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8833U -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8833U
CN211518833U CN201921683007.2U CN201921683007U CN211518833U CN 211518833 U CN211518833 U CN 211518833U CN 201921683007 U CN201921683007 U CN 201921683007U CN 211518833 U CN211518833 U CN 21151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vertical
horizontal
ro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30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虎
吴春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30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包括:竖直定位平台,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用于从承印件的侧边夹住所述承印件以定位的竖直定位部件;水平定位平台,安装于所述竖直定位平台上方,包括环状定位板,所述竖直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环状定位板的中空处,所述中空处用于放置所述承印件,所述环状定位板上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定位部件,所述环状定位板能够向所述竖直定位平台移动以使所述水平定位部件下压所述承印件并水平定位。该移印机定位机构能够实现承印件的精密居中定位,以满足承印件的移印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移印机是一种油墨印刷设备,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电子、IC封等,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设备。移印机的工艺过程为:首先将油墨喷涂在蚀刻板上,然后用一把可伸缩刮刀将多余的油墨刮掉。这时,留在被蚀区域的油墨中的溶剂挥发并形成胶状的表面;然后,胶头下降到蚀刻板上吸上油墨;最后,通过胶头将其中的大部分油墨转印到需印刷物体上。
由于现有的移印机一般针对的是平整的待印刷物体,其定位装置通常仅能够对竖直方向进行定位。但是,随着3D技术的发展,很多场所都开始使用3D眼镜,然而,对于3D眼镜等3D产品并没有适用的结构能够对其进行定位。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3D眼镜等3D产品难以精准定位进而难以实现移印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该移印机定位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3D产品难以精准定位进而难以实现移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直定位平台,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用于从承印件的侧边夹住所述承印件以定位的竖直定位部件;
水平定位平台,安装于所述竖直定位平台上方,包括环状定位板,所述竖直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环状定位板的中空处,所述中空处用于放置所述承印件,所述环状定位板上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定位部件,所述环状定位板能够向所述竖直定位平台移动以使所述水平定位部件下压所述承印件并水平定位。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与所述环状定位板连接的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环状定位板移动的水平驱动部件。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环状定位板与所述底座中的一者与导套固定连接,另一者与导柱固定连接,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导柱上,且可相对于导柱作上下移动,所述水平驱动部件包括水平旋转驱动器和连接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Z向丝杆,所述环状定位板与所述Z向丝杆配合。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水平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上前后两侧的前后定位杆和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上左右两侧的左右定位杆,所述前后定位杆对应所述承印件的中线且水平延伸,所述左右定位杆均包括竖直杆段和水平杆段,所述竖直杆段的底端与所述环状定位板连接,顶端与所述水平杆段固定连接,且所述水平杆段朝向所述承印件的放置位置。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各所述前后定位杆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上,各所述左右定位杆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上,且各所述前后定位杆和所述左右定位杆分别与定位杆驱动部件连接以分别相向移动以位于所述承印件上方。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至少一对所述竖直定位部件,每对所述竖直定位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向另一所述竖直定位部件移动,进而夹住承所述承印件以定位。