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1707U - 养护窑 - Google Patents

养护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1707U
CN211541707U CN201922270314.4U CN201922270314U CN211541707U CN 211541707 U CN211541707 U CN 211541707U CN 201922270314 U CN201922270314 U CN 201922270314U CN 211541707 U CN211541707 U CN 211541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mold
kiln
agv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03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朝俊
钟志强
罗雨
周臻徽
陈凯东
张卫
刘辉
杨斌
王学宁
杨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an Technology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an Technology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ongjian Technology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03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1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1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1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养护窑包括基台、行进轨道、驱动组件、发热组件及窑体,行进轨道设置于基台上;驱动组件驱动模具单元沿着行进轨道前进;窑体设置于基台上,窑体上设置有凹槽,当窑体固定于基台上时,由窑体和基台合围形成一前进通道,模具单元在前进通道内移动;发热组件设置于基台上,在模具单元的前进过程中,发热组件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上述养护窑,在模具单元前进的过程中,发热组件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促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从而,当从养护窑出来后,混凝土即凝结硬化到一定水平,模具单元即可进行拆模,实现模具单元的重复利用,提升了模具的复用率。

Description

养护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护窑。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由于混凝土浇筑后仍然具有一定流动性,需要等待混凝土凝结硬化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晒干后即可拆模,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自然晾晒需要较大的场地面积,对场地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自然晾晒的时间较慢,大大增加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时间,以及模具的复用概率。
为提升场地的空间利用率,陆续提出了多层晾晒架的结构,将预制构件叠层晾晒,但是,这种晾晒架无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预制构件(如飘窗)的晾晒要求,且模具的复用率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预制构件晾晒的时间较长,降低了模具的复用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养护窑。
一种养护窑,用于浇筑有混凝土的模具单元的干燥养护,包括基台、行进轨道、驱动组件、发热组件及窑体,其中,
所述行进轨道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模具单元沿着所述行进轨道前进;
所述窑体设置于所述基台上,所述窑体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窑体固定于所述基台上时,由所述窑体和所述基台合围形成一前进通道,所述模具单元在所述前进通道内移动;
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台上,在所述模具单元的前进过程中,所述发热组件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进轨道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行进轨道并列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行进轨道上的模具单元共用所述驱动组件,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同时驱动多组不同行进轨道上的模具单元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采用间歇式驱动的方式驱动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移动,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以预设的步长前进,所述驱动组件工作时,驱动模具单元前进一个步长,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间歇时间,模具单元停留于一固定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设置有多个;
定义所述行进轨道具有起始端和终点端,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由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点端移动前进,所述发热组件在靠近所述起始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大于在靠近所述终点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所述起始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停留时,模具单元与所述基台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发热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终点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间距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模具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终点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为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窑体的远离所述基台的端面设置有钢筋笼AGV小车以及钢筋笼AGV导航条,所述钢筋笼AGV小车沿着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移动,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呈密闭循环状,所述钢筋笼AGV小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钢筋笼AGV在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上循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窑体的远离所述基台的端面设置有芯模AGV导航条、芯模AGV小车、芯模搁架以及芯模传输带,所述芯模搁架对应所述芯模AGV导航条设置,且所述芯模AGV导航条连通所述芯模搁架以及所述芯模传输带,所述芯模AGV小车沿着所述芯模AGV导航条移动,将所述芯模搁架上的模具单元的芯模转移到所述芯模传输带上,再由所述芯模传输带转移至预设位置。
上述养护窑,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模具单元在前进通道内沿着行进轨道前进,在模具单元前进的过程中,发热组件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前进通道相对密封的环境,确保了温度的充分留存,促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从而,当从养护窑出来后,混凝土即凝结硬化到一定水平,模具单元即可进行拆模,实现模具单元的重复利用,提升了模具的复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养护窑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养护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养护窑的发热组件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养护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养护窑,适用于浇筑有混凝土的模具单元的干燥养护,特别适用于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干燥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出窑后即可拆模,提高模具的复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养护窑。
请参阅图1和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养护窑10的结构示意图,养护窑10包括基台110、行进轨道120、驱动组件130、发热组件140及窑体150,模具单元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转移到行进轨道120上,驱动组件130驱动模具单元沿着行进轨道120前进,在模具单元的前进过程中,发热组件140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由此,当模具单元从养护窑10出来后,混凝土硬化到一定程度,形状较为固定,即可进行拆模。
