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5638U -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5638U
CN211515638U CN201922021974.9U CN201922021974U CN211515638U CN 211515638 U CN211515638 U CN 211515638U CN 201922021974 U CN201922021974 U CN 201922021974U CN 211515638 U CN211515638 U CN 211515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se
die holder
worm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19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ghuan Precisi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ghuan Precisi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ghuan Precisi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ghuan Precisi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19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5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5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5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结构包括上模座,该整形模具,通过下模座下端设置了自动推挤机构,通过推动推移杆使得弹簧进行压缩,接着将圆管放置在放置底座中间的圆弧型凹槽内部,松开推移杆,通过弹簧的自动复位使得夹板带动海绵垫对圆管外部两侧进行夹紧;第四步,通过按下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启动该装置,马达得电,通过马达输出端进行转动,带动了蜗杆进行转动,在两个固定光杆的作用下,蜗杆带动了滑块进行水平滑动,这时移动板跟着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中端设置的滑动轴在导向滑轨内部进行滑动这时移动板带动了支撑底座进行移动,对不同直径的圆管进行自动推进,减少人工的劳动力,提高了圆管整形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圆管模具在进行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整形模具对圆管的直度进行整形。
由于现有的圆管整形模具在对圆管进行直度整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将圆管进行推进,圆管在整形模具内部进行直度整形,不仅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力,并且降低了圆管整形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圆管整形模具在对圆管进行直度整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将圆管进行推进,圆管在整形模具内部进行直度整形,不仅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力,并且降低了圆管整形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控制面板和自动推挤机构,所述上模座安装在下模座上方,所述自动推挤机构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与下模座下端相固定,所述自动推挤机构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自动推挤机构包括底座壳、马达、蜗杆、滑块、固定光杆、移动板、滑动轴、导向滑轨和调节夹紧机构,所述底座壳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与下模座下端相固定,所述马达输出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右端内部,所述马达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马达输出端与蜗杆首端同步转动,所述蜗杆固定安装在底座壳内部,所述蜗杆贯穿于滑块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光杆固定安装在底座壳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块内部,所述滑块上端与移动板下端相固定,所述移动板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上端内部,所述移动板中部固定安装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活动嵌套于导向滑轨内部,所述导向滑轨固定安装在底座壳内壁上,所述移动板上端与调节夹紧机构底部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下单固定安装有固定吊耳,所述下模座左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上卡块内部,所述上卡块与上模座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导向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下卡块内部,所述下卡块与下模座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控制面板与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源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夹紧机构包括放置底座、支撑底座、弹簧、推移杆、夹板和海绵垫,所述放置底座底部与移动板上端相固定,所述放置底座上端内部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弹簧末端相固定,所述推移杆右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放置底座内部并且与弹簧首端相固定,所述推移杆首端与夹板相固定,所述夹板左侧表面与海绵垫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输出端与蜗杆垂直安装,并且位于同一圆心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光杆共设有两个,分别贯穿于滑块前后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轴呈圆柱体结构,并且滑动轴的直径与导向滑轨内部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底座呈长方体结构,并且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弹簧、推移杆、夹板和海绵垫均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置底座上端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马达为GV28系列。