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包括一对Y向定位部件,所述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Y向定位部件沿Y向移动的 Y向驱动部件,所述Y向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Y向滑台,每对所述Y向定位部件中的一个其所述Y向滑台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 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另一个的所述Y向滑台上转动连接有调整部件,且转动轴方向沿Z向,所述调整部件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Y向定位杆。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包括X向定位部件,所述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X向定位部件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部件,所述X向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X向滑台和安装在所述X向滑台上的X向定位杆。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X向定位杆在所述X向滑台上沿Y方向的固定位置可调。
优选地,上述移印机定位机构中,所述环状定位板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与各所述水平定位部件配合的滑块,所述水平定位部件固定于所述滑块上,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的竖直定位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块同步移动,且所述拨杆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所述滑块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包括竖直定位平台和水平定位平台。其中,竖直定位平台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的多个用于从承印件的侧边夹住承印件以定位的竖直定位部件。水平定位平台,安装于竖直定位平台上方,包括环状定位板,竖直定位部件位于环状定位板的中空处,中空处用于放置所述承印件,环状定位板上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定位部件,环状定位板能够向竖直定位平台移动以使水平定位部件下压承印件并水平定位。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印机定位机构,通过竖直定位部件与水平定位部件的设置,将承印件放置到竖直定位部件之间夹紧,可实现产品竖直方向精密定位。而后水平定位部件从承印件上方随环状定位板下移,压紧在承印件边缘上方,从而实现产品水平面的定位,即产品Z方向和XY轴旋转3个自由度的精密定位。竖直定位部松开时,水平定位部件可随着松开。综上,该移印机定位机构能够实现3D产品的精密居中定位,以满足承印件的移印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印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3D眼镜放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竖直定位平台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竖直定位平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Y向定位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竖直定位平台1,上支持板11,下支持板12,中间防撞块13,X向支持座14,X向导轨15,X向丝杆16,第二可调块17,第一可调块18,X向马达 19,固定套110,伸缩杆111,X向定位杆112,X向螺母113,X向感应器114, Y向支持座115,Y向同步轮116,Y向丝杆117,Y向同步带118,Y向马达119,限转结构120,Y向定位杆121,第一Y向感应器122,Y向导轨123,调整部件124,第二Y向感应器125,Y向螺母126,Y向滑台127,X向滑台128;
水平定位平台2,环状定位板21,前后定位杆22,左右定位杆23,导套 24,导柱25,水平旋转驱动器26,Z向丝杆27,水平同步带28,水平同步轮 29,水平感应器210,滑块211,滑块导轨212,拨杆2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以实现3D眼镜等承印件的精准定位,进而便于实现对应移印。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印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3D眼镜放置示意图;图4 为图1中竖直定位平台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竖直定位平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Y向定位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包括竖直定位平台1和水平定位平台2。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均以承印件为 3D眼镜6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承印件并不局限于3D眼镜6,也可以为其他需要移印的3D产品,或者平整的承印件等。
其中,竖直定位平台1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的多个用于从3D眼镜的侧边夹住3D眼镜以定位的竖直定位部件。也就是竖直定位平台1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多个竖直定位部件,用于从3D眼镜6的侧边夹住3D眼镜6以在竖直方向上定位。
