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0302U - 模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0302U CN211440302U CN201921693086.5U CN201921693086U CN211440302U CN 211440302 U CN211440302 U CN 211440302U CN 201921693086 U CN201921693086 U CN 201921693086U CN 211440302 U CN211440302 U CN 2114403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roller
- handle
- cutting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576 supplementa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70 membrane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Images
Abstract
一种模切装置,其包括机架,第一模切机构、第二模切机构、第三模切机构及收料机构。第一模切机构用于将第一把手膜和第二把手膜分别裁切,并分别复合到贴合膜上以得到第一复合膜;将第一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一裁切膜。第二模切机构用于将反贴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将裁切后的反贴膜复合到保护膜上以得到第二复合膜,以及将第一裁切膜和第二复合膜传送至第三模切机构。所述第三模切机构用于将第二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二裁切膜,并将第二裁切膜和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收料机构。收料机构将第一裁切膜与第二裁切膜相贴合并排除废料以得到成品膜。上述模切装置能够自动制造成品膜,提升了制造良率和成品膜的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粘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切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等产品的组装制程中,经常需要贴附成品膜以保护产品的部分元件。成品膜通常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膜层,在制造成品膜时,通常先裁切好预定尺寸的膜层,通过手工定位将多个裁切后的膜层直接复合,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成品膜尺寸不稳定、膜层容易偏位等问题,影响了成品膜的品质和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切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模切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模切装置还包括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中部的第一模切机构、第二模切机构、第三模切机构及收料机构;
所述第一模切机构用于提供第一把手膜、贴合膜和第二把手膜,将所述第一把手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分别裁切,并分别复合到所述贴合膜的第一贴合表面和第二贴合表面上,以得到第一复合膜,将所述第一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一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第二模切机构;
所述第二模切机构用于提供反贴膜和保护膜,将所述反贴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将裁切后的所述反贴膜复合到所述保护膜上以得到第二复合膜,以及将所述第一裁切膜和所述第二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
所述第三模切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二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和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
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与所述第二裁切膜相贴合并排除废料,使所述第二裁切膜中的所述反贴膜与所述第一裁切膜中的所述贴合膜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相贴合,得到成品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切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切单元、第二模切单元和第三模切单元;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包括第一模切辊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模切辊组下方的第一把手供料辊、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和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和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用于向所述第一模切辊组提供所述第一把手膜和第一把手粘膜,所述第一模切辊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把手膜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上,以及裁切所述第一把手膜并排除废料,所述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把手粘膜;
所述第二模切单元包括第一压合辊组和第二模切辊组,位于第一压合辊组上方的贴合膜供料辊、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下方的排版离型膜供料辊,和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把手供料辊;所述排版离型膜供料辊、所述贴合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压合辊组提供排版离型膜和所述贴合膜,所述第一压合辊组用于将所述贴合膜和所述排版离型膜分别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膜的两侧;所述第二模切辊组用于裁切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所提供的所述第二把手膜并排除废料,并将所述第二把手膜贴合到所述贴合膜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以得到所述第一复合膜,所述第一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排版离型膜、所述第一把手膜、所述贴合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
所述第三模切单元包括第三模切辊组、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上方的辅助离型膜供料辊和第一边框回收辊、及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下方的衬底膜供料辊和衬底膜回收辊;
