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7951U - 便携风扇 - Google Patents

便携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7951U
CN216477951U CN202123086976.XU CN202123086976U CN216477951U CN 216477951 U CN216477951 U CN 216477951U CN 202123086976 U CN202123086976 U CN 202123086976U CN 216477951 U CN216477951 U CN 216477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volute
fan modul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69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加华
杨广
王永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869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7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7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795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187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22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第一风机模组、第二风机模组、电池和电路板,导风壳内设有风道和安装腔,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的一侧,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导风壳设有连通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整体体积,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便携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风扇的电池、电路板以及按键等元器件在便携风扇的内部所占空间较大。进而造成便携风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极低,不利于便携风扇的小型化;同时,还会造成便携风扇的风道的空间占比较低,最终降低便携风扇的出风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整体体积,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
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第一风机模组、第二风机模组、电池和电路板,导风壳内设有风道和安装腔,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的一侧,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导风壳设有连通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内设有第一蜗壳部、第一蜗舌部、第二蜗壳部和第二蜗舌部,所述第一风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蜗壳部内,所述第一蜗舌部与所述第一蜗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舌部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蜗壳部内,所述第二蜗舌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舌部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朝向同一方向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和马达支架,所述前壳部与所述马达支架固定连接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蜗壳部、所述第一蜗舌部、所述第二蜗壳部以及所述第二蜗舌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均设于所述前壳部上,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还包括后壳部,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相对设置,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之间,所述马达支架与所述后壳部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腔分割为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所述电池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便携风扇还包括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设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蜗舌部远离所述第一蜗舌部的一侧与所述前壳部的侧边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钮部和响应元件,所述按钮部穿过所述前侧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按钮部联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相对所述前侧板的一侧还设有连接孔,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外壳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电池沿着第一风机模组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对应设置,电路板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对应设置。因此,风道的长宽就是整个便携风扇的长宽,而风道的高度加上电路板或者电池的厚度即是整个便携风扇高度,故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体积,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能使得便携风扇的风道可以做得更大。同时,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改变了便携风扇的外观形式,提升了便携风扇的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另一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11、第一风机模组12、第二风机模组13、电池14和电路板15,导风壳11内设有风道101和安装腔102,风道101与安装腔102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风道101内并沿着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12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13的一侧,电池14与电路板15分别位于安装腔102内,电池14沿着第一风机模组1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12对应设置,电路板15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13对应设置,导风壳11设有连通风道101的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4,出风口103沿着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104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均为离心风机模组,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即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即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两个离心风机的总长度方向即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且两个离心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的风道101与安装腔102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风道101内并沿着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电池14与电路板15分别安装于安装腔102内,电池14沿着第一风机模组1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12对应设置,电路板15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13对应设置。因此,风道101的长宽就是整个便携风扇的长宽,而风道101的高度加上电路板15或者电池14的厚度即是整个便携风扇高度,故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体积,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能使得便携风扇的风道101可以做得更大。同时,出风口103沿着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104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改变了便携风扇的外观形式,提升了便携风扇的美感。
进一步地,导风壳1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111与后壳部113、以及连接在前壳部111与后壳部113之间的马达支架112,前壳部111与马达支架112之间固定连接形成风道101,马达支架112与后壳部113之间固定连接形成安装腔102。
进一步地,导风壳11内设有第一蜗壳部1111、第一蜗舌部1112、第二蜗壳部1113和第二蜗舌部1114,第一风机模组12安装于第一蜗壳部1111内,第一蜗舌部1112与第一蜗壳部1111固定连接,第一蜗舌部1112设有一个出风口103;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第二蜗壳部1113内,第二蜗舌部1114与第二蜗壳部1113固定连接,第二蜗舌部1114设有一个出风口103;两出风口103朝向同一方向出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壳部1111与第一蜗舌部1112固定连接在前壳部111与马达支架112之间,第二蜗壳部1113与第二蜗舌部1114固定连接在前壳部111与马达支架112之间,且第一蜗壳部1111、第一蜗舌部1112、第二蜗壳部1113以及第二蜗舌部1114均位于风道101内。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模组12包括第一扇叶和第一马达,第一扇叶与第一马达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风机模组13包括第二扇叶和第二马达,第二扇叶与第二马达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均间隔固定在马达支架112靠近前壳部111的一侧并位于第一蜗壳部1111和第二蜗壳部1113内。
进一步地,安装腔102内设有隔板1131,隔板1131将安装腔102分割为第一容置槽105与第二容置槽106,电池14固定连接于第一容置槽105内,电路板15固定连接于第二容置槽106,电池14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导风壳11设有两个进风口104,两个进风口104均设于前壳部111上,两个进风口104分别连通第一蜗壳部1111与第二蜗壳部1113。