水平定位平台2包括环状定位板21,环状定位板21的内部中空,用于放置3D眼镜6,竖直定位部件位于环状定位板21的中空处,以便作用于 3D眼镜6。环状定位板21上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定位部件,优选的在环状定位板21上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水平定位部件,左右两侧也分别设置水平定位部件,通过前后左右方向对3D眼镜6的水平方向进行定位。当然,根据需要在仅通过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便可对3D眼镜6的水平方向定位时,也可以仅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设置水平定位部件。
环状定位板21能够向竖直定位平台1移动以使水平定位部件下压3D 眼镜6并水平定位,也就是环状定位板21能够相对竖直定位平台1上下移动移动,以使水平定位部件下移以下压3D眼镜6,使其保证水平放置,也就是对其水平方向定位。
通过竖直定位部件与水平定位部件的设置,将3D眼镜6放置到竖直定位部件之间夹紧,可实现产品竖直方向的精密定位。而后水平定位部件从 3D眼镜6上方随环状定位板21下移,压紧在3D眼镜6边缘上方,从而实现产品水平面的定位,即产品Z方向和XY轴旋转3个自由度的精密定位。竖直定位部件松开时,水平定位部件可随着松开。综上,定位平台能够实现3D产品的精密居中定位,以满足3D产品的移印要求。
进一步地,与环状定位板21连接的设有用于驱动环状定位板21移动的水平驱动部件。水平驱动部件与环状定位板21连接,用于驱动环状定位板21向竖直定位平台1移动以使水平定位部件下压3D眼镜6并水平定位,也就是通过水平驱动部件带动环状定位板21上下移动,则与环状定位板21 连接的水平定位部件也相应上下移动,具体可以通过水平驱动部件带动环状定位板21下移以下压3D眼镜6,使其保证水平放置,也就是对其水平方向定位。
具体的,水平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环状定位板21上前后两侧的前后定位杆22和安装于环状定位板21上左右两侧的左右定位杆23。也就是,环状定位板21上前后两侧对应3D眼镜6的中线分别安装有水平延伸的前后定位杆22,且环状定位板21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右定位杆23,左右定位杆23均包括竖直杆段和水平杆段,竖直杆段的底端与环状定位板21 连接,顶端与水平杆段固定连接,水平杆段朝向3D眼镜6的放置位置。也就是水平定位杆包括前后定位杆22和左右定位杆23,前后定位杆22即位于环状定位板21上前后相对的两侧,且前后延伸。左右定位杆23即位于环状定位板21左右相对的两侧,由于3D眼镜6平放时左右两侧高度高于中部高度,故左右定位杆23包括竖直杆段和水平杆段,通过水平杆段作用于3D眼镜6,通过竖直杆段增加水平杆段的高度,具体高度根据3D眼镜 6的形状相应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通过前后左右方向和左右方向共同对3D眼镜6的水平方向进行定位,进一步保证了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环状定位板21与底座之间通过套装且能够上下相对移动的导套24与导柱25连接。也就是导套24套设在导柱25上,且二者能够相对移动,环状定位板21与底座中的一者与导套24固定连接,另一者与导柱25固定连接,进而环状定位板21相对竖直定位平台1移动时,导柱25 与导套24能够对环状定位板21相对底座的移动一起导向作用,使其移动更为平稳。
更进一步地,水平驱动部件包括水平旋转驱动器26和连接于水平旋转驱动器26的输出轴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Z向丝杆27,环状定位板21上固定连接有与Z向丝杆27配合的Z向螺母。也就是环状定位板21通过Z向丝杆螺母组件与水平旋转驱动器26的输出轴连接,进而水平旋转驱动器26 输出的扭矩带动Z向丝杆27转动,Z向丝杆27的转动又带动Z向螺母沿Z 向丝杆27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Z向螺母固定连接的环状定位板21上下移动。Z向丝杆27与Z向螺母的具体结构及配合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环状定位板21与Z向螺母固定连接,既包括二者通过焊接、卡接等常规的固定方式连接,也包括二者为一体式结构,即环状定位板21具有与Z向丝杆27配合的螺纹部。通过丝杆传动,环状定位板21的下压精度更高,进而进一步提高了3D眼镜6水平定位的精度。
具体的,水平旋转驱动器26为水平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能够精确控制速度,进而提高环状定位板21移动控制的精度,如在环状定位板21即将下压到位时,降低速度,以精确控制环状定位板21下降到规定高度。水平旋转驱动器26具体可以通过水平同步带28及水平同步轮29的传动带动Z 向丝杆27转动,进而带动环状定位板21上下移动,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水平旋转驱动器26驱动Z向丝杆27转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感应环状定位板21移动的水平感应器 210,水平驱动部件与水平感应器210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水平感应器210的感应结果控制水平驱动部件的启停。通过设置水平感应器210,控制器根据水平感应器210反馈的环状定位板21的移动控制水平驱动部件,提高了移动控制精度。具体的,在竖直定位平台1上对应环状定位板21的上下极限位置分别设置水平感应器210,环状定位板21上对应设置能够被水平感应器210感应的水平感应片,则在水平驱动部件带动环状定位板 21移动的过程中,当水平感应器210感应到水平感应片时,控制器控制水平驱动部件停止继续带动环状定位板21同向移动,则环状定位板21保持在该高度下。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座上安装有至少一对竖直定位部件,每对竖直定位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安装于底座上并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向另一竖直定位部件移动,进而夹住3D眼镜6以定位。