基台110可以是地面或修建在地面的平台设施,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地面用混凝土浇筑一平台,可以提升养护窑10内的温度,避免热量大量传递到地面导致热量散失。
行进轨道120设置于基台110上,使模具单元在养护窑10内按照预定的路径移动。行进轨道120可以设置有一组或多组,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行进轨道120设置有多组,多组行进轨道120并列设置于基台110上,由此,在进行凝结硬化时,可以将模具单元输送到不同行进轨道120上,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养护窑10内可以容纳的模具单元的数量,另一方面,也便于模具单元出养护窑10后的拆模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前后浇筑完成的输送到不同的行进轨道120上,由此,前后两次浇筑的预制构件形成错位关系,避免线性操作时,前面一个预制构件还没完成拆模操作,后面一个预制构件就到达拆模工位的现象。例如,多组行进轨道120可以平行设置。
行进轨道120可以是单导轨结构,例如,模组单元滑动连接于单导轨的行进轨道120,并在驱动组件130的驱动下,沿着单导轨前进;也可以是多导轨结构,例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模具单元行进的平稳性,每组行进轨道120为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
驱动组件130可以是液压驱动系统、油缸驱动系统,当然,还可以是电驱动系统、气缸驱动系统等其他驱动系统。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可以是油缸驱动系统。
当行进轨道120设置有多组时,多组行进轨道120上的模具单元可以共用驱动组件130,即通过一个驱动组件130同时驱动多组不同行进轨道120上的模具单元的移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在驱动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移动时,采用间歇式驱动的方式,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以预设的步长前进,驱动组件130工作时,驱动模具单元前进一个步长,驱动组件130的驱动间歇时间,模具单元停留于一固定位置。
请参阅图3,发热组件140设置于基台110上,并在连接有电源的情况下,向外发散热量,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以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发热组件140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发热组件140并联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前进的过程中,通过使发热组件140的排布,控制养护窑10内不同区域的温度,以采用不同的加热策略。例如,模具单元在刚进入养护窑10时,混凝土的水分较大、流动性较强,此时,可采用强加热的方式,使混凝土快速脱水;模具单元移动一定距离后,混凝土的水分已蒸发大半,此时,可以不用再继续强加热的方式,间歇加热即可。体现在发热组件140的布置上,沿着模具单元的前进方向,定义行进轨道120具有起始端和终点端,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由起始端向终点端移动前进,发热组件140在靠近起始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大于在靠近终点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
具体的,与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以预设的步长前进相适应,在靠近行进轨道120的起始端的区域,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的距离L1等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停留时,模具单元与基台110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发热组件140。具体的,请参阅图X,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间隔设置,以发热组件140的同一端之间的距离为发热组件140之间的间距,当模具单元在行进轨道120上停留时,停留于其中一个发热组件140的上方,由此,发热组件140正对模具单元,以直接对模具单元进行加热,从而促使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凝结硬化,驱动组件130驱动模具单元前进时,前进一个步长,且步长等于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的距离L1,由此,在模具单元移动后,模具单元仍然被直接加热,只不过换了一个加热组件而已。
在靠近行进轨道120的终点端的区域,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的距离L2大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的间距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模具单元。由此,模具单元在进行经过起始端附近区域的恒温加热后,当模具单元再前进一个步长,移动到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此时,模具单元与基台110之间没有发热组件140,模具单元处于一个降温冷却状态,当模具单元再前进一个或多个步长,模具单元与基台110之间又设置有发热组件140,由此,实现加热—冷却的循环,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凝结硬化。例如,相邻两个发热组件140之间的距离L2为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的两倍。
请参阅图1和图2,窑体150设置于基台110上,窑体150上设置有凹槽151,从而,当窑体150固定于基台110上时,由窑体150和基台110合围形成一前进通道10a,模具单元在前进通道10a内沿着行进轨道120移动。发热组件140布设与前进通道10a内,由于前进通道10a相对密封,发热组件140散发的温度可以较好的留存于前进通道10a内,以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加热。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窑体150也可以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同时,为了充分隔热,窑体150内可以设置有隔热层,例如,在两层混凝土之间添加泡沫、隔热棉等物质,从而使温度留存于前进通道10a内。
由于模具单元在浇筑混凝土后即转移到前进轨道上,养护窑10预期具有较大的长度,当设置有多组行进轨道120时,养护窑10预期具有较大的宽度,因而,养护窑10会占据较大的面积,为了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可以对养护窑10顶部的平台加以利用。
请参阅图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还设置有钢筋笼AGV小车161以及钢筋笼AGV导航条163,钢筋笼AGV小车161沿着钢筋笼AGV导航条163移动,钢筋笼AGV导航条163呈密闭循环状,钢筋笼AGV小车16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笼AGV在钢筋笼AGV导航条163上循环移动。由此,在往模具单元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将扎好钢筋笼放置于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并由一转运机构转运到钢筋笼AGV小车161上,使得本该在地面完成的任务,在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完成,增加了空间上的复用率,减少了生产线的占地面积。除此之外,扎好的钢筋笼也可以放置于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以方便吊装,同时有效利用窑体150顶部的空间。
请参阅图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还可以设置有芯模AGV导航条171、芯模AGV小车172、芯模搁架173以及芯模传输带174,芯模搁架173对应芯模AGV导航条171设置,且芯模AGV导航条171连通芯模搁架173以及芯模传输带174,芯模AGV小车172沿着芯模AGV导航条171自动移动,将芯模搁架173上的模具单元的芯模转移到芯模传输带174上,再由芯模传输带174转移至预设位置,在预设位置完成芯模的安装。
模具单元从养护窑10出来后,需要进行拆模,在生产一些预制构件时,预制构件具有较大的内槽(如飘窗),因而,需要提供芯模为内槽提供支撑,拆模时将芯模吊出后,放置到芯模搁架173上,再由芯模AGV小车172转运到芯模传输带174上,转运到芯模吊装工位进行重复使用,由此,完成芯模拆除到运输的自动化。
芯模AGV导航条171可以包括主条1711和分条1713,由于芯模AGV小车172运输较慢,芯模AGV导航条171可以设置有多个分条1713,多个分条1713上对应设置芯模搁架173,多个分条1713通过导航主条1711连通,由此,芯模AGV小车172可从导航主条1711进入到分条1713内,并将与分条1713对应的芯模搁架173上的芯模转移到芯模传输带174上。
可见,通过在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设置钢筋笼AGV导航条163和芯模AGV导航条171,相当于在窑体150的远离基台110的端面上构建了自动运输系统,用来辅助模具单元的混凝土浇筑过程,克服了养护窑10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实现了场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上述养护窑10,通过驱动组件130驱动模具单元在前进通道10a内沿着行进轨道120前进,在模具单元前进的过程中,发热组件140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前进通道10a相对密封的环境,确保了温度的充分留存,促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从而,当从养护窑10出来后,混凝土即凝结硬化到一定水平,模具单元即可进行拆模,实现模具单元的重复利用,提升了模具的复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养护窑,用于浇筑有混凝土的模具单元的干燥养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行进轨道、驱动组件、发热组件及窑体,其中,
