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8568U -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8568U
CN211468568U CN201921670760.8U CN201921670760U CN211468568U CN 211468568 U CN211468568 U CN 211468568U CN 201921670760 U CN201921670760 U CN 201921670760U CN 211468568 U CN211468568 U CN 211468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cross beam
matching part
specifically
integ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07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建峰
吴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engr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engr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engr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engr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07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8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8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8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所述一体式纵梁包括:前部纵梁、中部纵梁、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依次连接;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与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前横梁;与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后横梁。本申请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使得下车体设计结构简单,承载强度高,整体重量轻,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模具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乘用车下车体一般采用三段式结构,前舱总成即前围板+前纵梁;前地板总成即前地板+中纵梁,后地板总成即后地板+后纵梁,纵梁随三个总成焊接后再拼焊成下车体总成,形成贯穿下车体的左右纵梁结构。由于目前市场变化要求车型一年小改款,三年大改款,五年更新换代,现有的下车体结构重新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下车体结构来满足开发成本低及开发周期短问题。
在乘用车开发过程中,下车体纵梁分为前纵梁,中纵梁,后纵梁,主要采用板材冲压成型,分段式焊接组成,零件多,结构复杂,工序多,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目前市场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同样是采用三段式结构,只不过用挤压铝型材替代了冲压纵梁,减轻了白车身重量,同时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但是由于铝材成本高,加上挤压完的型材需要热处理,生产周期长,而且铝结构的车体维修工艺复杂,技术不成熟,售后维修保养价格高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导致该方案只能在高端车型上进行应用,中低端车型由于成本压力无法采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能够使得下车体设计结构简单,承载强度高,整体重量轻,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模具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通过在一体式纵梁加上横梁焊接成车架总成,其能够使得下车体设计结构简单,承载强度高,整体重量轻,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模具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所述一体式纵梁包括:前部纵梁、中部纵梁、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依次连接;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与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前横梁;与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后横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前部纵梁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部纵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前部纵梁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后部纵梁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前部纵梁上设置有前横梁配合部;所述前横梁配合部与前横梁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后部纵梁上设置有后横梁配合部;所述后横梁配合部与后横梁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前部纵梁上设置有前横梁配合部;所述前横梁配合部与前横梁的端部连接;
所述后部纵梁上设置有后横梁配合部;所述后横梁配合部与后横梁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端部内孔的凸出部;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端部内孔的凸出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前横梁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后横梁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一体式纵梁为中空结构,所述一体式纵梁的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拼焊在前部纵梁上的前围板;拼焊在中部纵梁上的前地板;拼焊在后部纵梁上的后地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所述一体式纵梁包括:前部纵梁、中部纵梁、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中部纵梁、后部纵梁依次连接;与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前横梁;与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后横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通过在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纵梁的前部纵梁和后部纵梁上,固定连接设置前横梁和后横梁形成整体性强,结构强度高的车架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使得下车体设计结构简单,承载强度高,整体重量轻,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模具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纵梁的主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纵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整体细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配合插入孔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凸出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的槽型承托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1,所述一体式纵梁1包括:前部纵梁101、中部纵梁102、后部纵梁103;所述前部纵梁101、所述中部纵梁102、所述后部纵梁103依次连接;所述前部纵梁101、所述中部纵梁102、所述后部纵梁103为一体成型结构;与所述前部纵梁101固定连接的前横梁201;与所述后部纵梁103固定连接的后横梁2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具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1,所述一体式纵梁1包括:前部纵梁101、中部纵梁102、后部纵梁103;所述前部纵梁101、所述中部纵梁102、所述后部纵梁103依次连接;所述前部纵梁101、所述中部纵梁102、所述后部纵梁103为一体成型结构;与所述前部纵梁101固定连接的前横梁201;与所述后部纵梁103固定连接的后横梁202。通过在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纵梁1的前部纵梁101和后部纵梁103上,固定连接设置前横梁201和后横梁202形成整体性强,结构强度高的车架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使得下车体设计结构简单,承载强度高,整体重量轻,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模具设计成本,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由一体式纵梁1加上横梁先焊接成车架总成,再焊上前围板、前地板、后地板,拼焊成下车体总成,这样的下车体结构受力结构好,强度高,重量轻,成本低。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1的前部纵梁101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部纵梁102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1的前部纵梁101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102的水平高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1的后部纵梁103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102的水平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部纵梁101和后部纵梁103相对于中部纵梁102的位置关系,满足汽车设计对下车体车架总成的需求。