也就是竖直定位平台1包括底座,底座具体可以包括上支持板11、下支持板12以及环绕在上支持板11与下支持板12之间四周的侧板。X向驱动部件及Y向驱动部件可以安装于上支持板11与下支持板12及侧板围成的中空区域内。
每对竖直定位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安装于底座上并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向另一竖直定位部件移动,进而能够从相对的反向上向3D眼镜6施加作用力,以将其夹住定位。需要说明的是,每对竖直定位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安装于底座上,指每对竖直定位部件既可以均滑动安装于底座上,也可以一个竖直定位部件滑动安装于底座上,另一个固定于底座上。具体竖直定位部件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竖直定位部件包括Y向定位部件和X向定位部件,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Y向定位部件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部件,和用于驱动X向定位部件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部件。通过设置相垂直的Y向定位部件和X向定位部件,可实现产品XY方向和Z轴旋转3个自由度的精密定位。根据需要,定位部件也可以仅包括Y向定位部件或X向定位部件。
具体的,竖直定位部件包括Y向定位部件,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Y向定位部件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部件,Y向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Y向滑台127,每对Y向定位部件中的一个其Y向滑台127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121,另一个的Y向滑台127上转动连接有调整部件124,且转动轴方向沿Z向,调整部件124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121。也就是Y向定位部件沿Y向相对布置,且Y向定位部件通过Y向滑台127安装于底座上。具体的,每对Y向定位部件中,至少一个的Y向滑台127沿Y向滑动安装于底座上,优选的,相对的两Y向定位部件的Y向滑台127均滑动安装于底座上。
每对Y向定位部件中的一个的Y向滑台127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Y 向定位杆121,且至少两个Y向定位杆121沿X方向间隔分布。另一个的 Y向滑台127上转动连接调整部件124,调整部件124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Y向定位杆121,且至少两个Y向定位杆121沿X方向间隔分布。进而 Y向驱动部件驱动Y向定位部件向另一Y向定位部件移动时,也就是两Y 向滑台127相靠近,以通过Y向定位杆121夹住3D眼镜6。通过不可绕Z 向轴转动的Y向定位杆121可提供可靠支撑定位左右,同时,由于另一侧的Y向定位杆121通过调整部件124转动安装于Y向滑台127上,故随两 Y向滑台127相靠近,调整部件124能够根据3D眼镜6的边缘自动旋转以使两Y向定位杆121与3D眼镜6边缘贴紧,因此在3D眼镜6边缘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将3D眼镜6夹住定位。调整部件124具体可以为连接杆,杆状结构空间占用小,则至少两个Y向定位杆121可以固定于连接杆的两端。另外,调整部件124上至少两Y向定位杆12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调整部件124上设置的至少两个Y向定位杆121与调整部件124的旋转中心优选等间距设置。
另外,若Y向定位部件直接采用一个板状结构接触以定位3D眼镜6 的一个侧面,当板状结构加工误差较大时,难以保证该板状结构与3D眼镜 6的接触面积。故通过Y向定位杆121夹住3D眼镜6以定位,各Y向定位杆121可以分别与3D眼镜6侧面上不同位置保持良好接触,进而保证定位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连接部的制作材料,降低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转动连接有调整部件124的Y向滑台127上设有用于限制调整部件124的摆角范围的限转结构120。通过限转结构120的设置,可以将调整部件124的摆动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部件124能够更加快速地调整至Y向定位杆121贴住3D眼镜6的状态,无需在定位过程中大幅度摆动。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限转结构120包括分别设置在调整部件124 两侧的限位块,当调整部件124绕其旋转中心摆动至与限位块相抵时即不能继续原向转动。又或者,限转结构120可以包括连接在调整部件124上的编码器和固定在Y向滑台127上的气缸,气缸与编码器均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对调整部件124转动角度的检测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以挡住调整部件124,从而避免调整部件124沿原方向继续转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竖直定位部件包括X向定位部件,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X向定位部件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部件,对于X向定位部件,其具体可以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X向滑台128和安装在X向滑台128 上的X向定位杆112。也就是X向定位部件通过X向滑台128安装于底座上。具体的,X向定位部件沿X向相对布置,且每对X向定位部件中,至少一个X向定位部件的X向滑台128沿X向滑动安装于底座上,优选的,相对的两X向定位部件的X向滑台128均滑动安装于底座上。X向滑台128 上安装有X向定位杆112,通过定位杆夹住3D眼镜6以定位,各X向定位杆112可以分别与3D眼镜6侧面上不同位置保持良好接触,进而保证定位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连接部的制作材料,降低加工难度。具体X向定位杆11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具体的,与Y向滑台 127配合的可以设置Y向导轨123,与X向滑台128配合的可以设置X向导轨15。
