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4595U - 脖戴风扇 - Google Patents

脖戴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4595U
CN213684595U CN202022345057.9U CN202022345057U CN213684595U CN 213684595 U CN213684595 U CN 213684595U CN 202022345057 U CN202022345057 U CN 202022345057U CN 213684595 U CN213684595 U CN 213684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fan
air
air outl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50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平
杨广
赖友
伍勋焕
刘凯
李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50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4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4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459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237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51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脖戴风扇,包括颈戴支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出风壳体,颈戴支架呈弯曲状且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颈戴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扇的容纳室以及与容纳室连通的风道,颈戴支架还设有与第一风扇对应的第一进风口,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出风壳体与颈戴支架转动连接,出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扇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风扇安装在容纳腔内,第二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容纳腔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颈戴支架的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吹向用户的颈部,出风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吹向用户的脸部,使得用户颈部和脸部都能被吹风降温,方便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脖戴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脖戴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脖戴风扇等,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凉风。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户手握风扇,脖戴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现有脖戴风扇由一可穿戴于人体脖颈处的支架以及连接于支架上的风机构成。所述支架内形成有风道以及连通风道与外界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形成强制气流,所述气流沿风道流动并最终由出风口吹向脖颈。然而,由于现有脖戴风扇戴在人体脖颈处后,脖戴风扇的风大部分是吹向人体颈部,很少部分能或几乎不能吹向人体脸部,因此不能很好地为人体脸部进行吹风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脖戴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脖戴风扇的出风不能为人体脸部吹风降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脖戴风扇,包括颈戴支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出风壳体;
该颈戴支架呈弯曲状且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该颈戴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风扇的容纳室以及与该容纳室连通的风道,该颈戴支架还设有与该第一风扇对应的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与该容纳室相连通,该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该第一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该风道后从该第一出风口吹出;
该出风壳体与该颈戴支架连接,该出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二风扇的容纳腔以及与该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该第二风扇安装在该容纳腔内,该第二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该容纳腔后从该第二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该颈戴支架上设有驱动装置,该出风壳体与该颈戴支架转动连接,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出风壳体在该颈戴支架上转动。
进一步地,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该出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该出风壳体的一侧设有连接柱,该颈戴支架上设有安装孔,该连接柱安装在该安装孔中并能够在该安装孔中转动,该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该连接柱连接。
进一步地,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齿轮,该出风壳体的一侧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该驱动电机固定在该颈戴支架上,该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该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该第一传动齿轮与该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该颈戴支架上设有安装孔,该连接柱安装在该安装孔中并能够在该安装孔中转动,该连接柱上设有限位凸起,该安装孔设有与该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凹槽,该限位凸起和该限位凹槽用于限定该连接柱在该安装孔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该驱动电机驱动该出风壳体朝第一方向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该驱动电机驱动该出风壳体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该出风壳体设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该颈戴支架两端的内侧。
进一步地,该颈戴支架包括连接部和两个出风部,两个该出风部分别设于该连接部的两端并与该连接部枢转连接,两个该出风部内分别设有该第一风扇及与该第一风扇对应的该风道;或,该颈戴支架包括两个出风部,两个该出风部枢转连接,两个该出风部内分别设有该第一风扇及与该第一风扇对应的该风道。
