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6991U -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6991U
CN219946991U CN202320133928.1U CN202320133928U CN219946991U CN 219946991 U CN219946991 U CN 219946991U CN 202320133928 U CN202320133928 U CN 202320133928U CN 219946991 U CN219946991 U CN 219946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contact lens
engaging portion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39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yebright Suzhou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yebright Suzhou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yebright Suzhou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yebright Suzhou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39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6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6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6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凸模部,围绕所述凸模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具有凹模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凸模部与所述凹模部之间形成所述隐形眼镜的成型空腔,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阻止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分离。通过围绕凸模部设置第一卡合部,围绕凹模部设置第二卡合部,由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阻止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由此,可以围绕成型空腔进行卡合连接,从而可以是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加牢固与稳定,避免因加热膨胀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弹开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背景技术
采用模压制作隐形眼镜镜片时,镜片容易出现镜片边缘鱼鳞纹、镜片模糊、镜片不圆,镜片柱镜度超差等瑕疵,这些镜片瑕疵都与制作隐形镜片的模具设计相关,比如因为塑形模具之间的配合误差造成切割边缘毛边,以内塑形模具之间的配合误差使模具压合时的定位偏心,固化工序中因为加热膨胀导致塑形模具弹开或发生变形,上述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不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因此,亟需一种隐形眼镜模具,可以在制作隐形眼镜的过程中提高牢固性与稳定性,以能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眼镜模具,能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眼镜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凸模部,围绕所述凸模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具有凹模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凸模部与所述凹模部之间形成所述隐形眼镜的成型空腔,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阻止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分离。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围绕凸模部设置第一卡合部,围绕凹模部设置第二卡合部,由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阻止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由此,可以围绕成型空腔进行卡合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加牢固与稳定,避免因加热膨胀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弹开分离。另外,围绕成型空腔进行卡合连接,还可以在成型空腔中的隐形眼镜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的阻止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的力更加均匀,避免因加热膨胀使得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的变化数据不同,从而导致的隐形眼镜的参数不合理,进而可以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呈回转体形,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且在合模方向延伸的环状边缘,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的外侧面。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主体与环状边缘形成回转体形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从而可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在受热膨胀时的尺寸变化更加均匀,由此可以减少对眼镜参数的影响,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另外,通过将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模具的内侧面,将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模具的外侧面,由此,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第一卡合部环绕在第二模具的周围,从而避免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发生错位,从而保证凸模部与凹模部可以保持同心状态。由此,可以提高隐形眼镜的精度,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凸模部的径向上凸出的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在所述凹模部的径向上内凹的环形凸内凹部。或者,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凸模部的径向上内凹的环形内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在所述凹模部的径向上凸出的环形凸出部。
由上,通过简单的结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的同时,使环形凸出部卡合在环形凸内凹部的内部,从而实现卡合连接。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模时,在分模方向上适当施加使二者分离的力即可解除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实现分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凸出的高度小于等于0.2mm,和/或,所述第二卡合部内凹的深度大于等于0.2mm。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使第一卡合部凸出的高度小于等于0.2mm,使第二卡合部内凹的深度大于等于0.2mm,从而对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力进行了限制,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力可以满足成型空间中隐形眼镜成型过程在对卡合力的要求,同时避免卡合力过大,难以对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进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模具分离方向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二模具分离方向一侧的表面相贴合。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贴合,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在分离方向上没有活动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相贴合的侧面与所述分离方向呈10°。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贴合的侧面的角度与分离方向呈10°,从而对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力进行了限制,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力可以满足成型空间中隐形眼镜成型过程在对卡合力的要求,同时避免卡合力过大,难以对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进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或所述第二卡合部在弯折位置圆滑曲面过渡。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在实现卡合以及分离时更加顺滑,从而可以减小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围绕所述凹模部的环形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内侧面相抵接。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在第二模具的边缘的外侧面设置支撑部,通过支撑部与第一模具的边缘的内侧面相抵接。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支撑部凸出的高度,来调节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的松紧度,从而提高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另外,通过调节支撑部凸出的高度,从而调节与第一模具之间的挤压力,由此可以调节第一模具的变形量,进而可以对成型空腔及隐形眼镜的厚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接近所述第一模具一侧位置,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
