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0056U - 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0056U
CN211550056U CN202021446069.4U CN202021446069U CN211550056U CN 211550056 U CN211550056 U CN 211550056U CN 202021446069 U CN202021446069 U CN 202021446069U CN 211550056 U CN211550056 U CN 211550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turbo fan
shell
turbo
turbo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60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黄林忠
杨广
李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460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0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0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0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和第一涡轮风机以及第二涡轮风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顶壁或/和底壁还设有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壳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有叶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涡轮风机不切割空气,所以可降低风扇的噪音。

Description

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为了让电风扇这种轻松舒服的降温工具能随时随地的为人类服务,许多电器生产厂家给传统的风扇加装上电池,并缩小其体积,使其使用场所不受市电电网线路约束,由自身配带的电池提供电能,即便携式风扇。
目前的便携式风扇都是单马达单扇叶的,这种风扇只具有一个动力单元,导致风扇的风力较小,风力覆盖的面积也比较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而且,现有的风扇都是采用轴流风机,扇叶容易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风力小且扇叶危险度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于该壳体内的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该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该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该第一涡轮风机和该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内,该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与该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该顶壁或/和该底壁还设有与该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该第二进风口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该壳体的侧壁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该第一涡轮风机的轴心与该第一收容腔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一收容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朝向该第一涡轮风机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第二涡轮风机的轴心与该第二收容腔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二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收容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朝向该第二涡轮风机转动方向逐渐变宽。
进一步地,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沿着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的排布方向,该第一涡轮风机远离该第二涡轮风机的具有第一外侧边,该第二涡轮风机具有远离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二外侧边,该出风口位于该第一外侧边和该第二外侧边之间。
进一步地,该壳体内设有间隔部,该间隔部设于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之间并将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分开。
进一步地,该间隔部朝向该第一收容腔的一侧以及朝向该第二收容腔的一侧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该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与该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之间;该壳体还包括相互组装连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该第一内壳和该第二内壳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设于该第一内壳和该第二内壳之间。
进一步地,该第一内壳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连接轴,该第二内壳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连接轴。
进一步地,该壳体设有手持部,该手持部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的一端。
进一步地,该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该手持部内的电池,该手持部设有用于容纳该电池的容纳腔,该电池用于给该第一涡轮风机和该第二涡轮风机供电。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和第一涡轮风机以及第二涡轮风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顶壁或/和底壁还设有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壳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轴流风机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无叶风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无叶风扇去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无叶风扇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无叶风扇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无叶风扇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0、顶壁101、底壁102、侧壁103、第一收容腔11a、第二收容腔11b、第一进风口12a、第二进风口12b、出风口13、第一间隙14a、第二间隙14b、间隔部15、第一外壳16a、第二外壳16b、第一内壳17a、第二内壳17b、第一连接轴18a、第二连接轴18b、手持部19、容纳腔191、第一涡轮风机21、第一外侧边211、第二涡轮风机22、第二外侧边221、电池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叶风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第一涡轮风机21,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收容腔11a,第一涡轮风机21安装在第一收容腔11a内,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a,第一进风口12a与第一涡轮风机21相对应,壳体10的侧壁103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1连通的出风口13。
进一步地,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第二涡轮风机22,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收容腔11b,第二涡轮风机22安装在第二收容腔11b内,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b,第二进风口12b与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第二收容腔11b与出风口13连通。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顶壁101和底壁102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以增加进风量和出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壳体10的顶壁101或底壁102(图5)设置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或者,壳体10的顶壁101设置第一进风口12a,壳体10的底壁102设置第二进风口12b。通过两个涡轮风机,增加风扇出风的风力和出风范围。当然还可设置第三涡轮风机以及第四涡轮风机等,以进一步增加风扇出风的风力和出风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涡轮风机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收纳腔内并从出风口13吹出,从而实现吹风作用,通过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有叶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均为多个圆弧形的长孔,多个圆弧形的长孔排列成圆形,以与涡轮风机相对于。出风口13为多个沿壳体10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多个通孔对应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呈圆形分布的多个圆孔。或者出风口13也可以为沿壳体1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长孔与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再或者,出风口13包括与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此时,第一收容腔11a与第二收容腔11b可以相互连通,也可以相互隔离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涡轮风机21的轴心与第一收容腔11a的中心偏心设置(即第一涡轮风机21的轴心与第一收容腔11a的中心不相重合),第一涡轮风机21与第一收容腔11a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4a,第一间隙14a朝向第一涡轮风机21转动方向逐渐变宽;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轴心与第二收容腔11b的中心偏心设置(即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轴心与第二收容腔11b的中心不相重合),第二涡轮风机22与第二收容腔11b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b,第二间隙14b朝向第二涡轮风机22转动方向逐渐变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涡轮风机21与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第一涡轮风机21朝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涡轮风机22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涡轮风机产生的风更集中,比如均集中在壳体10的中间部分,使得出来的风力更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涡轮风机21与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转动方向也可相同,例如第一涡轮风机21与第二涡轮风机22均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或均逆时针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沿着第一涡轮风机21与第二涡轮风机22的排布方向,即图2的竖直方向,第一涡轮风机21具有第一外侧边211(远离第二涡轮风机22的侧边),第二涡轮风机22具有第二外侧边221(远离第一涡轮风机21的侧边),出风口13位于第一外侧边211和第二外侧边221之间。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3从第一涡轮风机21的中部位置延伸至第二涡轮风机22的中部位置,如此设计,能够保证出风范围和出风风力。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设有间隔部15,间隔部15设于第一收容腔11a和第二收容腔11b之间并将第一收容腔11a和第二收容腔11b分开。优选地,间隔部15设于壳体10远离出风口13的一侧。