进一步地,该出风部内设有容置腔和隔板,该风道和该容置腔分别设于该隔板的两侧并通过该隔板间隔开;该出风部内还设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该隔板的板面相垂直,该导风板沿该出风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该风道的形状,使该风道自远离该容纳室的一端朝向该容纳室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脖戴风扇包括颈戴支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出风壳体,颈戴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扇的容纳室以及与容纳室连通的风道,颈戴支架还设有与第一风扇对应的第一进风口,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出风壳体与颈戴支架连接,出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扇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风扇安装在容纳腔内,第二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容纳腔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颈戴支架的第一出风口吹出来的风可以吹向用户的颈部,出风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吹出来的风可以吹向用户的脸部,使得用户颈部和脸部都能被吹风降温,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纵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脖戴风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脖戴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脖戴风扇,包括颈戴支架10、第一风扇21、第二风扇22以及出风壳体30。
颈戴支架10呈弯曲状且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颈戴支架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扇21的容纳室101以及与容纳室101连通的风道102,支架10还设有与第一风扇21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03,第一进风口103与容纳室101相连通,风道10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04,第一风扇21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102后从第一出风口104吹出。
出风壳体30与颈戴支架10连接,出风壳体3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扇22的容纳腔301以及与容纳腔30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303,第二进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303均与容纳腔301相连通,第二风扇22安装在容纳腔301内,第二风扇22运转产生的风经容纳腔301后从第二出风口303吹出。其中,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优选为涡轮风扇。
本实用新型中颈戴支架10的第一出风口104吹出来的风可以吹向用户的颈部,出风壳体30的第二出风口303吹出来的风可以吹向用户脸部,从而使得脖戴风扇的风可同时吹向人体脸部和颈部,出风范围更广,风力更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风壳体30与颈戴支架10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轻松地调节第二出风口303的出风方向,使第二风扇22的风从第二出风口303吹向人体脸部的不同位置,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壳体30与颈戴支架10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第二出风口303设计为直接朝向人体脸部。
本实施例中,颈戴支架10整体呈C或U字形,并与人体颈部的弧度相适配。具体地,颈戴支架10包括连接部12和两个出风部13,两个出风部13分别设于连接部12的两端并与连接部12相固定。其中,连接部12还设有万向软管121,以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颈部大小来对颈戴支架10进行弯折,使颈戴支架10与自己的颈部相匹配,而容纳室101、风道102、第一进风口103以及第一出风口104均设于出风部13内。优选地,两个出风部13内均设有第一风扇21及与第一风扇21对应的风道102,实现脖戴风扇两侧均可出风,当然,也可是其中一个出风部13内设有第一风扇21及与第一风扇21对应的风道102,实现脖戴风扇单侧出风,虽然单侧出风不便于用户体验,但并不排除此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部13设于连接部12的两端并与连接部12枢转连接,即出风部13可相对连接部12转动。在枢转处还可设置卡齿,当用户弯折出风部13和连接部12后,颈戴支架10可以保持在相应的弯折角度,从而使颈戴支架10的大小可以调节,弯折后也便于脖戴风扇的携带。或者出风部13与连接部12进行滑动连接,从而使得颈戴支架10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或者,无需设置连接部12,颈戴支架10包括两个出风部13,两个出风部13直接进行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风扇22和出风壳体3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每个出风壳体30内设有一个第二风扇22,出风壳体30优选设于颈戴支架10两端的内侧,即颈戴支架10两端相向的一侧。具体地,出风壳体30设于出风部13远离连接部12的一端并朝向颈戴支架10的内侧(即两个出风部13相向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壳体30也可设于颈戴支架10两端的外侧,或出风壳体30同时设于颈戴支架10两端的内侧和外侧。
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302设于出风壳体3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第二出风口303与第二进风口302分别设于出风壳体30相邻的两个侧壁上。进一步地,出风壳体30为圆形结构,出风壳体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第二进风口302设于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底壁上,第二出风口303设于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出风壳体30的一侧设有连接柱31,颈戴支架10上设有安装孔105(图4),连接柱31安装在安装孔105中并能够在安装孔105中转动,出风壳体30通过连接柱31和安装孔105配合从而实现与颈戴支架10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柱31设于第二壳体30b的底壁上,连接柱31上设有限位凸起312,限位凸起312为环形结构,限位凸起312的外径大于安装孔105的内径,安装孔105设有与限位凸起312配合的限位凹槽,限位凸起312和限位凹槽用于限定连接柱31在安装孔105中的位置,使连接柱31卡在安装孔105中,防止连接柱31从安装孔105中掉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凹槽也可设置在连接柱31上,限位凸起312设置安装孔105中。