所述辅助离型膜供料辊和所述衬底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三模切辊组提供辅助离型膜和衬底膜,所述第三模切辊组用于将所述辅助离型膜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的所述第二把手膜上,将所述衬底膜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的所述排版离型膜底部,以得到第一过渡膜,裁切所述第一过渡膜并排除废料,以得到裁切后的所述辅助离型膜和所述第一裁切膜,所述第一边框回收辊和所述衬底膜回收辊分别用于回收边框废料和所述衬底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用于提供带有第一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一把手膜;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还包括第一传送辊组及位于第一传送辊组上方的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第一传送辊组位于第一模切辊组的前方,用于压平并传送所述第一把手膜并移除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用于回收第一把手离型膜;
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用于提供带有第二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二把手膜,所述第二模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所述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位于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的前方;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压合辊、第一模切辊和两个第一传送辊,所述第一压合辊和所述第一模切辊用于将第二把手膜离型膜与所述第二把手膜相分离,所述第一模切辊与所述第一传送辊配合以裁切所述第二把手膜,并将裁切后的所述第二把手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辊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模切单元还包括第二传送辊组、第二压合辊组及设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组上方的胶带供料辊,所述第二传送辊组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和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之间,用于将第一把手膜、所述贴合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进行复合;所述第二压合辊组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后方,用于将所述胶带供料辊提供的胶带贴合到所述辅助离型膜上方,以得到第三复合膜,所述第三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裁切膜、所述辅助离型膜和所述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切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传送单元、第四模切单元及压合单元;
所述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四模切单元;
所述第四模切单元包括第四模切辊组,依次设于所述第四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一托底膜供料辊、第二托底膜供料辊、反贴膜供料辊及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所述第一托底膜供料辊、所述第二托底膜供料辊、所述反贴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四模切辊组提供第一托底膜、第二托底膜、带有反贴膜离型膜的所述反贴膜,所述第四模切辊组用于裁切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和所述反贴膜,将所述反贴膜、所述第二托底膜和所述第一托底膜贴合成反贴复合膜,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反贴膜离型膜;
所述压合单元包括第三压合辊组,及设于所述第三压合辊组上方的保护膜离型膜回收辊和保护膜供料辊,所述保护膜供料辊用于向所述第三压合辊组提供带有保护膜离型膜的所述保护膜,所述第三压合辊组用于移除所述保护膜离型膜,将所述保护膜与反贴复合膜相贴合以得到所述第二复合膜,以及将所述第三复合膜和所述第二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所述反贴膜和所述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模切辊、第二压合辊及两个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二模切辊与所述第二压合辊共同配合以裁切所述反贴膜,两个所述第二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所述第三压合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三压合辊及两个第三传送辊,两个所述第三压合辊共同配合以将所述保护膜与裁切后的所述反贴复合膜相贴合以得到所述第二复合膜,两个所述第三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模切机构包括第五模切辊组、第四压合辊组、设于所述第五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边框回收辊及设于所述第四压合辊组上方的覆盖膜供料辊;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模切辊、第四压合辊及两个第四传送辊,所述第三模切辊与所述第四压合辊用于裁切所述第二复合膜中的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反贴膜,并移除所述第一托底膜和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二过渡膜;所述第二边框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二复合膜的废料;两个所述第三传送辊用于传送将所述第三复合膜;
所述第四压合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五压合辊和两个第五传送辊,两个所述第五压合辊用于将所述覆盖膜供料辊提供的覆盖膜贴合到所述第二过渡膜的所述保护膜上,并移除所述第二托底膜,以得到第二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两个第五传送辊用于移除所述第三复合膜中的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三传送辊组和第四传送辊组,所述第三传送辊组和所述第四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传送辊组上方的废料回收辊,由所述第二复合膜上移除掉的所述第一托底膜和所述第二托底膜,以及由所述第三复合膜上移除掉的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均依次由所述第五模切辊组、所述第三压合辊组、所述第四模切辊组回传至所述第四传送辊组,所述废料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复合辊组和收料辊组,所述复合辊组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与所述第二裁切膜相贴合并移除所述覆盖膜以得到所述成品膜,所述覆盖膜收料辊用于回收所述覆盖膜,所述收料辊组用于将成品膜传送至收料辊。
