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8663U -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8663U
CN211468663U CN202020048431.6U CN202020048431U CN211468663U CN 211468663 U CN211468663 U CN 211468663U CN 202020048431 U CN202020048431 U CN 202020048431U CN 211468663 U CN211468663 U CN 21146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od
portable
sleeve
collaps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84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0484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86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包括上下端分别与前轮车叉、手把连接的套筒,还包括与套筒连接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包括车架上杆、车架下杆,所述车架上杆、车架下杆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套筒,后端转动连接于后车架;所述车架上杆与后车架连接的这一端设置有提手,所述后车架设置有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与套筒第一连接杆的限位槽口。本装置通过改进车架结构,并增设提手和限位槽口,车架折叠后,无需双手进行搬运,可直接用提手单手进行拖行向前滑动;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结构较为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满足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型轻便的折叠自行车和折叠电动自行车开始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带来交通的日益拥堵,人们开始对折叠自行车和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便携性和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和折叠电动自行车,一般只是对车架进行简单的折叠,适当减少对应的体积,以减少对应的存储空间。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折叠自行车和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操作不够简便,折叠后结构不够稳定,突出部位较多影响便携携带;折叠后,一般仍然通过双手进行搬运,不能够拉着进行行走,搬运很不方便,也比较费力气;同时也存在车架自身重量过大,造成骑行不够舒适等问题。
申请号为201820345136.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动自行车,该车架中采用了转动扣,第一车架与前轮连接,第二车架与后轮连接,第三车架呈S型的弯曲结构,第一车架与第三车架通过转动扣转动连接。该便携式电动自行车的缺点是转动扣折叠后结构不够稳定,搬运过程中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包括与前轮车叉连接的套筒,还包括与套筒连接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包括车架上杆、车架下杆,所述车架上杆、车架下杆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套筒,后端转动连接于后车架;所述车架上杆与后车架连接的这一端设置有提手,所述后车架设置有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与套筒的第一连接杆的限位槽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套筒从上至下设有两对连接夹板,所述夹板分别夹住车架上杆、车架下杆的前端,设于车架上杆、车架下杆前端的第一连接杆两端穿过连接夹板所设的第一连接孔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车架上杆的连接夹板短于车架下杆的连接夹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车架上杆为向下折弯杆,所述车架下杆为直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车架上杆向后车架水平延伸至中部位置后向下折弯,折弯角度大于90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车架下杆前端所设的第一连接杆两端穿出的连接夹板所设的连接孔,等同于限位槽口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后车架为两块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分别夹住车架上杆、车架下杆的后端,设于车架上杆、车架下杆后端的第二连接杆两端转动连接于夹持板所设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车架上杆转动连接于夹持板靠近套筒的这端,所述车架下杆从车架上杆与夹持板连接位置处的下方、继续向远离套筒的方向延伸后转动连接于夹持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夹持板远离车架上杆、车架下杆连接端的这一端下部设有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与套筒第一连接杆的限位槽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手设于所述车架上杆后端的第二连接杆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车架的车架上杆的一端设置有提手,车架折叠后,无需双手进行搬运,可用手单手进行拖行,手拉着提手即可带动折叠车前进滚动。
2、本实用新型车架的夹持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口,车架折叠后,车架下杆一端的第一连接杆便可卡合在夹持板的限位槽口上;搬运时,该第一连接杆只会在夹持板的限位槽口中滑动;车架折叠后,手拉着提手时,受力方向向上,此时限位槽口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长度方向夹角大于90度,便使得第一连接杆卡合在夹持板的限位槽口中,从而使得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折叠后的结构较为稳定。
3、本实用新型车架的车架上杆为向下折弯杆,车架下杆为直杆,因套筒的两对连接夹板的长度不一,折叠后,可使得车架上杆前端至未折弯处的长度方向和车架下杆的长度方向可保持相互平行,折叠后位置保持在一对夹持板之间,折叠后使用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架装置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架装置车架上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架装置车架下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架装置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筒,2-车架上杆,3-车架下杆,4-夹持板,501-第一连接杆,502-第二连接杆,101-连接夹板,102-第一连接孔,201-提手,401-第二连接孔,402-脚踏轮轴安装孔,403-限位槽口,404-后轮轮轴安装孔,405-车座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如上图1-5所示,包括套筒和车架;套筒1的上下端分别与前轮车叉、手把相连。套筒1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两对连接夹板101,连接夹板1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2;车架1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前车架由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组成,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的前端分别设置了第一连接杆501,车架上杆2与车架下杆3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杆501,与套筒1上设置的连接夹板101上的第一连接孔102转动连接。