进一步地,颈戴支架10上设有驱动装置11,驱动装置11用于驱动出风壳体30在颈戴支架10上转动。从而使得出风壳体30自动循环转动,以朝向人体不同位置出风,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机111和第一传动齿轮112,连接柱31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311,驱动电机111固定在颈戴支架10上,驱动电机111的轴线与连接柱31的轴线位于不同直线上,但相互平行。第一传动齿轮112和第二传动齿轮311设于第二壳体30b与出风部13之间的间隙内,或者第一传动齿轮112和第二传动齿轮311设于出风部13内,以遮挡住第一传动齿轮112和第二传动齿轮311,以增加脖戴风扇的美观。第一传动齿轮112安装在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上,第一传动齿轮112与第二传动齿轮311相互啮合,从而使得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与出风壳体30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机111,无需设置传动齿轮,驱动电机111位于颈戴支架10中并与安装孔105相对,驱动电机111的轴线与连接柱3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接柱31插入安装孔105后安装在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上,连接柱31通过驱动电机111与颈戴支架10转动连接,从而驱动电机111直接驱动出风壳体30转动。优选地,连接柱31为管状结构,从而便于导线穿过连接柱31与第二风扇22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电机111驱动出风壳体30朝第一方向转动到一定位置时,驱动电机111驱动出风壳体30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例如,当驱动电机111驱动出风壳体30正转到一定角度后,又驱动出风壳体30进行反转。从而使出风口303可以往返移动,吹出风覆盖的范围更广泛。
进一步地,第二风扇22的轴线与连接柱3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具体地,连接柱31与颈戴支架10相垂直,第二风扇22绕着连接柱31的轴线方向转动。当然,第二风扇22的轴线与连接柱31的轴线也可位于两条不同的直线上,但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104设置在出风部13的内侧面偏上侧位置,当然,第一出风口10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出风部13顶面上,使得第一出风口104出来的风可吹向人体颈部。第一出风口104靠近第一风扇21一端的尺寸大于远离第一风扇21一端的尺寸,从而保证远离第一风扇21一端的第一出风口104还具有较强的风力。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04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出风部13长度方向排列,靠近第一风扇21一端通孔的孔径大于远离第一风扇21一端通孔的孔径。即越靠近第一风扇21通孔的孔径越大,越远离第一风扇21通孔的孔径越小,以提高越远离第一风扇21通孔处的风速。当然,第一出风口104也可以为长条形的出风孔,第一出风口104沿出风部13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口104的宽度朝向第一风扇21方向越来越宽。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103设置在出风部13的两侧。出风部13设有保护盖131,保护盖131设于出风部13远离出风壳体30的一侧,保护盖131用于遮挡住出风部13其中一侧的第一进风口103,防止头发卷入第一风扇21中。
进一步地,出风部13内还设有容置腔132和隔板133,风道102和容置腔132分别设于隔板133的两侧并通过隔板133隔开。其中,容置腔132用于放置电池40、电路板50等部件,电池40用于给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供电。本实施例中,脖戴风扇的其中一出风部13上设有电源按键134,电源按键134用于控制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的开启、关闭以及风速。脖戴风扇还设有指示灯以及充电接口等,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隔板133沿出风部1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风道102的形状,使风道102自远离容纳室101的一端朝向容纳室101逐渐变大。出风部13内还设有导风板135,导风板135与隔板133的板面相垂直,导风板135沿出风部1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风道102的形状,使风道102自远离容纳室101的一端朝向容纳室101逐渐变大。从而保证远离第一风扇21一端的第一出风口104还具有较强的风力。
进一步地,第一风扇21的轴心与容纳室101的中心为偏心设置,第一风扇21与容纳室101侧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朝向第一风扇21转动方向逐渐变宽。即第一风扇21的轴心并不是设置在容纳室101的中心,而是与容纳室101的中心具有一定偏移。第一风扇21在转动过程中,在间隙内形成气流并将气流推向风道102内,通过将第一风扇21偏心设置,使第一风扇21与容纳室101侧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宽,可使得间隙内的气流随着第一风扇21的转动方向逐渐加强,提高出风量。
进一步地,出风部13内还设有切风板136,切风板136设于风道102与容纳室101的连接处,切风板136用于阻断气流从风道102回流入容纳室101内。当第一风扇21转动并形成气流时,通过切风板136防止气流在风道102与容纳室101之间的结合位置处形成旋流,而切风板136可将此处气流切断,防止风道102内的气体流又流回容纳室101内,使得气流从出风口顺畅排出,进一步增加出风口的出风量,防止噪音产生。
在其他实施例中,脖戴风扇包括电池40和电路板50,电池40和电路板50均设于容置腔132内。电池40和电路板50均与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电性连接,电池40用于给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提供电能,电路板50上设有驱动电路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颈戴支架10的外表面设有触控操作区域,颈戴支架10内对应触控操作区域的位置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控感应元件,触控感应元件用于检测触控操作区域所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控制器根据触控操作控制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的开启或关闭,和/或调节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的转速,从而更加智能,且操作更加方便。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支架(10)、第一风扇(21)、第二风扇(22)以及出风壳体(30);
该颈戴支架(10)呈弯曲状且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该颈戴支架(10)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风扇(21)的容纳室(101)以及与该容纳室(101)连通的风道(102),该颈戴支架(10)还设有与该第一风扇(21)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03),该第一进风口(103)与该容纳室(101)相连通,该风道(10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04),该第一风扇(21)运转产生的风经该风道(102)后从该第一出风口(104)吹出;
该出风壳体(30)与该颈戴支架(10)连接,该出风壳体(30)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二风扇(22)的容纳腔(301)以及与该容纳腔(30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303),该第二风扇(22)安装在该容纳腔(301)内,该第二风扇(22)运转产生的风经该容纳腔(301)后从该第二出风口(303)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颈戴支架(10)上设有驱动装置(11),该出风壳体(30)与该颈戴支架(10)转动连接,该驱动装置(11)用于驱动该出风壳体(30)在该颈戴支架(10)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机(111),该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与该出风壳体(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壳体(30)的一侧设有连接柱(31),该颈戴支架(10)上设有安装孔(105),该连接柱(31)安装在该安装孔(105)中并能够在该安装孔(105)中转动,该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与该连接柱(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机(111)和第一传动齿轮