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5178U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5178U
CN211375178U CN201921989220.6U CN201921989220U CN211375178U CN 211375178 U CN211375178 U CN 211375178U CN 201921989220 U CN201921989220 U CN 201921989220U CN 211375178 U CN211375178 U CN 211375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ndoscope
grooves
slots
inser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92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治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com Photovoltaic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com Photovolta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com Photovoltaic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com Photovolta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92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5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5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5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窥镜,其包括插入管,插入管包括多腔导管,多腔导管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包括相连接的弯曲部以及延伸部,其中弯曲部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及多个第二线槽,各第一线槽及各第二线槽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排列在弯曲部上,各第一线槽与各第二线槽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一第一弧长及一第二弧长,在同一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第二线槽更位于至少一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之间,且第二线槽在第一线槽的弧长方向上位于第一线槽之两端之间,延伸部上形成有以螺旋状环绕的第三线槽。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且特别涉及一种插入管上有排列不同弧长之线槽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现行内窥镜是由尖端头、弯曲管、插入管及手柄相互连接所构成。尖端头装设在弯曲管之前端,插入管连接在弯曲管及手柄之间,依据需求藉由手柄操控弯曲管以弯曲成各种角度。
然而,弯曲管与插入管之连接处,其尺寸却受到插入管内部零件之需求而使整体的尺寸受到影响,由于连接处是将弯曲管与插入管相连接,更甚至是包覆或黏合在之间或两者的外部,倘若插入管的尺寸增加,则连接处之尺寸势必比插入管及弯曲管之尺寸要来的更大,相对的连接处的零件的增加及成本花费需求亦更高。而且倘若因弯曲管与插入管的尺寸增加,更可能造成连接处的黏合不易或接合效果降低,则更因此造成整体无法达到防水的功效,内窥镜更无法一再地被重复利用,除降低使用效率,更增加替换的成本。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内窥镜,提供一体成型且前端有更宽广弯曲度的插入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窥镜,内窥镜之插入管,藉由插入管之多腔导管为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且其弯曲部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及多个第二线槽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且以递增或递减的数目排列,第一线槽及第二线槽之弧长不同且第二线槽之两端位于第一线槽之弧长范围内,不仅能增加弯曲部之弹性,更能提升弯曲程度,更可达到防水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包括一插入管及一手柄。手柄之一端连接插入管之一端。插入管包括一多腔导管。多腔导管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包括相连接的一弯曲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弯曲部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及多个第二线槽,各第一线槽及各第二线槽分别交错排列在弯曲部之相对两侧,各第一线槽与各第二线槽分别具有一第一弧长及一第二弧长,第一弧长之长度大于第二弧长之长度,第二线槽更位于至少一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之间,且第二线槽之两端更位在第一线槽之弧长范围内。手柄之一端连接插入管之一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入管连接前端部的各组件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入管之多腔导管之管面展开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窥镜之插入管的弯曲部受操控杆控制而弯曲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请再参照图1所示,内窥镜100包括一插入管110、一手柄120、一前端部130及一连接线140。其中,手柄120之一端连接插入管110之一端,手柄120之另端连接连接线140之一端,而前端部130之一端连接插入管110之另端。本实施例之内窥镜100可重复使用亦可以是抛弃式或一次性使用的内窥镜100,而插入管110则可以是软管或硬管,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而选择重复性或一次性的内窥镜100,更可以依需求选择插入管110为软管或硬管,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入管连接前端部的各组件局部截面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入管之多腔导管之管面展开放大示意图。请再参照图2及图3所示,插入管110可包括一多腔导管111、一第一包覆组件112及一第二包覆组件113。第一包覆组件112套设在多腔导管111外,第二包覆组件113则套设在第一包覆组件112外。于实施上,本实施例之第一包覆组件112更包覆多腔导管111,第二包覆组件113亦包覆第一包覆组件112且使多腔导管111更被紧密的包覆在其中。