通过Y向定位部件和X向定位部件配合,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共同作用以夹住3D眼镜6以定位,实现X方向、Y方向及Z向旋转3个自由度的精密定位,避免3D眼镜6在该方向上发生晃动,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的可靠性,有利于实现对3D眼镜6的精密居中定位,进而满足移印要求。
具体请参考图5,图5中3D眼镜6仅以简图示意。底座上沿Y向相对的滑动安装有两个Y向滑台127,一个Y向滑台127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沿 X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121,另一个Y向滑台127上转动连接有调整部件124,且转动轴方向沿Z向,调整部件124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沿X 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121;底座上沿X向相对的滑动安装有两个X 向滑台128,且每个X向滑台128上分别固定有X向定位杆112。通过两个X向定位杆112从左右两侧夹住3D眼镜6,四个Y向定位杆121从前后两侧夹住3D眼镜6,实现对3D眼镜6的精密重复定位。对于3D眼镜6 等左右长度较大,前后宽度较小的3D眼镜,通过上述结构即可实现高效精确定位。
进一步地,X向定位杆112在X向滑台128上沿Y方向的固定位置可调。也就是通过调整X向定位杆112在X向滑台128上Y方向的固定位置,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规格3D眼镜6的定位要求,提高适用性。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X向定位杆112固定在第一可调块18上,第一可调块18固定在第二可调块17上,第二可调块17固定在X向滑台128 上,通过第一可调块18沿Y向螺钉连接在第二可调块17上的不同位置实现对X向定位杆112的固定位置的调节。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X向定位部件与Y向定位部件的Z向高度可调。从而可以提高该居中定位平台的适用性,根据3D眼镜6在Z向的位置和厚度适应性调整定位部的位置。
具体地,X向定位部件包括X向定位杆112,Y向定位部件包括Y向定位杆121,且X向定位杆112和Y向定位杆121均为伸缩杆件,以此实现对应的定位部在Z向的高度调节。以X向定位杆112为例,如图5所示, X向定位杆112包括安装在X向滑台128上的固定套110和可相对于该固定套110Z向伸出或回缩的伸缩杆111,伸缩杆111与固定套110具体可以螺纹连接、卡接连接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以在调整好Z向相对位置后固定在一起。又或者,X向定位部件与Y向定位部件在Z向的高度调节也可以通过设置Z向伸缩的气缸实现,该气缸优选由其电连接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另外,请参考图4,底座具体包括由上支持板11、设置在上支持板11Z 向上下方的下支持板12、设置在上支持板11与下支持板12之间的侧板构成的盒体,对安装于底座内的各部件进行防护。上支持板11上可以设置治具底板和设置在治具底板上的承印治具,3D眼镜6设置在承印治具上。上支持板11上Z向贯穿设置用于为对应的X向定位杆112及Y向定位杆121 提供活动空间的导向孔,各X向定位杆112及Y向定位杆121可以经对应的导向孔伸出盒体之外以对3D眼镜6进行定位。由于X向定位杆112及Y 向定位杆121是Z向高度可调的,在不工作时,可以使各X向定位杆112 及Y向定位杆121回缩至盒体内,有利于延长定位柱的使用寿命。
为了起到有效防护作用,上述各实施例中,底座上位于每对定位部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防撞块。具体的,底座上位于每对X向定位部件之间及每对Y向定位部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防撞块13。优选地,中间防撞块 13可以为弹性结构,以减少撞击损伤。中间防撞块13将各朝向3D眼镜6 运动的各定位部隔开,可以对定位部件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定位部将之间的撞击损伤。如图6所示,由于中间防撞块13的设置,每对X向定位部件之间及每对Y向定位部件之间不会直接发生撞击。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X向驱动部件包括X向旋转驱动器和连接于X向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的沿X向延伸的X向丝杆16,与X向丝杆16 配合的设置有X向螺母113,X向定位部件与X向螺母113固定连接以随 X向丝杆16的转动而X向移动;Y向驱动部件包括Y向旋转驱动器和连接于Y向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的沿Y向延伸的Y向丝杆117,与Y向丝杆117 配合的设置有Y向螺母126,Y向定位部件与Y向螺母126固定连接以随 Y向丝杆117的转动而Y向移动。