上述模切装置能够自动制造成品膜,且所制造的成品膜的尺寸稳定,膜层不会偏位,提升了制造良率和成品膜的品质,且降低了原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切装置的工艺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模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成品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成品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成品膜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渡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裁切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贴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过渡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裁切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成品膜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切装置100,用于制造成品膜。模切装置100包括机架101,以及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01中部的第一模切机构10、第二模切机构20、第三模切机构30及收料机构40。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成品膜300包括保护膜310、反贴膜320、第一把手膜330、贴合膜340、第二把手膜350。成品膜300用于贴附在产品上以保护产品,且便于从产品上拆除而不会损伤产品。
所述贴合膜3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贴合表面341和第二贴合表面342,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和所述反贴膜320贴合于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上,所述保护膜310贴合于所述反贴膜320远离所述贴合膜340的一面,所述第一把手膜330贴合于所述第一贴合表面341上。所述贴合膜340可被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或所述第二把手膜350拉伸而从产品上移除。
所述保护膜310用于覆盖在产品上以保护产品。
所述反贴膜320用于隔离所述贴合膜340和所述保护膜310。所述反贴膜3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贴表面3201和第二反贴表面3202,所述第一反贴表面3201与所述保护膜310相贴合,所述第二反贴表面3202与所述贴合膜340相贴合。所述第一反贴表面3201为有粘性表面,所述第二反贴表面3202为无粘性表面。所述第一反贴表面3201的粘结力大于所述保护膜310的粘结力,即所述保护膜310为低粘保护膜,所述第一反贴表面3201为高粘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膜340为高粘性的易拉胶膜,在拉伸后粘性降低或失效,从而可与保护膜310和产品自动脱离,而不会损伤产品。
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可直接粘附在所述贴合膜340的两侧,以覆盖部分所述贴合膜340,避免粘手、粘治具或粘住产品,方便拉动所述贴合膜340。
所述贴合膜340能够被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或所述第二把手膜350拉伸而降低粘性,从而所述成品膜300可从产品上移除。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6至图14,所述第一模切机构10用于提供第一把手膜330、贴合膜340和第二把手膜350,将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分别裁切,并分别复合到所述贴合膜340的第一贴合表面341和第二贴合表面342上,以得到图6所示的第一复合膜510;将所述第一复合膜510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一裁切膜520(请参图8),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第二模切机构20。
所述第二模切机构20用于提供反贴膜320和保护膜310,将所述反贴膜320进行裁切和排除废料,将裁切后的所述反贴膜320复合到所述保护膜310上以得到图11所示的第二复合膜530,以及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和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
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用于将所述第二复合膜530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图13所示的第二裁切膜540,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540和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40。
所述收料机构40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与所述第二裁切膜540相贴合并排除废料,使所述第二裁切膜540中的所述反贴膜320与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中的所述贴合膜340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相贴合,得到成品膜300,其中所述第一贴合表面341具有用于贴附在产品上的第一贴合区域,所述第一把手膜330贴设于所述第一贴合表面341除第一贴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具有第二贴合区域,所述反贴膜320贴设于所述第二贴合区域,所述第二把手膜350贴设于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除所述第二贴合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上述模切装置100的工作流程如下。
所述第一模切机构10将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分别裁切并分别复合到所述贴合膜340的第一贴合表面341和第二贴合表面342上,以得到图6所示的第一复合膜510,将所述第一复合膜510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一裁切膜520,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第二模切机构20。