多腔导管111包括相连接的一弯曲部111a及一延伸部111b。意即,本实施例中,弯曲部111a与延伸部111b相互连接,而且更为一体成型。换言之,多腔导管111被区分或划分为弯曲部111a及延伸部111b,延伸部111b之一端更与手柄120之一端相连接,弯曲部111a之一端连接延伸部11b之另端,弯曲部111a之另端则与前端部130之一端相连接。本实施例之多腔导管111,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因此于实施上可以是一不锈钢管,或材质为金属之导管,更可以是有防水材质且弯曲部111a又可弯曲为各种角度之钢性的导管。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弯曲部111a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且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排列在在弯曲部111a上。举例而言,多个排列方向可以是分别为自弯曲部至延伸部且相互平行,且多个排列方向之配置为在多腔导管的周向上相互分开有一角度,意即,举例而言,内窥镜包括一第一排列方向V1及一第二排列方向V2,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之方向分别为自弯曲部至延伸部且相互平行,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之配置为在多腔导管111的周向上相互分开有角度例如大致上为180度,意即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可以分别为弯曲部111a的相对两侧,因此,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沿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相互交错排列在在弯曲部111a上。换言之,在同一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第二线槽更位于至少一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之间,进一步来说,例如在同一排列方向上即第一排列方向V1,多个第二线槽G2及多个第一线槽G1沿第一排列方向V1交错排列,且至少一第二线槽G2更位在第一线槽G1及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G2之间。第一线槽G1分别交错排列,且分别位于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即分别沿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排列;而第二线槽G2亦分别交错排列,且分别位于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即分别沿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排列。其中,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更分别平行交错排列,换言之,各第一线槽G1之间相互平行交错排列,各第二线槽G2之间相互平行交错排列,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之间亦相互平行交错排列。
于一实施例,各第一线槽G1与各第二线槽G2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一第一弧长h1及一第二弧长h2,进一步来说,各第一线槽G1具有第一弧长h1,各第二线槽G2具有第二弧长h2,而第二线槽G2之第二弧长h2之长度于实质上小于第一线槽G1之第一弧长h1之长度。进一步来说,在同一排列方向上,例如在第一排列方向V1上,第二线槽G2在第一线槽G1的第一弧长h1的方向上更位于第一线槽G1之两端之间,换言之,第二线槽G2在第一线槽G1的第一弧长h1的方向上,第二线槽G2之两端更位在第一线槽G1的第一弧长h1的范围内。
由于在同一所述排列方向上,例如第一排列方向V1或第二排列方向V2,且第二线槽G2之第二弧长h2之长度于实质上小于第一线槽G1之第一弧长h1之长度,因此,第一线槽G1及与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G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线槽G2三者呈“H”型结构布置。本实施例之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可以是一破槽或一缺口。于另一实施例,第二线槽G2可以是一线状凹槽。
于实施例中,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更可以藉由雷射雕刻、绕射切割、水洗冲压切割、水磨切割或钢性切割等方式而形成在弯曲部111a上。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形成在弯曲部111a上之图案可以是1字型或I字型,而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的切割或加工方向或形成之图案则与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以延伸部111b朝弯曲部111a排列的方向相互垂直或以弯曲部111a朝延伸部111b排列的方向相互垂直。换言之,自插入管110至前端部130的方向上插入管110内设有一横轴,横轴可通过插入管110之多腔导管111的管径的一轴心上,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相互平行交错排列且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分别与横轴相互垂直,意即多个排列方向,第一排列方向V1及第二排列方向V2分别与横轴平行更与多腔导管111的管径之轴心方向平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另一实施例,内窥镜100之插入管110之多腔导管111更包括在至少一第一线槽G1及与其相邻之另一第一线槽G2之间排列有至少二的所述第二线槽,换言之,多腔导管111更包括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组G2’,第二线槽组G2’可由二个第二线槽G2平行排列所构成,且第二线槽组G2’更分别排列在每二个第一线槽G1之间,于实施上,第二线槽组G2’排列在二个第一线槽G1之间,三者呈“H”型结构布置。换言之,可以每二个第二线槽G2即一个第二线槽组G2’排列在各第一线槽G1之间,且多个第二线槽组G2’更相互交错沿多个排列方向排列在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另一实施例,多腔导管111之第一线槽G1更可以递增至递减至递增的数目相互排列,且更交错排列在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第二线槽G2则可以递减至递增的数目相互排列在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另一实施例,各第一线槽G1可以递增至递减至递增的数目交错排列在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同时多个第二线槽组G2’可分别以递减至递增的数目交错排列在弯曲部111a之相对两侧,且同时,各第二线槽组G2’更分别位于各第一线槽G1之间。
于一实施例,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更可分别以一第一间距d1及一第二间距排列d2。第二线槽组G2’之二个第二线槽G2之间更分别依第二间距d2平行排列。进一步地说,各第二线槽组G2’更位于各第一间槽之间的第一间距d1中。