所述行进轨道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模具单元沿着所述行进轨道前进;
所述窑体设置于所述基台上,所述窑体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窑体固定于所述基台上时,由所述窑体和所述基台合围形成一前进通道,所述模具单元在所述前进通道内移动;
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台上,在所述模具单元的前进过程中,所述发热组件对模具单元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轨道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行进轨道并列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行进轨道上的模具单元共用所述驱动组件,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同时驱动多组不同行进轨道上的模具单元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采用间歇式驱动的方式驱动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移动,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以预设的步长前进,所述驱动组件工作时,驱动模具单元前进一个步长,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间歇时间,模具单元停留于一固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设置有多个;
定义所述行进轨道具有起始端和终点端,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由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点端移动前进,所述发热组件在靠近所述起始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大于在靠近所述终点端的区域的分布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所述起始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模具单元在所述行进轨道上停留时,模具单元与所述基台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发热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终点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以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间距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模具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行进轨道的终点端的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距离为模具单元的前进步长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的远离所述基台的端面设置有钢筋笼AGV小车以及钢筋笼AGV导航条,所述钢筋笼AGV小车沿着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移动,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呈密闭循环状,所述钢筋笼AGV小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钢筋笼AGV在所述钢筋笼AGV导航条上循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的远离所述基台的端面设置有芯模AGV导航条、芯模AGV小车、芯模搁架以及芯模传输带,所述芯模搁架对应所述芯模AGV导航条设置,且所述芯模AGV导航条连通所述芯模搁架以及所述芯模传输带,所述芯模AGV小车沿着所述芯模AGV导航条移动,将所述芯模搁架上的模具单元的芯模转移到所述芯模传输带上,再由所述芯模传输带转移至预设位置。
CN201922270314.4U 2019-12-17 2019-12-17 养护窑 Active CN211541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0314.4U CN2115417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养护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0314.4U CN2115417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养护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1707U true CN21154170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0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0314.4U Active CN211541707U (zh) 2019-12-17 2019-12-17 养护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1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268A (zh) * 2021-06-17 2021-09-28 长春市建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纤维网水泥板的生产线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268A (zh) * 2021-06-17 2021-09-28 长春市建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纤维网水泥板的生产线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8415B1 (en)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facility for casting concrete products
CN208068545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立体生产系统
CN109203215A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0877405A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211541707U (zh) 养护窑
CN110893645B (zh) 一种组合式多联养护窑养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07283615B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用钢钎插拔工序流水线
CN106241399B (zh) 一种保温板码垛系统及卸垛供料系统
CN111002451B (zh) 一种组合式立体养护窑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及其使用方法
CN206032715U (zh) 一种保温板码垛系统及卸垛供料系统
CN109129872B (zh) 一种预制构件产存线
CN208629675U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装置
CN110936487A (zh) 一种新型的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109719843A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及其浇捣装置
CN212312330U (zh) 使用循环链条的轮轨移动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0815537A (zh) 飘窗生产线
FI125007B (fi) Järjestely betonituotteiden valamiseksi
US3407457A (en)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erated concrete
EP2942171B1 (en) Method for casting concrete products
CN210732776U (zh) 一种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单元式养护系统
US6841110B2 (en) Method and plant for manufacturing prestressed concrete products
CN210820156U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JP3285522B2 (ja) 養生室に対する型枠の搬入・搬出方法および型枠の搬入・搬出設備
CN211541735U (zh) 飘窗生产线
JP2560105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柱体の蒸気養生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1902, innovation Plaza, No. 2007 Pingshan Avenue, Liulian community,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200 3rd Floor, Huatai Road Training Buildi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GROUPCO Ltd. SHENZHEN BRANCH

Patentee before: ZHONGJIAN TECHNOLOGY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