也就是X向定位部件通过丝杆螺母组件与X向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进而X向旋转驱动器输出的扭矩带动X向丝杆16转动,X向丝杆16 的转动又带动X向螺母113沿X向丝杆16左右移动,进而与X向螺母113 固定连接的X向定位部件左右移动。具体的,X向丝杆16与X向螺母113 的具体结构及配合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X向定位部件与X向螺母113既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常规的固定方式连接,也包括二者为一体式结构,即X向定位部件具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部。通过丝杆传动,X 向定位部件的移动精度更高,进而进一步提高了3D眼镜6水平定位的精度。 Y向定位部件的移动与X向定位部件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X向旋转驱动器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能够精确控制速度,进而提高定位平台控制的精度,如在X向定位部件移动即将到位时,降低速度,以精确控制X向定位部件移动到规定位置。Y向旋转驱动器具体可以通过Y向同步带118及Y向同步轮116的传动带动Y向丝杆117转动,进而带动Y向定位部件移动,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Y向旋转驱动器驱动向丝杆117转动。
优选的,相对的两X向定位部件均沿X向滑动安装于底座上,相对的两Y向定位部件均沿Y向滑动安装于底座上。则具体可以对应每个X向定位部件分别设置X向驱动部件,对应每个Y向定位部件分别设置Y向驱动部件。优选的,相对的两X向定位部件通过传动部件与同一X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同步移动,相对的两Y向定位部件通过传动部件与同一Y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同步移动。
具体的,在采用丝杆传动时,X向驱动部件包括一个X向旋转驱动器和连接于X向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的丝杆螺母组件,丝杆螺母组件可以将旋转运动转为直线运动。丝杆螺母组件的X向丝杆16包括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X向定位部件分别连接于两个螺纹段的螺母上,以使两个X 向定位部件沿X方向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夹住并定位3D眼镜6或松开3D 眼镜6。
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对定位部的驱动效率,且有利于节约能源以及设备占空间。同时,在一对定位部件中,当一个定位部件的运动距离确定后,由于同步运动,另一个定位部件的运动距离也相应确定,便于对定位部件运动距离的控制。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X向驱动部件包括X向马达19和X 向丝杆螺母组件,X向丝杆螺母组件包括X向丝杆16、X向导轨15和X 向螺母113。为便于X向丝杆16的安装,可以设置X向支持座14。X向丝杆16、X向导轨15均沿X向延伸,X向螺母113滑动连接在沿X向延伸的X向导轨15上,以避免X向螺母113在X向丝杆16上旋转运动,且X 向螺母113螺纹连接在X向丝杆16上,X向马达19的旋转运动可以经X 向丝杆16的传动以及X向导轨15的限位转变为X向螺母113的直线运动。 X向马达19的输出轴与X向丝杆16可以通过同步带组件传动连接,也可以通过联轴器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固定连接。两个X向定位部件分别固定在两个X向螺母113上。相应地,Y向驱动部件包括Y向马达119和Y向丝杆螺母组件,具体构造可以参考以上对X向马达19和X向丝杆螺母组件的描述,不再赘述,其中,两个Y向螺母126上分别连接Y向定位部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分别感应X向驱动部件连接的X向定位部件的位置及与Y向驱动部件连接的Y向定位部件位置的定位部件感应器,X向驱动部件、Y向驱动部件、定位部件感应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定位部件感应器的感应结果控制对应的X向驱动部件及Y向驱动部件的启停。即,定位部件感应器能够感应是否有定位部件运动到其感应范围内。X向驱动部件、Y向驱动部件、定位部件感应器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定位部件感应器的感应结果控制对应的X向驱动部件或Y向驱动部件的启停。通过定位部件感应器的设置,为控制器控制X向定位部件及Y向定位部件的移动距离提供便利,能够保证每个3D眼镜6均被定位在相同的位置处。
一种具体应用中,请参考图6,对于与Y向驱动部件连接的Y向定位部件,在底座上对应该Y向定位部件,沿着Y向依次设置有第一Y向感应器122、第二Y向感应器125,第二Y向感应器125相对于第一Y向感应器122更靠近另一Y向定位部件。该Y向定位部件上固定设置有于Y向感应器相配合的Y向感应片。则在该Y向定位部件靠近另一Y向定位部件的运动过程中,当第二Y向感应器125感应到Y向感应片时,控制器控制Y 向马达119停转,相对的两个Y向定位部件夹住3D眼镜6;在需要松开 3D眼镜6时,控制器控制Y向马达119反向启动,两Y向定位部件相远离,当第一Y向感应器122感应到Y向感应片时,控制器控制Y向马达119停转,Y向定位部件停止运动。其中,在两Y向定位部件同步运动的情况下,只需在其中一个Y向定位部件的一侧对应设置Y向感应器即可。对于X向定位也可以参考上述设置感应器,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环状定位板21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与各水平定位部件配合的滑块211,水平定位部件固定于滑块211上,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的定位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拨杆213,拨杆213的顶端与对应的滑块 211滑动连接以带动滑块211同步移动,且拨杆213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块211滑动。具体的,与X向驱动部件连接的X向定位部件上及与Y向驱动部件连接的Y向定位部件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拨杆213,拨杆213的顶端与对应的滑块211滑动连接以带动滑块211同步移动,且拨杆213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块211滑动。也就是水平定位部件通过滑块211滑动安装于环状定位板21上,且滑块211与拨杆213配合,拨杆213的顶端与对应的滑块211滑动连接,进而X向驱动部件带动X向定位部件移动时,X向定位部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拨杆213同步移动,拨杆213带动与之配合的滑块211同步X向移动,则对应的水平定位部件水平移动至3D眼镜6 边缘的上方,以便于后续环状定位板21下移时对3D眼镜6进行下压定位。具体的,滑块211上设置有滑块导轨212以与环状定位板21滑动连接。