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11b上形成有以螺旋状环绕的一第三线槽G3,第三线槽G3更以虾旋状自手柄120之一端朝弯曲部111a的方向环绕并延伸在延伸部111b上。第三线槽G3更以一第三间距d3等距地螺旋状地形成在延伸部111b上。于实施例中,第三线槽G3更可以藉由雷射雕刻、绕射切割、水洗冲压切割、水磨切割或钢性切割等方式而形成在延伸部111b上。
于一实施例,各第一线槽G1、各第二线槽G2及第三线槽G3彼此没有相互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插入管110更包括一控制组件114,多腔导管111更形成有至少一控制通道孔111c,更可以是二个控制通道孔111c为一组,控制组件114之一端连接多腔导管111之一端,控制组件114穿设多腔导管111之控制通道孔111c,且控制组件114之另一端连接手柄120(图未示)。本实施例之控制组件114可以是一组两条不锈钢绳,举例而言,控制组件114可分别穿设二个控制通道孔111c,即两条不锈钢绳分别穿设控制通道孔111c,且二个控制通道孔111c更可位于多腔导管111内的两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多腔导管111更具有二固定组件(图未示),手柄120更具有一旋转组件(图未示),二个固定组件分别位于多腔导管111之一端内的相对两侧,控制组件114之一端更分别连接固定组件,而控制组件114之另一端则连接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将控制组件114固定在多腔导管111的内侧,使控制组件114在移动时可带动固定组件而使多腔导管111之弯曲部111a产生连动。
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窥镜之插入管的弯曲部受操控杆控制而弯曲之示意图。请再参照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藉由操控手柄120之一操控杆121以带动旋转组件旋转,旋转组件于旋转时带动控制组件114之一端移动而固定组件亦连动,而弯曲部111a上因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使多腔导管可藉由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而产生弹性,因此,控制组件114控制使多腔导管111的弯曲部111a藉由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相对多腔导管111移动,意即当操控手柄120之操控杆121自插入管110往手柄120之方向,即朝一第一方向D4移动时,操控杆121带动旋转组件以使控制组件114自插入管朝手柄120之方向,即朝一第二方向D5移动时,弯曲部111a则相对多腔导管111朝一第三方向D6弯曲。
由于插入管110的多腔导管111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其弯曲部111a及延伸部111b为一体成型,且于弯曲部111a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且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排列且更分别以递增及/或递减的数目相互交错排列,并于延伸部111b形成有自手柄120之一端朝弯曲部111a之一端延伸且螺旋状环绕的第三线槽G3,因此当插入管110受到来自手柄120操控控制组件114以使多腔导管111的弯曲部111a弯曲时,除可藉由延伸部111b上的第三线槽G3以使插入管110整体进行活动外,更可藉由弯曲部111a上的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以使弯曲部111a具有弹性而可以弯曲至需求的一角度或可以微调至需求的弯曲程度。
于另一实施例,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相互交错排列,且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更可分别沿第二方向D5或分别沿逆第二方向D5相互交错排列,且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的切割或加工方向或形成之图案更分别与各第一线槽G1及各第二线槽G2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另一实施例,插入管110之多腔导管111更形成有一器械通道孔111d,控制通道孔111c更可位于器械通道孔之一侧,或倘若有二个控制通道孔111c则可位于器械通道孔111d之两侧,器械通道孔111d可依需求提供各种不同的器械穿设器械通道孔以进行不同的手术或检测。
于一实施例,第一包覆组件112于实质上可以是一网状组件,其材质可以是金属,更可以是一编织网,第一包覆组件112在套设或包覆多腔导管111时,更藉由多腔导管111的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之排列,使得第一包覆组件112可固定在多腔导管111外。本实施例中,由于藉由二个第二线槽G2为一第二线槽组G2’,每第二线槽组G2’之数目以递增的方式排列在二个第一线槽G1之间,因此在第一包覆组件112包覆多腔导管111时,更藉由第一线槽G1及第二线槽G2分别以递增及/或递减的数目交错排列而更加稳固地套设在多腔导管111上,且藉由第一包覆组件112配合多腔导管111的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以增加弯曲部111a之弯曲的延展性及使用寿命。
于另一实例,第一包覆组件112于实质上可以是一硅胶材质,藉以包覆在多腔导管111外,以增强多腔导管111之使用效率。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第二包覆组件113于实质上可以是一套管,第二包覆组件113包覆在第一包覆组件112外,且第二包覆组件113材质可以是塑料或热塑性材质,第二包覆组件113更可以是一热缩套管,在第二包覆组件113包覆第一包覆组件112后,藉由加热或加工处理使第二包覆组件113缩紧缩小以固定第一包覆组件112及多腔导管111及其内部组件,并具有保护整体的作用。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前端部130更形成有至少二开口131,132,且前端部130设有一摄像组件150;插入管110的多腔导管111则更形成有一摄像通道孔111e。摄像组件150具有一摄像头151、至少二发光组件152、一电路板(图未示)及一讯号线组(图未示),其中,摄像头151与发光组件152分别电性连接电路板,讯号线组之一端则电性连接电路板。摄像组件150之摄像头151位于前端头130之其中一开口131中,且发光组件152分别位于摄像头151之相对两侧。在前端部130之一端连接插入管110之另端时,讯号线组更穿设摄像通道孔111e,讯号线组之另端更与手柄120内之一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电性连接。前端部130之另一开口132则与多腔导管111的器械通道孔111d相互连通,以供各种不同器械经由多腔导管的器械通道孔111d自前端部130之另一开口132露出使用。
于另一实施例,多腔导管111之一端更形成有一缩口111o,而摄像通道口111e、器械通道口111d及控制通道口111c皆连通多腔导管111的缩口111o,因此当前端部130在连接多腔导管111之一端时,意即,前端部130更有部分位于多腔导管111的缩口111o中,更可藉由第一包覆组件112及第二包覆组件113加以同时包覆前端部130之部分与多腔导管111相互连接处,再藉由一防水絶缘材质加以黏合及密封。
