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0840U -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0840U CN211440840U CN201921857137.3U CN201921857137U CN211440840U CN 211440840 U CN211440840 U CN 211440840U CN 201921857137 U CN201921857137 U CN 201921857137U CN 211440840 U CN211440840 U CN 211440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die
- cavity
- contact lens
- clamping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助于降低镜片质量偏差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具有第1半模与第2半模,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通过相对移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型腔,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分别具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相互接合的接合面,在双方的接合面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凹进规定深度的凹部(12b),所述凹部构成在成型时供多余材料溢出的溢出通道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接触透镜也叫做隐形眼镜,作为其生产方法,在行业内的生产方法有车削方法、半车削方法、注塑模压方法。车削方法精确性高,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适合复杂设计、高端产品的加工。注塑方法效率高,目前已经有比较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非常适合设计简单、用量巨大的日抛弃型镜片生产。半车削方法介于两者之间。
图8、图9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注塑模压方法用的模具200,该模具200具有使用PP或类似材料的上模201和下模202,液体注入下模202,上下模合模后边缘会密封,中间部分留有一定空间即型腔,型腔内的液体固化后就成为接触透镜的镜片。
市场上大多数PP模具是以适合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为基础,整体结构比较简单,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材料本身、固化条件、制造批次的影响,造成最终产品在尺寸精确度、稳定性有影响。在生产常规镜片或者水凝胶材料镜片,日抛型镜片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在生产复杂设计、更高质量的镜片时,是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中,该模具在其中一个半模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突出部,该突出部既能将两个半模互相对中又允许多余成型材料从模具中自由流出,而且,通过该突出部与相对的半模间的卡合,还有助于控制一个半模相对于另一个半模的高度。
然而,在对比文件1中,虽然能够大致控制一个半模相对于另一个半模的高度(压合程度),然而,例如由于压力施加机构的控制不确定性等的影响,使得每次两个半模的压合程度会有些许的差异,造成生产出的镜片质量产生偏差。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CN101563211A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降低镜片质量偏差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具有第1半模与第2半模,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通过相对移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型腔,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分别具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相互接合的接合面,在双方的接合面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凹进规定深度的凹部,所述凹部构成在成型时供多余材料溢出的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
由于在接合面上设有在两个半模相对移动的方向(施加压力的方向)上凹进规定深度的凹部,该凹部构成在成型时供多余材料溢出的溢出通道部,因而,在成型后,多余的成型材料在凹部的位置会有一定厚度,通过比较该厚度的值与规定值的差异可以更准确判断上下模是否压合到位,从而能够有助于降低镜片质量偏差。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凹部由多个凸起间隔开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半模具有第1合模固定部,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具有相交叉的周面与接合面,所述第2半模具有第2合模固定部,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具有相交叉的周面与接合面,在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的所述接合面上形成有所述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从接合面侧跨过接合面与周面间的拐角部而延伸形成至周面上,通过延伸形成至周面上的凸起,所述第1半模的周面与所述第2半模的周面间过盈配合。
采用如上结构,用于检测模具的压合程度的凸起与合模固定用的凸起构成为一体,从而能够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半模为凸模,所述第2半模为凹模,形成所述凸起的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的周面为外周面,与之配合的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的周面为内周面。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半模具有第1型腔构成部,所述第2半模具有第2型腔构成部,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构成所述型腔,在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向另一方突出的尖角部,在合模时,所述尖角部被所述另一方施压而产生变形,而构成封闭所述型腔且能够切断型腔内的材料的封闭切断部。
采用如上结构,虽然在合模固定部材料能够溢出,但是通过尖角部封闭了型腔,使成型的镜片边缘更齐整、圆滑,提高佩戴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尖角部具有R0.01的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1半模具有外径依次减小的第1基部、第1合模固定部、第1支承部,在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端侧设有第1型腔构成部,所述第2半模具有内径依次减小的第2基部、第2合模固定部、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端侧设有第2型腔构成部,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与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过盈配合,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构成所述型腔。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1支承部与所述第2支承部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所述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1基部与所述第2基部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所述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利用这些间隙,能够更好地使多余材料溢出。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的侧视图;