同理,Y向驱动部件带动Y向定位部件移动时,Y向定位部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拨杆213同步移动,拨杆213带动与之配合的滑块211同步Y 向移动,则对应的水平定位部件水平移动至3D眼镜6边缘的上方,以便于后续环状定位板21下移时对3D眼镜6进行下压定位。通过拨杆213的设置,将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分别与对应的水平定位部件的X向及 Y向移动同步,则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夹住3D眼镜6时,水平定位部件同步移动至3D眼镜6边缘上方,而当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松开3D眼镜6时,则水平定位部件同步移动至3D眼镜6边缘以外,以便于3D眼镜6的转移。水平定位部件滑动安装,便于3D眼镜6的转移。另外,水平定位部件随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同步移动,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具体的,在环状定位板2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有前后定位杆22,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有左右定位杆23的情况下,则Y向驱动部件带动Y向定位部件移动时,Y向定位部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拨杆213同步移动,拨杆213带动与之配合的滑块211同步Y向移动,则前后定位杆22水平移动至3D眼镜6边缘的上方,X向驱动部件带动X向定位部件移动时,X向定位部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拨杆213同步移动,拨杆213带动与之配合的滑块211同步X向移动,则对应的左右定位杆23水平移动至3D眼镜6边缘的上方。根据需要,各前后定位杆22和左右定位杆23也可以分别与定位杆驱动部件连接以分别相向移动以位于3D眼镜6上方。如此设置,前后定位杆22及左右定位杆23可以在定位杆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在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夹住3D眼镜6时,移动至3D眼镜6的边缘上方,以便于后续环状定位板21下移时对3D眼镜6进行下压定位。而当X向定位部件和Y向定位部件松开3D眼镜6时,则定位杆驱动部件带动水平定位部件移动至3D眼镜6边缘以外,以便于3D眼镜6的转移。具体定位杆驱动部件可以为如上所述的X向驱动部件及Y向驱动部件,根据需要也可以单独设置用于分别驱动各水平定位部件的水平定位驱动部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直定位平台(1),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用于从承印件的侧边夹住所述承印件以定位的竖直定位部件;
水平定位平台(2),安装于所述竖直定位平台(1)上方,包括环状定位板(21),所述竖直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的中空处,所述中空处用于放置所述承印件,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定位部件,所述环状定位板(21)能够向所述竖直定位平台(1)移动以使所述水平定位部件下压所述承印件并水平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环状定位板(21)连接的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环状定位板(21)移动的水平驱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与所述底座中的一者与导套(24)固定连接,另一者与导柱(25)固定连接,所述导套(24)套设在所述导柱(25)上,且可相对于导柱(25)作上下移动,所述水平驱动部件包括水平旋转驱动器(26)和连接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器(26)的输出轴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Z向丝杆(27),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与所述Z向丝杆(27)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前后两侧的前后定位杆(22)和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左右两侧的左右定位杆(23),所述前后定位杆(22)对应所述承印件的中线且水平延伸,所述左右定位杆(23)均包括竖直杆段和水平杆段,所述竖直杆段的底端与所述环状定位板(21)连接,顶端与所述水平杆段固定连接,且所述水平杆段朝向所述承印件的放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前后定位杆(22)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各所述左右定位杆(23)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且各所述前后定位杆(22)和