所述第二模切机构20将所述反贴膜320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将裁切后的所述反贴膜320复合到所述保护膜310上以得到图11所示的第二复合膜530,以及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和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
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将所述第二复合膜530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图13所示的第二裁切膜540,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540和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40。
所述收料机构40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与所述第二裁切膜540相贴合并排除废料,使所述第二裁切膜540中的所述反贴膜320与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中的所述贴合膜340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相贴合,得到成品膜300。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切机构1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切单元11、第二模切单元12和第三模切单元13。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11包括第一模切辊组1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模切辊组111下方的第一把手供料辊112、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113和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114,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112和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113用于向所述第一模切辊组111提供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和第一把手粘膜,所述第一模切辊组111用于将所述第一把手膜330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上,以及裁切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并排除废料,所述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114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把手粘膜。
所述第二模切单元12包括第一压合辊组121和第二模切辊组122,位于第一压合辊组121上方的贴合膜供料辊123、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下方的排版离型膜供料辊124,和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上方的第二把手供料辊125。
所述排版离型膜供料辊124、所述贴合膜供料辊123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压合辊组121提供排版离型膜511和所述贴合膜340,所述第一压合辊组121用于将所述贴合膜340和所述排版离型膜511分别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膜330的两侧。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用于裁切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125所提供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并排除废料,并将所述第二把手膜350贴合到所述贴合膜340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以得到所述第一复合膜510。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复合膜510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排版离型膜511、所述第一把手膜330、所述贴合膜340和所述第二把手膜350。
所述第三模切单元13包括第三模切辊组131、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上方的辅助离型膜供料辊132和第一边框回收辊133、及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下方的衬底膜供料辊134和衬底膜回收辊135,所述辅助离型膜供料辊132和所述衬底膜供料辊134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提供辅助离型膜611和衬底膜612,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用于将所述辅助离型膜611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510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上,将所述衬底膜612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510的所述排版离型膜511底部,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第一过渡膜610。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还用于裁切第一过渡膜610上并排除废料,以得到裁切后的所述辅助离型膜611和所述第一裁切膜520,所述第一边框回收辊133和所述衬底膜回收辊135分别用于回收边框废料和所述衬底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112用于提供带有第一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一把手膜330。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11还包括第一传送辊组115及位于第一传送辊组115上方的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116,第一传送辊组115位于第一模切辊组111的前方,用于压平并传送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并移除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116用于回收第一把手离型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切单元11还包括设于第一把手供料辊112和第一模切辊组111之间的角度纠偏器117。