由于插入管110之多腔导管111为一体成型,又因藉由前端部130位于多腔导管111之一端的缩口111o中加以密封,因此插入管110整体更可以达到防水的功效。
本实施例中,手柄120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图未示),用以容置控制电路板及旋转结构,而操控杆121则设置于手柄120外但与旋转结构相连接,可供使用者操控操控杆121藉以弯曲插入管110之弯曲部111a。
本实施例中,内窥镜100更具有一主机(图未示),连接线140之一端连接手柄120内之电路板,而连接线140之另一端更与主机连接(图未示),前端部130内的摄像头151撷取至少一影像经由讯号线连接手柄120之电路板再藉由连接线140内之讯号线可传输来自摄像头151撷取之影像,并将影像加以显示于主机之屏幕上。
综合上述,由于内窥镜100之插入管110,藉由在插入管110的多腔导管111上有弯曲部111a及延伸部111b,且弯曲部111a分别有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且以递增及/或递减的数目排列,而延伸部110b亦形成有环绕于延伸部外的螺旋状的第三线槽G3,因此于操控插入管110时,弯曲部111a则藉由多个第一线槽G1及多个第二线槽G2之排列以产生弹性并可弯曲至需要的角度,甚至更可大大提升弯曲程度,又由于插入管110有一体成型的多腔导管111连接前端部130,更可提升防水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窥镜,包括:
一插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多腔导管,所述多腔导管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包括相连接的一弯曲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所述弯曲部形成有多个第一线槽及多个第二线槽,所述各第一线槽及所述各第二线槽沿多个排列方向相互交错排列在所述弯曲部上,各所述第一线槽与各所述第二线槽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一第一弧长及一第二弧长,在同一所述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所述第二线槽更位于至少一所述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所述第一线槽之间,且所述第二线槽在所述第一线槽的所述第一弧长的方向上更位于所述第一线槽之两端之间,所述延伸部上形成有以螺旋状环绕的一第三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在至少一所述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所述第一线槽之间排列有至少二的所述第二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各所述第一线槽以递增至递减至递增的数目相互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由二个所述第二线槽为一组以递减至递增的数目排列在至少一所述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所述第一线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线槽以一第一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各所述第二线槽之所述第二弧长之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线槽的所述第一弧长之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包覆组件及一第二包覆组件,所述第一包覆组件套设在所述多腔导管外,所述第二包覆组件则套设在所述第一包覆组件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槽及与其相邻之另一所述第一线槽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二线槽三者呈“H”型结构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更包括一前端部,前端部之一端连接所述插入管之另端并设有一摄像组件。
CN201921989220.6U 2019-11-18 2019-11-18 内窥镜 Active CN211375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220.6U CN211375178U (zh) 2019-11-18 2019-11-18 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220.6U CN211375178U (zh) 2019-11-18 2019-11-18 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5178U true CN211375178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9220.6U Active CN211375178U (zh) 2019-11-18 2019-11-18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5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0768B1 (en) Ultrasound endoscope
EP0422887B1 (en) Bending device
JP3498426B2 (ja) 内視鏡の可撓管
EP2564756B1 (en) Endoscope
US20070225565A1 (en) Insertion portion of an endoscope
JP5702818B2 (ja) 内視鏡挿入部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JP6010268B1 (ja) 内視鏡湾曲部および内視鏡
US20170172385A1 (en) Endoscope
US20180042452A1 (en) Flexible tube and endoscope incorporating the flexible tube
CN211375178U (zh) 内窥镜
US6572535B2 (en) Endoscope
CN110545708B (zh) 内窥镜弯曲部和内窥镜
CN107440668B (zh) 内窥镜及其插入管
JP3554371B2 (ja) 内視鏡の湾曲部
JP6444989B2 (ja) 内視鏡
JPH1156763A (ja) 内視鏡
JP2010068930A (ja) 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JP3969856B2 (ja) 内視鏡
JP3542835B2 (ja) 内視鏡
JP3579647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WO2019044186A1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4017736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H0614137B2 (ja) 管内通線具
JP4070868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4412776B2 (ja) 内視鏡の先端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