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轴为不锈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由于现有的圆管整形模具在对圆管进行直度整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将圆管进行推进,圆管在整形模具内部进行直度整形,不仅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力,并且降低了圆管整形的效率的问题,通过下模座下端设置了自动推挤机构,通过推动推移杆使得弹簧进行压缩,接着将圆管放置在放置底座中间的圆弧型凹槽内部,松开推移杆,通过弹簧的自动复位使得夹板带动海绵垫对圆管外部两侧进行夹紧;第四步,通过按下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启动该装置,马达得电,通过马达输出端进行转动,带动了蜗杆进行转动,在两个固定光杆的作用下,蜗杆带动了滑块进行水平滑动,这时移动板跟着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中端设置的滑动轴在导向滑轨内部进行滑动这时移动板带动了支撑底座进行移动,对不同直径的圆管进行自动推进,减少人工的劳动力,提高了圆管整形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推挤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推挤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紧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座-1、下模座-2、固定吊耳-3、导向杆-4、上卡块-5、下卡块-6、控制面板-7、按钮-8、电源线-9、自动推挤机构-10、底座壳-101、马达-102、蜗杆-103、滑块-104、固定光杆-105、移动板-106、滑动轴-107、导向滑轨-108、调节夹紧机构-109、放置底座-1091、支撑底座-1092、弹簧-1093、推移杆-1094、夹板-1095、海绵垫-10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控制面板7和自动推挤机构10,上模座1安装在下模座2上方,自动推挤机构10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3与下模座2下端相固定,自动推挤机构10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自动推挤机构10包括底座壳101、马达102、蜗杆103、滑块104、固定光杆105、移动板106、滑动轴107、导向滑轨108和调节夹紧机构109,底座壳101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3与下模座2下端相固定,马达102输出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101右端内部,马达102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马达102输出端与蜗杆103首端同步转动,蜗杆103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部,蜗杆103贯穿于滑块104内部并且螺纹连接,使得蜗杆103带动滑块104进行滑动,固定光杆105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块104内部,滑块104上端与移动板106下端相固定,移动板106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101上端内部,移动板106中部固定安装有滑动轴107,滑动轴107活动嵌套于导向滑轨108内部,导向滑轨108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壁上,使得移动板106沿着底座壳101内壁进行水平移动,移动板106上端与调节夹紧机构109底部相固定。
其中,所述下模座2下单固定安装有固定吊耳3,所述下模座2左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上卡块5内部,所述上卡块5与上模座1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导向杆4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下卡块6内部,所述下卡块6与下模座2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控制面板7与按钮8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与电源线9电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夹紧机构109包括放置底座1091、支撑底座1092、弹簧1093、推移杆1094、夹板1095和海绵垫1096,所述放置底座1091底部与移动板106上端相固定,所述放置底座1091上端内部设有支撑底座1092,所述支撑底座1092与弹簧1093末端相固定,所述推移杆1094右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放置底座1091内部并且与弹簧1093首端相固定,使得弹簧1093对推移杆1094进行左顶,所述推移杆1094首端与夹板1095相固定,所述夹板1095左侧表面与海绵垫1096紧密贴合,对圆管的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
其中,所述马达102输出端与蜗杆103垂直安装,并且位于同一圆心上,利于起到马达102带动蜗杆103进行平稳转动的作用。
其中,所述固定光杆105共设有两个,分别贯穿于滑块104前后两端,利于起到滑块104在固定光杆105上进行平稳移动的作用。
其中,所述滑动轴107呈圆柱体结构,并且滑动轴107的直径与导向滑轨108内部的宽度相匹配,利于起到滑动轴107在滑轨108内部进行水平移动的作用。
其中,所述放置底座1091呈长方体结构,并且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利于起到更好的对圆管进行放置的作用。
其中,所述支撑底座1092、弹簧1093、推移杆1094、夹板1095和海绵垫1096均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置底座1091上端左右两侧,利于起到对圆管两侧进行夹紧的作用。
其中,所述马达马达102为GV28系列,其具有转速均匀,并且耗能低。
其中,所述滑动轴107为不锈钢材质,其具有强度高的优点。
本专利所述的蜗杆103是指具有一个或几个螺旋齿,并且与蜗轮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的齿轮,其分度曲面可以是圆柱面,圆锥面或圆环面,有阿基米德蜗杆、渐开线蜗杆、法向直廓蜗杆、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四种类别。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整形模具水平放置,通过自动推挤机构10底部对其进行平稳支撑;在使用时,第一步,通过电源线9接通外部电源,给该装置提供电源;第二步,根据圆管的直径对上模座1和下模座2进行调整,通过上卡块5、下卡块6和导向杆4的配合使用,使得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的直径进行改变,将圆管的首端放置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形成的圆槽内部;第三步,通过推动推移杆1094使得弹簧1093进行压缩,接着将圆管放置在放置底座1091中间的圆弧型凹槽内部,松开推移杆1094,通过弹簧1093的自动复位使得夹板1095带动海绵垫1096对圆管外部两侧进行夹紧;第四步,通过按下控制面板7上的按钮8,启动该装置,马达102得电,通过马达102输出端进行转动,带动了蜗杆103进行转动,在两个固定光杆105的作用下,蜗杆103带动了滑块104进行水平滑动,这时移动板106跟着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106中端设置的滑动轴107在导向滑轨108内部进行滑