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125用于提供带有第二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所述第二模切单元1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上方的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126,所述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126位于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125的前方。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压合辊1221、第一模切辊1222和两个第一传送辊1223,所述第一压合辊1221和所述第一模切辊1222用于将第二把手膜离型膜与所述第二把手膜350相分离,所述第一模切辊1222与所述第一传送辊1223配合以裁切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并将裁切后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模切单元13还包括第二传送辊组136、第二压合辊组137及设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组137上方的胶带供料辊138。所述第二传送辊组136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122和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之间,用于将第一把手膜330、所述贴合膜340、所述第二把手膜350进行复合;所述第二压合辊组137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后方,用于将所述胶带供料辊138提供的胶带621贴合到所述辅助离型膜611上方,以得到第三复合膜620。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复合膜620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裁切膜520、所述辅助离型膜611和所述胶带621。
所述第二模切机构2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传送单元21、第四模切单元22、压合单元23。
所述传送单元21用于将所述第三复合膜620传送至所述第四模切单元22;所述传送单元21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三传送辊组211和第四传送辊组212,所述第三传送辊组211和第四传送辊组212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620。在一实施方式中,第四传送辊组21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四模切单元22包括第四模切辊组221,依次设于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上方的第一托底膜供料辊222、第二托底膜供料辊223、反贴膜供料辊224及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225,所述第一托底膜供料辊222、所述第二托底膜供料辊223、所述反贴膜供料辊224分别用于向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提供第一托底膜631、第二托底膜632、带有反贴膜离型膜的所述反贴膜320;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用于将所述反贴膜320、所述第二托底膜632和所述第一托底膜631相贴合,裁切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和所述反贴膜320,移除所述反贴膜离型膜,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反贴复合膜630,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225用于回收所述反贴膜离型膜。
具体地,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模切辊2211、第二压合辊2212及两个第二传送辊2213,所述第二模切辊2211与所述第二压合辊2212共同配合以裁切所述反贴膜320,两个所述第二传送辊2213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620。
所述压合单元23包括第三压合辊组231,及设于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上方的保护膜离型膜回收辊232和保护膜供料辊233,所述保护膜供料辊233用于向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提供带有保护膜离型膜的所述保护膜310,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用于移除所述保护膜离型膜,将所述保护膜310与反贴复合膜630相贴合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以及将所述第三复合膜620和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其中所述第二复合膜530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托底膜631、所述第二托底膜632、所述反贴膜320、所述保护膜310。
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三压合辊2311及两个第三传送辊2312,两个所述第三压合辊2311共同配合以将所述保护膜310与裁切后的所述反贴复合膜相贴合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第二复合膜530,两个所述第三传送辊2312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620。
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包括第五模切辊组31、第四压合辊组32、设于第五模切辊组31上方的第二边框回收辊33、及设于第四压合辊组32上方的覆盖膜供料辊34。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3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模切辊311、第四压合辊312及两个第四传送辊313,所述第三模切辊311与所述第四压合辊312用于裁切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中的所述保护膜310和所述反贴膜320,并移除所述第一托底膜631和排除废料以得到如图12所示的第二过渡膜640;所述第二边框回收辊33用于回收废料;两个所述第四传送辊313用于传送包括所述第一裁切膜520的所述第三复合膜620。
所述第四压合辊组3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五压合辊321和两个第五传送辊322,两个所述第五压合辊321用于将所述覆盖膜供料辊34提供的覆盖膜541贴合到所述第二过渡膜640的所述保护膜310上,并移除所述第二托底膜632,以得到如图13所示的第二裁切膜540,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540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40,两个第五传送辊322用于移除所述第三复合膜620中的所述胶带621和所述辅助离型膜611,得到第一裁切膜520,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40。