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部纵梁101上设置有前横梁配合部1011;所述前横梁配合部1011与前横梁201的端部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后部纵梁103上设置有后横梁配合部1031;所述后横梁配合部1031与后横梁202的端部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1011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101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201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301;所述后横梁配合部1031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103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202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301。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1011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101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201端部内孔的凸出部302;所述后横梁配合部1031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103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202端部内孔的凸出部302。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配合部1011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101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前横梁201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303;所述后横梁配合部1031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103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后横梁202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303。
需要说明的是,前横梁配合部1011和后横梁配合部1031均能够使得横梁与一体式纵梁1连接更为方便,缩减焊接过程中定位的时间,从而使得前横梁或后横梁能够快速地定位、焊接在前部纵梁或后部纵梁的内侧面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纵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一体式纵梁1的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拼焊在前部纵梁101上的前围板;拼焊在中部纵梁102上的前地板4;拼焊在后部纵梁103上的后地板5。
更为具体地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行业相关术语解释为:
下车体:乘用车地板结构,为底盘等零件安装提供支撑的车体结构;
纵梁:车体结构地板下的梁型结构件,是车身主受力零件;
车架:由梁类零件组成的车身H型主受力框架结构,常见于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中。
更进一步地说明现有技术的缺点:
1、下车体纵梁采用冲压成型,三段式结构,零件多,结构复杂,且纵梁都采用高强度钢,回弹变形大,匹配困难;
2、纵梁重量大,不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3、模具开发费用高,而且拼焊夹具种类多,结构复杂,综合成本高;
4、开发周期长,无法满足市场对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的要求。
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1、改三段式为一体式纵梁,简化下车体纵梁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2、将冲压式纵梁改为矩形管弯曲成型,降低模具开发费用,减小开发周期;
3、矩形管型材选用高强度钢,强度高,重量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如下:
1、一体式三维弯曲成型的纵梁比传统的冲压式、三段式纵梁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好;
2、解决了传统冲压式、三段式纵梁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问题;
3、车架总成和前围板、前地板、后地板的拼焊而成的下车体结构形式,结合了非承载式结构车身强度高和承载式车身结构重量轻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整车的强度和刚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平行设置的一体式纵梁,所述一体式纵梁包括:前部纵梁、中部纵梁、后部纵梁;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依次连接;所述前部纵梁、所述中部纵梁、所述后部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与所述前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前横梁;
与所述后部纵梁固定连接的后横梁;
所述前部纵梁上设置有前横梁配合部;所述前横梁配合部与前横梁的端部连接;
所述后部纵梁上设置有后横梁配合部;所述后横梁配合部与后横梁的端部连接;
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的端部的配合插入孔;
或,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前横梁端部内孔的凸出部;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插入后横梁端部内孔的凸出部;
或,所述前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前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前横梁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所述后横梁配合部具体为;设置在后部纵梁内侧面上,用于承托后横梁端部的槽型承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前部纵梁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部纵梁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前部纵梁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一体式纵梁的后部纵梁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纵梁的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纵梁为中空结构,所述一体式纵梁的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用车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拼焊在前部纵梁上的前围板;拼焊在中部纵梁上的前地板;拼焊在后部纵梁上的后地板。
CN201921670760.8U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Active CN211468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0760.8U CN211468568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0760.8U CN211468568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8568U true CN211468568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0760.8U Active CN211468568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85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9999A (zh) * 2019-10-08 2019-11-29 湖南恒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9999A (zh) * 2019-10-08 2019-11-29 湖南恒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CN211468568U (zh)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CN211844626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02827805U (zh) 无纵梁厢式半挂车及其厢体结构
CN211731598U (zh) 一种纵梁后段连接结构
CN210101761U (zh) 骨架半挂车及其车架
CN209956072U (zh) 车身后纵梁、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09739180U (zh) 一种中地板总成加强结构
CN217705967U (zh) 一种微型汽车的悬架平台
CN210592130U (zh) 一种异截面纵梁总成结构
CN211364725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上边梁结构、侧门框总成和汽车车架
CN211617705U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车体底架
CN211731562U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物流车车架
CN103847794A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211252286U (zh)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CN210284391U (zh) 车身侧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CN217227702U (zh) 高强度汽车左前梁内板
CN201890135U (zh) 一种汽车用燃油箱安装支架
CN111376977A (zh) 一种副车架
CN211494263U (zh) 一种采用激光拼焊成型的商用车地板纵梁
CN211364329U (zh)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总成
CN212354174U (zh) 一种氢能商用车型门槛梁结构
CN218895262U (zh) 三腔体结构辊压型材
CN217260282U (zh) 一种多功能运力平台系统的框架结构
CN218431418U (zh) 一种可拆卸式客车底部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