(112),该出风壳体(30)的一侧设有连接柱(31),该连接柱(31)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311),该驱动电机(111)固定在该颈戴支架(10)上,该第一传动齿轮(112)安装在该驱动电机(111)的转动轴上,该第一传动齿轮(112)与该第二传动齿轮(311)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颈戴支架(10)上设有安装孔(105),该连接柱(31)安装在该安装孔(105)中并能够在该安装孔(105)中转动,该连接柱(31)上设有限位凸起(312),该安装孔(105)设有与该限位凸起(312)配合的限位凹槽,该限位凸起(312)和该限位凹槽用于限定该连接柱(31)在该安装孔(105)中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机(111)驱动该出风壳体(30)朝第一方向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该驱动电机(111)驱动该出风壳体(30)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壳体(30)设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该颈戴支架(10)两端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颈戴支架(10)包括连接部(12)和两个出风部(13),两个该出风部(13)分别设于该连接部(12)的两端并与该连接部(12)枢转连接,两个该出风部(13)内分别设有该第一风扇(21)及与该第一风扇(21)对应的该风道(102);或,该颈戴支架(10)包括两个出风部(13),两个该出风部(13)枢转连接,两个该出风部(13)内分别设有该第一风扇(21)及与该第一风扇(21)对应的该风道(1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脖戴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出风部(13)内设有容置腔(132)和隔板(133),该风道(102)和该容置腔(132)分别设于该隔板(133)的两侧并通过该隔板(133)隔开;该出风部(13)内还设有导风板(135),该导风板(135)与该隔板(133)的板面相垂直,该导风板(135)沿该出风部(1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该风道(102)的形状,使该风道(102)自远离该容纳室(101)的一端朝向该容纳室(101)逐渐变大。
CN202022345057.9U 2020-10-20 2020-10-20 脖戴风扇 Active CN213684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5057.9U CN213684595U (zh) 2020-10-20 2020-10-20 脖戴风扇
PCT/CN2021/124237 WO2022083519A1 (zh) 2020-10-20 2021-10-15 脖戴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5057.9U CN213684595U (zh) 2020-10-20 2020-10-20 脖戴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4595U true CN213684595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5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5057.9U Active CN213684595U (zh) 2020-10-20 2020-10-20 脖戴风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4595U (zh)
WO (1) WO20220835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519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脖戴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4648B2 (ja) * 2008-09-03 2013-08-14 株式会社サンエス ペルチェ素子を用いた身体冷暖房装置
CN110685939B (zh) * 2019-10-14 2021-05-25 临沂浩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出风方式的颈挂式风扇
CN211692961U (zh) * 2019-11-29 2020-10-16 深圳市沃趣科技有限公司 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
CN211550061U (zh) * 2019-12-26 2020-09-2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脖戴风扇
CN211648548U (zh) * 2020-01-16 2020-10-09 深圳市叁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可悬挂风扇
CN211692902U (zh) * 2020-02-28 2020-10-16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111765125A (zh) * 2020-07-31 2020-10-13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风扇
CN211692914U (zh) * 2020-08-25 2020-10-16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风扇
CN213684631U (zh) * 2020-10-16 2021-07-13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3392811U (zh) * 2020-09-18 2021-06-0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调温装置
CN213684595U (zh) * 2020-10-20 2021-07-13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脖戴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519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脖戴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3519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9250B2 (en) Neck fan
US11213174B2 (en) Dryer
CN211039122U (zh) 脖戴风扇
CN211059041U (zh)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211116729U (zh) 挂脖风扇
CN211116730U (zh) 脖戴风扇
CN213206107U (zh) 挂脖风扇
CN213684595U (zh) 脖戴风扇
CN211692914U (zh) 挂脖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2536134U (zh) 一种多功能脖戴风扇
CN213206044U (zh) 便携吹风装置
CN213931251U (zh)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CN213928809U (zh) 挂脖风扇
CN212536129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8439858U (zh) 挂脖风扇
CN218542648U (zh) 便携式吹风装置
CN216518756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
CN213684593U (zh) 脖戴风扇
CN214742198U (zh) 可调节挂脖风扇
CN213392785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155003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206024U (zh) 便携风扇
CN21440405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8563966U (zh) 单风扇双风道颈部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