所述收料机构4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复合辊组41和收料辊组42。所述复合辊组41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与所述第二裁切膜540相贴合并移除所述覆盖膜541以得到所述成品膜300和排版离型膜511,所述覆盖膜收料辊用于回收所述覆盖膜541。所述收料辊组42用于将成品膜300传送至收料辊(图未示)。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单元2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传送辊组212上方的废料回收辊213,由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上移除掉的所述第一托底膜631和所述第二托底膜632,以及由所述第三复合膜620上移除掉的所述胶带621和所述辅助离型膜611均依次由所述第五模切辊组31、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回传至所述第四传送辊组212,所述废料回收辊213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托底膜631、第二托底膜632、所述胶带621和所述辅助离型膜611。
在一实施方式中,使用时,该模切装置100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十六个工位。模切装置100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第一工位,第一传送辊组115传送由第一把手供料辊112提供的第一把手膜330。
在第二工位,第一模切辊组111将所述第一把手膜330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上,以及裁切所述第一把手膜330并排除废料。
在第三工位,第一压合辊组121将所述贴合膜340和所述排版离型膜511分别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膜330的两侧。
在第四工位,第二模切辊组第122裁切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125所提供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并排除废料,并将所述第二把手膜350贴合到所述贴合膜340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342,以得到图6所示的所述第一复合膜510。
在第五工位,所述第二传送辊组136将第一把手膜330、所述贴合膜340和所述第二把手膜350进行复合,使三者复合紧密。
在第六工位,所述第三模切辊组131将所述辅助离型膜611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510的所述第二把手膜350上,将所述衬底膜612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510的所述排版离型膜511底部,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第一过渡膜610,裁切第一过渡膜610并排除废料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第一裁切膜520,辅助离型膜611位于第一裁切膜520上方。
在第七工位,所述第二压合辊组137将所述胶带供料辊138提供的胶带621贴合到所述辅助离型膜611上方,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第三复合膜620。通过以上工位,得到了尺寸稳定、外观无变形翘曲的第三复合膜620。
在第八至十工位,所述传送单元21将第三复合膜620传送至所述第四模切单元22。
在第十一工位,所述第四模切辊组221将所述反贴膜320、所述第二托底膜632和所述第一托底膜631相贴合,裁切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和所述反贴膜320,移除所述反贴膜离型膜,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反贴复合膜630。此工位主要裁切反贴膜320的宽度尺寸,避免后续在保护膜310上模切宽度而产生刀印。
在第十二工位,所述第三压合辊组231用于将所述保护膜310与反贴复合膜630相贴合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以及将所述第三复合膜620和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30。
在第十三工位,第五模切辊组31裁切所述第二复合膜530中的所述保护膜310和所述反贴膜320,并移除所述第一托底膜631和排除废料以得到如图12所示的第二过渡膜640。
在第十四工位,第四压合辊组32的两个所述第五压合辊321将所述覆盖膜供料辊34提供的覆盖膜541贴合到所述第二过渡膜640的所述保护膜310上,并移除所述第二托底膜632,以得到如图13所示的第二裁切膜540;两个第五传送辊322移除所述第三复合膜620中的所述胶带621、所述辅助离型膜611,保留如图8所示的第一裁切膜520,然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40。
在第十五工位,所述复合辊组41将所述第一裁切膜520与所述第二裁切膜540相贴合并移除所述覆盖膜541以得到所述成品膜300和排版离型膜511。
在第十六工位,所述收料辊组42将成品膜300传送至收料辊。收料辊组42能够保持料带的水平度,便于移除覆盖膜541。
可以理解,上述图6至图14仅为成品膜300在制造过程中的原理示意图,由于成品膜300的各个膜层较薄,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各个膜层紧密复合且不存在间隙。例如,图14中的贴合膜340与排版离型膜511是相贴合的。
本申请之模切装置100中,第一模切机构10能够裁切并复合第一把手膜330、第二把手膜350和贴合膜340以得到第一裁切膜520,第二模切机构20能够裁切反贴膜320并复合反贴膜320和保护膜310以得到第二复合膜530,第三模切机构30能够裁切第二复合膜530以得到第二裁切膜540,收料机构40将第一裁切膜520与第二裁切膜540相贴合以得到成品膜300。
因此,上述模切装置100能够实现分段式独立模切,通过静置释放模切后的张力和压力,并通过同步转贴使模切后的膜层复合完整,实现了同步连续作业,提升了膜层对位的精度。上述模切装置100能够自动制造成品膜300,且所制造的成品膜300的尺寸稳定,膜层不会偏位,提升了制造良率和成品膜300的品质,且降低了原材损耗。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装置包括机架,以及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中部的第一模切机构、第二模切机构、第三模切机构及收料机构;
所述第一模切机构用于提供第一把手膜、贴合膜和第二把手膜,将所述第一把手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分别裁切,并分别复合到所述贴合膜的第一贴合表面和第二贴合表面上,以得到第一复合膜;将所述第一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一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第二模切机构;
所述第二模切机构用于提供反贴膜和保护膜,将所述反贴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将裁切后的所述反贴膜复合到所述保护膜上以得到第二复合膜,以及将所述第一裁切膜和所述第二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
所述第三模切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复合膜进行裁切并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二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和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