采用如上结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时,可以使第一卡合部由第二卡合部内移出后需要越过支撑部后才能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卡合部由第二卡合部移出时,第一模具的变形量,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绕所述凸模部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围绕所述凹模还设置有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阻止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错位。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的卡合连接,可以阻止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错位,从而保证凸模部与凹模部可以保持同心状态。由此,可以提高隐形眼镜的精度,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围绕所述凸模部的环形凹槽;所述第四卡合部为围绕所述凹模部的环形凸缘。
由上,提供了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的具体结构,通过环形凹槽与环形凸缘之间的卡合,可以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对中,避免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绕所述凸模部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容置空腔。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容置空腔,从而使成型空腔中多余的材料由成型空腔中挤出后,可以容置在容置空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相互咬合的台阶状。
采用如上结构,提供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相互咬合,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咬合关系,避免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发生错位,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对中。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成相互咬合的台阶状,可以增加容置空腔的宽度,从而增容置空腔的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布设,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使所述凸模部与所述凹模部对中。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加强筋,通过加强筋与第二连接部相抵接,可以提高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还可以使凸模部与凹模部对中,从而提高隐形眼镜的精度。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加强筋,还可以提高第一模具的结构强度,减小第一模具受到挤压时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可以使第二模具由第二连接部向外侧变形,从而减小位于中间位置的凹模部的变形量,从而提高隐形眼镜的尺寸精度。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特征和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附图均为示例性的,一些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惯常的且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附图所示的各个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申请隐形眼镜模具中第一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隐形眼镜模具中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后的径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区域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第一模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第二模具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模具;110第一主体;111凸模部;112第一连接部;113加强筋;120第一边缘;121第一卡合部;130第三卡合部;200第二模具;210第二主体;211凹模部;212第二连接部;220第二边缘;221第二卡合部;222支撑部;230第四卡合部;300成型空腔;400容置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其后列出的内容;它不排除其它的元件。因此,其应当诠释为指定所提到的所述特征、整体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整体或部件及其组群。因此,表述“包括装置A和B的设备”不应局限为仅由部件A和B组成的设备。
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与该实施例结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本说明书各处出现的用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但可以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能够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从本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那样。
下面,结合视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隐形眼镜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隐形眼镜模具中第一模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隐形眼镜模具中第二模具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的径向剖视图。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申请中隐形眼镜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呈回转体形,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受热膨胀后的变形更加均匀。
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整体可以是呈瓶盖状,其中心线即为凸模部111、凹模部211的中心线。具体的,第一模具100包括第一主体110与第一边缘120,第一主体110呈圆形,第一边缘120沿着第一主体110的边缘位置环绕第一主体110垂直向下(即合模方向)设置。相同的,第二模具200包括第二主体210与第二边缘220,第二主体210呈圆形,第二边缘220沿着第二主体210的边缘位置环绕第二主体210垂直向下(即合模方向)设置。第一边缘120内侧表面的尺寸与第二边缘220外侧表面的尺寸相适配,使第一模具100可以由上向下合模在第二模具200上,沿第二模具200的外表面对第二模具200进行包裹。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边缘120与第二边缘220之间的配合,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对中,避免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错位。
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模具100具有凸模部111,第二模具200具有凹模部211。凸模部111设置在第一主体110上,与第一主体110同轴设置,由第一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凹模部211设置在第二主体210上,与第二主体210同轴设置,由第二主体210下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凸模部111与凹模部211之间形成隐形眼镜的成型空腔300。
在制作隐形眼镜时,将制作隐形眼镜的液体材料滴入凹模部211,将第一模具100合模在第二模具200上,使材料充满成型空腔300,然后进行加热以及其他方式的处理,使成型空腔300中的液体材料固化,形成隐形眼镜。
