二顶棚120中的第二侧壁1223有效贴合,具有较好的搭接效果。
请参照图3,第二顶棚120的端部具有第二搭接段121,第二搭接段121用于与第一顶棚110的第一搭接段111搭接,并使用紧固件130将第一搭接段111、第二搭接段121均安装于车顶内壁300。
第二搭接段121具有凹槽122,凹槽122朝车顶内壁300凹陷,并用于与翻边112配合搭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2的内部包括第一侧壁1222、第二侧壁1223和凹槽底壁1224。其中,第一侧壁1222远离第二搭接段121,即靠近第二搭接段121的端部;第二侧壁1223靠近第二搭接段121,即靠近第二顶棚1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段111与第二搭接段121的厚度相同。例如,当第一搭接段111的厚度为2.5mm时,第二搭接段121的厚度也为2.5mm。该种布置形式不仅利于计算,且能够使两个搭接段的强度大致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2的槽深为8-9mm,槽宽为4.5-5.5mm。容易理解的,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均为模压产品,且基材为软质材料,该尺寸范围的凹槽122既利于制造,还不易变形。
作为一种示例形式,第一搭接段111、第二搭接段121的厚度均为2.5mm,凹槽122的槽深H为8.5mm,翻边112的高度b为7mm时,将第一搭接段111压紧于第二搭接段121,二者之间的理论间隙△h为1.5mm。该种布置形式能够使第一顶棚110与第二顶棚120搭接紧密,在车辆行驶时,噪音较小,且搭接牢固。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均为模压产品,产品压制完成后需要用水切割沿着造型轮廓边进行切割。使用水切割工艺会留有约3mm的无效边,凹槽122的布置能够使翻边顶面1122与凹槽底壁1224之间留余有间隙,这为无效边留余间隙,也进一步地缓解了现有的顶棚搭接结构200中翻边212反向凸起的缺陷。
第一搭接段111和第二搭接段121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车顶内。容易理解的,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还具有其他的用于安装的结构,以将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牢固地安装于车顶内壁300。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阐述和搭接功能相关的安装结构。
作为一种示例形式,紧固件130为塑料扣件,其质量较轻,且安装牢固。
请参照图3,第二搭接段121还设有压接段123,压接段123为第二搭接段121的位于凹槽122以外的部分,即从凹槽122的第一侧壁1222延伸至端部的部分,压接段123用于与车顶内壁300贴合,第一搭接段111与压接段123贴合。在紧固件130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搭接段111、第二搭接段121部分层叠地安装于车顶内壁300,实现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的搭接。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段1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3,压接段123设有第二安装孔124,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124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通过紧固件130穿过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124,能够将第一搭接段111和压接段123锁紧于车顶内壁300。例如,第一安装孔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113沿着搭接线间隔布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4与第一安装孔113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安装孔113的轴线与翻边112的翻边外壁1121之间的间距c为14-16mm,第二安装孔124的位置与第一安装孔113对应,孔径尺寸均为φ10±1mm。
进一步地,压接段123的长度d为16-18mm,其既能够保证第二安装孔124的强度,又不会过于浪费材料。
进一步地,凹槽122的背面1221与压接段123的压接段底面1231之间的面差为1-2mm。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保证凹槽122的第一侧壁1222的高度,从而使翻边112能够钩入凹槽122,易于安装。
可选地,第二顶棚120主体的厚度大于第二搭接段121的厚度,第二搭接段121还包括过渡段12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段125包括第一侧1251和第二侧1252,第一侧1251靠近凹槽122,第二侧1252靠近第二顶棚120的主体,第一侧1251的厚度小于第二侧1252的厚度。容易理解的,该种布置形式既实现缓和过渡,保证强度,易于加工制造,还提高了第二顶棚120的美观性。
作为一种示例形式,第二顶棚120主体的厚度为4.5mm,第二搭接段121的厚度为2.5mm,即第一侧1251的厚度为2.5mm,第二侧1252的厚度为4.5mm。
其中,第二搭接段121的第二外表面1211平滑,形成过渡段125的凹陷结构形成于第二搭接段121的与第二外表面1211相对的另一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段125的长度为10-20mm。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顶棚120可以等厚2.5mm。
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搭接结构100的搭接过程如下:
将第二顶棚120预装于车顶内壁300,利用第二顶棚120的定位孔进一步校准安装位置后,将第二顶棚120固定安装于车顶内壁300;
将第一顶棚110预装于车顶内壁300,将翻边112扣入凹槽122;
用紧固件130依次穿过第一搭接段111的第一安装孔113、压接段123的第二安装孔124,将第一搭接段111和第二搭接段121相连;
利用第一顶棚110的定位孔进一步校准第一顶棚110的安装位置后,将第一顶棚110固定安装于车顶内壁300;
进一步地,将紧固件130安装于车顶内壁300,第一搭接段111将压接段123压紧于车顶内壁300,完成两个顶棚的搭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搭接结构100,翻边112与凹槽122配合,通过翻边112扣入凹槽122,能够缓解翻边112反向凸出,进而降低了第一搭接段111与第二搭接段121的高低面差,且降低了第一顶棚110和第二顶棚120的搭接间隙L,不仅美观,且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搭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顶棚和第二顶棚,所述第一顶棚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段,所述第一搭接段的端部延伸有翻边,所述第二顶棚的与所述第一顶棚搭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搭接段,所述第二搭接段凹陷有凹槽,所述第二搭接段的位于所述凹槽以外的部分为压接段;
当所述第一顶棚和所述第二顶棚均安装于车顶内壁时,所述翻边扣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的背面抵接于所述车顶内壁,所述第一搭接段将所述压接段压紧于所述车顶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搭接段之间的夹角为90-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高度为所述第一搭接段的厚度的2.4-3.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段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压接段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能够将所述第一搭接段和所述压接段锁紧于所述车顶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翻边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为14-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段与所述第二搭接段的厚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深为8-9mm,槽宽为4.5-5.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背面与所述压接段的底面之间的面差为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段的长度为16-1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段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侧与所述凹槽相连,另一侧向内与所述第二顶棚相连,所述过渡段的靠近凹槽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
CN201922495779.XU 2019-12-31 2019-12-31 顶棚搭接结构 Active CN211166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779.XU CN2111667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顶棚搭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779.XU CN2111667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顶棚搭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6728U true CN211166728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5779.XU Active CN211166728U (zh) 2019-12-31 2019-12-31 顶棚搭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6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3416U (zh) 一种内凹阳角收口件
CN211166728U (zh) 顶棚搭接结构
WO2013094314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21119U (zh) 一种洗碗机内胆组件
CN213354633U (zh) 一种扰流板结构
CN114620143A (zh) 一种车体侧围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
CN113266218A (zh) 一种车门锁销加强件、车门总成及车辆
CN210733799U (zh) 大弧度变截面外水切结构
CN108674142B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断面
CN211592709U (zh) 一种汽车车身的侧围外板结构
CN216776300U (zh) 一种拉链齿及拉链
CN114425939B (zh) 一种后三角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4340981B (zh) 车顶侧外面板构造
CN210310202U (zh) A柱内饰板、汽车a柱及汽车
CN217326280U (zh) 一种装饰线条及玻璃幕墙用装饰线条的连接结构
CN219339164U (zh) 车门密封条及车门
CN218906867U (zh) 一种车门总成装配结构
CN217672463U (zh) 一种客车顶部侧装饰结构
CN215760868U (zh) 一种铝艺护栏的连接结构
CN221278177U (zh) 一种组合板
CN220243377U (zh) 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CN21746464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53690U (zh) 用于车辆的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8463453U (zh) 一种顶盖产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