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与所述第二裁切膜相贴合并排除废料,使所述第二裁切膜中的所述反贴膜与所述第一裁切膜中的所述贴合膜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相贴合,得到成品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切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切单元、第二模切单元和第三模切单元;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包括第一模切辊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模切辊组下方的第一把手供料辊、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和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
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和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供料辊用于向所述第一模切辊组提供所述第一把手膜和第一把手粘膜,所述第一模切辊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把手膜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粘膜上,以及裁切所述第一把手膜并排除废料,所述第一把手粘膜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把手粘膜;
所述第二模切单元包括第一压合辊组和第二模切辊组,位于第一压合辊组上方的贴合膜供料辊、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下方的排版离型膜供料辊,和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把手供料辊;
所述排版离型膜供料辊、所述贴合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压合辊组提供排版离型膜和所述贴合膜,所述第一压合辊组用于将所述贴合膜和所述排版离型膜分别贴合到所述第一把手膜的两侧;所述第二模切辊组用于裁切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所提供的所述第二把手膜并排除废料,并将所述第二把手膜贴合到所述贴合膜的所述第二贴合表面,以得到所述第一复合膜,所述第一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排版离型膜、所述第一把手膜、所述贴合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
所述第三模切单元包括第三模切辊组、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上方的辅助离型膜供料辊和第一边框回收辊、及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下方的衬底膜供料辊和衬底膜回收辊;
所述辅助离型膜供料辊和所述衬底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三模切辊组提供辅助离型膜和衬底膜,所述第三模切辊组用于将所述辅助离型膜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的所述第二把手膜上,将所述衬底膜贴合到所述第一复合膜的所述排版离型膜底部,以得到第一过渡膜,裁切所述第一过渡膜并排除废料,以得到裁切后的所述辅助离型膜和所述第一裁切膜,所述第一边框回收辊和所述衬底膜回收辊分别用于回收边框废料和所述衬底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手供料辊用于提供带有第一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一把手膜;
所述第一模切单元还包括第一传送辊组及位于第一传送辊组上方的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第一传送辊组位于第一模切辊组的前方,用于压平并传送所述第一把手膜并移除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所述第一把手离型膜回收辊用于回收第一把手离型膜;
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用于提供带有第二把手离型膜的所述第二把手膜,所述第二模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所述第二把手离型膜回收辊位于所述第二把手供料辊的前方;
所述第二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压合辊、第一模切辊和两个第一传送辊,所述第一压合辊和所述第一模切辊用于将第二把手膜离型膜与所述第二把手膜相分离,所述第一模切辊与所述第一传送辊配合以裁切所述第二把手膜,并将裁切后的所述第二把手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辊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模切单元还包括第二传送辊组、第二压合辊组及设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组上方的胶带供料辊;
所述第二传送辊组位于所述第二模切辊组和所述第三模切辊组之间,用于将第一把手膜、所述贴合膜和所述第二把手膜进行复合;
所述第二压合辊组位于所述第三模切辊组后方,用于将所述胶带供料辊提供的胶带贴合到所述辅助离型膜上方,以得到第三复合膜,所述第三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裁切膜、所述辅助离型膜和所述胶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切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传送单元、第四模切单元及压合单元;
所述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四模切单元;
所述第四模切单元包括第四模切辊组,依次设于所述第四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一托底膜供料辊、第二托底膜供料辊、反贴膜供料辊及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所述第一托底膜供料辊、所述第二托底膜供料辊、所述反贴膜供料辊分别用于向所述第四模切辊组提供第一托底膜、第二托底膜、带有反贴膜离型膜的所述反贴膜,所述第四模切辊组用于裁切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和所述反贴膜,将所述反贴膜、所述第二托底膜和所述第一托底膜贴合成反贴复合膜,所述反贴膜离型膜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反贴膜离型膜;
所述压合单元包括第三压合辊组,及设于所述第三压合辊组上方的保护膜离型膜回收辊和保护膜供料辊,所述保护膜供料辊用于向所述第三压合辊组提供带有保护膜离型膜的所述保护膜,所述第三压合辊组用于移除所述保护膜离型膜,将所述保护膜与反贴复合膜相贴合以得到所述第二复合膜,以及将所述第三复合膜和所述第二复合膜传送至所述第三模切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复合膜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所述反贴膜和所述保护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模切辊、第二压合辊及两个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二模切辊与所述第二压合辊共同配合以裁切所述反贴膜,两个所述第二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所述第三压合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三压合辊及两个第三传送辊,两个所述第三压合辊共同配合以将所述保护膜与裁切后的所述反贴复合膜相贴合以得到所述第二复合膜,两个所述第三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切机构包括第五模切辊组、第四压合辊组、设于所述第五模切辊组上方的第二边框回收辊及设于所述第四压合辊组上方的覆盖膜供料辊;