图2是为说明上模与下模对接形状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次干涉部)的放大图;
图4是镜片边缘的放大图;
图5是上模的说明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斜视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模的斜视图;
图7是图6中的上模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现有的一种模具的说明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仰视图,(c)为(b)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模具的上下半模分离状态的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2下模;10基部(第1基部);12合模固定部(第1合模固定部);12a凸起;12b凹部;13支承部(第1支承部);14型腔构成部(第1型腔构成部);20基部(第2基部);22合模固定部(第2合模固定部);23支承部(第2支承部);24型腔构成部(第2型腔构成部);100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241尖角部;300镜片;302过渡部;303轴向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100具有作为凸模的上模1(第1半模)与作为凹模的下模2(第2半模),二者通过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而接合在一起,上模1与下模2例如由PP制成。其中,上模1整体上呈阶梯圆台状,具有外径依次减小的基部10(第1基部)、合模固定部12(第1合模固定部)、支承部13(第1支承部),在支承部13的下部(顶端侧)形成有外表面呈球面状的型腔构成部14(第1型腔构成部),型腔构成部14的外周面为形成型腔的成型面。下模2整体上形状与上模1相匹配,具有内径依次减小的基部20(第2基部),合模固定部22(第2合模固定部)、支承部23(第2支承部),在支承部23的下部形成有内表面呈球面状的型腔构成部24(第2型腔构成部),型腔构成部24的内表面为构成型腔的成型面。即,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上模1的型腔构成部14的外表面与下模2的型腔构成部24的内表面围成型腔。
如图5、6所示,在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12a,相邻的凸起12a之间形成凹部12b。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12a设置有24个,然而,也可以是6个、12个、48个等数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起12a向外周侧凸出的顶端面处于同一个(假想)圆周面上,与该圆周面完全重合。
另外,上述凸起12a形成在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以及下表面上,即,对1个凸起12a而言,其跨过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与下表面间的拐角部而形成在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与下表面双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与下表面相互垂直,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为其他交叉角度。
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与下模2的合模固定部22的内周面配合。通过在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的外周面上设置凸起12a,使该外周面的包含凸起12a在内的外径稍大于下模2的合模固定部22的内周面的内径,使上模1与下模2在此处构成相互干涉的干涉部(主干涉部),二者间为过盈配合,在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二者紧紧嵌合,从而能够将上模1与下模2固定在合模状态。
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的下表面(具体而言是凸起12a)与下模2的支承部23的上表面接合,双方分别构成接合面。
如图3所示,在上模1的型腔构成部14的靠近支承部13的根部与下模2的型腔构成部24的靠近支承部23的根部形成相互干涉的干涉部(次干涉部),具体而言,在下模2的型腔构成部24的靠近支承部23的根部形成有向内周侧(向上模1的型腔构成部14的外表面侧)突出的尖角部241,尖角部241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面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面交汇而成。为便于说明,图3中虽然整体上表示的是上模1与下模2合模的状态,但是尖角部241以合模前的形态显示。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合模状态下,尖角部241与上模1的型腔构成部14的外表面相互干涉、挤压而产生变形。通过二者的相互干涉,使尖角部241构成在合模时封闭型腔而将型腔内的材料相对于型腔外切断的封闭切断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型腔的上边缘点到尖角部241的最上部的高度距离H1设定为0.03mm。另外,也可以在0.02~0.03的范围内自由设定。另外,尖角部241带有0.01mm的倒圆角。如此,达到能够准确切断边缘的作用,使成型的镜片边缘更齐整、圆滑,提高佩戴舒适性。如图4所示,由上模1和下模2形成的镜片300的外表面具有位于中心侧的主体部301与位于边缘侧沿上下方向上竖直延伸的的轴向延伸部303,二者间由过渡部302连接,过渡部302具有R0.05mm的倒圆角,轴向延伸部303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长度H2设定为0.03。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模1的支承部13的外周面与下模2的支承部23的外周面间形成有间隙,在上模1的基部10与下模2的基部20之间也形成有间隙;另外,如上所述,在相邻的凸起12a间形成有凹部12b,因而在合模时,在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与下模2的合模固定部12之间也形成有由此凹部12b构成的间隙。通过这些间隙,构成了在成型时能够使多余材料以及气体溢出的溢出通道部,通过气体的排出,能够避免压合形成镜片的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另外,能够释放合模后的各种形变压力,减小模具成型部分的形变。
图6与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多个凸起12a的向外周侧凸出的顶端面位于同一假想圆周面上,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起12a的向外周侧凸出的顶端面分别呈从凹部12b的底面逐渐突出(有过渡)的形状,多个凸起12a的顶端面之间仅仅是顶点位于同一假想圆周面上。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如图7所示,上模1的合模固定部12的下表面(与下模2接合的接合面)上的凸起12a的突出高度H3设定为规定高度,本实施方式中为0.05mm。如此,在成型后,多余的成型材料在相邻凸起12a间的凹部12b的位置会有一定厚度,通过比较该厚度的值与设计值的差异可以更准确判断上下模是否压合到位,具体而言,如果余料厚度0.05证明压合到位,小于0.05说明上下模过压,大于0.05说明上下模没有压合到位。从而,可以更精确的检测压合位置,有助于降低镜片的质量偏差。另外,图7所说明的凸起12a的突出高度H3,也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采用本实施方式,在生产复杂设计镜片、高精度镜片时,成功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多个凸起12a间隔开而构成凹部12b,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仅仅出于形成溢料通道部的目的的话,在接合面上形成凹部即可,而设置多个凸起并不是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上模1的凸起12a与下模2面接合,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形凸点以点接触而接合,或者圆弧形以线接触而接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100由PP材料制成,然而,也可以由其他树脂材料制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模1上形成凸起12a,然而,也可以在下模2上形成凸起。