进一步地,间隔部15朝向第一收容腔11a的一侧以及朝向为第二收容腔11b的一侧均为圆弧形。间隔部15与第一收容腔11a、第二收容腔11b的侧壁平滑过渡,即圆弧形的圆心与第一收容腔11a、第二收容腔11b的中心相重合。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外壳16a以及与第一外壳16a连接的第二外壳16b,第一收容腔11a和第二收容腔11b设于第一外壳16a和第二外壳16b之间。通过第一外壳16a与第二外壳16b连接,以便于第一涡轮风机21、第二涡轮风机22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的安装。
进一步地,壳体10还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6a上的第一内壳17a以及设于第二外壳16b上的第二内壳17b,第一内壳17a和第二内壳17b设于第一外壳16a和第二外壳16b之间,第一收容腔11a和第二收容腔11b设于第一内壳17a和第二内壳17b之间,第一内壳17a与第二内壳17b之间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连接轴18a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连接轴18b,例如,第一内壳17a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连接轴18a,第二内壳17b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连接轴18b,第一内壳17a与第二内壳17b通过连接轴安装固定涡轮风机。具体地,第一内壳17a通过安装柱和安装孔安装在第一外壳16a上,第二内壳17b通过安装柱和安装孔安装在第二外壳16b上,第一内壳17a和第二内壳17b相互组装固定连接,然后第一外壳16a和第二外壳16b再通过螺母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可以理解地是,第一外壳16a、第二外壳16b、第一内壳17a以及第二内壳17b对应第一进风口12a、第二进风口12b以及出风口13的位置设有开孔,以便以将进风口和出风口13与收容腔连通。
本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手持部19,手持部19设于第一外壳16a和第二外壳16b的一端。进一步地,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手持部19内的电池30,手持部19设有用于容纳电池30的容纳腔191,电池30用于给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供电,从而使得用户可将该无叶风扇拿在手上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内也可以不用设置电池30,例如另外配置一个电源座,使得风扇插入电源座后吹风使用。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该壳体(10)内的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该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收容腔(11a)、用于容纳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收容腔(11b),该第一涡轮风机(21)和该第二涡轮风机(22)分别安装在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内,该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a),该第一进风口(12a)与该第一涡轮风机(21)相对应,该顶壁(101)或/和该底壁(102)还设有与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b),该第二进风口(12b)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该壳体(10)的侧壁(103)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出风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轴心与该第一收容腔(11a)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一收容腔(11a)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4a),该第一间隙(14a)朝向该第一涡轮风机(21)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轴心与该第二收容腔(11b)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二涡轮风机(22)与该第二收容腔(11b)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b),该第二间隙(14b)朝向该第二涡轮风机(22)转动方向逐渐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沿着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排布方向,该第一涡轮风机(21)具有远离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一外侧边(211),该第二涡轮风机(22)具有远离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二外侧边(221),该出风口(13)位于该第一外侧边(211)和该第二外侧边(2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内设有间隔部(15),该间隔部(15)设于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之间并将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间隔部(15)朝向该第一收容腔(11a)的一侧以及朝向该第二收容腔(11b)的一侧均为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包括第一外壳(16a)以及与该第一外壳(16a)连接的第二外壳(16b),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设于该第一外壳(16a)和该第二外壳(16b)之间;该壳体(10)还包括相互组装连接的第一内壳(17a)和第二内壳(17b),该第一内壳(17a)和该第二内壳(17b)设于该第一外壳(16a)和该第二外壳(16b)之间,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设于该第一内壳(17a)和该第二内壳(17b)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壳(17a)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连接轴(18a),该第二内壳(17b)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连接轴(18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设有手持部(19),该手持部(19)设于该第一外壳(16a)和该第二外壳(16b)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该手持部(19)内的电池(30),该手持部(19)设有用于容纳该电池(30)的容纳腔(191),该电池(30)用于给该第一涡轮风机(21)和该第二涡轮风机(22)供电。
CN202021446069.4U 2020-07-21 2020-07-21 无叶风扇 Active CN211550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6069.4U CN211550056U (zh) 2020-07-21 2020-07-21 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6069.4U CN211550056U (zh) 2020-07-21 2020-07-21 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0056U true CN211550056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9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6069.4U Active CN211550056U (zh) 2020-07-21 2020-07-21 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0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16729U (zh) 挂脖风扇
CN201144765Y (zh) 聚风式风力发电机
CN214401124U (zh) 一种节能静音烫台
CN211550056U (zh) 无叶风扇
CN212563735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7658491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及出风件
CN216477951U (zh) 便携风扇
CN213684595U (zh) 脖戴风扇
CN211975473U (zh) 涵道循环扇及落地风扇
CN214145972U (zh) 手持无叶风扇
CN210919529U (zh) 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
CN202468375U (zh)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侧流鼓风装置
CN216407229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1202443U (zh) 一种手持无叶小风扇
CN217849107U (zh) 一种采用双风道冷却方式的发电机
CN216851574U (zh) 具有低噪音高效风扇的永磁电机
CN220248387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37132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48400U (zh) 一种手持风扇
CN215490036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US20180320656A1 (en) Wind Funneling Device for Energy Production
CN212296970U (zh) 一种新型带蓝牙耳机的挂脖式鼓风机
CN213684579U (zh) 吹风装置
CN213684593U (zh) 脖戴风扇
CN216518755U (zh) 风机结构及隐藏扇叶式手持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