所述第五模切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模切辊、第四压合辊及两个第四传送辊,所述第三模切辊与所述第四压合辊用于裁切所述第二复合膜中的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反贴膜,并移除所述第一托底膜和排除废料以得到第二过渡膜;所述第二边框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二复合膜的废料;两个所述第三传送辊用于传送将所述第三复合膜;
所述第四压合辊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五压合辊和两个第五传送辊,两个所述第五压合辊用于将所述覆盖膜供料辊提供的覆盖膜贴合到所述第二过渡膜的所述保护膜上,并移除所述第二托底膜,以得到第二裁切膜,并将所述第二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两个所述第五传送辊用于移除所述第三复合膜中的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传送至所述收料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三传送辊组和第四传送辊组,所述第三传送辊组和所述第四传送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复合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传送辊组上方的废料回收辊,由所述第二复合膜上移除掉的所述第一托底膜和所述第二托底膜,以及由所述第三复合膜上移除掉的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均依次由所述第五模切辊组、所述第三压合辊组、所述第四模切辊组回传至所述第四传送辊组,所述废料回收辊用于回收所述第一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所述胶带和所述辅助离型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复合辊组和收料辊组,所述复合辊组用于将所述第一裁切膜与所述第二裁切膜相贴合并移除所述覆盖膜以得到所述成品膜,所述覆盖膜收料辊用于回收所述覆盖膜,所述收料辊组用于将所述成品膜传送至收料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3086.5U CN211440302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模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3086.5U CN211440302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模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0302U true CN211440302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05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93086.5U Active CN211440302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模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0302U (zh) |
-
2019
- 2019-10-09 CN CN201921693086.5U patent/CN2114403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93560B2 (ja) | 枚葉体の貼合せ方法および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製造装置 | |
CN108326949B (zh) | 一种无刀印薄膜加工工艺 | |
US6350342B1 (en) | Method of making integrated label products | |
CN102762364B (zh) | 标签制造装置及标签印刷机 | |
JP2007078978A (ja) | 枚葉体からのセパレータ剥離方法および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製造装置 | |
JP2005347618A (ja) | 感光性ウエブユニット、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CN209440296U (zh) | 一种用于带手柄的多层聚酰亚胺产品的模切装置 | |
CN107932624B (zh) | 一种电池盖双面胶的生产工艺 | |
KR101051857B1 (ko) | Fpc 제품에 부재 플레이트를 부착하는 방법 | |
CN104858934A (zh) | 一种异步送料无缝拼合的模切工艺 | |
CN211710070U (zh) | 模切装置 | |
CN211440302U (zh) | 模切装置 | |
CN108003808B (zh) | 一种背胶带自动生产线及方法 | |
CN216000782U (zh) | 一种卫星式圆刀模切机背胶产品生产系统 | |
CN111376343A (zh) | 一种用于带手柄的多层聚酰亚胺产品的模切装置 | |
CN211843270U (zh) | 模切装置 | |
CN211843271U (zh) | 模切装置 | |
CN213617118U (zh) | 一种多功能异步冲切装置 | |
CN113809374A (zh) | 五合一成型设备 | |
CN108068438B (zh) | 一种电池盖石墨散热片生产工艺 | |
US20200338855A1 (en) | Four-layer structure screen protectiv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 |
CN213935407U (zh) | 一种便捷的铭牌粘接结构 | |
CN111376342A (zh) | 一种用于小型化泡棉产品的模切装置 | |
CN112175533B (zh) |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双面胶膜以及制备方法 | |
CN112743867B (zh) | 卫星式圆刀模切机背胶产品生产系统及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475000 west side of Jiyang Avenue, Lankao County, Kaife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nkao Yuf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75300 Lankao County industrial cluster area, Kaifeng, Henan,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Hua Liang street and College Street. Patentee before: LANKAO YU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