Claims (10)
1.一种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具有第1半模与第2半模,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通过相对移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分别具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相互接合的接合面,在双方的接合面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在所述移动的方向上凹进规定深度的凹部,所述凹部构成在成型时供多余材料溢出的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由多个凸起间隔开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模具有第1合模固定部,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具有相交叉的周面与接合面,
所述第2半模具有第2合模固定部,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具有相交叉的周面与接合面,
在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的所述接合面上形成有所述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从接合面侧跨过接合面与周面间的拐角部而延伸形成至周面上,
通过延伸形成至周面上的凸起,所述第1半模的周面与所述第2半模的周面间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模为凸模,所述第2半模为凹模,
形成所述凸起的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的周面为外周面,与之配合的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的周面为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模具有第1型腔构成部,所述第2半模具有第2型腔构成部,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构成所述型腔,
在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向另一方突出的尖角部,
在合模时,所述尖角部被所述另一方施压而产生变形,而构成封闭所述型腔且能够切断型腔内的材料的封闭切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尖角部具有R0.01的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模具有外径依次减小的第1基部、第1合模固定部、第1支承部,在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端侧设有第1型腔构成部,
所述第2半模具有内径依次减小的第2基部、第2合模固定部、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端侧设有第2型腔构成部,
所述第1合模固定部与所述第2合模固定部过盈配合,所述第1型腔构成部与所述第2型腔构成部构成所述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1支承部与所述第2支承部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所述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1基部与所述第2基部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所述溢出通道部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半模与所述第2半模由树脂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7137.3U CN21144084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7137.3U CN21144084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0840U true CN211440840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10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57137.3U Active CN21144084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0840U (zh)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57137.3U patent/CN2114408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33509B1 (ko) | 향상된 위치결정 및 유지 핀을 가진 개스킷 조립체와 이 개스킷 조립체의 제작 방법 | |
JPWO2004039555A1 (ja) |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成形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JP4672407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 |
CN104718482A (zh) | 模制透镜的透镜单元结构与模制透镜的成型模具 | |
CN211440840U (zh) |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 |
US20040191353A1 (en) | Forming mold for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tact lens by using the forming mold | |
KR20140081780A (ko) | 컨택트 렌즈 또는 안내 렌즈를 제조하는 성형 금형 및 방법 | |
CN214185157U (zh) | 一种调节阀套筒用铸造模具 | |
CN104190865B (zh) | 一种模具及一种蜡件 | |
JP6078543B2 (ja) | 並進多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注型成型法 | |
EP2892712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insert for an injection mol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hthalmic device | |
CN112976456B (zh) | 一种用于加工隐形眼镜的模具以及该模具的成型机构 | |
CN211564434U (zh) | 一种焊点螺丝模具 | |
JP6400401B2 (ja) | 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 |
CN109605813B (zh) | 一种模具合模精度控制方法及模具 | |
KR101939587B1 (ko) | 구조 개선된 콘택트 렌즈 제조용 주형 | |
CN219946991U (zh) |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 |
JPH042027Y2 (zh) | ||
KR20160040259A (ko) | 안내 렌즈들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삽입 어셈블리 | |
TW201524751A (zh) | 製造隱形眼鏡的模具及方法 | |
CN210132726U (zh) | 一种塑胶垫圈的注塑模具及塑胶垫圈 | |
CN218620605U (zh) | 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 | |
CN213107795U (zh) | 一种专用于硅水凝胶接触镜的高精密度模芯 | |
JP5819150B2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 |
JP2003071874A (ja) | 略円環板状乃至は略円板状の薄肉部を備えた樹脂製品の射出成形用金型と射出成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