进一步地,便携风扇还包括前侧板16,前侧板16与导风壳11固定连接,前侧板16设有出风格栅161,出风格栅161与出风口103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壳11的第一蜗舌部1112、第二蜗舌部1114的出风端面与出风格栅161的格栅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蜗舌部1114远离第一蜗舌部1112的一侧与前壳部111的侧边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107,按键组件包括按钮部17和响应元件,按钮部17穿过前侧板16并活动安装于安装空间107内,响应元件与按钮部17联动连接并位于安装空间107内,响应元件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结合所示,导风壳11相对前侧板16的一侧还设有连接孔,便携风扇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器18,连接器18安装于连接孔内并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壳11包括与前侧板16相对设置的底板114,连接孔设置在底板114上并贯穿底板114,进而使得连接器18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后从连接孔内露出。具体地,连接器18位于第一蜗壳部1111与第二蜗壳部1113之间的空隙108处,故能够提升便携风扇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便携风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19与第二外壳21,导风壳11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19与第二外壳21之间,第一外壳19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一外壳19的通风孔,通风孔连通进风口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9与前壳部111固定连接,第二外壳21与后壳部113固定连接,底板114和前侧板16设于第一外壳19与第二外壳21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壳(11)、第一风机模组(12)、第二风机模组(13)、电池(14)和电路板(15),所述导风壳(11)内设有风道(101)和安装腔(102),所述风道(101)与所述安装腔(102)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与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所述风道(101)内并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沿着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的一侧,所述电池(14)与所述电路板(15)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02)内,所述导风壳(11)设有连通所述风道(101)的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4),所述出风口(103)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进风口(104)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内设有第一蜗壳部(1111)、第一蜗舌部(1112)、第二蜗壳部(1113)和第二蜗舌部(1114),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安装于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内,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与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03);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内,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03);两所述出风口(103)朝向同一方向出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111)和马达支架(112),所述前壳部(111)与所述马达支架(112)固定连接形成所述风道(101),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以及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10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104),两个所述进风口(104)均设于所述前壳部(111)上,两个所述进风口(10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还包括后壳部(113),所述后壳部(113)与所述前壳部(111)相对设置,所述后壳部(113)与所述前壳部(111)固定连接,所述马达支架(112)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部(113)与所述前壳部(111)之间,所述马达支架(112)与所述后壳部(113)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102)。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02)内设有隔板(1131),所述隔板(1131)将所述安装腔(102)分割为第一容置槽(105)与第二容置槽(106),所述电池(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05)内,所述电路板(1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06),所述电池(14)与所述电路板(15)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前侧板(16),所述前侧板(16)与所述导风壳(11)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16)设有出风格栅(161),所述出风格栅(161)与所述出风口(103)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远离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的一侧与所述前壳部(111)的侧边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107),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钮部(17)和响应元件,所述按钮部(17)穿过所述前侧板(16)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107)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按钮部(17)联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7)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电路板(15)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相对所述前侧板(16)的一侧还设有连接孔,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器(18),所述连接器(18)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15)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19)与第二外壳(21),所述导风壳(1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19)与所述第二外壳(21)之间,所述第一外壳(19)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外壳(19)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进风口(104)。
CN202123086976.XU 2021-09-30 2021-12-09 便携风扇 Active CN216477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6976.XU CN216477951U (zh) 2021-12-09 2021-12-09 便携风扇
PCT/CN2022/118187 WO2023051220A1 (zh) 2021-09-30 2022-09-09 便携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6976.XU CN216477951U (zh) 2021-12-09 2021-12-09 便携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7951U true CN21647795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1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6976.XU Active CN216477951U (zh) 2021-09-30 2021-12-09 便携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79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817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谢京司 一种塔式风扇及便携式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817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谢京司 一种塔式风扇及便携式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77951U (zh) 便携风扇
CN216477948U (zh) 便携风扇
CN102984901A (zh) 带风冷装置及导线内置的电动车控制器壳体
CN111288619A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01656527U (zh) 一种散热性能佳的ups设备机箱
CN216346707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823032U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21395547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0141634U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7357016U (zh) 一种取暖器主机
CN220252532U (zh) 一种散热风扇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20892413U (zh) 一种电控盒、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118121U (zh) 风机壳体及风机模块
CN218207219U (zh) 一种具有自冷功能的鼓风机
CN216554598U (zh) 一种一体化风道结构及风扇
CN216114225U (zh) 外置式抽油烟机
CN213747072U (zh) 空调外机散热电器盒以及空调器
CN217564004U (zh) 一种用于驱动外转子电机的变频器
CN213747073U (zh) 空调外机电器盒以及空调器
CN210127958U (zh) 一种双吸风直流风机
CN21922075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家用电器
CN220134224U (zh) 风泵
CN219220789U (zh) 一种改良的手持风扇
CN217742112U (zh) 一种单天线北斗三号高动态定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