所述左右定位杆(23)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杆驱动部件连接以分别相向移动以位于所述承印件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至少一对所述竖直定位部件,每对所述竖直定位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竖向驱动部件连接以向另一所述竖直定位部件移动,进而夹住承所述承印件以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包括Y向定位部件,所述竖向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Y向定位部件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部件,所述Y向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Y向滑台(127),每对所述Y向定位部件中的一个其所述Y向滑台(127)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Y向定位杆(121),另一个的所述Y向滑台(127)上转动连接有调整部件(124),且转动轴方向沿Z向,所述调整部件(124)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沿X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Y向定位杆(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定位部件还包括X向定位部件,所述竖向驱动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X向定位部件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部件,所述X向定位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X向滑台(128)和安装在所述X向滑台(128)上的X向定位杆(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定位杆(112)在所述X向滑台(128)上沿Y方向的固定位置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印机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定位板(21)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与各所述水平定位部件配合的滑块(211),所述水平定位部件固定于所述滑块(211)上,与所述竖向驱动部件连接的竖直定位部件上固定连接有拨杆(213),所述拨杆(213)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211)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块(211)同步移动,且所述拨杆(213)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所述滑块(211)滑动。
CN201921683007.2U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Active CN21151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3007.2U CN211518833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3007.2U CN211518833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8833U true CN211518833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3007.2U Active CN211518833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8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5514A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的网印方法及丝网印刷机
CN210972790U (zh) 一种铜基板的传输装置
CN211195340U (zh) 一种移印机的定位与对位模组
CN211335095U (zh) 一种移印机
KR101403867B1 (ko) 패드식 5도 인쇄기
CN211518833U (zh)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CN201020913Y (zh) 全自动锡膏视觉印刷机
CN211109785U (zh) 一种移印机定位及对位模组
CN110509665A (zh) 一种移印机
CN110817393A (zh) 一种移印机定位及对位模组
CN113210906B (zh) 一种方便调整喷码位置的激光喷码机及其方法
CN215395615U (zh) Pcb板钻孔辅助定位装置
CN217096143U (zh) 一种五轴激光去油墨机构
CN214352404U (zh) 一种机械加工通用托架
CN211971025U (zh) 一种视觉定位传输机
CN206106635U (zh) 不规则旋转曲面印刷装置
CN216661670U (zh) 一种旋转取料机构
CN216466919U (zh) 一种双滑台锂电池喷印设备
JP4105296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220173498U (zh) 一种用于印刷板材的定位装置
CN204109373U (zh) 一种3d打印机
CN220886400U (zh) 一种移印自动取放料装置
CN211733128U (zh) 一种移印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9564487U (zh) 一种全自动ccd移印设备
CN217025756U (zh) 一种玻璃模具用锻压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