套筒1上从上到下设置的两对连接夹板101,与车架上杆2连接的连接夹板101短于与车架下杆3连接的连接夹板101,折叠后,可使得车架上杆2前端至未折弯处的长度方向和车架下杆3的长度方向可保持相互平行。
车架上杆2为向下折弯杆,车架下杆3为直杆。车架上杆2向后车架水平延伸至中部位置后向下折弯,且折弯角度大于90度。
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的后端分别设置了第二连接杆502,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杆502固定连接。车架上杆2的后端设置有提手201。
后车架由一对平行的夹持板4构成,夹持板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01,用于与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后端的第二连接杆502的两端转动连接。
夹持板4上设置有限位槽口403,位于夹持板4远离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的连接端的下部,用于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3的第一连接杆501。折叠后,车架下杆3前端所设的第一连接杆501两端穿出连接夹板101所设的第一连接孔102,再穿过限位槽口403,其外端面与后车架两侧面平齐。
夹持板4上还设置有脚踏轮轴安装孔402、后轮轮轴安装孔404和车座轴安装孔405,分别用来安装脚踏轮、固定后轮轮轴和固定车座轴。
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的上下端分别与前轮车叉、手把相连。当车架未折叠时,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和夹持板4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当车架折叠时,套筒1、车架上杆2和车架下杆3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车架下杆3的第一连接杆501,会卡合在夹持板4上的限位槽口403中;手拉着提手201时,受力方向向上,此时限位槽口403的长度方向与套筒1的长度方向夹角大于90度,便使得第一连接杆501卡合在夹持板4的限位槽口403中,从而使得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折叠后的结构较为稳定。车架折叠后,无需双手进行搬运,可用单手进行拖行,手拉着提手201即可带动折叠车前进滚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包括与前轮车叉的套筒(1),还包括与套筒(1)连接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包括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所述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杆(501),所述第一连接杆(501)转动连接于套筒(1),后端转动连接于后车架;所述车架上杆(2)与后车架连接的这一端设置有提手(201),所述后车架设置有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3)与套筒(1)第一连接杆(501)的限位槽口(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套筒(1)从上至下设有两对连接夹板(101),所述连接夹板(101)分别夹住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的前端,设于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前端的第一连接杆(501)两端穿过连接夹板(101)所设的第一连接孔(10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上杆(2)的连接夹板(101)短于车架下杆(3)的连接夹板(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杆(2)为向下折弯杆,所述车架下杆(3)为直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杆(2)向后车架水平延伸至中部位置后向下折弯,折弯角度大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下杆(3)前端所设的第一连接杆(501)两端穿出连接夹板(101)所设的连接孔后的长度,等同于限位槽口(40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为两块夹持板(4),所述夹持板(4)分别夹住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的后端,设于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后端的第二连接杆(502)两端转动连接于夹持板(4)所设的第二连接孔(4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杆(2)转动连接于夹持板(4)靠近套筒(1)的这端,所述车架下杆(3)从车架上杆(2)与夹持板(4)连接位置处的下方、继续向远离套筒(1)的方向延伸后转动连接于夹持板(4)。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4)远离车架上杆(2)、车架下杆(3)连接端的这一端下部设有车架折叠后、用于车架下杆(3)的第一连接杆(501)的限位槽口(40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201)设于车架上杆(2)后端的第二连接杆(502)上。
CN202020048431.6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6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8431.6U CN211468663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8431.6U CN211468663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8663U true CN211468663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0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843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68663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8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2649B2 (ja) ポータブル二重折り畳み式自転車
CN202156506U (zh) 快速折叠自行车
CN203410567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多功能自行车
CN211468663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架
CN101244739B (zh) 双人折叠自行车
CN202481218U (zh) 折叠自行车
CN203681785U (zh) 折叠式二轮车
CN201395211Y (zh) 折叠自行车
CN201154753Y (zh) 便携折叠自行车
JP3872801B2 (ja) 折りたたみ式自転車
CN204056145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5499209U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电动滑板自行车
CN2398174Y (zh) 一种易折叠的滑板车
CN208585369U (zh) 折叠自行车
CN220410801U (zh) 一种折叠式车把横杆及折叠式车辆
CN205801361U (zh) 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
CN216805700U (zh) 一种借助踏板能折叠推拉的多功能三轮车
CN2491317Y (zh) 自行车折叠结构
CN215205208U (zh) 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电动车
CN201172462Y (zh) 软梁无锁销折叠自行车或电动车车架
CN214001785U (zh) 一种新型中型车收合机构
JP3083400U (ja) 折畳み式自転車
CN2501786Y (zh) 自行车折叠装置
CN219029650U (zh) 一种独轮自行车
CN202987425U (zh) 后推式折叠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