图4为图3中A部区域放大图。如图4所示,围绕凸模部111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21,围绕凹模部211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21。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卡合,阻止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分离。由此,可以围绕成型空腔300进行卡合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加牢固与稳定,避免因加热膨胀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弹开分离。另外,围绕成型空腔300进行卡合连接,还可以在成型空腔300中的隐形眼镜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的阻止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分离的力更加均匀,避免因加热膨胀使得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的变化数据不同,从而导致的隐形眼镜的参数不合理,进而可以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121设置在第一边缘120的内周面上,为围绕凸模部111的环形凸出部。第二卡合部221设置在第二边缘220的外周面上,为围绕凹模部211的环形内凹部。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第一卡合部121位于第二卡合部221内,阻止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分离。
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121呈A字形在凸模部的径向上凸出(本实施例中是向内周侧凸出),第二卡合部221呈V字形在凹模部的径向上内凹(本实施例中是向内周侧内凹)。第一卡合部121、第二卡合部221在弯折位置(第一卡合部121凸出的顶端位置,第二卡合部221内凹的底部位置,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一边缘120内表面连接位置,以及第二卡合部221与第二边缘220外表面连接位置)通过圆滑曲面过渡。由此,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在实现卡合以及分离时更加顺滑,从而可以减小操作难度。
如图4所示,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第一卡合部121的A字形凸出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上方的一侧表面(朝向第一模具100分离方向一侧表面),与第二卡合部221V字形内凹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下方的一侧表面(朝向第二模具200分离方向一侧表面)相贴合。通过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的贴合,使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在分离方向上没有活动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卡合连接的稳定性。
图5为图3中第一模具100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第二模具20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第一卡合部121A字形凸出的两侧表面之间呈160°角,即第一卡合部121A字形凸出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上方的一侧表面与第一边缘120的内表面呈10°角。相应的,如图6所示,第二卡合部221V字形内凹的两侧表面之间同样呈160°角,即第二卡合部221V字形凸出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下方的一侧表面与第二边缘220的外表面呈10°角,以保证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第一卡合部121A字形凸出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上方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卡合部221V字形内凹的两侧表面中倾斜朝向下方的一侧表面实现贴合。另外,通过使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相贴合的侧面的角度与分离方向呈10°,从而对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力进行了限制,使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力可以满足成型空腔300中隐形眼镜成型过程在对卡合力的要求,同时避免卡合力过大,难以对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进行分离。
如图5所示,第一卡合部121由第一边缘120的内侧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等于0.2mm。相应的,如图6所示,第二卡合部221由第二边缘220外侧表面内凹的深度大于等于0.2mm。通过使第一卡合部121凸出的高度小于等于0.2mm,使第二卡合部221内凹的深度大于等于0.2mm,从而对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力进行了限制,使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力可以满足成型空间中隐形眼镜成型过程在对卡合力的要求,同时避免卡合力过大,难以对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进行分离。
如图4、图6所示,第二边缘22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支撑部222,支撑部222为围绕凹模部211的环形凸出部,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支撑部222与第一边缘120的内侧面相抵接,推动第一边缘120朝向离心方向发生形变。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支撑部222凸出的高度,来调节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的松紧度,从而提高了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另外,第一边缘120朝向离心方向发生形变时,会带动第一主体110发生形变,进而改变成型空腔300的厚度。因此,通过调节支撑部222凸出的高度,从而可以对成型空腔300及隐形眼镜的厚度进行调节。
如图4、图6所示,支撑部222位于第二卡合部221的上方一侧位置(第二卡合部221接近第一模具100一侧位置),支撑部222与第二卡合部221连接,具体的,第二卡合部221的V字形内凹的上侧表面倾斜向上延伸到第二边缘220的外周面后,继续倾斜向上延伸,在第二边缘220的外周面形成环形凸出部。由此,可以使支撑部222与第二卡合部221的连接更加顺滑,以便提高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及分离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支撑部222还可以提高第一卡合部121由第二卡合部221移出时,第一模具100的变形量,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图5所示,围绕凸模部111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130,第三卡合部130设置在第一主体110的边缘位置,第三卡合部130呈环形凹槽状,第三卡合部130的外侧壁向下延伸形成上述第一边缘120,第三卡合部130的内侧壁的下端水平向中心延伸与凸模部11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112。第三卡合部130的凹槽的底壁(上壁)水平延伸。
如图3、图6所示,围绕凹模部211还设置有第四卡合部230,第四卡合部230设置在第一主体110的边缘位置,第四卡合部230呈环形凸缘状,有主体部向上凸起。第四卡合部230的外侧壁向下延伸形成上述第二边缘220,第四卡合部230的内侧壁的下端水平向中心延伸与凹模部21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二连接部212。
如图3所示,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沿着凸模部111和凹模部211的中心线方向合模后,第四卡合部230进入第三卡合部130内,第四卡合部230的顶部平面与第三卡合部130的槽底位置相抵接,从而阻止第一模具100继续向下移动。第三卡合部130与第四卡合部230卡合连接,还可以阻止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错位,从而保证凸模部111与凹模部211可以保持同心状态。由此,可以提高隐形眼镜的精度,提高隐形眼镜的良品率,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如图3所示,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形成容置空腔400。由此,成型空腔300中多余的材料由成型空腔300中挤出后,可以容置在容置空腔400中。