动这时移动板106带动了支撑底座1092进行移动,这时对圆管进行自动推进,通过上模座1和下模座2对圆管的直度进行整形;全部整形完成后,按下按钮8停止工作,接着将圆管末端从调节夹紧机构109内部取下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控制面板(7),所述上模座(1)安装在下模座(2)上方;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推挤机构(10),所述自动推挤机构(10)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3)与下模座(2)下端相固定,所述自动推挤机构(10)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自动推挤机构(10)包括底座壳(101)、马达(102)、蜗杆(103)、滑块(104)、固定光杆(105)、移动板(106)、滑动轴(107)、导向滑轨(108)和调节夹紧机构(109),所述底座壳(101)上表面通过固定吊耳(3)与下模座(2)下端相固定,所述马达(102)输出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101)右端内部,所述马达(102)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马达(102)输出端与蜗杆(103)首端同步转动,所述蜗杆(103)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部,所述蜗杆(103)贯穿于滑块(104)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光杆(105)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块(104)内部,所述滑块(104)上端与移动板(106)下端相固定,所述移动板(106)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底座壳(101)上端内部,所述移动板(106)中部固定安装有滑动轴(107),所述滑动轴(107)活动嵌套于导向滑轨(108)内部,所述导向滑轨(108)固定安装在底座壳(101)内壁上,所述移动板(106)上端与调节夹紧机构(109)底部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下单固定安装有固定吊耳(3),所述下模座(2)左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上卡块(5)内部,所述上卡块(5)与上模座(1)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导向杆(4)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下卡块(6)内部,所述下卡块(6)与下模座(2)左侧表面相固定,所述控制面板(7)与按钮(8)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与电源线(9)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夹紧机构(109)包括放置底座(1091)、支撑底座(1092)、弹簧(1093)、推移杆(1094)、夹板(1095)和海绵垫(1096),所述放置底座(1091)底部与移动板(106)上端相固定,所述放置底座(1091)上端内部设有支撑底座(1092),所述支撑底座(1092)与弹簧(1093)末端相固定,所述推移杆(1094)右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放置底座(1091)内部并且与弹簧(1093)首端相固定,所述推移杆(1094)首端与夹板(1095)相固定,所述夹板(1095)左侧表面与海绵垫(1096)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02)输出端与蜗杆(103)垂直安装,并且位于同一圆心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光杆(105)共设有两个,分别贯穿于滑块(104)前后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107)呈圆柱体结构,并且滑动轴(107)的直径与导向滑轨(108)内部的宽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091)呈长方体结构,并且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092)、弹簧(1093)、推移杆(1094)、夹板(1095)和海绵垫(1096)均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置底座(1091)上端左右两侧。
CN201922021974.9U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Active CN211515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1974.9U CN211515638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1974.9U CN211515638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5638U true CN211515638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1974.9U Active CN211515638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5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0895B (zh) 便于打磨的钕铁硼加工工艺
CN110962012B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打磨装置
CN113953919B (zh) 一种铝型材用加工分类一体化装置
CN112607310A (zh) 一种模具推出装置
CN211515638U (zh) 一种精密模具整形模具
CN106141690A (zh) 轴承钢圈自动成型机
CN112517712B (zh) 一种汽车座椅外滑轨成型方法
CN218656319U (zh) 一种具有导向结构的冲床
CN112658165A (zh) 一种弹簧钢丝截面整形装置
CN216632193U (zh) 一种具有毛刺打磨功能的机械模具
CN21396851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13034298U (zh) 一种效率高的钢材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2792945U (zh) 一种汽车缸体生产用滑块式压铸模具
CN210730561U (zh) 一种异形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2794043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穿孔机
CN211221868U (zh) 一种带圆弧抽芯结构的塑胶模具
CN211990551U (zh) 一种方便出料的冲压模具
CN211566762U (zh)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模具
CN106181406B (zh) 灯头高频圈自动成型装置
CN219899698U (zh) 一种金属筒形件反挤压模具
CN215745902U (zh) 一种精密机械加工用工作效率高的冲压模具
CN214927325U (zh) 一种艺术品压制成型装置
CN216635543U (zh) 一种可调节模具形面的模具装置
CN216607545U (zh) 一种慢走丝切割机用夹具
CN216179737U (zh) 一种简易砂轮压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