如图3、图5、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12的下表面呈环形直角台阶状,第二连接部212的上表面呈环形直角台阶状,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第一连接部112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部212的上表面相互咬合,使容置空腔400的纵截面呈L形。由此,可以增加容置空腔400的宽度,从而增容置空腔400的容积。另外,通过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212的相互咬合,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的咬合关系,避免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发生错位,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对中。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112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13,加强筋113位于第一连接部112竖直的表面(第三卡合部130内侧壁)上。多个加强筋113沿第一连接部112布设,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后,加强筋113与第二连接部212抵接,使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紧固连接,同时使凸模部111与凹模部211对中。由此,可以提高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还可以使凸模部111与凹模部211对中,从而提高隐形眼镜的精度。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12上设置加强筋113,还可以提高第一模具100的结构强度,减小第一模具100受到挤压时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可以使第二模具200由第二连接部212向外侧变形,从而减小位于中间位置的凹模部211的变形量,从而提高隐形眼镜的尺寸精度。
进一步的,多个加强筋113均匀布设,在相邻的两个加强筋113之间设置有空隙,使成型空腔300中多余的材料可以容置在加强筋113之间。由此,可以减少加强筋113对容置空腔400的容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的各个部件均为回转体形,从而可以是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受热变形的程度更加均匀,减少对隐形眼镜的尺寸影响。另外,还可以使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二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固定以及第三卡合部130与第四卡合部230之间的卡合固定更加均匀,从而可以使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在横向及纵向上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通过第一边缘120与第二边缘220之间、第三卡合部130与第四卡合部230之间、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以及加强筋113的作用下,使凸模部111与凹模部211保持对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隐形眼镜的尺寸精度。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21为凸出部,第二卡合部221为内凹部,然而,也可以是第一卡合部为内凹部,第二卡合部为凸出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凸模部,围绕所述凸模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具有凹模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凸模部与所述凹模部之间形成所述隐形眼镜的成型空腔,并且,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阻止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分离;
围绕所述凸模部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还设置有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围绕所述凸模部的环形凹槽,所述第四卡合部为围绕所述凹模部的环形凸缘,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阻止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呈回转体形,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且在合模方向延伸的环状边缘,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凸模部的径向上凸出的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在所述凹模部的径向上内凹的环形内凹部,或者,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凸模部的径向上内凹的环形内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在所述凹模部的径向上凸出的环形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凸出的高度小于等于0.2mm,和/或,所述第二卡合部内凹的深度大于等于0.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模具分离方向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二模具分离方向一侧的表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相贴合的侧面与所述分离方向呈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围绕所述凹模部的环形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边缘的内侧面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接近所述第一模具一侧位置,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凸模部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围绕所述凹模部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容置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相互咬合的台阶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隐形眼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布设,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使所述凸模部与所述凹模部对中。
CN202320133928.1U 2023-01-11 2023-01-11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Active CN219946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3928.1U CN219946991U (zh) 2023-01-11 2023-01-11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3928.1U CN219946991U (zh) 2023-01-11 2023-01-11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6991U true CN21994699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3928.1U Active CN219946991U (zh) 2023-01-11 2023-01-11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6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6041B (zh) 用于在接触透镜生产中使用的模具
RU2507067C2 (ru) Пресс-форм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тейнера
CN219946991U (zh) 一种隐形眼镜模具
US9943994B2 (en) Method of cast moulding a translating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EP1407866A1 (en) Forming mold for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tact lens by using the forming mold
EP1597056B1 (en) Contact lens mould
CN214613336U (zh) 等壁厚纸浆模塑杯盖内凸扣的成型模具
KR101939587B1 (ko) 구조 개선된 콘택트 렌즈 제조용 주형
CN112976456B (zh) 一种用于加工隐形眼镜的模具以及该模具的成型机构
KR101738315B1 (ko) 라운드 에지면을 갖는 콘택트렌즈 성형용 몰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라운드 에지면을 갖는 콘택트렌즈
JPH042027Y2 (zh)
CN211542182U (zh) 一种微倒扣扣位脱模结构
CN211440840U (zh) 接触透镜模压成型模具
GB2216065A (en) Contact lens production
KR102172870B1 (ko) 이형 특성이 우수한 콘택트 렌즈 제조용 주형
TWM600693U (zh) 塑膠杯蓋的模具總成
CN215203415U (zh) 一种塑料瓶用吹塑模具
JPH1058495A (ja) 合成樹脂製キャップの射出成形金型
CN211762857U (zh) 一种用于制作碳纤维盖的治具
KR101596579B1 (ko) 콘택트렌즈 제조몰드
CN217494995U (zh) 一种用于生产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的模具
KR102433515B1 (ko) 사출 금형의 언더컷 처리 장치
CN112962355A (zh) 等壁厚纸浆模塑杯盖内凸扣的成型方法及模具
CN216300006U (zh) 一种可改善圆弧面拉伤拉亮的模具
CN214571516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的玻璃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